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這個教齡加起來超過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師!

金山這個教齡加起來超過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師!

三尺講臺

四季輪迴

留下了三代人的身影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家國70載,在金山這個“教師世家”

三代人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不求功名利祿,只願桃李滿天下

教師的烙印,從教的緣分

早已深深融化在這個家族的血脈裡......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眼前這張全家福,是一家三代。照片中的5人都有著同一個職業——教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守望相依、薪火相傳的育人故事。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第一代的教師之路·歲月崢嶸 愛生如子

爺爺:宋一庚、語文老師

奶奶:陸慈芳、語文老師

“陸老師,我們來看您了!”就在前不久,陸慈芳已經退休的學生們一起來探望她,師生們聊著往事,彷彿又將時間拉回到了那個青蔥歲月......“這就是做老師最幸福的時刻,那麼久了學生還記得你。”採訪伊始,陸慈芳就難掩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熱愛。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慈芳(前排左三)與學生們合影

1951年,17歲的陸慈芳踏上了教師之路,“那時,從家裡到學校要走40多分鐘的泥濘小路,還要跨一座石板搭的窄橋。雨天溼滑一不小心就會摔跤,當時年紀小,有時還會哭鼻子。”陸慈芳回憶道。儘管條件艱苦,但憑藉著對教師的熱愛,這條路,她一走就是39年。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青少年時期的陸慈芳

剛解放時,師資匱乏。爺爺宋一庚也就是在這時候,響應國家號召,與奶奶陸慈芳一樣,成為了一名老師。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教師伉儷陸慈芳(左)與宋一庚、攝於1953年3月

在爺爺奶奶剛從教的年代,農村教學條件艱苦,沒有正式的校舍,農民家的老舊空房子就成了教室;沒有操場,老師們就帶著學生,將村裡的荒地,一點點把泥土挑去,愣是開闢出一個操場。沒有工資,唯一的報酬就是學生家長給老師作為學費的稻米......但,有的是想用知識改變學生命運的理想,有的是想成為一名好老師的理想信念,有的是愛校如家,愛崗如命,愛生如子的準則。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慈芳最先任教的黃汶小學

就這樣,奶奶陸慈芳和當時的另一名老師,組成了學校全部的“師資隊伍”,當起了“全科教師”。白天輪流教各門學科,晚上輔導掃盲班,幾乎全身心撲在了教育工作上,這樣的日子縱然清貧辛苦,但因為收穫了滿天下的桃李和學生的喜愛,回憶起來卻也甘之如飴。“一輩子在學校,一輩子當老師。”這句話放在奶奶陸慈芳身上,恰如其分。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教師伉儷陸慈芳(左)與宋一庚

而爺爺宋一庚則被當時學生對知識的極度渴求而深深感染,“那時候,一些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學到一半就輟學。有的學生比老師年紀還大,已經生兒育女,但還是拼了命地來讀書。”當時,一位學生患病卻仍想堅持上學,深受感動的宋一庚就一路揹著他從大石頭這,走了9里路到學校。他背起的,是一位老師對學生滿滿的愛和一份為師育人的責任擔當!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爺爺宋一庚

談及成為教師的初心,奶奶陸慈芳說:“小時候家裡困難,上學晚,但自己對知識和學校很渴望,正是這樣,打小對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職業非常崇拜。所以我想當老師,也想讓我的後代同樣成為老師。”奶奶的這個最初的夢想,如今,真的在自己兒子和孫女身上實現了!

第二代的教師之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們

爸爸:陸衛、美術老師

媽媽:李長妹 、幼師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這句歌詞,在爸爸陸衛身上成了最真實的寫照。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衛工作照

在看著父母左手捧書本、右手執教鞭的身影中長大,多年後,陸衛自己也站上了那方講臺,至今已站了34年。只不過他的手中拿的是繪筆、顏料和畫板。“我成為一名教師,父母對我的影響很大。記得小時候,媽媽曾接了一位家裡有困難的學生到家裡來,跟我同吃同住,睡在一張床上。當時我就覺得教師這個職業真的很偉大,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所以長大後,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衛美術作品——《父親》

1984年踏上教師崗位的陸衛,回憶起剛工作時(界山小學這所村校)的教學條件也依舊記憶猶新:“當時我們的教室是由原先的廟堂改建,黑板上都是裂縫,寫上的粉筆字歪歪扭扭。教室的窗戶是用紙糊的,用稻草把縫隙填滿。”相比父母,雖然教學條件已有所改善,但依舊較為簡陋, “現在我工作的張堰小學,各方面硬件設施都非常現代化,還有影劇院。”親眼見證了這些年教育飛速變化的陸衛,滿是欣喜。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因為對藝術的熱愛,陸衛最終選擇了當一位美術老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他執教生涯中最重視的一環,“有些孩子雖然語、數、英主課成績不好,但在繪畫方面有天分。因此對於一個學生的評價要全面,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培養!”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衛(右)、李長妹(左)與女兒陸胤

媽媽李長妹從小喜歡孩子,因此選擇了當一名幼師,“啟蒙教育很關鍵,幼師工作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心,對孩子們傾注更多的愛。”三尺講臺上,父母親一起攜手同行,以愛為筆,一起為孩子繪就明媚與溫暖。這些,女兒陸胤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第三代的教師之路·不忘初心 任重道遠

陸胤:語文老師

一份職業一個人做一輩子叫做堅持,一份職業三代人同做,叫做堅守。

“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老師。”生於教師世家的陸胤語氣裡充滿自豪。而教師,也成了她唯一希望從事的職業,“我的高考志願,只填了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兩所學校。”這個近乎執拗的選擇是為了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去年,華師大畢業的她終於如願,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金山中學,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胤

與學生們年齡相仿的陸胤,很自然地與他們打成了一片,學生們都喊她:“小陸老師”。雖然從教時間不長,但小陸老師面對日常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難題”,也已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解決方法。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陸胤在上公開課

班上曾有一名“問題學生”,拒絕與老師和外界交流,但細心的陸胤從她的隨筆中發現,其實這位女生包裹嚴實的堅硬“外殼”裡藏著一顆細膩敏感的心。於是,小陸老師就在其隨筆的評語裡嘗試與她溝通,一來二去中,漸漸地,這位女生的心扉緩緩被打開,變得願意跟老師吐露自己的想法。現在,她已然成了小陸老師班上的絕對擁躉,師生二人也成為了朋友。當學生向她說出“小陸老師,我只相信你”這句話時,陸胤感慨道:“這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太有成就感了!”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小時候的陸胤與奶奶

這時候的陸胤無疑是幸福的,而生長在這個時代的陸胤更是幸運的。

相比起爺爺奶奶當年走路去教書,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去授課,陸胤現在是開車去上班。而現在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方式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智慧課堂在金山中學的推進,如今“平板電腦進校園”已經在高一年級全面鋪開。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20世紀80年代金山縣中學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20世紀90年代金山中學老校舍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如今金山中學新校舍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學生們在嶄新的教學樓裡體驗著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兩塊黑板拉開,一塊信息化大屏幕出現在眼前,各種界面可靈活切換;學生人手一個平板電腦,可以與老師手上的平板直接互動,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寫作業遞交後,可直接在教室的大屏上投影;老師在系統佈置作業後,學生能自動接收,學生上傳作業後,一些選擇題已能實現系統自動批改......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智慧課堂

這些,是爺爺奶奶當年想都不敢想的教學景象,如今已經真真在現實中上演,但誰又不能說,這就是他們當年跋山涉水,瞭望故鄉的夢想呢?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要求。”小時候奶奶的諄諄教誨,陸胤現在依舊熟記於心,反覆咀嚼,回味悠遠。這些樸素的話語,激勵著三代人願為紅燭的腳步。祖輩的深情堅守跨越時間的溝壑,給悠悠歲月送去知識的問候,又用無聲的德行衡量靈魂的長度。一片丹心只為耕心教育,百年樹人但求問心無愧。而這充滿溫情和傳承的家風更有股神奇的力量,滋養著家中每個人的為人處事之道,也維繫著這個大家庭的骨肉親情。更讓一代又一代人繼續無悔地站上講臺,將教書育人寫成一首生命長詩!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從老一輩教師的執著堅守

到新生代教師主動湧入

一代又一代教師

見證、經歷、參與著

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為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

奉獻著愛與智慧......

金山这个教龄加起来超过70年的家庭,三代人出了5位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