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在民族團結“舞臺”上綻放異彩——記駐村書記蘇維

在水城縣阿戛鎮電光村,第一書記蘇維的名字家喻戶曉。從2015年初到現在,他駐村近5年了,現在村子裡早已舊貌煥新顏,通村公路硬化後,村民家中的衛生條件也改善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發展產業,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各民族村民更加團結了。

六盘水:在民族团结“舞台”上绽放异彩——记驻村书记苏维

1、修通公路才能改變現狀

水城縣阿戛鎮電光村,2015年由原電光村與高中村合併而成,全村1557戶、6067人中有貧困戶400戶1780人,貧困發生率達29.33%。其中原高中村的399戶村民中,90%以上為苗族同胞,2015年底的貧困發生率高達67.27%,是六盤水市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深度貧困村之一。

雖然電光村是由兩個村合併而成的,但蘇維的工作重心在高中村。駐村以後蘇維才發現,這裡不光是條件艱苦,而且村民對駐村幹部也沒什麼好印象。“他們說,駐村幹部見多了,就是下來鍍個金就走了,當時叫群眾開會,村民都不理,沒有人來。”蘇維說,當時來就遇到了困難,爭取群眾信任是關鍵。於是蘇維一戶一戶去走訪,但由於語言不通,他便找了個當地群眾教自己學苗語,很快,他就攻克了語言的障礙,能夠用苗語和村民交談。

為了摸清高中村的“家底”,他走訪調查,建檔立卡,分析原因再找對策。“貧困的最大問題是留不住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裡剩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村裡也基本沒有什麼產業,路不通是關鍵的,於是蘇維一邊向上級彙報尋求支持,一邊向水城縣交通局申請修建公路項目,並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動員村民自願讓出土地。

如今的高中村,早已實現了組組通,通路的同時村裡家家戶戶都接通了自來水,寨子裡接入了光纖,手機有了4G信號。

2、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

“要脫貧,先要讓村民有獲得感。”蘇維告訴記者,產業才能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才是脫貧的硬道理。

在走訪中,蘇維發現苗族群眾有養牛的傳統。發展養牛項目前,他一邊學習一邊寫可行性報告,挨家挨戶去徵求老百姓養牛的意見。要發展產業,就要有資金的投入,但是高中村沒有錢,怎麼辦?蘇維又一家一家地走訪,到村民家中去做思想工作,讓群眾貸款建養牛場,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貧困戶辦理了“特惠貸”入股合作社。同時,他還請專家到現場指導,帶貧困戶到外地考察學習養牛項目。

2016年12月,以“三變”改革模式,高中村集中養殖、統一管理、自主經營的養牛合作社正式成立。現如今,這裡已建成4個養牛場。

養牛賺了錢,讓參加合作社的村民對發展產業充滿了信心。除了養牛,蘇維還帶領村民發展中蜂養殖、“烏蒙鳳”騸雞養殖、少數民族文化產業項目。“以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脫貧,才能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有產業覆蓋,實現人人都有產業收益。”蘇維告訴記者,現在的電光村還在海拔較低地方種植950畝獼猴桃,電光村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9.33%下降到17.47%,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760元增加到8576元。

3、他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當然,蘇維還支持村子裡的少數民族年輕人創辦小微企業、合作社。由於村裡要發展產業,但缺乏技術型人才,於是,蘇維便派村裡一個小夥子去學習養蜂技術。近兩年,這名小夥子已經通過養蜂賺了不少錢,還自己開了一個小賣部。

如今,電光村的養牛場已經由原來的2個變為4個,由原來的4000多個平方擴大到現在的10000多個平方。由他牽頭組建的苗族服飾有限公司也在不斷髮展壯大。

“以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有產業覆蓋,人人都有產業收益。”蘇維的構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如今的電光村,村裡各種產業齊頭並進,有農業、手工業、養殖業……

不僅如此,少數民族和漢民族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產業發展起來以後,苗族村民和漢族村民一起在工地務工,一起發展產業,關係自然也就融洽。

當年蘇維給了村民這樣的承諾:“你們不脫貧,我就不走”,今年是2019年,他即將兌現自己的諾言,2020年他也即將離開這個地方。5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蘇維正是利用這5年的時間讓高中村即將迎來全部摘掉“貧困帽”的日子。令人欣喜的是,他讓高中村在民族大團結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他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