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帮到你的人,跟你的关系“不熟”

真正能帮到你的人,跟你的关系“不熟”

01.太熟的人,可以做好朋友,但很难带给你新的成长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喜欢抱团取暖,老人们经常讲:“朝廷有人好做官,厨房有人好做饭”“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以前,我也觉得有问题应该求助最好的朋友,但有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新的想法。记得前几年,我刚进入职场,笨手笨脚,还没有从学生思维转化为职场思维,看问题角度也很单一,那个时候我在面临求职还是工作上的问题,都容易陷入死胡同,有一种“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解不出来”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好朋友聊天,当时我觉得,我们两个人都刚进入职场,肯定很有话题可以聊。

每隔一天,不是朋友找我诉苦,就是我找她诉苦,刚开始,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爽,每次跟朋友吐槽完奇葩的客户,老板的决策,我们两个人浑身轻松。

但渐渐地,我发现这种相互吐槽的后果就是,一时很爽,但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吐槽的一瞬间觉得自己走向人生巅峰,终于把老板、客户都骂了一遍,但实际上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客户还会接着有,奇葩客户也会有,我的工作效率还是没有提高。

直到有一次,我闲着无聊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读什么书我已经忘记了,我只是记得有一个环节是针对某一个片段,请人上台分享对这个片段的感悟。有一个讲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我们要将工作变成一个个案例,在你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问题本身”和“对方的感情”。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瞬间就找到自己的问题,我总是陷入自以为的状态,看待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觉得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却从来没有想过,把每一项工作当成一个案例,就像读书时做的各种案例分析,去分析每个工作的切入点,得失情况,去复盘一项工作,还有我是否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后来,我改进了方式,抱怨也就减少了。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个站在台上的小伙伴是谁,我都忘记当时分享的是什么,可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说出的话却带给我不一样的火花。

这段陌生而又奇妙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朋友的关系。真的就像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说的:“在这个时代,假如我们想获得新知和快速成长,就需要多去接触陌生的人,而不是跟你身边已经很熟的人混得更熟。因为,你与你身边的人已经很熟了,你们的思维方式、能够获得的信息、朋友的圈子都有高度的重合,很难有真正的“新知”了,只有那些与你不熟的人,跟你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人,才能真正帮你拓宽视界。“

我们需要走出人际关系的舒适圈,换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陌生人。

真正能帮到你的人,跟你的关系“不熟”

02.我们需要重新看待陌生人

我们对于陌生人,可能是合作过一次的甲方爸爸,可能是某一场聚会遇到有意思的人,想跟他交流一下,于是搞到了他的微信,但说了一句“你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复过,又或者是走在马路上,看到人来人往,穿梭在我们身边的人……但你知道吗,这些关系,可能你不需要刻意去维护,却会带来不一样的欣喜,这种关系叫做弱关系。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根据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亲密度和交互行为的连接强度,把人际关系分为两种: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是指我们所认为的熟人、死党或者是出门穿一个裤子的交情。强关系主要靠情感来维护。

弱关系可能是点头之交,有时候就是网上朋友,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产生了链接,这种关系是靠契约来维系的。

根据邓巴系数,每个人最多所能交往的148个人当中,大概只有20%属于强关系,80%属于弱关系。

你也许感觉很吃惊,还真有人做过数据调查。

在20世纪70年代,格兰诺维特在波士顿角度区域调查了100名不同职业人,其中有54人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但这些“个人关系”中,只有16.7%是每周至少能见2次面的强关系,其他的很少减慢,甚至一年也见不了的弱关系。

2012年,Facebook的数据团队做了一项研究,研究者有个简单办法判断你跟各个网友之间的联系强弱。比如说如果你们之间经常互相评论对方发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弱联系。

这项研究统计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网页链接 —— 如果你分享这个链接,你大概认为这个链接是有用的。这种分享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的朋友先发了这个链接,你看到以后转发。另一种是你自己独自发现这个链接。结果表明,从弱关系那里得到的信息后收藏或者转发的概率,是强关系的1.5倍。

为什么人际关系中,弱关系会比强关系更有用呢?

因为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价值的不是“人脉”,而是“信息交换”。

说成人话就是,朋友不是看他能帮你做什么,而是他在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否能带来不同视角、眼界和思维方式。闺蜜知心朋友在一起确实很棒,但两个人的思维都差不多,旗鼓相当,就需要有外界的刺激,才会带来新的活力。

就像一摊水,守着一亩三分地就只有这点水,但打开一个洞,让外面的水流进来,就会变成活水。

弱关系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跨越了多个阶层的社会关系,你可以接触形形色色,不同职业、行业、年龄的人。

真正能帮到你的人,跟你的关系“不熟”

03.从“弱关系”中,能发现不同的信息

《奇葩说》第二季蜜芽创始人刘楠曾经说过自己凭借一条短信成功引起徐小平,拿到了投资。

但你有没有想过,刘楠是怎么拿到徐小平电话的?

刘楠不仅不认识徐小平,连整个创投圈都不认识。

当时,刘楠琢磨着,徐小平在北大工作过,肯定会认识北大老师。于是她就给北大老师挨个打电话,果然打到第三个电话的时候,就找到了徐小平的联系方式。

接下来,刘楠给徐小平发了一条充满矛盾、冲突的短信:“您好!徐老师,我是一名北大毕业生。目前,正在淘宝开着一家母婴产品店。现在,这家店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元。但是,目前我陷入了迷茫。我知道您是一名创业心灵导师,您能不能开导开导我?”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在这里,北大老师起了关键的作用,而北大老师刘楠也不是所有人都认识,可就是凭着微弱的“弱关系”,为自己赢得一个机会。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有时候弱关系就是你获取其他领域最直接的原因。

你看小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他们相互都不熟悉,他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干什么,做什么都不清楚,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健身。

但就是这个名头,这群大妈就能相互交流情报。

比如:

哪家超市什么东西打折了;

哪个菜市场的买菜便宜;

哪个摊位的蔬菜最新鲜;

哪家的婆媳闹矛盾了;

哪个地方的房价很高;

……

蹲点在广场舞大妈周围,你能从他们口中套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她们就是行走的情报员。

不要忽视“弱关系”的存在,他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

弱关系不需要你多么用心的维护,可以直接拿来用。

也许,你与“贵人”的距离,就差一个弱关系。

真正能帮到你的人,跟你的关系“不熟”

我们该如何织好“弱关系”这张网呢?

1.走出去,过度的孤独和自闭,会陷入努力奋斗的幻觉

很多人都在强调要独处,要学会享受孤独,这个固然没有错,但享受孤独与走出去并不存在矛盾,没有说要享受孤独,就不能走出去,接触新鲜的事物,跟不同的人交流。你可以培养一个良好喜欢,比如每隔一定的时间,跟弱关系朋友联络一些,过节发给祝福,或者是问问最近的状况如何,这样在你需要新的信息时,可以知道那些求助。

圈子里的人都熟人,圈子外的人,都是陌生人,而陌生人也会带来新的机遇。太过于封闭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很努力的错觉,外面的世界很大,值得你去看一看。

2.弱关系朋友尽量多元化

高晓松知识密度很大,除了他自身阅读和家庭环境有关,还有一个原因,他的朋友圈也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说的上话,这样就会有不同新的知识,对于职场的我们来说,与不同地域、年龄段、行业的人相处,你会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新的信息,这样你就能找到新的机遇。

3.对于弱关系不要太急功近利。

前面说了弱关系不需要你花特别多的时间维护,你也不许抱着特别功利的新,做最舒服的状态,看到朋友圈他发文了,点赞或者说一些走心的话,或者是偶尔问候一下,为什么销售总会时不时打电话联络一些客户,就是为了刷存在感,对方听到有人惦记着你,总归有所好感。但你也不能太疏远冷落别人,这样要真有问题求助,你也不太好意思。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蜘蛛之所以能在一边坐着等食物送上门,那是因为它在之前就结好那张关系网。”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弱关系”的力量,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懒”和“宅”而放弃结交“弱关系”的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