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止是幣:在看不見的協議中尋找未來的加密貨幣獨角獸

當我們談論「需求主導的週期」時,其實應該最先關注開發者。因為需求首先來自於他們,然後才是終端用戶。

作者:Jamie Burke,區塊鏈投資機構 Outlier Venture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發於鏈聞ChainNews

到底應該如何定義技術週期?事實上,每個技術週期都在創新、尋找資金支持、維持創新這些環節之間相互作用。因此,如果你想預測某項技術未來的發展路線,最好的辦法就是:緊隨「錢」後。

在一個顛覆性創新技術被引入之後,市場通常需要評估這個技術能帶來多大的市場規模、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那種規模,因此,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經歷一段瘋狂的市場「實驗」時間。而這些「實驗」,都是由鬆散的資金所推動。

在加密貨幣領域,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五年時間,全世界都已經意識到:區塊鏈不僅僅是比特幣,區塊鏈是大於比特幣的。 現在,我們其實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在這個新的階段中,除非人們對各種協議有真正且持續性的需求,並且已經有代幣上線,否則,加密貨幣這種基礎資產類不會出現任何實質性的增長。

如何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尋找到未來的加密貨幣獨角獸?

「看不見的協議」

當人們談論某個技術被大規模採用,通常意味著它已經覆蓋到了 99% 的消費者。但是,如果你想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有一些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支持,它們不僅和 Web 2.0 應用能夠競爭 ,還要能在 Web 2.0 的應用上有所改進,比如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體驗更好、甚至會變得更加隱私。

但是,如今所謂的「更多去中心化」成為了某些類別的應用不能或缺的特點,比如,那些要打監管「擦邊球」的應用,如博彩、色情、暗網、資本外逃等應用場景中,或者就是那些 DeFi 中比較前衛的創新嘗試。

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其實都與魔術無異。

Arthur C Clarke

我最近看了 Casper Labs 的一個演講,其中就對 Arthur C Clarke 這句話進行了解讀,他們認為 Web 3 就應該「看起來像魔術一樣」。在此基礎上,只有當我們找到了抽象 Web 3 協議、並且深入瞭解各自代幣經濟的複雜性之後,大規模普及採用才有可能出現,就像普通的互聯網用戶不需要知道 HTTP、STMP 一樣,他們只需要打開瀏覽器或是發送郵件即可。

但就目前而言,99% 的開發人員沒有使用 Web 3 協議,有的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有的則因為該協議存在較大約束和缺點,而不想使用,或是沒有太多商業需求。

現實是殘酷的,GitHub 上與分佈式賬本技術有關的開發人員佔比還不到 1%,這意味著現在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 DApp 會面世(也許會有少數去中心化技術應用實例,比如 Brave 瀏覽器,但至少短期內不會有大量具有隱私性的高端產品出現)。

所以,當我們談論「需求主導週期」這個話題時,其實應該最先關注開發人員,因為需求首先來自於他們,然後才是終端用戶。

我們的看法是,隨著時間流逝,行業會先從 dIaaS(去中心化基礎架構即服務)和 dPaaS(去中心化平臺即服務)開始,然後逐漸演變成一種「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as-a-Service,BaaS)」的去中心化形式。這其實是一項現實但零碎的工作,可能至少是一個十年以上的週期,在這個過程中,Web 2 主導平臺一點一點地實現去中心化。

從模因論(memetics)的角度來看,我們稱之為「

看不見的協議」理念。

Stacking Stacks

那麼,如何讓協議隱形呢?其中一種方法就是為開發人員提供端到端堆棧。一些項目試圖通過基於即插即用的模塊化解決方案來集中實現這一目標,比如使用單一通用協議並重新引入可訪問和常用的語言。還有些公司則通過在企業中部署開箱即用的 Web 2.5 協議來達到這一目的,因為 Web 2.5 在中心化級別上會給人一種非常不錯的舒適感。

隨著越來越多開發人員進入到區塊鏈領域,他們會面臨加入到哪個生態系統的選擇,而目前所有主要的加密貨幣軟件堆棧可能會讓開發人員落入到水平或垂直擴展兩個範式中的一個。

一些堆棧能夠可以水平擴展,比如 Hyperledger,還有一些堆棧則可以垂直擴展,比如以太坊BlockstackCorda、以及 Hashgraph

,而開發人員只能在特定的權衡和限制之後,選擇在一條鏈上進行開發。

但是我們相信,還存在更開放,更具包容性的第三選擇。

利用一個可配置解決方案生態系統,開發人員能夠自由地在任何層或任何區塊鏈上進行集成(包括他們自己的鏈)。而且,它可以一直擴展到提供捆綁服務集的硬件,從而使身份識別、存儲和鏈下計算等多個功能部署變得更加容易。

通過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微服務,這種解決方案能夠充分反映應用程序基礎結構和中間件(AIM)市場,而且讓靈活、適應性更強的基礎架構輕鬆集成和重複使用。但是最終,我們依然需要更多方法讓加密貨幣行業實現「跨越鴻溝」,並且讓每種方法都能共存,為全球 99% 的開發人員或細分市場提供服務。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堆棧通常會變得模糊不清,水平擴展和垂直擴展其實也可以得到結合,比如我們的投資主題「The Convergence Stack」(融合堆棧)的投資組合中就包含了一個名為 Sovrin 的項目,Sovrin 是 Hyperledger 的一部分,同時也正在探索與以太坊的互操作性,而以太坊也是我們的投資主題中「Ledger Layer」堆棧的一部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堆棧只不過是越來越多具有互操作性技術的一種可能思維配置而已。

如今,雖然我們還不具備完全實現 Web 3 完整願景所需的全部協議,但是對於 Web 3 來說,它其實像 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或 WAMP (Windows +Apache +MySQL +php),算是一種「世代相傳」的項目,但現在我們可能已經快要接近市場轉型的臨界點了,尤其是在分類賬 / 結算層。

「貨幣」也有某些特點,因為貨幣穩健性通常與時間是正相關的,這意味著那些剛剛進入市場的加密貨幣很難與比特幣或以太坊這樣的老牌加密貨幣競爭。但問題是,對於許多專業人士而言,比特幣和以太坊至今仍然無法充當清算層,而且還存在一些基礎性問題,比如身份識別等。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信任比特幣。

在加密貨幣技術週期的這個階段,我們認為系統很快就不會剩下太多「陳舊多年」的基礎設施了。

這種情況在西方比東方更加真實,尤其是隨著 2019 年第四季度啟動的幾個大型項目開始釋放資金,現階段的基礎設施更迭速度就變得更快了。我們相信,要讓任何一個新協議獲得成功,都必須要直接進入市場,這也是我們的投資主題「The Convergence Stack」(融合堆棧)選擇開放和協作的原因。今年,The Convergence Stack已經發展了 20 多個協議,貢獻了超過 5000 萬行開源代碼。

下一個加密貨幣獨角獸

伴隨著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少數加密資產的金融價值擴張,加密週期很大程度上是投機造成的, ERC-20 代幣創新也加速推動了該週期的發展。但是,價值獲取方式已經從扮演分銷渠道的交易所和錢包,轉移到了把新資金引入加密資產這種類別上。

如果考慮加密貨幣 staking 服務行業的影響,你會發現這些加密世界的獨角獸們已經在控制權益證明(PoS)網絡發展方向上發揮了非常強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做一般資本流動和新加密資產發行這些事。

下一階段的獨角獸,將會是那些能夠滿足「有意的或無意的」網絡實用性需求的產品,就像上一個週期中錢包和交易所抓住了滿足投機需求的機遇一樣。

想想「Red Hat」這個為 Linux 服務的開源項目獲得了巨大成功。最近 Red Hat 以 340 億美元的價格被 IBM 收購,那麼如果有個加密貨幣版「Red Hat」,會是什麼樣呢?

我們認為,這種類型的組織將提供中間件,這些中間件將使各堆棧更加易於使用,而且還能提供一個金融層,該金融層讓更穩定的「軟件即服務」業務模式出現在頂層,這樣,真正體現出了「看不見的協議」的理念。這些組織可能會推出基礎代幣作為數字商品供應,以滿足業務模式創新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會逐漸取代交易所,成為最主要的真實應用的分銷渠道。

現階段,加密貨幣市場依然剛剛起步,基本上處於種子前 (pre-seed) 階段和種子階段,整個行業也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狀態(我們看到內部投資增長幅度大約為 15%)。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 3-5 年裡,加密貨幣行業會不可避免地進行大規模整合,以創建能夠擴展、同時又能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大型企業客戶)的組織。微軟和 IBM 這樣的大企業可能會扮演行業領導者的角色,而像埃森哲、德勤和 Oracle 也會加入其中,參與一些大規模併購交易。

有趣的是,「看不見的協議」這種投資理念可能會加速成為現實。一些在加密貨幣行業裡的風險投資公司似乎已經出現了所謂的「代幣疲勞」,現在需要更多傳統的能創造收入的股權企業入場。

由於目前加密貨幣行業裡的投資機構並沒有充裕的資金,因此讓他們來資助 Web 3 協議的宏大願景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很快就要到傳統投資機構出手的時候了。

進入藍籌代幣時代

至此,對於那些「山寨幣」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對於每一個人(不僅是我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來說,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許多代幣網絡並不是比特幣的替代品。

隨著圍繞在代幣資產周圍的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對生產性資產基本面的需求會出現,像其他可交易商品一樣,基本面會成為追蹤價格發展及網絡健康狀況的指標。這將導致出現一種「藍籌」類別的加密資產,這些加密資產的生態系統具有可持續的需求或具有全新的可產生收入的商業模式,就才能使之和市場上其他加密貨幣有所不同,才可以脫穎而出。

對於那些追蹤加密貨幣市場的指數而言,希望他們可以理解這種差異,雖然圍繞在「藍籌」加密資產周圍的資本越來越多,一些新的機構資金會在無需直接承擔風險的情況下入場。

「看不見的協議」是區塊鏈投資機構 Outlier Ventures 最新發表的投資主題理論。該機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Jamie Burke 將出席於 12 月 6-7 日在中國上海舉行的「Proof of Value 價值共識大會」。

Proof of VALUE 2019 價值共識大會 區塊鏈峰會

區塊鏈不止是幣:在看不見的協議中尋找未來的加密貨幣獨角獸

鏈聞 ChainNews 作為關注區塊鏈長遠價值的觀察者,與 The Blockchainer 聯合發起 Proof of VALUE 2019 峰會,將於 2019 年 12 月 6 日至 7 日在上海舉行,正通過活動家官網報名。

峰會邀請眾多區塊鏈一線從業者,共同探討區塊鏈真正的價值所在。通過「價值共識大會」這一全球性的區塊鏈峰會,構建中國區塊鏈行業與全球區塊鏈生態全面連接的平臺,共同發現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共同為即將到來的價值互聯⽹時代創造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