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新鋪尖坑絲苗米種植大戶收割現場。汪敬淼 攝
蕉嶺絲苗米“客都壽鄉1號”種植示範片。汪敬淼 攝
農戶用傳統收割方式收割稻米,以保證“客都壽鄉1號”的品質。汪敬淼 攝
農戶手捧金燦燦的稻穗,心裡喜滋滋的。汪敬淼 攝
蕉嶺絲苗米產業園新鋪片區,金色稻田與周邊村莊構成一幅山水田園畫。汪敬淼 攝
絲苗米產業園龍安片區內,農戶趕好天氣忙收割。
汪敬淼 攝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
走進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蕉城鎮龍安示範區,到處是繁忙收割的景象。一臺收割機在金色稻田中來回馳騁,不一會兒,一袋袋稻穀就裝滿了。
自今年9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蕉嶺縣把主題教育與推動“三農”工作結合起來,依託世界長壽鄉品牌和富硒大米資源,不斷提高農業發展造血能力,著力補齊農業產業短板,推動絲苗米產業園社會化服務和區域品牌建設落到實處,聚力建設規模化基地先行、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為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 陳萍
實習生 邱珂娜
通訊員 祝銀清 汪敬淼
新品種
發揮“客都壽鄉1號”優勢
漫步於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蕉城鎮龍安示範區的田間小路,一眼望去,遍地的稻田像是穿了金黃色的秋裝,一片片金黃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稻穗顆粒飽滿,隨風搖曳,飄散出醉人的清香。
稻田間的人們為收割而忙碌著,在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聲中,穀子從稻穗上脫下來,從打穀機裡傾瀉而下。滿田稻禾漸漸變作一袋袋沉甸甸的稻穀,裝好袋的稻穀鼓鼓囊囊,人們的心裡也跟著鼓鼓囊囊。
“‘客都壽鄉1號’終於收割啦。”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陳榮彬坐在稻田裡,耐心地將稻穗從稻苗裡一片片剝下來。“自5月份簽了協作協議,今年7月份我們研究所拿出了15斤的種子,有8畝左右的田地用於選育試種。我們將收割下來的水稻抽取幾株做樣本,進行下一步研究。”
站在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稻田邊,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溫崇文喜笑顏開,“這是我們第一年試種,第一期種了20畝左右,主要是做良種繁育和育種。預計溼產達1100斤,乾產可以達到940斤。”
經過試種,溫崇文非常看好這一品種,認為“客都壽鄉1號”與其他水稻相比優勢明顯,“‘客都壽鄉1號’是利用蕉嶺的竹稻作為母本,與我們國內目前最好的絲苗米品種象牙香佔通過十年時間雜交選育而成的品種,它的品質非常好,具備了豐產性和抗病性,不亞於其他雜交水稻。因為這個品種本身有一半是蕉嶺的基因,對蕉嶺土壤的適應性非常好,我認為非常適合在蕉嶺種植和推廣!”
今年6月15日至16日,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在蕉嶺縣舉辦,在活動上,發佈了首個絲苗米專利品種“客都壽鄉1號”,該品種具有蕉嶺特色竹稻血緣,具備植株較矮、抗倒性優、整精米率高、米粒品質優的特點。
蕉嶺種植絲苗米有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基礎,絲苗米產業園位於石窟河沖積平原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該縣地形最為平整的區域之一。園區內有成規模的連片良田沃土,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是該縣最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區。
自從擁有了“客都壽鄉1號”,蕉嶺縣發展絲苗米產業更是如虎添翼。有了好的品種,還需要好的種植技術支持。蕉嶺縣在絲苗米產業園建設過程中,積極與省水稻研究所合作,並簽訂了技術戰略協議,研究所將全程參與並提供指導,充分保障產業園技術支撐和科技研發工作。
近日,蕉嶺縣農業農村局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舉辦了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2019年晚造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培訓會。會上詳細介紹了廣東省絲苗米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參會人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今後將把控肥、控苗、控病蟲“三控”等新技術運用到水稻種植中,不斷提高絲苗米種植水平,助力打響蕉嶺特色絲苗米品牌。
與此同時,蕉嶺正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指導和引導絲苗米種植按標生產、規範管理,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和稻米品質及產量,打響蕉嶺特色富硒優質絲苗米品牌。
建倉儲
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一輛輛滿載剛從水稻田裡收上來稻穀的貨車,徐徐開進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儲基地。“目前我們的倉儲能力達到了5萬噸,接下來,我們還會再建設5萬噸,爭取最後達到10萬噸的倉儲能力。”溫崇文說。
過去,“有天無地曬、有地無天曬”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民。“有些老百姓就喜歡自己種水稻,但糧食豐收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或者沒有足夠的場地供給他們曬穀。”溫崇文說,為了能夠徹底解決農民曬糧難的問題,蕉嶺縣依託龍頭企業進行產業鏈升級,全力打造一個完整的社會化服務的烘乾體系,幫助農戶烘乾稻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經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烘乾體系,蕉嶺縣總共有10多家企業已經具備了這種烘乾設備,全縣日烘乾能力達到1000噸。”
一直以來,絲苗米產業作為蕉嶺縣農業的重頭戲,備受關注。“當前,我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農機轉運成本高,農戶對病蟲害防治認識不足,水稻產業缺乏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產業辦負責人說,近年來,蕉嶺縣缺乏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較強的企業,規模不夠大、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成為該縣規模提升稻米產業發展水平的制約條件。
農業要發展必須要實現機械化。從插秧育秧,到收割烘乾,再到碾米包裝,溫崇文表示,蕉嶺縣已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同時,絲苗米產業園龍安核心園區將打造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的綜合性示範園,集示範種植、科研科普、良種繁育、烘乾、低溫冷藏、精深加工、品牌提升一體化的產業聯合體。尤其在精深加工方面,將打造“智慧工廠”,即在加工過程中可以實現無人值守,全由機械自動化操控。“例如,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我們給機器輸入對應的指令,因此機器自動調節到我們想要的加工精度進行加工作業。”
“蕉嶺大米通過產業園的項目實施以後,從種植到加工再到三產融合,基本上各個鏈條能夠銜接起來。智慧加工廠建設完成,日生產量將實現突破,如果核心基地建好了會上十臺烘乾機,基本一天可以烘乾200噸。”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產業辦負責人說。
“稻穀是有保鮮期的,針對‘客都壽鄉1號’的新品種,我們也在建立一個低溫儲存糧倉,我們會把稻穀放到9到12攝氏度的低溫下進行保管,在保鮮的同時保證了新品種大米的品質。”溫崇文說。
除了基於優質常規稻品種的開發和種植,蕉嶺水稻“匠人”們保持初心,致力打造地方特色絲苗米品種。“現在我們收糧、倉儲加工都遇到一個問題,百家糧百個樣,也就是說客戶這一次買的是優質的絲苗米,下一次買的可能就混雜著其他品種的大米。”溫崇文說,由於種植品種混亂,沒有進行統一種植,這對蕉嶺品牌大米的建設是不利的。
針對“客都壽鄉1號”,該企業也制定了專門的種植標準。“我們有個種植規程,提高種植戶標準化種植水平。針對這個品種,什麼時候要施肥,什麼時候要除草,什麼時候要收割,都有一個系列的標準。按照我們這個方式去種植,種出來的大米口感就會是最好的。”溫崇文表示,今後統一種植“客都壽鄉1號”不僅有利於進行倉儲加工,更有利於蕉嶺打造高端絲苗米品牌。
“未來,我們將全力投入信息化建設,對於達到規模化以上的基地,對它進行溯源系統的一個控制。保證我們的大米從田間種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讓買家知道是絕對安全可靠的。”溫崇文表示,掃開二維碼便可以通過圖片或錄音直接看到從大米種植到餐桌的全過程,讓百姓吃上放心糧。
精加工
提升品質打造高端區域品牌
在“客都壽鄉1號”的收割現場,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參與其中,“我今天早上7點就過來了,像我這樣來幹活的還有好多個村民,一天干下來能拿到130元至150元。”一名頭戴斗笠的阿姨笑著說。
雖然眼前的田並不是她的,但在企業“上班”,她也共同感受到了稻穀豐收的喜悅,鼓起了腰包。“因為我們是有機種植,所以在高峰期時所需要的人力比較多,大約一兩百人同時在基地上班,這也解決了附近村民的就業問題。”溫崇文說。
據瞭解,絲苗米產業園創建以“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的根本宗旨,通過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集體+農戶”等農業生產模式,積極探索創業聯動、股份合作、農業保險、訂單農業、返租倒包等多種形式的帶動模式,和產業園、企業、村集體以及農戶之間的一二三產業融合與鏈條延伸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將企業、合作社、大戶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戶分享全產業增值收益,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通過產業園的帶動,蕉嶺特色絲苗米價格由均價每公斤10元提高到26元,園區農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3萬元,高出當地平均水平17%以上。據統計,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引導農戶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帶動農戶9992戶,其中緊密型、鬆散型、輻射型分別有855戶、2061戶、7076戶。
“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以前靠吃飽,現在靠吃好,所以大家更願意選擇品質更好的大米。”陳榮彬說,品牌要打出去,最關鍵的是米質要好。
天然的富硒土壤加上有機種植,讓蕉嶺出產的絲苗米品質獲得廣泛認可。
“為了進一步打響蕉嶺大米品牌,初步想法是在縣裡舉行‘客都壽鄉1號’的品嚐會,還將拿出一些米參加明年全國稻米品質鑑定會,進行參評,如果能拿到好的名次,對‘客都壽鄉1號’生產和銷售都能起到促進作用。”陳榮彬說。
為進一步強化技術支撐能力,全力打造絲苗米品牌,蕉嶺縣積極與廣東省水稻研究所合作,簽訂技術戰略協議,充分保障產業園技術支撐和科技研發工作。“為了進一步做好稻米精深加工產品,牽頭實施主體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生產出大米米餅、大米麵膜等多種類型產品。”蕉嶺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
此外,蕉嶺縣還全力宣傳打造蕉嶺大米品牌,正在為蕉嶺大米申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待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審核通過,併成立了蕉嶺稻米協會,推動蕉嶺大米高質量發展。
◆一線實踐
做大做強蕉嶺特色
富硒優質絲苗米
自2018年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成功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以來,該縣堅持以“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同一商標”為導向,依託蕉嶺縣“世界長壽鄉”富硒、自然環境優越等特色資源,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全力加快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建設,致力打造“蕉嶺大米”高端品牌。
目前,已成功整合一系列名特優新農產品,包括區域品牌——“蕉嶺富硒稻米”、“廣東名米”——優質稻“美香佔”、“夫妻樹”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檳唐香米”等產品品牌資源和企業品牌,做大做強“蕉嶺特色富硒優質絲苗米”區域公用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蕉嶺縣優質稻“美香佔”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廣東名米”;2017年“蕉嶺富硒稻米”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品牌產品;蕉嶺縣先後創建了建豐“客家良稻”優質大米、南山壽“夫妻樹”富硒大米、中華竹稻、科誠生態優質大米、高山源“檳唐香米”等10多個知名富硒富鋅大米品牌,其中“客家良稻”系列優質大米被評為全國放心糧;“夫妻樹”富硒大米商標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經營專業商標品牌富硒大米。
此外,蕉嶺縣省級龍頭企業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絲苗米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廣東十大名米”,公司不僅在第十六屆長沙農交會上跟廣東金鮮美糧油集團有限公司達成300萬元優質絲苗米意向性合作協議,其旗下的“客家良稻絲苗米”更是獲得廣東省展團參展農產品金獎(全省11個)。
目前,蕉嶺全縣有6家大米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SC)認證,取得大米無公害認證5個,廣東省名牌1個,廣東名特優新區域品牌1個,並正在申報“蕉嶺大米”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閱讀更多 南方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