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今何如?賡續光榮傳統,讓雷鋒精神走向世界

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今何如?賡續光榮傳統,讓雷鋒精神走向世界

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的雷鋒紀念館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攝

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但他的名字卻家喻戶曉。

1959年10月25日,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他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工程兵團運輸連因公犧牲。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

穿越歷史的雲煙,雷鋒生前所在部隊把傳承弘揚雷鋒精神作為政治責任,部隊雖然經歷7次搬遷,5次轉隸,官兵走了一批又一批,但雷鋒的戰友們卻始終堅定信仰,不曾迷路。

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隸屬於陸軍第79集團軍,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雷鋒所在連隊誕生於1953年5月,1963年所屬4班被國防部命名為“雷鋒班”,2003年連隊被原瀋陽軍區授予“雷鋒連”榮譽稱號。

雷鋒精神就在這裡生根發芽,直至今日蒼翠綿延。

2019年9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展現部隊練兵備戰、矢志強軍的精神風貌,由中央網信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舉辦的“祖國,請放心”網絡名人進軍營暨網絡媒體國防行活動來到這支滿載歷史的雷鋒生前所在部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也一同來到這裡,追尋雷鋒的足跡。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今何如?赓续光荣传统,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兵向雷鋒墓敬獻花圈 澎湃新聞記者馬作鵬 攝

賡續:半個多世紀的傳承

斗轉星移,雷鋒生前所在的部隊從戰火硝煙中一路走來,飽經洗禮。

革命戰爭年代,該部歷經臨汾、太原等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錘鍊,鍛造出萬難莫擋、攻堅啃硬的優良傳統;和平建設時期,曾出色完成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執行過1998年哈爾濱抗洪、2004年首批赴利比里亞維和、2008年北京奧運安保、2015年第三批赴馬裡維和、2017年第五批赴馬裡維和等急難險重任務。

1963年1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至今,已有26位班長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任職,目前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22歲。

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名叫張興吉,任期從1963年1月至1964年6月,他與雷鋒同年出生,倆人共同度過兩年零8個月軍旅生涯。他是雷鋒的班長。

1963年1月7日,在雷鋒班命名大會上,正是張興吉代表全班接過了那面光輝的旗幟。

提及當年學雷鋒,張興吉說道:“那個時代什麼最美?用雷鋒的話說,就是戰士那褪了色的、補了補丁的黃軍裝,就是工人那一身油漬斑斑的藍工裝,就是農民那一雙粗壯的、滿是厚繭的手。當時我和戰友們每天都在學雷鋒做好事,大家都搶著幫老人搬重物,到醫院、火車站打掃衛生,全都是自發的行為。”

雷鋒班第十五任班長李仕庫,他的任期自1985年11月至1987年12月。

上世紀80年代,雷鋒班有句口號:“你吹你的冷風,我學我的雷鋒。”為啥?因為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各種思潮衝擊著人們的頭腦,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詆譭雷鋒精神的言論。

一個週末,李仕庫帶著學雷鋒小組到市區做好事。剛到一會,就發覺一些路過的人投來異樣的目光,有的甚至說起風涼話。

面對不解,雷鋒班戰士一下懵了。難過、痛苦、委屈、苦悶,一股腦兒湧上心頭……

李仕庫對全班戰士講:雷鋒精神不能丟。不論形勢如何變化,咱們學雷鋒不能動搖。他帶領全班創作了班歌《雷鋒的傳人是我們》:“歷盡了風雨我們志不移,把雷鋒火炬來傳遞。你吹冷風我們學雷鋒……”

雷鋒班第二十四任班長名叫黃幫維,任期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

“以‘最美’為追求,竭盡所能為社會服務,是我們雷鋒班新時代的追求!”黃幫維說。

黃幫維介紹說,幾十年來,戰士們總是竭盡全力伸出援助之手,為嚮往雷鋒精神和需要幫助的人當“知音”、做“嚮導”,把雷鋒精神的火種播撒在更多人的心坎裡,讓這個世界更美!

半個多世紀以來,官兵們與時俱進弘揚雷鋒精神,從過去上街修鞋修車做好事,捐款捐物獻愛心,到如今展開網上募捐,續存雷鋒存摺,部隊始終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不斷為人民群眾送去溫暖。

半個多世紀來,雷鋒精神不僅僅飄散在祖國的每個角落,還逐漸走上了世界舞臺。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今何如?赓续光荣传统,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自1963年至今,已經有26位班長在這個特殊的班任職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攝

闡揚:讓雷鋒精神走向世界

“雷鋒”、“你好”、“中國”……雖然剛到維和任務區不足兩個月,但來自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中國第五批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中士李洪亞感到很吃驚。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今何如?赓续光荣传统,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雷鋒精神走上世界舞臺。

街頭巷尾只要有中國軍人的身影出現,就到處能聽見孩子們用不算流利的漢語,笑盈盈地問候他們。

仔細想想,李洪亞得到答案——雖然施工任務很重,但只要有空閒,官兵們都會自發地到附近街區平整道路、填埋沖溝,改善駐地群眾出行環境;幫助駐地周邊學校修繕籃球架和桌椅等文體設施,向學生贈送籃球和文具……

2004年,該部軍官於洋帶領部隊赴利比里亞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以英雄行為和無畏壯舉,讓當地居民和各國維和部隊知道了“中國雷鋒”。

當時,距離綏德魯市中心僅4公里,一座廢棄的供水站氯氣罐發生洩漏,周邊動植物被毒死一片,數千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於洋帶領官兵組成3支搶險小分隊,第一時間挺進事故現場,成功排除了險情。身處異國,語言不通,但當地居民不約而同地向中國工兵豎起了大拇指。

赴利比里亞執行維和任務期間,該部官兵與20多個國家的軍隊打交道,面對不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影響,經受住了各種考驗。部隊長初慶華還組織官兵在維和營地建起了雷鋒展室,向當地21所學校、4個城市贈送了雷鋒銅像、英文版《雷鋒故事》。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今何如?赓续光荣传统,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該部官兵2016年赴馬裡執行維和任務時建成一座雷鋒紀念館。

50多年來,這支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共收到各種信件近50萬封,其中不乏國際友人。

2011年11月,一位名叫李藝·布魯諾的英國老太太專門從倫敦寫來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我們這裡物質充裕,但內心很空虛,因為我們失去了像雷鋒那樣的高尚品德和價值追求。”

2016年,該部部分官兵赴馬裡執行維和任務。不到半年,他們就在馬裡建成一座雷鋒紀念館。官兵們在這裡學習感悟,用出色完成任務的實際行動,將雷鋒精神帶出國門,引向世界。

據雷鋒連指導員楊家木介紹,在馬里加奧“超級營地”,他們建起一座戰地雷鋒紀念館。戰友們不僅為這飽受戰火摧殘的動亂國家帶去了和平和建設,更帶去偉大的雷鋒精神。一位叫赫魯西的馬裡年輕人在參觀後說:“雷鋒是一名令人心生敬意的偉大士兵,在戰火和廢墟中重建家園,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寶貴品格和令人感動的精神,把我們的民族重新凝聚起來。”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今何如?赓续光荣传统,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雷鋒連的戰士擦拭雷鋒雕像 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方供圖

走進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營區,迎面望去,栩栩如生的雷鋒全身塑像彷彿被一雙巨手托起。

自1996年8月15日揭幕至今,無論春夏秋冬、雨雪風霜,雷鋒塑像都始終光鮮明亮、神采奕奕。23年來,每當太陽剛剛升起,總會有一名戰士小心翼翼地擦拭著沐浴在晨光中的雷鋒塑像。這項工作從來沒人特意安排,是來自雷鋒連的戰士自發傳承。

雷鋒生前所在部隊政委孫樹志表示,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環境怎麼變化、任務怎麼轉換、人員怎麼調整,我們始終把雷鋒精神當作“傳家寶”,高舉旗幟傳承、融入工作實踐、緊貼時代發展,不斷推動部隊建設蓬勃向上、持續向好。

孫樹志還表示,我們在56年的實踐中深切感到,學雷鋒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一項獨立的工作,只有與備戰打仗相融合、與崗位實踐相對接,才能學得起來、傳得下去。

敬仰,潤澤信仰;信仰,引領實踐。50多年斗轉星移,風雨如磐,雷鋒宛如璀璨的北斗恆星,始終指引著該團官兵學雷鋒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