事业单位中,临时工和正式职工能够实现同工同酬吗?会有哪些区别?

用户65146090


事业单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法和之前的劳动法中,都有同工同酬的描述。比如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由此可见,同工同酬历来是有政策和法律支持的。

然而有政策是一回事,具体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实中,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工或劳务派遣人员,很难做到与正式在编人员同工同酬。究其原因,与编制和经费有关。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人员或劳务派遣人员,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临时性或阶段性的工作任务,或者从事辅助性工作,这些人员的工资待遇全部由财政出资,按照当地最低标准略有上浮核发,本意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满足空编缩编的目的,同时给部分困难人群创造就业机会,不可能像正式在编人员那样发放待遇,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事业单位普通正式在编人员每月到手的工资收入大概是三千五六,不到四千,加上年终绩效等福利,一年收入平均在七万左右,相当于每月六千。而普通临时聘用人员或劳务派遣人员,也就是两千左右,外加少量的补贴,一年冲顶三万,不及正式在编人员的一半。如果按照同工同酬要求,就意味着每个人每年还要追加四万投入,那与招录一名在编人员有什么区别?

理想美好,现实骨感。一边是机关事业单位想省钱,一边是临时聘用人员想加钱,实现同工同酬,两个本身就是对立矛盾的主体,决定权往往取决于强势一方。而显然,主导权在前者。基于此,目前阶段想实现同工同酬,实话实说比较难。至于以后会不会,不得而知,体制机制不改变,都不乐观。


80后小公


退一万步说,同工同酬是写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以及《工资支付条例》里面的,不是谁臆造出来的口号。目前的现状是,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的单位太少,甚至出现了“不干活、少干活却拿得多”的员工。

那么,什么样的员工会不干活、少干活却拿得多呢?这个问题要让企业和用人单位去回答。

用言简意赅的话来问,那就是:企业愿意招聘什么样的人。我在上个月,无意当中看到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广告。这个广告是面向谁的?是面向用人单位的。

派遣公司在广告中的文案,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大意我却记得。大意就是,企业要养那帮干活少却拿钱多的正式工,成本太高,风险又大,而我们派遣公司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可见,企业和用人单位之所以跟派遣公司眉来眼去,一拍即合,根本原因除了劳务派遣这一规则被恶意利用以外,用人单位并不想雇佣那些不干活、少干活却拿得多的人,对私企来说尤甚。

同工同酬,如果真的实行,那么最不愿意的必然是懒汉,因为他不干活也想拿多,可是,懒汉在用人单位里面又能有多少话语权?

所以,当那些懒汉反对同工同酬时,我也只当一个笑话来看,平时就够懒了,关键他领那么高工资,居然还不认同法律法规,说白了就一蛀虫。


梦里澜涛


同工同酬讲了这么多年,正真实现起来很难,现在这种情况还很严重!


首先,你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同工不同酬”,原因就在于编制带有“附加”属性的。简单地说,不同的编制,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体系,而我们所关心的工资福利体系、晋升发展空间以及资金来源和管理,都会因为编制的不同而有非常大的差异。

其次,主要的是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改变,这个问题存在了这么久了,不是一两个文,一两天能解决的!其中利益纠葛,关系复杂,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才可以实现吧。

最后,我们看看网友的看法:

1明明是同一个岗位,同样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可是编外人员却与编内人员的工资差距天差地别,我们这群合同工的工资只有在编人员的一半还不到,除此之外,各种补贴,各种福利,统统没有,人家下文涨工资也跟我们没关系,精神文明奖,城市文明奖也没有。

2同工不同酬肯定是存在的,分各种工种,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资历,他干同一种活他工资不一样。公务员是按级别去分的,做同一种工种的话,有的人干的年限不一样,他的学历不一样,他的工资待遇也不一样。

3现实还很难做到,同工同酬说的是同等或类似岗位,编制内和编制外定义上就不是同等岗位了,否则就不会有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区别了。单位做不到同工,自然不可能同酬


花好月圆人越圆


相信关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类考试的小伙伴们,都有听到过这样的消息,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并且在一些省市已经颇有成效。其中,编制改革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小伙伴都听邻居的大爷、表姐的舅舅、大姑的表姨等各种亲朋好友说过取消事业编的说法。这时候大家就有疑问了,如此一来对临时工是不是更有好处?比如说与有编职工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待遇这样关乎小钱钱的事情,当然要问清楚了,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临时工与在编职工同工同酬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早在很久之前就在进行了。所以,到了现在事业单位再招聘的职工大多数签订的是聘用合同。这也是很多人会觉得,临时工和在编职工可能会实现同工同酬的最大原因。但是,重点来了,大家也要搞清楚,临时工所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又是差别极大的两种合同。最根本的,劳动合同是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聘用合同是和所招聘的单位签订的。


其实,看招聘方式、条件以及考试难度,就可以看出来,临时工的同工同酬基本上是不会实现的。实行聘用制的职工是符合招聘条件后,经过正式的事业单位考试,过五关斩六将才进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则没有那么多的条件限制,而且招聘考试的难度也相对轻松。


所以,临时工想要待遇和聘用职工(或者在编职工)相同,想依靠事业单位改革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成为聘用制员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