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比亞迪連發“紅包”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集中釋放

11月7日,新能源汽車板塊利好消息不斷:產業方面,工信部表示正牽頭編制《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目前《規劃》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公司方面,特斯拉通過官方微博首次公佈了中國製造的Model 3照片;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就成立純電動車的研發公司簽訂合資協議,新公司將於2020年在中國正式成立,豐田與比亞迪各出資50%。業內人士表示,基於對能源政策、科技進步、產業化進程的研究,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

利好消息不斷

最近,從特斯拉上海工廠傳來的好消息不斷。11月7日,特斯拉通過官方微博首次公佈了中國製造的Model 3照片,而這直接源於上海超級工廠進度“超預期”地進入了試生產階段。另有媒體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將於11月11日正式亮相,國產Model 3預計今年年底開始小規模交付,明年第一季度大規模交付。

同日,國務院印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各地區要保障內外資汽車製造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準入待遇。修訂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在外方與中方合資夥伴協商一致後,允許外方在華投資的整車企業之間轉讓積分。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進度超出預期。”興業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基於對Model 3競爭力的判斷、國內新能源車競爭格局的分析,以及國產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彈性測算,預計上海工廠明後兩年產銷以及國內供應鏈的彈性將超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比亞迪和豐田也來“發糖”。11月7日,比亞迪宣佈,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就成立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公司簽訂合資協議。新公司將於2020年在中國正式成立,豐田與比亞迪各出資50%。

新公司將開展純電動汽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該公司將由雙方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組建。

比亞迪方面表示,本次合資成立純電動汽車研發公司設計、開發的產品將使用比亞迪現有的電動平臺技術及電動零部件供給,豐田方面則在品質及安全控制標準要求把控。合營公司設計、開發的純電動汽車使用豐田品牌。值得關注的是,區別於此前豐田與一汽、廣汽的合作模式,豐田將與比亞迪開展“技術對等”的整車開發合作,共同開發純電動車和動力電池。

後補貼時代市場降溫

自2009年以來,國家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快速增長。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已由起步期進入成長期,產品的社會認可度顯著提高,產業規模效應顯現,動力電池和整車成本大幅下降。

雖然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後補貼時代,但市場的銷售情況仍然與國家補貼政策密切掛鉤。今年6月26日,被稱為史上退坡幅度最大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開始實施:國家補貼標準降低約50%,地方補貼則直接退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接近70%。

因此,7月以前,新能源汽車銷量確實走出了一波行情。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41.2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11.5%。

進入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降溫,月度銷量已出現“三連跌”。7月、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8萬輛、8.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7%、15.8%,9月銷量為8萬輛,同比下降更是擴大至34.2%。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6月底補貼退坡帶來銷售成本大幅上漲,產銷各環節很難快速應對這樣的成本變化。

以比亞迪為例,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自7月份開始出現遞減,7月至10月銷量分別為16567輛、16719輛、13681輛、12567輛,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1.84%、23.44%、50.97%、54.58%。比亞迪在三季報中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84億至17.74億元,同比下滑36.19%至43.03%。

產業進入成長期

1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工信部正牽頭編制《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目前《規劃》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規劃》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著力突出“四化”,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

受此消息影響,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活躍,東旭光電、高瀾股份、藍思科技漲逾5%,厚普股份、曙光股份、動力源、東睦股份漲逾4%。

東興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展望四季度,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數據同比下降的風險不能完全排除;同時,產業鏈對補貼的依賴將進一步降低,市場洗牌將進一步加快。基於對能源政策、科技進步、產業化進程的研究,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

招商證券(港股06099)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近幾年,海外傳統大車企陸續啟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投入,根據其重要車型/平臺的推車時間,預計2020年至2021年開始將開啟新一輪快速增長。中國電池材料企業在全球數碼電池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而過去5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發展中又逐漸培育出了一些具備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長期看好有能力深度切入海外主流供應體系的中游公司。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