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千百年來無法生鏽的黃金一直是最穩定的金屬,用黃金做成的金元寶放置在土中千年都不會消失,即便是用烈火去灼燒它也不會有任何損毀的痕跡,因此從古至今的人對黃金都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喜愛。只不過關於黃金一直有一個疑問:從古而過歷朝歷代都非常的重視黃金的開採,為何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數量巨大的黃金中的大部分卻如同消失了一般?畢竟按照歷朝歷代皇權貴族還有富商大賈收斂黃金的速度,古代中國甚至可以用黃金壘牆了。

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中國人自古就以勤勞的秉性為外人見聞,因此每個朝代腰纏萬貫的豪強自然不在少數,皇帝那就更不用說,他們簡直就是黃金的終極收藏大戶。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後,就立即將所有的黃金財富都收藏到了自己的阿房宮中,之後他又大手筆的將這些黃金賞賜給手下的將士。之後秦朝成漢朝手下敗將,漢朝伺機繼承了秦朝的大部分黃金,而餘下的那些據說都被秦始皇放置在自己的始皇陵地宮中了。

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漢代的時候皇帝們大多非常大方,因為那個時候的皇帝一點也不缺少黃金的儲備,單單據史書記載劉邦之後的十二位皇帝賞發給將士官員的黃金就達到了五百噸。正是因為受到皇帝大手筆的獎賞,那個時候的萬金戶數量非常的多,不少王公貴族甚至還效仿皇帝將黃金隨葬在自己的墓冢中,當年漢代海昏侯墓葬被打開後,專家就在其中發現了重達七十多公斤的黃金。

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再者說漢代的時候絲綢之路就已經被打開,不少富商紛紛在絲綢之路上大肆斂金。那時候僅僅一斤絲綢就能被賣到十兩黃金的好價錢,導致國外的黃金如流水般的進入了漢朝的國庫中。只不過漢代的金器隨葬制度也從皇帝影響到民間,不少人都開始抱著黃金進墳墓,導致半數的黃金在頃刻間消失了。

發展到唐朝,佛教開始滲透進千家萬戶,達官貴人們都深信佛祖的蔭庇作用,開始給佛像鍍金身,這時候的經書甚至開始用泥金抄寫,日日夜夜消耗之下其用量大大增加,導致不少黃金於那時徹底消失無法再復原。

從秦始皇時期到蔣介石時期,攢下的巨量黃金為何突然蒸發不見了?

之後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頂峰,宋朝人自然擁有了比前朝更大的黃金儲備量,直到元朝洗劫了大宋,不少黃金便開始淪為金戰汗國的裝飾品。至於之後的明朝和清朝,儘管都擁有為數不少的黃金,但是卻都在甲午海戰後開始慢慢被劫度去了日本,後來以蔣介石退守臺灣時又擄走大量國庫黃金。所以後人雖然明晰古代黃金儲備豐富,但是卻不知道這些黃金去了哪裡,其實它們都慢慢的隨著歷史的發展被分散在各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