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要善于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有理

四个靠“错位竞争”赚钱的故事,精进思维,激活灵感,别错过;这四个故事会告诉你:做生意,要善于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有理。

故事一

这个故事是一位经济学家讲的,说是如果一个犹太人在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生意非常好,那么,第二个来这个地方做生意的犹太人,会开一个饭店,第三个会开超市。与此相比,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生意非常好,那么,第二个、第三个来此地做生意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

思维精进:这个故事中,犹太人的做法就属于错位竞争。做生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落得人仰马翻”是常事,而“你过你的独木桥,我撑我的小木船”效果往往好很多。事实上,大凡在角逐激烈的市场上取得大成功的生意人,很少是喜欢跟风的,大多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独立个性,他们的经营思路会以避免恶性竞争为主,争取和对手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子。

四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要善于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有理

故事二

当年,上海徐家汇商圈兴起时,在与老牌商圈南京路、淮海路的竞争上,主打的也是错位竞争模式,即:你搞的我就不搞,主打其他两大商业区没有的东西,在商品和服务档次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和侧重,形成了鲜明的错位竞争格局。比如:在徐家汇商业区,东方商厦的购物环境在当时的上海数一数二,以销售进口高档商品和星级服务为特色,在上海形成了“买世界一流名牌上‘东方’的说法”;沪台合资企业“太平洋百货”,则靠密切的海外关系,紧跟潮流的优势,以出售流行产品尤其是时装、化妆品为特色,吸引了年轻的消费者,形成了“流行先导者——太平洋百货”的说法;汇联商厦则打出“我是平民百姓店”的口号,以经销日常产品、中低档商品为特色。结果,徐家汇商圈大获成功,各大商场的生意都非常的好。

思维精进:面对繁华闹市区星罗棋布的各大商场,消费者选择去哪家,是由商场的吸引力所决定的。而构成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个商家的经营有无特色,而不是和别的商界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尤其是在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错位竞争已成为商家取得商战胜利的一大“利器”。

四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要善于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有理

上海徐家汇商圈

故事三

某年,某一地区的茄子卖得特别贵,屡创历史新高。很多没有种茄子的菜农纷纷抱怨运气不好,失去了一个发财致富的好机会。看着那些卖茄子菜农的得意神情,其他菜农羡慕不已,纷纷表示下一年一定要多种茄子。其中,只有一位老菜农在冷静地分析市场以后说: “下一年,我要多育茄苗。”结果,下一年,种茄子的菜农果然特别多,需要的茄苗数量特别大,其结果是茄子的市场饱和,很多菜农都亏了钱,反倒是育茄苗的菜农由此发了家。

思维精进:茄子价格暴涨,大多数菜农的思维是:今年茄子卖得好,那我下一年要赶紧种茄子。而故事中“育茄苗”的菜农的思维方式则是:今年茄子卖得好,明年种茄子的人一定很多,对茄苗量的需求一定很大,茄苗价格也一定会看好。这种“不种茄子种茄苗”的思维方式,正是许多生意人依靠错位竞争来赚钱的关键。

四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要善于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有理

故事四

很多年前在,在VCD这种产品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许多厂家发现其生产技术十分简单,而在市场中又能卖出比较高的价格,于是纷纷上马投产VCD,以至于短时间内,在中国涌现出了上千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来争吃VCD这块肥肉,电视、报纸上的VCD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传来众多VCD厂家相继倒闭的消息。

思维精进:错位竞争是一种互补性、代价低、风险小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寻市场空白点、力求形成自家特色,而与此相反,像故事中VCD厂家一窝蜂地挤入一个市场,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以至于将市场搞乱,也很容易将自己的生意做死,生意上打拼的人,对此不可不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