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11月5日,央行開展4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這是年內第三次降息

在30多個國家先後宣佈降息,全年宏觀經濟波動加大的情況下,這個操作並不令市場感到意外。往更廣的視野看,中美貿易摩擦的長期化、英國脫歐和歐洲經濟的不穩定,給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降息作為一種刺激手段被使用在意料之內。

從大環境來說,低利率已成大趨勢,甚至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日本和匈牙利六國已經步入了“負利率”時代。

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負利率指利率低於正常水平時的一種特殊金融現象,它包含三層含義:

一,政策利率為負。央行對商業銀行繳存的部分資金徵收負利率,以刺激商業銀行放貸。

二,銀行存款利率為負。存款方面,以公司存款為代表的大額資金存款業務徵收負利率,或徵收賬戶管理費造成事實上的負利率,即“越存越虧”。而個人存款利率亦走低。

三,國債收益率為負。當一國經濟持續低迷,則其國債購買價格將超過未來利息收入和到期返還本金總和,即到期收益率為負。

“負利率”似乎違背經濟常識,但是存在即合理。“低利率”被稱之為“放水”,“負利率”似乎是撒錢了,然而對於經濟持續低迷或是本國貨幣升值壓力大的國家來說,短期內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即使它影響了創新和效率,暫時也不得不用。比起大大闊斧的改革所帶來的風險,應對目前才是要務。

恰如瑞銀高級顧問、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前高級顧問休-範斯蒂尼斯(Huw van Steenis)的比喻,“負利率有點像類固醇,短期內使用很有效,但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溶解骨骼肌,讓病人更加虛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負利率”國家雖然只是少數,但是它提示了一種風險。中美的貿易摩擦既有傳統政治經濟格局的舊患,又有新強國挑戰舊霸主的事實,在美國使用貿易保護主義,走單邊主義的同時,中國卻舉起了自由貿易的大旗,這場較量無論以何種形式收場,短時期很難見分曉。

英國脫歐猶如圍城,這加劇了歐元區本就分裂的局面,再加上移民問題、宗教問題、恐怖主義等元素,愈發不可預測。東亞諸國各有各的問題,而中東等敏感地帶衝突頻發……仔細一看,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分裂、矛盾和動盪。

這種情況,全球經濟的低迷形勢既是因又是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本來和氣生財你有我有全都有,現在經濟不好,就很難避免有人趁火打劫,有人興風作浪,有人說歷史,有人算舊賬。

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各位銅粉明白,所有投資和理財行為,都離不開經濟大趨勢,而我們的具體操作也需要順應形勢。

在全球經濟低迷,低利率已成大勢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操作:

一,增加避險投資。重點推薦三類:國債、實物黃金、保險。巴菲特曾表示“活了80多年也沒料到今天竟然會出現負利率”,然而好幾國負利率國債都被爭搶。所幸中美國債收益還算可觀,一定要抓住機會,畢竟國債以主權國家信用做擔保。

今年以來黃金市場持續走牛,創2013年以來新高,實物黃金(主要指金條,金飾不算)作為避險資產被熱捧,同時還可以抵禦通脹。

保險。這是被許多人忽視的一點。保險的本質是槓桿,以小博大。無論是人身保險,還是財產保險,甚至經營類保險,不必貪多求全,挑選適合的買幾份是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利率時代,新中產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二,減小房產投資比例。前面我們在解讀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的成功《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裡提到,中國居民家庭財富整體的七成以房產形式體現。在樓市遭遇嚴密調控、舊改著重提高宜居的基礎上,持有過多的投資型房產具有不小的風險。即使你想收租,租售比也太低,可能都不夠你還房貸。

三,保持充足的現金流。新興線上理財行業近幾年遭遇不小動盪,讓銀行理財再受熱捧。即使遭遇利率連跌,也擋不住大家爭搶的慾望,因為大家越來越求穩。而隨著銀行理財門檻的降低、形式的靈活,我們也有了更多產品可供選擇;另一方面,部分前景不明朗的投資可以選擇儘早退出,即使捨棄一點利息,儘早回收現金也是贏家。

最後,投資理財看似是跟錢打交道,實則是為認知買單。堅持自我學習,不斷優化自己的投資結構,我們才能贏在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