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30年不增长,为何西方依旧没有国家能超越它呢?

庄苏颖


媒体上经常看到报道,说日本“失去了N十年”。支撑的数据无非就是日本GDP没有增长。可是,今年7月日本对韩国经济制裁,我们才发现日本实力犹存。




纠正一个问题,日本经济不是30年不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下降了。以2018年不变价美元计算,1991年日本GDP是3.88万亿美元,2018年是4.97万亿美元。27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了28%。

27年时间经济实质增加28%,年均就是增长0.9%。这个增长速度确实增长不快,尤其是和我国大陆地区相比。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增速并不是太慢。

我们来看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重要情况。还是以2018年不变价美元为单位,2018年德国GDP为4万亿美元,比1991年的2.74万亿美元增长了46%,折算成年均增长率是1.4%。德国的增速也仅比日本高了0.5个百分点。

1991年德国GDP占日本比重是70%,2018年提升到80%。27年的时间,被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GDP占日本比重也才增加10个百分点,着实不多啊。

为什么日本经济增速速这么低,但过去几十年了,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仍是第二大经济体,德国、英国、法国都没有超过它?

两个原因。

第一,日本经济减速之前,经济规模达到了相当高度,和除美国以外的国家相比,拉开了很大的差距。1991年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年份。该年日本的GDP是德国的1.4倍。这个差距几乎就要追上了美国领先中国的差距——2018年美国GDP是中国大陆的1.5倍。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增速最快的是美国,年均也不到3%。而像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下。算下来,他们领先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到1个百分点。如果日本是乌龟速度爬行,以上那些国家只不过是跑得稍微更快一点的乌龟而已!


财经知识局


这里有两个误区是需要指出的:第一,日本经济并非30年不增长,只是发展的很缓慢,个别年份出现衰退;第二,说西方依旧没有国家能够超越它也不对,美国也是西方国家,它的实力一直比日本强得多。

截止2018年,日本GDP为4.971万亿美元,仍然稳居世界第三,在过去30年里,只有中国GDP成功超过日本,而西方国家中的英法德目前为止与日本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何在这30年时间里英法德GDP没能够赶超日本?这里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的确,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以来,从此就一蹶不振,多年来经济增速都不到1%,还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经济实力就已经非常强大,在1995年其GDP一度达到美国的70%,是英法德的2倍以上。

第二,日本经济发展缓慢,英法德的发展虽然比它快,但是也并没有快多少。当时的英法德已经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普遍不高,能够达到2%已经是相当不错,达到3%算得上是“高速增长”了。

第三,过去20多年,日本GDP一直保持在4~6万亿美元之间,因此就给人一种30年不增长的假象,其实这主要是受到汇率的影响。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至最顶峰的79:1附近,而如今则是106:1附近,贬值幅度不小,由于日本经济本身发展缓慢,因此以美元计算的GDP一直徘徊在4~6万亿美元这个区间。而英法德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也陷入了这个怪圈,它们的GDP总量甚至还没走出2007年达到的高度。

总之,日本的经济实力依然很强,虽然表面看它的GDP没有怎么增长,但二十多年来它的海外资产却一直在增长,在海外还创造了一个“资产日本”,因此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毋容置疑的。


锦绣中源


从GDP数据来看,2018年日本为4.972万亿美元,是其1988年3.027万亿美元的1.64倍;2018年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为4万亿美元,是其1988年1.262万亿美元的3.17倍。可见,在1988年到2018年的三十年间,日本经济并非完全没有成长,德国虽然成长高于日本,之所以没有超越日本,主要是因为三十年前与日本的差距较大,当时GDP仅是日本的四成多一点,相对高的成长虽不足以使德国超越日本,但三十年过后德国的GDP已达到日本的八成,差距已大大缩小。英国和法国也是一样的情况(见附图)。

对比2018年和1988年相隔三十年的GDP数据,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日本成长最低,德英法等西方国家虽比日本好些,但也远低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成长(见附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和德英法等国经过之前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都已是高度发达的成熟经济体,经济成长放缓也实属必然,尤其是日本在1991年泡沫经济破裂后更是一蹶不振,但靠着之前打下的基础,日本至今依然保持着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世界第三经济体的位置,而且位居第四的德国短期内也难以憾动其地位。



趣居


曰本三十年前将日元升值百分之两百以上,GDP一下翻两翻,日元的国际购买力翻增加,曰本还需要增长多少,三十年的增长一下通过曰元升值完成,说明日本生产效率极高,高端工业化产业升级成功,抛弃房地产,这样才能支撑当时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到2比l,中国经济体停滞增长,GDP产值会远超美国,美国同样三十年追不上中国产值,而且进口商品会大幅降价


小雅161302058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后因为美国的军事管制。只能专心用于发展经济。日本在战后五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迅速成为美军的庞大后勤基地,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工业技术非常发达,让美国都为之羡慕。因此美国于日本签订广场协定,极大的打击了日本经济。对日本的工业进行限制。使得日本的经济长期处于一个低迷的水平。但是日本工业发达。尤其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和数控机床,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所以即使经济总量不增长,日本的科技创新实力仍然是世界顶级。西方很多国家也只能是望其项背。


地球村大喇叭


所谓不增长,只是相对于此前的高速增长罢了。由于体量巨大,水平太高,慢速增长也难以超越。如同百米跑进十秒的运动员,提高零点一秒也极难。


许国生123


日本是传统的经济强国,过去30年日本的经济依然是在增长的,在相同体量的经济体中,增速也不并不低,而给大家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失去20”这种标签带来的印象,另一个就是因为汇率因素导致日本以美元计算的GDP总是上不去,所以在以美元计价的GDP排名中总是停滞不前。

1、日本过去30年的经济增速依然是不低的

从二战后来看,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战后快速增长的20年,其次是中速增长的70年代到80年代;最后是低速增长的90年代到如今:

1.1、第一个阶段:快速增长的20年

日本也曾经经历过一段快速的发展经济时间段,在1970年以前几乎都是保持2位数的增长,这一时期快速增长的经济趋势,让日本很快就恢复了二战前经济强国的地位。

1.2、第二个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71年到1991年,持续的时间也差不多是20年的时间,经济增速大概是4%-5%的区间,这个20年日本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日本品牌也层出不穷,各大企业走上国际舞台,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品牌大多是来自于这个时间阶段。

1.3、第三个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从1991年开始的,背景就是“广场协议”,日本经济突然进入转折点的因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各种观点都有,笔者不做评价,总而言之从1991年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速就进入到了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虽然日本进入了较低增速的发展阶段,但是其增速和欧洲传统经济强国德国、英国、法国相比并没有逊色多少,下图是日本和德国、英国、法国的GDP增速走势图,可以看出在1991年之前日本曾经长期领先于欧洲三大强国,1991年进入转折点之后,日本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和欧洲3国相比)。

2、日本在1991年前打下的基础太强大了

在1991年前的40年底,日本 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1975年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就超过了德国,此后一直领先,到了1995年的时候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了,当年日本的GDP是5.45万亿美元(没错,比2018年的GDP还要高),当年德国的GDP是2.59万亿美元,日本是德国的2.1倍。

所以,在这之前打下的强大的基础,也成为欧洲各国难以逾越的门槛,到了2018年,虽然德国经济也在增长,但是在2018年这一年日本的经济体量依然达到了德国的1.24倍。

3、日本的人口大大高于欧洲各国

日本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从人均GDP来看,日本曾经还持续的领先于欧洲各国,在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就超过了4万美元,而当时的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人均GDP只是在两三万美元之间。这个情况直到2003年之后才开始被英国超越。

日本的人口是1.27亿,而德国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也不过0.83亿,日本是德国的1.53倍,而英国和法国人口差不多是0.67亿,而且德国和英国和法国的人口都进入一个非常缓慢的发展阶段,人口无法持续增长,而经济水平一直都差不多,要超越日本是非常困难的。

4、日元兑美元的变化

汇率是把双刃剑,在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从最高的262升值到1995年最低的80,这段时间也成了日本GDP增长曲线最陡峭的10年,这十年日本GDP以美元计算实现了从1.4万亿美元到5.45万亿美元的跨越式发展,10年间以美元计算的GDP增长2.9倍,这实则是拜汇率升值所致。这一次为日本打下的高GDP是有些虚胖的,这个不是经济的成功,而是汇率升值带来的表面成功。

此后的30年日本都在还这段时间升值的“账”,用30年来消化,到了2018年大概是106,相比1995年的80,贬值了25%,那么换句话说,这段时间日元贬值,以美元计算的日本的GDP自然也就要减少了25%以上。


壹号股权


经济发展是具有S性曲线的特征,也就是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低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中高等收入阶段,最后才能到达发达国家水平。这种S型曲线在每个发达国家都经过了这个过程。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1898—1929年的20多年时间里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在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的30多年时间里也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韩国从7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时间里也是处于经济飞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江汉时期。

可是像俄罗斯、西班牙、阿根廷、泰国等国家在高速发展之后就无法再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在人均GDP3000美元向30000万美元的进程中掉入了收入陷阱中,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那么日本如何还能保持在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本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成功地从人均GDP3000美元跨过了人均30000美元的大关,并成功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并且遇到了5万亿美元的瓶颈,早在10年前的2008年就跨过了5万美元GDP总量,可后来又掉入了5万美元之内,直到今天还是处在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经济增长的S型曲线的顶端,经济增长率十分的缓慢,甚至有时还出现了负增长。

可日本的整个产业结构却是处于产业的最高端,包括现代制造业、高附加值传统产业、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高端消费型服务业、科技产业等都是处于高水平阶段。并且以日本人口1.2亿为例,人均GDP达到了4万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个国家在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之后就根本无法摆脱困境,陷入到经济的发展泥潭里。真正可以跨过的国家只有二十多个,而且还有很多是人口数量很少的国家。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发达国家,并且很长的时间里还能保持着这个地位。

要超越日本不能,只要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而且产生的GDP大部分是通过高质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完成的。可是这二条质量和数量的红线不是谁都可以跨越。日本还会继续保持在高质量的发展进程中!


鞅论财经


提问者的提问有两点不严谨的地方,我必须要指出来:

1 . 从限定时间30年来看,提问者就是认为从1989年后日本的经济就停滞不前了,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2. 西方国家的概念:美国也是西方国家呀,从1894年美国的经济成为世界第一,日本就没有超越过美国呀。

提问者所指的西方国家应该指英德法三个西方国家,而德国是三个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同时也长期世界GDP排名第三,是三国中经济规模最接近日本的。

世界主要经济体1960年-2019年GDP历年走势图

通过数据分析看日本的GDP在1995年达到一个顶点,GDP规模达到54491.16美元,而当年美国的GDP规模是76397.49亿美元,日本的GDP规模是美国的71%,这是日本GDP规模最接近美国的一次。

从1995年-2019年日本的GDP规模一直维持在4万亿-5万亿的范围上下浮动,甚至在2012年日本经济表现优异,GDP规模达到62032.13亿美元。总体日本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平稳,虽然经济增速缓慢,部分年份甚至经济负增长,但始终维持了GDP规模的高水平。

所以,提问者认为日本经济30年不增长是不符合实际的,从1989年到1995年期间,日本的GDP数据是连年上升的,无论是增速还是增幅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从1995年到2019年,日本经济进入了20多年基本面上的衰退期,增长率低,但并不是停滞不前。虽然部分年份经济是负增长,但经济底子太好,一直维持了经济规模的高水平,日本在1968年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后,除了2010年被中国超越,长期维持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所以,提问者的提问不严谨,会导致我们的分析毫无意义。我们把问题规范严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才有意义,才不会浪费大家阅读和我分析写作的时间。


规范后的问题:日本自从1995年以后进入长达2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为什么英法德等国的GDP始终未超越日本?

当今世界欧洲的几个主要经济大国英国,德国,法国经济排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尤其德国作为制造业和日本并驾齐驱的工业强国,被寄予厚望会实现对日本的经济赶超,但这个情况一直未发生?更不要提经济规模更小的英法了,如果欧洲经济大国实现对日本的超越也只能寄希望于德国了。

所以探讨德国问什么一直实现不了对日本的的经济超越,才有分析意义和对比意义。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都是属于法西斯国家。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都接受了国际审判,战争也同时让两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千疮百孔的状态。两个国家恢复经济的基础是在几乎同一起点上。

但日本在战后,在审判结果上获得的条件比德国更优越,德国被美苏分解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发展经济的条件得到了严重削弱,同时欧洲是美苏争霸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主战场,德国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而日本成为了美国的单独保护者,一定程度上可以专心发展经济,摆脱了政治因素的困扰。

战后,两国的经济复苏都得到了美国的帮助,德国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是针对欧洲多个国家的,德国能拿到的也比较有限;日本在朝鲜战争中,成为美国战略物资的基地,拿到了大量实实在在的订单,这对日本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来,日本的经济复苏的起步条件要比德国优越。


在1960年-1980年,都属于日德两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从图上看两国经济GDP的数据几乎是搅动在一起的,GDP规模不相上下。

1980年后,日本就逐渐拉开了与德国之间的距离,两国之间的GDP规模最大曾达到1995年的28574.91亿美元的巨大差距。但在2015年后,德国又逐渐缩小了与日本之间的经济。2018年日本的GDP是49706.1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德国为39967.5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差距为9738.57亿美元,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德国超越日本的希望。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出现的呢?

日德两国的经济腾飞都得益于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外贸出口工业。

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工业机械出口等领域两个国家都是独占鳌头,打造出了许多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两国获得了大量收益,经济快速发展。但在产品定位上,日本主打产品性价比,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日本产品的可靠性和价格上的优势,让日本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市场占有率;德国的产品定位追求高端和功能的差异化,虽然能获得产品的高利润,但市场规模和收入总额都不如日本。

《广场协议》签订

1985年,美国和日本,德国等国在日本共同签订了《广场协议》,因签订地点在东京广场饭店签订而得名。同时日德的货币对于美元的汇率大幅升值,导致两国的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日本经济的伤害更加严重。

原因:日本的出口定位于性价比,由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的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由于当时可以与日本制造竞争的对手少,所以显现的不明显。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出现在金融领域。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是《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这种经济衰退是一个缓慢发生的,到1995年日本迎来了长达10年的泡沫期。日元升值后,大量的企业资金转到海外购买资产,美国人甚至惊呼这是日本人要买掉美国的节奏,国内大量的资金进入地产领域,全民沉浸在炒房中,推高了房价。在1996年时,美元大幅贬值,日本的海外资产大幅缩水,国内房价应声急速下跌。国民负债率非常高,由于大量的家庭破产,银行的金融风险加大。企业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海外资产中,当海外资产大幅缩水。又加剧了系统性的金融雪崩来临,日本经济进入了严重衰退的20年,日本人还在为当初的贪婪买单。

德国因为产品定位高端,不会受本币升值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伴随着欧洲共同市场的完善,德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1980年-1990年,德国与日本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差距,大有赶超日本的趋势。但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德国内部经历了内部磨合和调整,尤其东德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低,拖累了整体德国经济的发展。此消彼长,日本远远抛开了德国。

1995年-2015年,德国经济也进入经济增长缓慢期,经济增速低,个别年份出现经济负增长。GDP规模一直维持在2万亿-3.8万亿之间,与日本的经济表现完全一致,均呈现出龟速和冬眠状态,仿佛两国商量好了一样。

这个时期两国都面临着许多经济困局,导致漫长的龟速期出现。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火箭似的上升。在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出口产品相较于日本成本优势更明显,而且产品种类,产品质量越来越高,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在于中国的竞争中,日本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蚕食,尤其在电子产品领域日本的松下,东芝,索尼等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同时,在信息通讯领域,互联网领域等新兴高科技领域日本错失机遇,缺乏新的经济增产点。但日本在材料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还是不能小觑的,最近日韩的关税战,日本所表现的实力还是令人震惊的。

德国成也欧洲共同市场,衰也共同市场。欧债危机等因素严重拖累了德国经济,同时在物联网经济时代,德国也错失了机会。但德国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还是很明显,虽然高铁等领域面临着中国的冲击,但对德国整体而言影响不大。

德日之间在2015年之后,GDP差距的逐渐缩小,表明德国的实力逐渐恢复,日本的疲软状态任然在持续。欧债危机已解除,德国又迎来新的转折点,日本国内的老龄化问题,社会无欲化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日本经济的发展。


我认为日德之间此消彼长,在2022年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可能性非常大。1


国际社区小喇叭


客观的说,日本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在古代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大唐。历史上曾多次有组织的来华度种,用以优良日本人的基因(来华度种所生的后人竟宣称自己是中华正宗,编造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等谎言,并豢养了数以万计的文化汉奸广为传播,却有脑残的喷子们在以讹传讹)。日本的很多建筑物、文化、生活习惯都还是中国唐代时候的风格。而到了近代,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使她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国家中最发达的。

由于日本民族没有自身的原创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子文化,因而一直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日本人非常追求精益求精,做事非常细致,但是,日本人其实是在走一种奴性发展的思维道路。缺乏创新精神,别人的东西传到日本人手里就会做精并且升级。这就是日本虽然十分敬业努力,始终没有能在创新型科技方面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是非常高明的战术家,但却是个拙劣的战略家。对匠人精神的过度沉迷铸就了日本制造的口碑和曾经的辉煌,但同时又在一次次的方向性选择中让日本人犯了糊涂,白瞎了一手好牌。

凡事都有个度,很多日本人的匠人精神走向了极端,过度的匠人精神其实恰恰害了自己,由于过分的追求精益求精,过分的追求细节而忽略了效率、忽视了成本,甚至在整体反而犯了大错,造成了很多行业的衰败。战略方向上失误的日本,越注重细节只能失败越多!

身处岛国的日本,自然资源和条件极差,日本人可以在做事方面很精细,但是缺少广博的胸怀与视野(岛国固有的寡民心态),从来都是只能顾及眼前。充其量也只能是是个二三流国家!

日本战犯山下奉文被绞死前道出日本失败根源:日本之所以会有今天(战败投降),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丧失了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如果都有一个好母亲,来呵护我们的这种本性的话,我们都不会变成今天(魔鬼)的样子。回去告诉我们的同胞,好好培养善良的母亲,善良的女性。这是拯救日本的根本!"

虽然表面上日本已经是接受了欧美先进文明制度,其实这只是出于惯有的"师夷长技"的阴暗凶险的目的,才做的权益之变。

日本女性"温柔但不善良", 就像日本民族"彬彬有礼但绝不是文明人"一样,她们的温柔更多是一阵献媚雄性的伪装。到了法西斯时期,日本人的所有"美德"就与人类分道扬镳了,再也伪装不下去。

所以军国主义横行肆虐的时代,日本女性不但没有以女性的天性善良挽救唤醒日本同胞,反而更加卑劣的姿态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所以,有了那句发人深思的名言"原子弹下无冤魂",那是全体日本民族所集体犯下的罪恶,其根本就是其母体文化就充满荼毒人性的毒恶乳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