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新铺尖坑丝苗米种植大户收割现场。汪敬淼 摄

/<table><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蕉岭丝苗米“客都寿乡1号”种植示范片。汪敬淼 摄

/<table><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农户用传统收割方式收割稻米,以保证“客都寿乡1号”的品质。汪敬淼 摄

/<table><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农户手捧金灿灿的稻穗,心里喜滋滋的。汪敬淼 摄

/<table><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蕉岭丝苗米产业园新铺片区,金色稻田与周边村庄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汪敬淼 摄

/<table><table> 世界寿乡加速打造“一粒米”品牌

丝苗米产业园龙安片区内,农户赶好天气忙收割。

汪敬淼 摄

/<table>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

走进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蕉城镇龙安示范区,到处是繁忙收割的景象。一台收割机在金色稻田中来回驰骋,不一会儿,一袋袋稻谷就装满了。

自今年9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蕉岭县把主题教育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依托世界长寿乡品牌和富硒大米资源,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造血能力,着力补齐农业产业短板,推动丝苗米产业园社会化服务和区域品牌建设落到实处,聚力建设规模化基地先行、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实习生 邱珂娜

通讯员 祝银清 汪敬淼

新品种

发挥“客都寿乡1号”优势

漫步于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蕉城镇龙安示范区的田间小路,一眼望去,遍地的稻田像是穿了金黄色的秋装,一片片金黄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稻穗颗粒饱满,随风摇曳,飘散出醉人的清香。

稻田间的人们为收割而忙碌着,在机器轰隆隆的运转声中,谷子从稻穗上脱下来,从打谷机里倾泻而下。满田稻禾渐渐变作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装好袋的稻谷鼓鼓囊囊,人们的心里也跟着鼓鼓囊囊。

“‘客都寿乡1号’终于收割啦。”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陈荣彬坐在稻田里,耐心地将稻穗从稻苗里一片片剥下来。“自5月份签了协作协议,今年7月份我们研究所拿出了15斤的种子,有8亩左右的田地用于选育试种。我们将收割下来的水稻抽取几株做样本,进行下一步研究。”

站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稻田边,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崇文喜笑颜开,“这是我们第一年试种,第一期种了20亩左右,主要是做良种繁育和育种。预计湿产达1100斤,干产可以达到940斤。”

经过试种,温崇文非常看好这一品种,认为“客都寿乡1号”与其他水稻相比优势明显,“‘客都寿乡1号’是利用蕉岭的竹稻作为母本,与我们国内目前最好的丝苗米品种象牙香占通过十年时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它的品质非常好,具备了丰产性和抗病性,不亚于其他杂交水稻。因为这个品种本身有一半是蕉岭的基因,对蕉岭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好,我认为非常适合在蕉岭种植和推广!”

今年6月15日至16日,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在蕉岭县举办,在活动上,发布了首个丝苗米专利品种“客都寿乡1号”,该品种具有蕉岭特色竹稻血缘,具备植株较矮、抗倒性优、整精米率高、米粒品质优的特点。

蕉岭种植丝苗米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丝苗米产业园位于石窟河冲积平原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该县地形最为平整的区域之一。园区内有成规模的连片良田沃土,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是该县最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区。

自从拥有了“客都寿乡1号”,蕉岭县发展丝苗米产业更是如虎添翼。有了好的品种,还需要好的种植技术支持。蕉岭县在丝苗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积极与省水稻研究所合作,并签订了技术战略协议,研究所将全程参与并提供指导,充分保障产业园技术支撑和科技研发工作。

近日,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2019年晚造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会上详细介绍了广东省丝苗米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将把控肥、控苗、控病虫“三控”等新技术运用到水稻种植中,不断提高丝苗米种植水平,助力打响蕉岭特色丝苗米品牌。

与此同时,蕉岭正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指导和引导丝苗米种植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稻米品质及产量,打响蕉岭特色富硒优质丝苗米品牌。

建仓储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辆辆满载刚从水稻田里收上来稻谷的货车,徐徐开进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储基地。“目前我们的仓储能力达到了5万吨,接下来,我们还会再建设5万吨,争取最后达到10万吨的仓储能力。”温崇文说。

过去,“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有些老百姓就喜欢自己种水稻,但粮食丰收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或者没有足够的场地供给他们晒谷。”温崇文说,为了能够彻底解决农民晒粮难的问题,蕉岭县依托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升级,全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社会化服务的烘干体系,帮助农户烘干稻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烘干体系,蕉岭县总共有10多家企业已经具备了这种烘干设备,全县日烘干能力达到1000吨。”

一直以来,丝苗米产业作为蕉岭县农业的重头戏,备受关注。“当前,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机转运成本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水稻产业缺乏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蕉岭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负责人说,近年来,蕉岭县缺乏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较强的企业,规模不够大、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成为该县规模提升稻米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条件。

农业要发展必须要实现机械化。从插秧育秧,到收割烘干,再到碾米包装,温崇文表示,蕉岭县已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丝苗米产业园龙安核心园区将打造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综合性示范园,集示范种植、科研科普、良种繁育、烘干、低温冷藏、精深加工、品牌提升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尤其在精深加工方面,将打造“智慧工厂”,即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全由机械自动化操控。“例如,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我们给机器输入对应的指令,因此机器自动调节到我们想要的加工精度进行加工作业。”

“蕉岭大米通过产业园的项目实施以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三产融合,基本上各个链条能够衔接起来。智慧加工厂建设完成,日生产量将实现突破,如果核心基地建好了会上十台烘干机,基本一天可以烘干200吨。”蕉岭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负责人说。

“稻谷是有保鲜期的,针对‘客都寿乡1号’的新品种,我们也在建立一个低温储存粮仓,我们会把稻谷放到9到12摄氏度的低温下进行保管,在保鲜的同时保证了新品种大米的品质。”温崇文说。

除了基于优质常规稻品种的开发和种植,蕉岭水稻“匠人”们保持初心,致力打造地方特色丝苗米品种。“现在我们收粮、仓储加工都遇到一个问题,百家粮百个样,也就是说客户这一次买的是优质的丝苗米,下一次买的可能就混杂着其他品种的大米。”温崇文说,由于种植品种混乱,没有进行统一种植,这对蕉岭品牌大米的建设是不利的。

针对“客都寿乡1号”,该企业也制定了专门的种植标准。“我们有个种植规程,提高种植户标准化种植水平。针对这个品种,什么时候要施肥,什么时候要除草,什么时候要收割,都有一个系列的标准。按照我们这个方式去种植,种出来的大米口感就会是最好的。”温崇文表示,今后统一种植“客都寿乡1号”不仅有利于进行仓储加工,更有利于蕉岭打造高端丝苗米品牌。

“未来,我们将全力投入信息化建设,对于达到规模化以上的基地,对它进行溯源系统的一个控制。保证我们的大米从田间种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让买家知道是绝对安全可靠的。”温崇文表示,扫开二维码便可以通过图片或录音直接看到从大米种植到餐桌的全过程,让百姓吃上放心粮。

精加工

提升品质打造高端区域品牌

在“客都寿乡1号”的收割现场,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参与其中,“我今天早上7点就过来了,像我这样来干活的还有好多个村民,一天干下来能拿到130元至150元。”一名头戴斗笠的阿姨笑着说。

虽然眼前的田并不是她的,但在企业“上班”,她也共同感受到了稻谷丰收的喜悦,鼓起了腰包。“因为我们是有机种植,所以在高峰期时所需要的人力比较多,大约一两百人同时在基地上班,这也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温崇文说。

据了解,丝苗米产业园创建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根本宗旨,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等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探索创业联动、股份合作、农业保险、订单农业、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的带动模式,和产业园、企业、村集体以及农户之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与链条延伸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将企业、合作社、大户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分享全产业增值收益,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通过产业园的带动,蕉岭特色丝苗米价格由均价每公斤10元提高到26元,园区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7%以上。据统计,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户9992户,其中紧密型、松散型、辐射型分别有855户、2061户、7076户。

“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靠吃饱,现在靠吃好,所以大家更愿意选择品质更好的大米。”陈荣彬说,品牌要打出去,最关键的是米质要好。

天然的富硒土壤加上有机种植,让蕉岭出产的丝苗米品质获得广泛认可。

“为了进一步打响蕉岭大米品牌,初步想法是在县里举行‘客都寿乡1号’的品尝会,还将拿出一些米参加明年全国稻米品质鉴定会,进行参评,如果能拿到好的名次,对‘客都寿乡1号’生产和销售都能起到促进作用。”陈荣彬说。

为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全力打造丝苗米品牌,蕉岭县积极与广东省水稻研究所合作,签订技术战略协议,充分保障产业园技术支撑和科技研发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稻米精深加工产品,牵头实施主体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生产出大米米饼、大米面膜等多种类型产品。”蕉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此外,蕉岭县还全力宣传打造蕉岭大米品牌,正在为蕉岭大米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待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审核通过,并成立了蕉岭稻米协会,推动蕉岭大米高质量发展。

◆一线实践

做大做强蕉岭特色

富硒优质丝苗米

自2018年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来,该县坚持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导向,依托蕉岭县“世界长寿乡”富硒、自然环境优越等特色资源,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致力打造“蕉岭大米”高端品牌。

目前,已成功整合一系列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区域品牌——“蕉岭富硒稻米”、“广东名米”——优质稻“美香占”、“夫妻树”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槟唐香米”等产品品牌资源和企业品牌,做大做强“蕉岭特色富硒优质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蕉岭县优质稻“美香占”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名米”;2017年“蕉岭富硒稻米”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品牌产品;蕉岭县先后创建了建丰“客家良稻”优质大米、南山寿“夫妻树”富硒大米、中华竹稻、科诚生态优质大米、高山源“槟唐香米”等10多个知名富硒富锌大米品牌,其中“客家良稻”系列优质大米被评为全国放心粮;“夫妻树”富硒大米商标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经营专业商标品牌富硒大米。

此外,蕉岭县省级龙头企业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丝苗米被评为“广东省名牌”“广东十大名米”,公司不仅在第十六届长沙农交会上跟广东金鲜美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达成300万元优质丝苗米意向性合作协议,其旗下的“客家良稻丝苗米”更是获得广东省展团参展农产品金奖(全省11个)。

目前,蕉岭全县有6家大米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SC)认证,取得大米无公害认证5个,广东省名牌1个,广东名特优新区域品牌1个,并正在申报“蕉岭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