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祖无谋反之心,且握有免死铁券,为何还是被朱元璋处死?

义枫刀


“免死铁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免死金牌”。

朱元璋称帝后,曾经给36位开国元勋颁发了36多张“免死铁券”,但是这些开国元勋依然被老朱杀了,现在看来36多张“免死铁券”相当于废纸一张。

比如新锐宰相李善长被杀时,曾拿出了“免死铁券”,李善长本以为可以不死,可老朱却说:“免死铁券不保护谋反之人”。李善长以谋反罪被杀并诛灭三族。



不过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却逃过了一劫,原来李祺娶了老朱的长女临安公主,换言之,李祺是老朱的乘龙快婿。也就是说,杀谁不杀谁老朱说了算。

事实确实如此,老朱想杀谁,哪怕不是谋反,手里有免死铁券也无济于事,老朱会用另一办法杀人,可谓手段高明至极。

老朱杀朱亮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子。

朱亮祖原本是元朝的一员猛将,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朱亮祖曾打的老朱丢盔卸甲狼狈而逃。和老朱的手下名将常遇春死磕时,一枪扎伤了常遇春,差点要了老常的性命。

朱亮祖绝对是一个狠角色。



老朱当时是红巾军的元帅,对这个和自己500年前是一家的猛将深有好感,就像当年曹操欣赏关羽一样,总想把朱亮祖收在麾下。

机会终于来了,老朱在一次阻击战时遇到了朱亮祖。当时的军师刘伯温献了一条妙计,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生擒活捉了朱亮祖。

就像当初诸葛亮智收姜维一样的计策。

当时老朱拿着架势要杀朱亮祖,其实是吓唬他。朱亮祖毫无惧色说:“要杀就快点动手,如果不杀就把我放了,我会死心塌地为你效劳”。

老朱等的就是这句话,亲自为他解绑,并摆酒为朱亮祖压惊。

从这以后,朱亮祖成了老朱的得力干将,在老朱和陈友谅生死决斗的鄱阳湖之战,朱亮祖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表现十分勇敢和忠诚。

在消灭残元势力时,朱亮祖和傅有德、蓝玉等人衣不解带,马不离鞍昼夜挥师北伐,直到把元朝小朝廷赶到捕鱼海之北。



老朱南京称帝后,朱亮祖因功被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位列36开国功勋第27位。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却被朱元璋活活打死了,这到底为什么呢?

事情是这样的,明朝天下大定,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亮祖出镇广东。

朱亮祖打仗没问题,但治理地方就差强人意了,其实不难理解,武将抓经济和治理地方其实不如地方官给力。这时候朱亮祖应该多依靠地方官。

但是朱亮祖十分傲慢,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对地方官指手画脚,尤其和执法严谨的番禺知县道同矛盾很深。

朱亮祖口头禅是:“老子出生入死打下了天下,岂能让你们这些文人说了算。”



封疆大吏和知县死磕,这让当地不法商人和土豪看到了有隙可钻,这些人纷纷送礼、请吃拉拢腐蚀朱亮祖,这更加使他洋洋得意。

朱亮祖不顾道同的反对,私放了一些土豪劣绅,甚至鞭打道同。

这还不算,他向老朱打报告陷害道同,说道同贪污腐败,侵占田宅。老朱收到朱亮祖的奏折后,勃然大怒,老朱一生最恨的就是贪污腐败,于是派锦衣卫前去把道同治罪。

就在朱亮祖向老朱奏本告道同的第三天,道同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一一奏本向老朱做了汇报。

也就是说,道同的奏本比朱亮祖的奏本晚了三天。

就在锦衣卫赶到广东番禺时,老朱才收到了道同的奏本,老朱一看恍然大悟,才知道朱亮祖诬陷道同,于是急忙派人追回杀道同的圣旨,可是等人赶到番禺后,道同已经人头落地。



老朱听到消息后心痛不已,恼怒朱亮祖陷害清官。

老朱再派锦衣卫把朱亮祖押回京受审。

朱亮祖没想到事情闹的这么大,也实在想不通老朱为何为一个小县令大动干戈。

其实这里面有诸多因素,其一朱亮祖确实做的不对,其二老朱此时正在为儿子铺路,想在有生之年杀尽功臣。如果不是这样的想法,老朱不至于为了一个县令而杀开国元勋。

老朱就是想趁这件事杀死朱亮祖,他也考虑到了,朱亮祖不是谋反,加之他手上有免死铁券,如果杀之会惹来非议,怎么才能既杀了朱亮祖又不落把柄呢?

老朱突然想到了锦衣卫,于是对他们耳语一番。



老朱次日下旨惩罚朱亮祖,鞭打一百下。朱亮祖心想,顶多屁股疼几天。

谁知道他想错了,老朱早就提前给锦衣卫下了话,锦衣卫用的鞭子里面暗辫了铁丝,一鞭子下去能把人打的皮开肉绽。

果不其然,鞭打没50下朱亮祖就断气了。老朱还放出风去,朱亮祖不禁打。

看到了吧,老朱不用杀头一样能弄死朱亮祖,想除掉功臣老朱有的是办法!


秉烛读春秋


免死铁劵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一口气签发了三十六张免死铁劵,几乎每个功臣都是人手一张,但有一个人是个例外,这个人便是李善长,他一人独得两张。


这些功臣得到了免死铁劵之后,一个个如获至宝,喜极而泣,似乎有了这张免死铁劵就可以不用死了。

然而最终,朱元璋还是把他们一个个的杀掉了,李善长就算有两张也还是没能保住老命。

这是为何呢?朱元璋不守信用了吗?没有!

因为免死铁劵官方解释权在朱元璋这,朱元璋颁发免死铁劵的时候,并未颁发铁劵的使用说明书,也未口头告知铁劵的适用范围。


等到大臣被判死罪,大臣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取出铁劵,用颤抖的双手捧到朱元璋面前,饱含热泪地祈求饶他一命的时候,朱元璋宣布了铁劵的适用范围:

本品不适用于谋反罪。

朱元璋真的太有心机了,大臣被他玩死了!

然而,朱亮祖与别的大臣不同,他并未谋反,而且他也有免死铁劵,为何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呢?

朱亮祖虽然也姓朱,不过他和朱元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俩既不是亲戚,也不是同乡,而是死对头。


朱亮祖当初是元朝大将,多次与朱元璋对抗,给朱元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来朱元璋在一次对抗中俘虏了朱亮祖。

朱亮祖转而投降了朱元璋,但很快他又降而复叛,随后数次击败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派徐达围攻朱亮祖。朱亮祖勇不可挡,左冲右突,击伤了朱元璋的爱将常遇春。后来,朱元璋亲自出马,众将一起向前,才最终俘获了朱亮祖。

朱亮祖被押上来之后,朱元璋质问他:“你为何降而复叛?你一个汉族人,为何甘愿做蒙古人的鹰犬?”

朱亮祖道:“要杀就杀”,本以为下面一句是,“要剐就剐,何必多问?”

谁知道朱亮祖话锋一转,变成了“要杀就杀,你若不杀,我便投降!”

好一个随机应变的家伙!朱元璋接受了他的投降。

后来,朱亮祖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列功臣榜第二十四位,朱元璋赐给他一张免死铁劵,并让他驻守广东,维持一方治安。

朱亮祖毕竟是一介武夫,打仗不在话下,但搞管理他实在不是那块料。

很快,朱亮祖就与番禺知县道同产生了矛盾。道同生性耿直,清正廉洁,但朱亮祖行伍出身,廉洁意识不强,政治素养不够硬,很快就被地方土豪腐蚀掉了。


道同处置一个欺行霸市的流氓,没想到这个流氓竟然是朱亮祖小妾的亲戚,朱亮祖让道同给他一个面子放了这个亲戚,但刚正不阿的道同没有同意。最后,朱亮祖直接派人把这个亲戚劫走了。

道同实在受不了了,就把这件事奏报给了朱元璋,可是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被朱亮祖提前得到了消息。

朱亮祖也拟写了一封举报信,污蔑道同目无法纪,而且赶在道同之前,呈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不明原委,就派人前去赐死道同,第二天,道同的举报信也到了,朱元璋一看才知杀错了人,急忙派人前去阻止,可为时已晚,道同人头已落地。


朱元璋大怒,急忙令人逮捕了朱亮祖及其大儿子,朱亮祖拿出了免死铁劵。

朱元璋嘿嘿冷笑一声,这次不用刀,也照样要了你的命,他下令重责一百大板,他在大板里面做了手脚,在板子里面装上了铁钉。

啪,啪,啪,三十大板不到,朱亮祖就皮开肉绽了;五十大板过后,就奄奄一息了;六十大板过后,就去阎王爷那报道了。

朱元璋早就想除掉这些功臣了,朱亮祖不识好歹,还故意往枪口上撞,真的是太蠢了!


一半秋色


在朱元璋起兵建明的过程中,有个叫朱亮祖的安徽六安人,在推翻元朝统治、击灭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等割据政权以及平定岭南的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功勋。因此,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大封开国功臣,朱亮祖积功被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可免两次死罪,命他镇守广东、位高权重。

按《明史》以及《录鬼簿》等文献记载,朱亮祖本是元朝义兵(类似于清朝的乡勇)元帅,剽悍过人,曾屡次挫败朱元璋,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克宁国,俘虏了据守于此的朱亮祖,因爱惜他勇猛善战,于是招降他留营效力,仍任原职。

后来,朱元璋为子孙“削棘”,开始大肆诛戮功臣,通过郭桓、空印、胡惟庸、蓝玉四大案,共有十五万人牵连罹难,大明庙堂为之一空。就连《明史》的编篡者也为此哀叹道“文武尽矣”!按史料所记,这些被朱元璋屠杀的人大部分都是被冤无辜的,但朱亮祖却是个意外。

史载,他被封为永嘉侯后,奉命镇守广东,以大明开国功臣自居,开始骄傲自大,他结党营私,骄横跋扈,纵容手下为非作歹,置大明法度于不顾。《 明实录》载,朱亮祖好比岭南之王,在其地盘上为所欲为,顺之昌,逆之亡,手下人只要顺从他,就可以飞黄腾达,否则,便没好果子吃。因此,在其势力范围内,人们都非常惧怕他,也很恼恨他,但却敢怒而不敢言。

他治下有个番禺(今广州)知县叫道同,为人正直,不喜阿附,爱护百姓,又很清廉自守,称得上一尘不染,而且他执法严谨、公正,不惧权贵,只要你违反明律,不管你背景有多深厚,地位有多高,后台多硬,资格多老,他都铁面无私,不徇私情,都要依法严惩,按律治罪。

朱亮祖镇广东后,采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办法,多次笼络道同,都被他严词拒绝,根本不买朱的账。朱亮祖见他软硬不吃,怀恨在心,于是暗中寻找机会,一定要把这小小七品官头上的乌纱帽给摘下来。

彼时,番禺有奸商大肆勾结,囤积居奇。目的是操纵市场,哄抬物价,再牟取暴利。这些人用大量金银贿买朱亮祖。有藩镇朱亮祖做靠山,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囤积民生物资,再卖个好价钱。

道同知悉后,为打击不法奸商的嚣张气焰,便把为首的几个大商人逮捕,关在木笼子里,放在大街上示众,以示惩戒。

朱亮祖见道同打狗欺主,有些恼怒,但与自己有关,又不好立刻展开报复,便把道同请到府里,摆酒设宴招待。敬酒时,朱亮祖再三为奸商们求情,希望道同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并说自己以后绝不会忘记阁下的好处。道同生性骨鲠,断然拒绝了朱的请求,并严肃地对朱说,身为朝廷重臣,不为民办事,反而庇护作奸犯科的奸商,并为之奔走、说情,这是知法犯法......朱亮祖听后面红耳赤,却无言以对,很是尴尬。他见道同不给面子,便来硬的,唆使几个戾狠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驱逐衙役,砸开囚笼,把那几个奸商劫走了。

没多久,番禺一位罗姓富商,为了巴结、谄媚朱亮祖,把自己绮年玉貌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妾。罗氏兄弟背靠朱亮祖这棵大树,开始横行不法,欺男霸女,还杀人父子,夺人田地、美宅,无法无天,成为番禺一霸。民众怨声载道,纷纷到县衙向道同控诉、揭发罗氏兄弟的罪行,请求严惩恶霸,为民除害。道同义愤填膺,他明知罗家和朱亮祖是姻亲,但毫不畏惧,毅然下令把罗氏兄弟给逮捕下狱,等候法律的审判。

朱亮祖是明廷的封疆大吏,是道同的上司,面对权势煊赫的勋臣,道同不考虑个人之得失,更不惧打击报复,但毕竟是自己的上级,难奈他何,思虑一番后, 干脆越级向明太祖朱元璋写了份奏章,详细列举了永嘉侯朱亮祖的罪行与劣迹。他请求朱元璋严厉处置,以安民心。

朱亮祖也颇为狡黠,他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抢先向朱元璋报告,诬陷道同不鸟朝廷重臣,阴欲“谋反”,彼时朱元璋正在大肆“削棘”,接报后竟信以为真,于是下令将道同抓捕处斩。使臣刚离京,就接到道同的奏疏。朱元璋仔细看后才了解事情的真相,非常敬佩、赞扬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道同,认为他“道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当日,又立刻派使臣到广东给道同嘉奖,两个使臣同日出发,可惜前面那个先到番禺,结果,执法公正、不避权贵的骨鲠县令道同被杀害了。

朱元璋又愤怒又惋惜,严令朱亮祖立刻到南京,当面斥责朱亮祖,欺君罔上,践踏国法,罪不容赦(即便没有谋反行为,且有免死铁券,也救不了命),下旨将他和其长子府军上指挥使朱罗用鞭子活活打死,并抄家灭族。道同职位卑微,却敢于向权贵的不法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被追谥为侯,并以侯礼隆重下葬。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参见《明史》、《明实录》


铁马冰河wu


“免死铁券”在明朝没啥用处,它保护不了任何人。

朱元璋立国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特制“免死铁券”,并将其分别赐予了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等6位公爵,及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等28位侯爵。


34块免死铁券皆可免持有者2死,其子1死。

可实际上,最后大部分持有免死铁券的公侯爵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如李善长,他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无一人辛存。再如蓝玉,他自己被剥皮实草,全家被株连。

所以说“免死铁券”这种东西在明朝毫无用处。究其原因在于这个“免死铁券”是朱元璋赐予有功之臣的,所以朱元璋实际上就拥有最终的解释权,也就是说朱元璋如果铁了心想杀掉持有“免死铁券”的功臣,完全可以不认这块牌子。



而且,在朱元璋赐予的34块免死铁券中,每块铁券都有“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二死”这样的一段话,也就是说如果你犯了谋逆罪,免死铁券是无效的,所以如果朱元璋说他涉嫌谋反,那这“免死铁券”就毫无效果。

至于朱亮祖为何会被处死,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贪赃枉法,枉顾律法,与当地豪强勾结,致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也就是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不但欺骗朱元璋冤杀忠良,还让朱元璋在天下人面前颜面扫地,失去了番禺县百姓的民心,这等无疑等同“谋逆”之罪,朱亮祖自然活不了。



朱亮祖,原为反抗元军的义军首领,他并非是朱元璋的亲戚,什么侄子都是无稽之谈,他们压根就没有亲戚关系。他曾经与朱元璋发生过数次的战争,但都兵败于朱元璋,后被俘投降于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麾下,朱亮祖相继参加了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成为平定两广的首要功臣。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时,他被册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允其世袭罔替,后出镇北平。



洪武十二年,朱亮祖出镇广东,也就是在这里他犯下了弥天大罪。当时他出镇广东时,与其他的开国勋贵一样,在国家初定,得到荣华富贵后,得到权力后,就开始胡作非为,开始欺压百姓,在广东多有不法之举。

而此时,在他所在的番禺县中,县令道同就十分不满朱亮祖的所作所为,时常与他“作对”,为此朱亮祖十分仇恨于他,最终这种痛恨在道同依法捉拿了他小妾的亲戚富民罗氏爆发了。



当时,富民罗氏借着朱亮祖的权势那是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百姓是敢怒不敢言,为此道同上任后就立刻将他捉拿到案,可是朱亮祖却是对罗氏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他一定要让道同放了罗氏。

道同显然不会同意将罗氏放走,所以他严词拒绝,这下就惹怒了朱亮祖,于是朱亮祖就直接让人将罗氏私自放走。道同闻听后,十分愤怒,于是就上书朱元璋告发朱亮祖的恶行,可是还没等道同上书,朱亮祖就先下手为强,向朱元璋诬告道同对他蛮横无理,且还剥削民脂民膏。



朱元璋在看到朱亮祖的奏章,不疑有它,十分愤怒的就让人前往番禺赐死道同。可是在赐死的使者出发时,道同的奏章刚好到,此时朱元璋虽发现事实可能并非是朱亮祖说的那般,于是赶紧让赦免使者前往番禺县,最终遗憾的是赦免使者到番禺的时候,道同已经遇害,就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就惨死在了朱亮祖的阴谋下。

而后,发现自己被骗的朱元璋十分愤怒,他下令将朱亮祖押送进京,为了以儆效尤,也有告慰道同的在天之灵,同时挽回天下的民心,朱元璋下令将朱亮祖与他儿子朱暹一同鞭死。



只能说朱亮祖的死是咎由自取,欺压百姓,剥削民脂民膏,甚至是残害忠良,他死有余辜。


澳古说历史


前段时间刚回答一个关于免死铁券能不能免除死罪的问题,今天刚好碰到问题,刚好可以回答一下。我们先来说说免死铁券是什么东西吧。

免死铁券,我们很可能不熟悉,但是要说免死金牌我们就熟悉了,有些古装剧里经常提到这玩意,当然了这种免死铁券起源于刘邦,当时他发给功臣的铁券,只是一种荣誉,就像我们现在给你发一张荣誉证书,你可以凭借这一张荣誉证书领取各种优惠,到了南北朝免死铁券加入免死的功能。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出身低微,在众多的兄弟和功臣的帮助下终于打下了天下,坐上了皇位,你坐上了皇位当然要给小伙伴们一些好处,于是他大封功臣,爵位分别为公侯伯三等爵位,其中朱亮祖在朱元璋钦定的三十四位功臣中排第二十七位,封为侯爵,高官厚禄都给他们了。

就这个还不算,还要给他他们免死的恩典,那就是免死铁券,这玩意在前面的朝代都有,朱元璋一想,你们都是帮助我打天下的,那就给你们颁发免死铁券吧。这免死铁券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毕竟朱元璋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是一些土包子,可是朱元璋最后听说浙江台州百姓钱允一家中有一个免死铁券,是唐朝末年皇帝赏赐给吴越王钱镠的,(现在这块铁券在国家博物馆)。朱元璋立刻派人前去查看,最后就按照唐朝免死铁券的形制,制造明朝的免死铁券。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赏群臣,一共册封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全部赐给免死铁券,一共34家。六位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二十八位侯爵分别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

朱亮祖赫然在列,这铁券上写的功臣的功绩,还有除了谋逆大罪,其他都免死,比如李善长的铁券上说他犯罪(除了谋逆)的话,免死两次,子孙可以免死一次,朱亮祖的免死铁券估计也差不多,反正除了谋逆都可以免死,只不过是免死次数多少而已。

朱亮祖剧照

朱亮祖到底有什么功绩,能让朱元璋赐给他免死铁券呢?朱亮祖可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反而是朱元璋的或者说是红巾军的对头,朱亮祖是元朝封的义军元帅,在很早的时候就组织人保护家乡,得到元朝的册封,后来被朱元璋给打败,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仍然让他带领之前的兵马,驻守宁国(宣城),可是朱元璋走后他又立刻背叛朱元璋,占领宁国,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没有去管他,等到朱元璋拿下南京自然要找朱亮祖算账了,让大将徐达去讨伐,这朱亮祖也不错,甚至打伤了常遇春,最后朱元璋亲自上前线才俘虏朱亮祖,这个朱亮祖对朱元璋叫器:“老大,不要杀我,我跟你你干吧!”

朱元璋一听,这个家伙有意思,跟自己一个姓氏不说,还这么英勇,你就留下吧,从此朱元璋手下多了一个猛将,此后他在朱元璋麾下屡建奇功,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朱亮祖都参加了,还都有功勋,他还亲自率军多次击败方国珍部,十分英勇。平定闽浙和两广,他都有功劳。

洪武三年,明太祖大封功臣。朱亮祖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获赐铁券,子孙世袭。 当时,明太祖钦定功臣三十四位,其中朱亮祖名列第二十七。

朱亮祖有功劳,有铁券,他到底为什么会被杀呢?这就要说道朱亮祖出镇广东了,洪武十二年,朱亮祖出镇广东,并征发军民三万,拓建广东北城。在广东朱亮祖就是老大,违法乱纪的事情没有少干,特别他和当时番禺县道同有矛盾。

道同是一个好知县,当时番禹有很多豪强,道同就重点整治这些豪强,于是很多人贿赂朱亮祖让老朱给说说情,老朱宴请道同就说,看在我的面子上,就不要整治他们了,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可是道同闻言,怒身而起厉声道:“您身为大臣,怎能受小人役使?”朱亮祖见道同不允,次日便让人砸开枷锁,将被抓的土豪放走,还找借口鞭笞道同。

道同又依法惩处倚势作恶的富民罗氏。朱亮祖因罗氏是自己爱妾的亲属,又将其抢走。道同再也不能忍受,遂将朱亮祖的不法之事奏报明太祖。但朱亮祖却抢先上奏,诬称道同对上司傲慢无礼。明太祖不知详情,便派使臣前去赐死道同。他随后得到道同的奏章,方知事情原委,忙再派使臣前去赦免。两名使臣同日抵达番禺,但当赦免的使臣到达时,道同已经遇害。

朱元璋是什么人,一代开国皇帝,最痛恨官员违法乱纪,连驸马因为违法都被杀了,更不用说一般的官员了,现在因为朱亮祖的缘故,杀了一个无辜的清官,朱元璋大怒,加上朱亮祖确实有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朱元璋更加不能饶了他。

朱元璋和道同剧照

洪武十三年九月,朱亮祖被明太祖召回都城问罪,朱亮祖根本不在乎,反正咱们有免死金牌怕啥,但是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朱元璋也没有说杀他,就用鞭子打呗,打着打着,朱亮祖与儿子朱暹被一同鞭死。这人都死了,怎么呢办,朱元璋仍命以侯礼安葬,还亲自为他撰写圹志。 我猜很有可能朱元璋说你看看,我本来不想他死,结果打死了,但是不用怕,按照侯爵之礼安葬吧。

不过十年后因为胡惟庸的案子牵连,朱亮祖的爵位被废除,次子也牵连致死,免死铁券也不能用,不要说他,就连公爵李善长可以免死两次的,全家出了驸马儿子都被处死了,所以朱元璋眼里,免死铁券能不能免死他说的算,朱元璋本身才是免死铁券呀,如果官员违法乱纪,免死铁券也救不了你。


天枫说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之一。他幼年即失去了父母,为了活下去只有出家当和尚,后来甚至一度落魄到沿街乞讨。

但是有句古语说的也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是因为朱元璋的经历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是却也是这段经历也让他在后来变得很多疑。

历来朱元璋被人诟病的只是因为他的大杀功臣的举动,有人认为他杀功臣的举动是为了替后代铺路。


虽然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信的,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的是,朱元璋虽然杀了很多人,其中有些人是单纯被连累的。但是朱元璋杀的人之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欺君坏法之徒,就比如朱亮祖之死。

朱亮祖,大明开国三十四功臣之一,朱元璋后来为了表彰三十四功臣的功绩,赐予他们“丹书铁券”,但是后来朱亮祖还是死了,今天就来说道说道朱亮祖之死。

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

当年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之后,为了表彰开国功臣的功绩,命萧何等人打造了丹书铁券:这一方面是肯定了开国功臣的功绩;另一方面这也有一种特殊的功用,“丹书铁券”也号称“免死金牌”,这用处就不多说了。

但是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刘邦虽然赐了开国功臣丹书铁券,但是在这之后他大开杀戒,不管是韩信还是英布等人后来都遭到了刘邦的清洗,就连萧何张良等人都差点遇害。


这说明丹书铁券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他更大的用处只是表彰一个人的功绩,一旦君主铁了心要杀你,管你是否拥有“丹书铁券”,终究也是难逃一死的。

后来赐予开国功臣丹书铁券的制度被保存了下来,一直持续到了明代。朱元璋也学习汉高祖刘邦赐予他们丹书铁券。但是之前也说过了,丹书铁券虽然号称免死,但是那只是形式上的,君王铁了心要杀你的话,这块铁皮根本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朱亮祖就算拥有丹书铁券在天子的杀意面前是起不到一点作用的。

朱元璋不得不杀朱亮祖的理由

或许开国功臣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立下了殊多的功勋,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享有更多的特权。

朱元璋因为幼年时的经历,因此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尤为痛恨,朱元璋曾经下过令:“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待”,六十两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单位的话其实也就一万多,可见朱元璋本身是有多么的痛恨贪官污吏。

而朱亮祖犯的恰恰就是朱元璋对这个逆鳞,他在任上之时勾结豪强势力欺男霸女,让当地的百姓可以说每天都生活在苦难之中,因此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他听到了朱亮祖的罪行之后就注定了朱亮祖是必死无疑的。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年代有两件事是绝对不能够干的:一是贪污受贿;二是结党营私,朱元璋在这两件事上可谓相当敏感。贪污受贿让百姓受苦受难,会动摇国家的根基;结党营私会影响到皇权,而恰恰这两件事朱亮祖都有份,注定了他的悲剧。

第二点,朱亮祖构陷道同,最终朱元璋在受蒙蔽的情况下让道同含冤而死,这某种意义上来说朱亮祖已经是“欺君之罪”了。

为什么在古代欺君之罪会这么严重?因为天子的威严是神圣不容侵犯的,所以假如罪犯欺君的话,不好意思。无论你有什么理由,注定了你是必死无疑的。

也就是说朱亮祖构陷道同的行为已经让朱元璋的脸上无光了,因此为了挽回天子的威严朱亮祖也必须死。

所以综上两点,可以说朱亮祖也必然会成为朱元璋的刀下之鬼。


小闵学历史


朱亮祖这个人,原来就与朱元璋不是一个路数,朱元璋起手就是抗元起家,自始至终,就是内与陈友谅等人争高下,外则与元蒙军队死磕到底。

而朱亮祖呢,他在元朝天下大乱之时,召集乡民,以保护桑梓的名义,抵抗各路义军,甚至把这件事干的有声有色。成绩好到元朝廷授予他义兵元帅。

元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朱亮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朱元璋的军队开始攻击他这个元朝廷赏封的义兵元帅驻地宁国。

朱亮祖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是在经过大阵仗的朱元璋大军面前,朱亮祖这三板斧功夫还是不够,很快宁国被拿下,朱亮祖被擒。

既然宁国这个堡垒被攻破,朱元璋的目光当然就迅速的移开,转向下一个目标,鉴于宁国守城者朱亮祖骁勇善战,朱元璋几乎未加思索,就让朱亮祖继续领着他的原班人马,驻守宁国。

可是,当朱元璋大军离开宁国没几个月,朱亮祖就又迅速的与元朝廷取得联系,背叛了朱元璋。

此后,朱元璋派军队几次来讨伐,都被朱亮祖带兵击溃。直到一年以后,朱元璋抽出手来,派大将徐达率军围攻宁国,准备拔掉朱亮祖这个钉子。

没成想,朱亮祖困兽犹斗,简直势不可挡,竟然击伤了猛将常遇春,看的大家目瞪口呆。

朱元璋索性亲自来到一线指挥,麾下将领受到鼓舞,奋勇冲杀,压倒了对方气势,再次生擒朱亮祖,五花大绑,推推搡搡到朱元璋面前。

这朱亮祖也真是个汉子,还没等朱元璋开口说话,他就大刺刺的说,要杀则杀,你不杀我,我从此就一门心思为你卖命了!

这话,说到朱元璋心里去了,正所谓“人世相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朱元璋没有追究朱亮祖的叛乱、抵抗之罪,留下并且放手使用朱亮祖,共同去干一番掀天揭地的大事业。

这之后的朱亮祖,就算跟对人、走对路线了!

此后一路下来,南征北战,军旅生涯得意,后期更成为大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天下初定,明太祖朱元璋表彰封赏功臣。

当时,朱元璋亲自确定功臣34位,朱亮祖排序27位,并受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更被赐予铁券,子孙世袭。

明代的铁卷,全称为金书铁卷,上面清清楚楚的刻写着功臣的名字和履历,以及免罪、减禄的次数。

在封侯9年之后,朱亮祖出镇广东。这个时候,天下承平,山高皇帝远,于是,朱亮祖军旅生涯养成的骄横跋扈性格就得以舒张蔓延。

地方上不法商贾,作恶豪强很多与朱亮祖交结为友,永嘉侯朱亮祖成了这些人的靠山。

可是,偏偏就有耿直的官员,一直在与这些势力苦斗,这个人就是广东番禺知县道同。

按理说,永嘉侯朱亮祖地位显赫,道同不过是区区一个番禺知县,本不应该有所交集。

可是,道同要治理辖区内的乱象,抑制豪强作恶,打击不法商贾行为,而这些人就去怂恿、鼓动朱亮祖为他们撑腰提气。

这就直接把二人逼到了前台对峙。

朱亮祖想通过吃请的形式,让道同给他面子,对这些劣绅豪强网开一面,可是,道同偏偏不开这个口子。

于是,矛盾白热化,永嘉侯朱亮祖强行干预道同的司法、执法行为,甚至直接鞭打知县道同。

终于,双方几乎同时向南京发出信函,朱亮祖说道同一惯蔑视上司,傲慢无礼。

道同更是把朱亮祖所作所为分成10条上呈皇帝。

结果是朱亮祖的奏折先到一步,性情暴躁的朱元璋派出特使,赐死道同。

旋即道同的折子也到了,朱元璋这一看全都明白了,他感到朱亮祖骗了他,第二个特使迅速派出,可是,来不及了,道同还是死掉了。

那么,“朱亮祖无谋反之心,且握有免死铁劵,为何还是被朱元璋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的性格可是霹雳火爆,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9月,调查清楚这件事的原委之后,他急招朱亮祖和他儿子儿子朱暹入宫觐见。

惊慌失措的朱亮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是,他还是觉得,很可能是要被降职,甚至会被废了侯爵,但是,被当庭处死他是万万想不到的,因为,毕竟他是开国34位功臣之一,家里至今还结结实实藏着皇帝钦赐的金书铁卷,自己并没有谋逆大罪,断不至于被处死!

于是,在当庭质问之下,他认罪了!

盛怒的明太祖朱元璋可不是吃素的,他是亲披甲胄,战阵冲杀,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哪里管你什么金书铁卷,功臣侯爵!

侯爵位置给你留着,人,不能留了!

就这样简单,谁敢当庭与朱元璋争论金书铁卷规定不能杀非谋逆罪的朱亮祖?

永嘉侯朱亮祖与他的儿子朱暹一起,被当庭鞭死。

十年之后,在追查丞相胡惟庸逆党案中,朱亮祖的事情被再度提起,被牵入胡惟庸案。

这一次,直接废除了永嘉侯的爵位,而且,朱亮祖的二儿子朱昱牵连在案,被杀掉了。






子由


朱亮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曾被封为永嘉侯,并得赐铁劵、子孙世袭,在当时朱元璋定的三十四位功臣中,朱亮祖位列第二十七位。就是这样的一个功臣,他也没有谋反之心,但是后来朱亮祖和其长子却被朱元璋下令鞭打致死。


那朱亮祖无谋反之心,且有铁劵,为何还是被被朱元璋处死了么?

其实,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屠杀功臣的皇帝。这也导致很多明朝功臣不得善终的下场。当然这是因为开国功臣因功高位重,就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从而落下被杀的下场。

当然朱元璋虽然是屠杀功臣的皇帝,但他的的政绩还是很高的。而主要的朱元璋因出身贫苦,所以做上皇帝的他深知百姓之苦,故而他还是非常关心民生的。要提高百姓生活,首先就是要有清廉的吏治。所以朱元璋在吏治方面对腐败的官员处置也是非常严厉的。

朱亮祖虽然无谋反之心,但是他却犯了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的大忌。从而朱亮祖落下被鞭打致死的下场。


朱亮祖开始的的时候是和朱元璋对立的。他早年时曾招兵保护乡里,因为他有很好的战绩,所以就被元朝廷任命为义军元帅,之后朱亮祖带兵南下驻守宁国府。

后朱元璋打下宁国府并擒住了朱亮祖,当时朱元璋没有杀他,但是没过多久朱亮祖就又回到元朝,并且还多次打败朱元璋的队伍并得以再次占领宁国府。

朱元璋曾命其账下名将徐达带兵攻打朱亮祖驻守的宁国,但朱亮祖却非常勇猛,连作战勇猛的常遇春还被他败伤过。直到朱元璋之后亲自来指挥,才又擒住朱亮祖。这次朱元璋也没有杀他,并且还让他在账下效力。

后来朱亮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比如其曾参与征讨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之后他又曾作为明军主力出兵两广,那时他随廖永忠攻打广东,当招降广东的何真后,又出兵广西,经过努力,最终平定广西。


可见朱亮祖为明朝的建立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故而他在洪武三年时,因功被封为永嘉侯,在朱元璋评定的三十四位功臣中,朱亮祖位列第二十七位。

到洪武十二年时,朱亮祖就被任命去广东镇守。朱亮祖虽然是功臣,但他毕竟是武将出身,所以他到广东后,就做了很多触发法纪的事,再加上又和当地的豪强勾结,而导致他后来被鞭打致死的原因,主要的事就是朱亮祖和番禺知县道同有很大的矛盾冲突。

番禺知县道同为人刚正不阿,又执法很严,而朱亮祖却违法乱纪,这样就和朱亮祖有了很大的冲突矛盾。朱亮祖为了能在广东横行,就曾利用权势、利益想让道同屈服,但道同为人正直、不畏强权,所以其面对朱亮祖的威逼利诱就不为所动。


后朱亮祖因娶了一个富家女子罗氏,朱亮祖毕竟是镇守广东的官员,那他的权利在广东就很大。而罗氏的弟弟就以朱亮祖的权势无恶不作。但为人刚正不阿、执法甚严的道同面对这样的事,当然是要惩处了罗氏之弟,于是就把他抓到狱中。不过道同也因此更加让朱亮祖痛恨。

于是朱亮祖就带领兵马把罗氏的弟弟从狱中带走。道同面对强势的朱亮祖也没有办法,毕竟人家权势大。于是道同就列举了朱亮祖的十条罪名送到朝廷。

但这件事被朱亮祖知道,于是朱亮祖就抢在道同之前上书朝廷,诬陷攻击道同。朱元璋身在京城,哪知道里面的细节,他先收到的是朱亮祖的上奏,朱元璋看后非常生气,于是就派人去赐死道同。然而人刚派出去没多久,道同的奏折就到了,朱元璋看了道同的奏折后,细想之下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所以朱元璋就又派人去赦免道同。


然而朱元璋前后两次派去的人,毕竟有时间的不同,虽然他们同时到达番禺,但当后面派去的人到地方时,番禺知县道同已经去世了。

道同虽然只是一个知县,但是他不畏强权、执法严明、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是受到朱元璋认可的。然而他却朱亮祖诬陷致死。朱亮祖在镇守广东期间,违法乱纪,又和当地的豪强勾结,如此就是一个贪官污吏,这是朱元璋所不能忍受的。

重要的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处置是不会手软的。所以朱元璋就把朱亮祖招回京城,然后就把朱亮祖和其长子一同鞭打致死。就这样没有谋反之心,又有铁劵的朱亮祖就被朱元璋处死了。


中孚鉴


朱元璋大杀功臣是世人皆知,但杀朱亮祖好像杀得对,不冤枉。朱亮祖虽然战争年代立有军攻,有免死牌,丹书铁劵,但朱亮祖在地方为官时做法也是欺上瞒下,无法无天。朱亮祖在当地走私,贪污,抢男霸女,还陷害朝廷命官,这是作为名君,想把国家治理好皇帝所不允许的。朱元璋把朱亮祖和儿子招到南京用鞭刑处死。


大白白野


朱亮祖父子被明太祖朱元璋鞭死,纯属咎由自取。朱元璋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手法无情的处死了那么多同他打天下的功臣,但朱亮祖之死不冤。朱亮祖原系元朝义军元帅,他在镇压农民起义战场上素以凶悍著称,很多股起义军都在星火未曾燎原时被他扑灭,元朝统治者很是欣赏他,曾经多次嘉奖他。他占据宁国时,曾经多次打败朱元璋的军队,连朱元璋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常遇春亦为其所伤。朱元璋爱其勇,曾经两次收降他。第一次收降不久朱亮祖又叛归元朝,第二次擒获他时,朱亮祖以为必死,但朱元璋还是饶恕了他,这样朱亮祖才死心塌地的追随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剧战场上都有朱亮祖的身影。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广东系朱亮祖打下来的,他在当地素有威名,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派朱亮祖以永嘉侯的身份出镇广东。如果朱亮祖能够像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那样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他或许也能够躲过朱元璋挥向功臣的屠刀,子子孙孙世袭的留镇广东。可是他一到广东偏偏当地的豪绅打成一片。他的不法行为很快的就被为官清廉、执法严正的番禺知县道同所不容。朱亮祖试图把道同拉下水,但道同不为所动。就这样道同抓豪绅,朱亮祖就放豪绅,他俩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不能相容。两人的矛盾最终爆发在朱亮祖爱妾罗氏的家人身上。罗氏家人倚仗朱亮祖的势力横行乡里,做了很多非法的事情,是当地著名的黑社会头子。道同根据乡民举报,把罪恶累累的罗氏家人抓进大牢,为此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齐赞道同知县是真正的清官。但朱亮祖不干了,他强行释放了罗氏的家人,并恶人先告状的上奏朱元璋,说道同不但贪婪还对上司傲慢无礼。忍无可忍的道同也写了一份奏章将朱亮祖在广东的种种不法行为向朱元璋做了报告。朱元璋接着朱亮祖的奏章大怒,立派使臣去广东赐死道同。一个时辰后,道同的奏章方到朱元璋的案前。朱元璋阅罢,方知事情的原委,连忙又派使臣前往广东赦免道同。可惜的事是,虽然两位使臣同日到达番禺,但第二位使臣到达县衙时道同已死。朱元璋闻迅后勃然大怒,一面下令抚恤道同的家人,一面将朱亮祖召回南京。朱亮祖进殿面见朱元璋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狂怒的朱元璋立即命令殿前卫士将朱亮祖父子活活鞭死。十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亮祖被朱元璋列入胡惟庸奸党,废掉了永嘉侯的爵位,并把朱亮祖的次子朱昱处死。这个就属于朱元璋的欲加之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