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国——你所能想到的西藏,都在这座雪山包围的小县里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那里有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神山圣湖、梵音缭绕.......其实这只是大众对西藏的普遍认知。而真正被誉为最西藏的则是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这里除了拥有藏区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千山之王冈仁波齐、万水之母玛旁雍措、阿里三围以及伴随着高原生灵的沙漠、沼泽、荒芜和苍凉!

西藏之西,天上阿里!普兰更是阿里这块浓缩了藏地历史文化精髓的圣地之上的璀璨明珠。国道219旁,经幡飞扬,玛旁雍措碧玉般地镶嵌在冈仁波齐脚下,自古以来,玛旁雍措便和冈仁波齐峰一道被印度教、藏传佛教、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共同认定为第一神山圣湖和世界中心。并且以此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发育出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狮泉河四条河流,它们分别是雅鲁藏布江、恒河、萨特莱杰河以及印度河的上游源头地。

玛旁雍措西边是她臭名昭著的同胞妹妹—鬼湖拉昂措,西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则在湖畔拔地而起隔湖与世界神山之王冈仁波齐遥遥相望


很多旅行者在朝拜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神山圣湖后就选择前往扎达或狮泉河,很少想到去偏僻的普兰县城。事实证明,到阿里如果不去普兰县城,肯定会后悔!因为称作“雪山围绕的普兰”,真的是那种旷世绝俗、苍凉雄浑之壮美!在巴嘎左转离开国道219驶入省道S207,沿分隔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之间的湖岸行驶约一个小时就可到达普兰县城。

普兰是中尼印三国交界的边境小城,藏语意为“一根毛成独毛”,象雄语意为“雪山环绕的地方”。普兰县城距中尼边境只有10多公里,故尔县城入口设有边防检查站,立有陕西援建的仿汉风格的高大牌坊,上书:普兰胜境,右楹联为:普天之下千山之王先遣旧址边城风骨;左楹联为:兰桨之地万水之源...因车辆交汇挡住故后面语句不全,查阅资料也未有记载,抱憾!

普兰县城位于纳木那尼峰和纳木阿比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这里海拔相对较低,加之印度洋海洋季风影响,形成了青藏高原罕见的湿润气候。而且自1994年开始,陕西省对口援建阿里地区以来,农科专家利用普兰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当地高寒地区农业种植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扶持和支撑,加之旅游业的促进,极大地改善了普兰人民的生活水平。


鸡鸣三国,普兰不仅连通尼泊尔和印度,它作为阿里三围中的一围,曾经有过悠久辉煌的历史。在公元初始,它是象雄王国中心辖区之一,后来又成为吐蕃阿里王—吉德尼玛衮的发迹之地。如今则发展成为西藏与尼泊尔、印度对外交流最重要的边陲商业重镇。

古往今来,普兰一直是西藏阿里通往尼泊尔、印度进行经济、文化、宗教交流、贸易往来的国际通道,也是中国12个3国交界的边境县之一,国家级边境贸易和陆路运输口岸。它还是西藏自治区2个边境口岸之一,为国家一类口岸。每天都有不少尼泊尔和印度人由此通关进出口岸,其中也包括以个人或团体方式入藏朝圣的宗教信徒。

小小的县城边上是著名的孔雀河,四周高大的雪山如盛开的莲瓣将河谷中的县城捧在莲心,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携带着丰沛的水汽绕过喜马拉雅山从河谷逆袭而至,形成了青藏高原难见的湿润气候,河谷迂回之处可见大片绿洲沃土,上面星星点点散布着农舍村落。


普兰县城海拔3800米左右,在县城以西的孔雀河西岸,巍然矗立的达拉喀山上有一列列形状各异、犬牙般嵯峨的古堡残迹,黄褐色山体上那些破败的洞窟、庙宇遗迹,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和悲戚!这就是著名的普兰达拉喀城堡和贤柏林寺的遗址。

达拉喀山顶的贤柏林寺是17世纪末西藏与达拉克的战争结束后,藏军大将甘丹才旺白桑布为了忏悔战争的罪过,在普兰宗境内建造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建筑风格还保有几分普兰农区建筑的特色,虽然现在损毁严重,但夜叉一般的残墙断垣在峭壁之上依势峥嵘起伏,纵横交错,仍可遥想当年的巍峨气势和雄伟壮阔。

普兰的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北面是险峻的冈底斯山。翻过面前的喜马拉雅山,就是尼泊尔王国境内的khojamath山区。普兰县城是藏族称之为莲花宝地的典型福地,周围的雪山形态大多极似张开的莲花瓣一般,峰脊呈弧弯状,冰清玉洁,亭亭卓立,神圣庄严,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普兰就是尼泊尔和印度的信徒前来朝拜神山圣湖的主要通道,尼泊尔人一般沿着孔雀河谷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来到普兰,而印度人则通过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强拉山口进入普兰,为了朝圣,不知有多少人死在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途中。不过现在距县城25公里的斜尔瓦边境口岸对面的尼泊尔雨莎村已成为尼泊尔、印度民间及三国团队到神山圣湖朝圣的中转站,尼泊尔专门派有直升飞机在这里接送游客,既安全又快捷。

普兰周边雪山环峙,六七千米级的高峰不胜枚举,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海拔7132米的纳木阿比峰。阿比峰形如等边三角形的金字塔,山体清矍峻秀,山脊陡峭高耸,岩壁台阶跌宕,鸥鸟不可逾越,过客只能仰望。据说日本攀山队曾在1960年5月10日登顶该峰。

夕阳西下,暖暖的余晖为喜马拉雅群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绵延的雪山之下是风化剥离、斑驳疮痍的沙砾断层,平缓的河谷高台,彩色的工棚和林立的电杆、脚手架,显示着这座偏远古老的小城正在面临新的转型和机遇。

几个世纪以来,喜马拉雅与冈底斯之间的普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用孔雀河开阔的绿色走廊打通了阿里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使这片“塞外江南”成为印度、尼泊尔等外来商贾心驰神往的好地方。无数印度、尼泊尔的朝圣者和商贩都会选择从普兰口岸入境,使之成为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和海拔最高的贸易市场。更何况,这里还是所有朝圣者的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