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信寬帶和移動差別那麼大?

溫馨提示: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智慧網絡2333每天推送的網絡、寬帶等內容了。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為什麼電信寬帶和移動差別那麼大?

1,歷史問題。當年郵電局分家的時候,把寄信這種傳統工作留給了郵政;電話和ADSL留給了電信;剛起步前景不明朗的手機業務分給了移動。至於聯通,大家就當他是撿大哥二哥舊衣服穿的小孩吧……

2,資源分配問題。因為1中的原因,國內的幹線光纜,國際出口等等固網命脈資源幾乎全部被電信霸佔。

3,業務導向問題。一直以來,電信都是賣固定電話,後來ADSL也是建立在固定電話網絡上,再後來的樓道交換機還是在電話線的佈線系統上,再後來的FTTH則是在樓道交換機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而移動的業務核心都在手持電話方面。

為什麼電信寬帶和移動差別那麼大?

4,牌照資質問題。在移動收購鐵通之前,移動沒有經營寬帶的資質(我記得是這樣,具體不甚清楚)。而電信也一樣,最初拿到的手持電話的技術標準CDMA也是一個在國際上應用相對較少的標準,16年中旬電信已經宣佈將在18年上半年實現800M LTE/VoLTE/NB-IoT全網覆蓋,這就意味著原來佔著這個頻譜的CDMA徹底再見了。

5,出口。參考2,因為固網的命脈資源在電信手裡,所以,不管是網站還是遊戲還是啥,服務器大部分在電信網絡內(當年的網通內也有一部分,但是沒法跟電信相比),你移動的網想要訪問就要先通過關口局轉接,而關口局的數量和吞吐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呵呵;而電信是在自己的網絡裡訪問服務器當然更快了。

6,投資導向。誰投的錢多誰做的自然就好。電信網絡裡,客戶使用的是我們內部叫做163或者chinanet的網絡(另外還有一個企業自己的不對外商用的網絡),這個網絡按照客戶日常使用峰值流量計算擴容需求,並且,80%滿載就考慮擴容,你可以理解為這張網絡從來不會處在滿載狀態。而移動的錢大部分投入到了手機業務上,固網這一塊投資設備都比較滯後(電信5年前已經大量退網的一些接入層設備和交換機路由器現在在移動的網絡中還能見到,但我已經不做寬帶方面了就不確定數量規模了),擴容也是按照

平均流量考慮。一個峰值一個平均,高下立判。

7,營銷導向。根據6的投資的原因,電信現在是“辦我的,一家送手機”,移動則是辦融和賬戶送寬帶。誰都能猜到送的是“不值錢的東西”。偷偷說一句,電信辦寬帶送電話的套餐,簡直划算到爆炸。

為什麼電信寬帶和移動差別那麼大?

最後,與本問題無關的,但是我覺得可以引申一下:就是

電信和移動的手持電話網絡現在怎樣了?

因為制式的原因,移動的TDD能力上本身比起電信的FDD就是有差距的(電信雖然被上層要求必須10%的TD組網,但是人家很機智的用來給高校/密集城區做補充的深度覆蓋,而常態還是靠FDD)。

而且,電信手裡握著800M的優良資源;而移動只能使用1800M,1900M,2300M甚至2600M等高頻譜的資源,頻率高穿透力就會下降這個物理常識了。

建設流程導向上,移動以投資為主要導向,要花這麼多錢來建設網絡,設備多也要硬上,技術不成熟也要硬試,技術方案又相對死板,考核指標卻非常多,搞得大家很累,網絡效果卻並沒有達到預期;電信方面以網絡目標為導向,在達到覆蓋目標的基礎上儘可能節省投資,以需求推動項目,實施難度相對低很多,大家應付流程和制度的時間相對少很多。

上面一條也不能怪移動公司不好,確實也存在長久以來的歷史問題,移動公司作為最大的手持電話運營商,使用了從GSM,DCS,TDSCDMA和TDLTE等太多網絡,網絡複雜度太高,每一塊又難以相互取代;電信則相對輕鬆,只有CDMA和CDMA2000,現在CDMA也即將再見,電信的運行維護成本低很多。

網絡質量上,我這麼說,電信廣告多,很煩,營業廳流程也很吃屎;移動相對安靜,門店客服更好些,但是鐵路和高速的覆蓋相對電信簡直弱爆。至於業務種類和搭配,各位需求不同,自己結合自己的實際去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