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河南省大蒜種植區一般實行大蒜-玉米輪作制度,由於近年玉米價格較低,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為解決該問題,2014—2017年在中牟及周邊地區推廣早熟蒜-辣椒套作模式。採用早熟蒜-辣椒套作模式,可充分利用蒜區光照、水肥、土地資源,產品品質好,經濟效益高,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收等方面對早熟蒜-辣椒套作模式進行了介紹,為河南蒜區早熟蒜與辣椒輪作栽培提供技術指導。

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套作是指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稱為套種、串種[1]。我國雨熱同期,光、熱、水資源條件較好,人多地少,素有間作套種的傳統。套作能充分利用空間,發揮邊行優勢,並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長季節[2]。據有關試驗表明,套作在農業生產中能起到增產、增效、穩產保收和緩解作物爭地的矛盾[3-4]。中牟、尉氏、杞縣等是河南省的大蒜種植區,一般實行大蒜-玉米輪作制度。該區大蒜種植歷史悠久,出產的大蒜品質優良。2014年,筆者在中牟、尉氏調查發現,大蒜種植成本較高,其中667 m2蒜種1 200元,肥料400元,電費50元,農藥及除草劑100元,人工1 500元,且大蒜價格不穩定,而夏玉米價格較低,農民增產不增收現象普遍存在。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筆者探索了大蒜與蔬菜輪作方式,在蒜區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辣椒,並對大蒜套種辣椒的栽培模式進行探索。早熟蒜-辣椒套作比大蒜-玉米輪作667 m2增收2 000~3 000元。

1 茬口安排

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秋季早熟蒜9月20日開始播種,9月30日前完成播種,翌年4月上、中旬進行蒜薹採收,中下旬進行蒜頭採收。辣椒4月上、中旬蒜薹採收後定植,7月底至9月初進行辣椒採收。

2 秋季早熟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大蒜品種為‘華農2號’‘華農3號’及河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推廣應用的‘早熟大蒜’‘直薹大蒜’等早熟品種。換種週期為3 a(年),方法為異地換種,視情況選擇異地距離。

2.2 播前處理

大蒜選擇標準為頭大、規整、無破皮、無黴變、無變色、無發芽、無蟲蝕、無機械傷,百粒蒜種質量在500 g左右。播前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復硝鈉800倍液浸種12 h。

2.3 整地施肥

選擇中上等肥力蒜田,一般為壤質土或黏質土,且選擇無蔥、蒜重茬地,以減少病害和連作障礙。用旋耕耙耕翻,耕翻深度30 cm左右,清除雜草、根茬,土碎地平無坷垃。根據大蒜生育期施足基肥,早施追肥。667 m2施優質有機肥2 500 kg,或充分腐熟的豬糞2 000 kg,或充分腐熟的雞糞200~300 kg,或完全腐熟的鵪鶉糞200~300 kg作基肥;667 m2施純N 15 kg、P2O5 10~12 kg、K2O 15 kg、CaSO4 20 kg。壟高15 cm,壟寬80 cm,耬平壟面,2壟間距15 cm。畦高30 cm,寬30 cm。大蒜起壟栽培,1壟4行,行距15 cm,株距10 cm。2畦之間共3壟,其中兩邊畦上各種2行大蒜,2畦之間距離為3 m,共種大蒜16行。

2.4 播種

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選用適合播種的劃溝器械在壟上開溝,開溝後栽種,栽深5 cm,覆土厚度不超過2 cm。播種時保持蒜瓣尖面朝一個方向,以減輕生長期內葉片之間遮光的影響。播種後澆水,噴灑除草劑,足墒覆膜。地膜選用寬100 cm、厚0.07 mm的白色地膜,達到保溫、保溼、抑草的作用,在蒜壟兩邊開10 cm深的小溝,將膜埋入並踏實。

2.5 田間管理

2.5.1 冬前管理 大蒜出苗期及時查看出苗情況,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要進行人工輔助出苗,一般用食指或中指捅破地膜後將幼苗拉出。三葉前保持有足夠的水分供應,促進植株生長;三葉後進行蹲苗,採取控上促下,促進根系生長髮達。根據墒情澆1~2次矇頭水,保持土壤溼度適宜,至夜間表土上凍而白天開化時澆封凍水,確保安全越冬。

2.5.2 冬後管理 若冬季乾旱,土壤墒情不足,2月下旬即澆小水,若墒情良好,可推遲至3月上旬(返青期)澆水。同時於澆水前施返青肥,667 m2追施尿素15 kg。

2.5.3 中、後期管理 4月份後,大蒜進入“分瓣期”,此時養分需求較多,若出現葉片黃尖現象,可667 m2追施尿素15 kg,追肥後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表面見幹見溼。結合大蒜生長中的缺素症狀,可使用鉬酸銨2 000倍液、硫酸鋅500倍液、四硼酸鈉200倍液、硫酸錳1 000倍液、硫酸銅1 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大蒜進入抽薹期後,667 m2追施複合肥(m氮∶m五氧化二磷∶m氧化鉀=15∶15∶15,後同)20 kg。蒜薹採收後,不再追肥,要勤澆水,保持土壤表面不見幹,以促進蒜頭生長,至收穫前7 d不再澆水。

2.6 病蟲害防治

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地蛆:成蟲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倍液、24%功夫乳油3 000倍液、24%甲基氨基甲酸肟酯1 000倍液噴霧防治;對於幼蟲,用50%辛硫磷800倍液結合澆水衝施。大蒜鏽病:噴施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25%丙環唑3 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2~3次。葉枯病:於發病初期噴灑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軟腐病:於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農用鏈黴素4 000倍液噴霧防治。

2.7 適時採收

大蒜要及時採薹,採薹時儘量保護葉片,蒜薹薹苞與蒜莖之間距離為15~20 cm時即可採收,抽薹時可使用定位式採薹裝置輔助抽薹,以提高抽薹效率和出薹率。大蒜可根據成熟度進行採收,也可以根據市場價格即時採收。如遇價格合適,建議在大蒜未成熟前進行採收,此時蒜瓣含水量高,667 m2產量在1 400~1 800 kg,採收前1 d可適當澆水,以提高大蒜飽滿度;成熟曬乾後,667 m2產量僅為850~1 000 kg,且此時早熟蒜大量上市,晚熟蒜也即將上市,可能會造成價格下滑。

3 辣椒栽培技術

河南蒜區早熟蒜套作辣椒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株型緊湊、坐果集中、果形美觀的品種,如‘金富807’‘中華大椒’‘鴻運大椒’‘蕭新608’‘蕭新19號’‘東方線椒王’‘綠霸10號’等。

3.2 育苗管理

3月上旬在小拱棚內育苗,小拱棚上蓋塑料膜,苗床寬1.8 m左右,畦面整平後鋪上地膜。採用基質育苗,有機營養基質採用草炭和蛭石,拌溼基質,水不外滲即可。每袋基質拌入殺菌劑40~50 g,拌勻後用塑料袋包好悶24 h,悶好後裝入育苗盤並將盤面刮平。播種前將種子在弱光通風條件下晾曬2 d,並用55 ℃左右的溫水浸種30 min,水溫降到30 ℃左右時,加入高錳酸鉀800倍液進行消毒[7-8]。

3.3 移栽

大蒜與辣椒套作示意如圖1。辣椒在4月中下旬進行移栽,此時大蒜蒜薹已經全部採收,栽種辣椒避免了因抽蒜薹對小溝的踩踏。起苗前1 d要澆水,以便於將苗和基質一同提出。定植前鋪上1層黑色地膜,栽種位置為2壟之間的小溝,株距50 cm,在此位置栽種不影響大蒜採收。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為2行之間相隔2壟大蒜,行距為160 cm,窄行為2行之間相隔1壟大蒜,行距為80 cm。

3.4 田間管理

定植後立即澆水並覆蓋黑色地膜,此次辣椒活苗水即大蒜蒜頭膨大水。因為大蒜抽薹期剛施過催薹肥,所以在此期間辣椒不再進行施肥,如天氣乾旱,要輕澆水,切忌大水漫灌。大蒜收穫後對辣椒澆水施肥,以氮肥為主,每次667 m2追施尿素10 kg,勤澆少施,保持土壤足墒。開始採收後追施複合肥為主,667 m2施複合肥15 kg,隨澆水衝施。

3.5 病蟲害防治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等,可用30%惡黴靈水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6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交替噴霧。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於整地時1 m2用75%敵克松20 g進行噴施預防,病情發生後用2.5%魚藤酮乳油500倍噴施2次。病毒病用1.5%烷醇·硫酸銅1 0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立枯病用68%甲霜錳鋅600倍液噴霧。蚜蟲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蝨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200倍液噴霧防治。煙青蟲用20%敵蟲菊酯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9]。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中國瓜菜》雜誌 2019年0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