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發佈報告稱美軍無法同時與主要大國打兩場戰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行走在雲端上的人


美國智庫發佈報告稱美軍無法同時與主要大國打兩場戰爭,主要指的是無法同時打贏與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這個結論是比較符合目前三國的實際情況的,畢竟今天的美國早已不如往日的美國了,也沒有了再像過去那樣睥睨天下的氣魄。

因此,在最近一些年裡,美國將不太可能會與其他國家開戰,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隨著其他國家在軍事科技領域的追趕,以及美國軍事技術的逐漸停滯,美國的軍事技術發展速度正在呈現出相對落後的狀態。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的軍事技術以及戰鬥戰術,一直都獨步全球,這種情況表現在1990年爆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的美國領導的聯軍,在軍隊數量弱於伊拉克軍隊的情況下,以近乎於零傷亡的代價,消滅了伊拉克軍隊。

特別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當時的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已經基本上找不到任何一個對手,完全處於獨孤求敗的狀態。

在隨後的時間裡,美國的軍事力量出現了再一次的飛躍,湧現出了一大批諸如F-22戰鬥機、十萬噸級航母等超級武器,讓美國的軍事科技幾乎領先其他國家一個世代,這也是美國在2000年以後,狂妄得喊出“美國可以在全球不同的兩個地方,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底氣所在。

當然了,在受到美國超級軍事技術的刺激之後,世界上的有些國家開始氣壘,並自暴自棄地放棄了本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但是有的國家卻在危機中奮起勃發,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之後,重新追趕上了美國的軍事現代化腳步。

而此時的美國,在面臨獨孤求敗的局面之後,在軍事科技領域的發展開始有所放緩,其結果就是蘇-57和殲-20為代表的軍事裝備,開始縮短與美國軍事裝備之間的差距,美國的軍事技術,也不在像過去那樣,被人們視作是“來自外星人的技術”。

其次,受到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的影響,今天的美國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戰爭軍費,去應付超大規模的戰爭。

打戰需要錢,這是一個全人類都知道的共識,而美國由於在過去的數十年裡,長期窮兵黷武,導致美國的軍事開始始終居高不下,這不僅大大拖累了美國經濟的革新,而且導致美國政府面臨著債臺高築,無錢可用的窘況之中。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最新數字顯示,就在2019年2月份美國國債總額突破22萬億美元不到1年,2019年11月1號,美國國債總額再創歷史新高,正式突破了23萬億美元大關,而向對應的是美國2019財年(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GDP總量,卻僅有21.22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在整個2019年的一年裡,全體美國人生產出來的年產值,都還不起美國欠下的債務,正處於資不抵債的局面之中,整個國家正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債務違約風險。

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經在今年的2月份,在國會上警告政府要注意此危險,但是美國始終都無法拿出可行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而美國欠債的速度反而處於進一步增加的趨勢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經費,去應對大規模的戰爭,即使通過強行發債方式去籌集軍費,也將很容易遭遇債務市場的崩潰,讓整個國家先陷入到經濟危機之中。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在今年5月份的伊核問題上,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武,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一旦戰爭規模擴大,將很有可能會引發美國債務的崩盤,美國連打伊朗的風險都不敢承擔,就更不要提什麼和兩個超級大國大戰的事情了。


因此從目前美國國內的經濟、軍事情況來看,由於美國近些年國內經濟狀況不佳,以及歷年政府積累起來的超額債務,今天的美國政府都沒有辦法和能力,去打一場時間相對較長的戰爭,就更不要提打舉國之戰這種事。

畢竟美國人自己也不傻,知道一旦開戰自己肯定要承受巨大的損失,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就一定要去打戰呢?


落下m


如果不計後果,美國想同時打十場戰爭都可以,因為美國有十一艘航母,一艘航母的實力比一些國家的整個軍事武裝實力還強,美國海軍航母可以說世界第二強的空軍,十艘航母發動十場戰爭應該是沒問題的,還剩一艘守本土。

如果顧忌後果,美國根本打不起與主要大國的戰爭,別說兩場了,連一場美國都打不起,主要大國是什麼,主要大國代表核武,有戰略武器,有能送達全球能帶上十幾枚核彈頭的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主要大國都是核大國,誰都有殺手鐧,誰怕誰,美國與世界主要大國打一場完了之後,他自己也玩完了。所以美國連一場都打不起。



美國軍艦在波斯灣圍堵了伊朗這麼久,為什麼不動手?因為美國還是要顧慮自己的後果的,伊朗比當年的阿富汗,伊拉克強得多。美國要顧慮什麼?要顧慮美國開戰後能不能迅速解決戰鬥,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戰鬥就會被拖進持久戰,耗資就會巨大,戰爭是吃錢的機器,之後還能不能在國際上依然保住自己的覇主地位,能不能保住自己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地位,這些美國都是要考慮的。


如果考慮不周,美國發動一場戰爭就可以讓他從此面臨衰退,美國一衰退樹到猢猻散,那些盟友就會另找大樹靠了,一衰退民眾的經濟來源就會減少,生活質量就會下降,民眾肯定不能忍受這些,就會上街搞美麗的風景線了,所以這後果是可怕的,也是美國要顧慮的,經濟地位輸不起。所以現在美國發戰越來越謹慎。


牛頭馬面兩鬼


美國的確不能同時發動兩場戰爭,就連一場戰爭他也受不了。戰爭打的是速戰速決,一但時間拖長,就意味著在慢慢消耗國力。包括現在的印巴戰爭,如果印度要和巴基斯坦僵持下去,印度為了一個小小的喀什米爾,將要拖垮印度國力。

美國的國力雖然強大,但已經是外強中乾,僅僅依靠軍方有幾件先進武器作為支撐,否則人家早就把他拿下了。

天下大勢,懂得全局的人很少,如果我是伊郎,逞美國內憂外患,經濟危機之際,派人出使反美國家古巴,委內瑞拉,朝鮮,中俄及中東反美國家,威協,造勢,真打一起上,要不了多久就把美國幹扒下了。


天下第一豪乳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獨大,又在蘇聯尚在時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垮伊拉克百萬機械化大軍。從此,美軍睥睨天下,再無敵手,多次牛刀小試,打了幾個地區中等規模的小國,軍力不但具有壓倒性優勢,高科技武器、戰法更是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於是美國戰略制定者開始飄飄然了,制定了在不同地區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囂張戰略。那個時候的東方大國一心謀求經濟發展,繼續韜光養晦;那個時候的俄羅斯民生凋敝、自顧不暇。雖然都明白美國叫囂的這兩場戰爭是給誰準備的,但是形勢比人強,都想避其鋒芒,好好的過太平日子。

美國那個時候也沒把誰放在眼裡,倒也出來走秀一圈、嚎叫幾句,過完癮就回去欺負那些小國家去了。

隨後爆發了反恐戰爭,一仗打了十多年,反恐戰爭終於打厭倦了,想起了曾經的不同地區同時進行的兩場戰爭戰略,猛抬頭,才發現時移世易,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冷戰剛結束那十五年了。

總有精美分子拿美國的航母、核武器、隱形戰機、GDP等來說事,最後結論就是美國宇宙無敵,想打誰就能打誰。我想說的是,如果到西太平洋去打海空戰,確實,這個世界還沒有國家可以跟美國匹敵。



但是,在東太平洋家門口,有主場優勢、地面力量支持的情況下,美國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堅固防線,那就是中俄組成的亞歐壁壘。不用說同時打贏兩場,只要膽敢進犯,就是一場他也吃不消。因為只需一場,無論輸贏,他的國力消耗就會讓他跌下神壇,拱手讓出世界老大的位置。就如同當年不可一世的德國,只需蘇聯一場殊死抵抗導致的德軍失利,就會兵敗如山倒。


看看美國打過的戰爭,無一不是美國具有單邊壓倒性優勢的戰爭,只要敢於、能夠抵抗的戰爭,美國無不打的灰頭土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而這個世界上能夠與美國一較高下者有之,能夠讓美國付出慘重代價者有之,能夠對美國入侵進行有效抵抗者也有之。

戰爭不僅僅是兵棋推演,還是血淋淋的現實。不要說世界頂尖高手,以美國當前能力,同時對兩個不同地區的中等強國開戰他都不一定贏得了。即便是區區一個伊朗,他也患得患失,準備了這麼些年愣是靜若寒蟬、動彈不得。


金眼看世界


美國有各種各樣的智庫,服務於美國的各層級政府和機關,而這些所謂的智庫大多數是美國的一些行業和企業的利益代表,因此所謂的智庫發佈報告,美國無法同時與主要大國打兩場戰爭,這又是美國的軍火集團放出的煙霧彈,目的就是迫使美國的政治精英支持美國軍火採購升級計劃。



其實這類智庫給出的報告,根本就不值得推敲!美國與主要大國有爆發戰爭的可能嗎?美國若與主要大國爆發戰爭,會是一場什麼級別的戰爭呢?是雙方傾其國力拼常規武器?還是直接爆發核戰爭?



若美國面對的主要大國是俄羅斯,很明顯俄羅斯不會愚蠢的與美國發生常規戰爭,若美俄爆發戰爭,必然是雙方的核大戰,根本不會出現美國還有機會與另一方主要大國再爆發戰爭嗎?或許是全球進入毀滅混戰罷了。



這麼簡單的邏輯,美國智庫難道不清楚?非也非也,美國智庫的目的就是營造美國軍力衰落的輿論導向,迫使美國政府更多的撥款發展美國軍方採購裝備,以及提供更多資金用於武器研發,這就是這些智庫的目的。


涇水書生


所謂的美國智庫就是“美國傳統基金會”,該機構成立於1973年,總部位於哥倫比亞,是美國新右派的主要政策研究機構!在里根總統執政時期,該機構對美國政府的影響很大,11名成員在政府部門工作,這個傳統基金會代表著美國西南部財團的利益,代表著美國保守勢力的利益!

2018年10月4日,《防務新聞》網刊登了“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篇報告,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曝光中,指出4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美國的兵力比較少。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2019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報告中”,美國傳統基金會對美國的海、陸、空三軍進行量化分析,分析美軍的資產,分析美軍的戰備情況,分析美國的外部威脅。美國傳統基金會認為,伴隨著俄羅斯、伊朗、亞洲國家、歐洲國家的強大,就目前美國的軍事資產而言,只能維持單一地區的軍售衝突,只能在全球範圍內維持小規模的軍事行動,美軍存在一個“邊際問題”,一旦全球範圍之內發生兩場大規模的戰爭,美國就會陷入困境,特指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和亞洲第一大國!

鑑於這個問題,美國傳統基金會認為,美國要想滿足全球範圍之內兩場大規模的戰爭,必須在兵力上和裝備上進行擴張。海軍方面,美國需要準備400艘軍艦,36個遠征營,需要準備624架海航戰機,還需要購買2艘航母。空軍方面,美軍需要準備1200架攻擊機/戰鬥機。陸軍方面,需要50個旅級戰鬥隊。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報告,美國目前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美國目前的軍艦隻有282艘,只有31個旅級戰鬥隊。

第二個問題,美軍的戰備不足。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報告,五角大樓2017年對美國陸軍進行戰備調查,調查結果嚇壞了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美國的旅級戰鬥隊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夠達到可以接受戰備狀態的水平,而在這三分之一 的旅級戰鬥隊中,只有3個旅達到完全的戰備要求。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經過五角大樓的挑戰,2018年,美國的旅級戰鬥部隊才勉強達到15個,而美國傳統基金會認為,15個太少,不足以應對“大國競爭”。

第三個問題,美國的威脅很多。以前的時候,美國的戰略中心是俄羅斯,但是現在,美國的勁敵俄羅斯沒有倒下,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也沒有得到改善,仍然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其次,伊朗崛起了,歐盟國家正在崛起,亞洲國家正在崛起。美國傳統基金會認為,非美國家的崛起,就是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和威脅,美國的敵人實在太多了,而且實力都在增強,美國應付不過來。

第四個問題,美國傳統基金會還談及美國的財政問題,美國現在很缺錢,財政赤字,美國現任總統雖然努力增加軍費,增強美國的軍事實力,但是,美國至少需要維持10年以上的軍費增長,才能解決美國目前的虧錢,在美國財政赤字的情況,美國傳統基金會非常擔心,擔心美國的軍費不穩定,軍費不穩定,會毀掉美國的軍事霸權!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說得沒有錯,當時美國看不起的國家,如今已經成為美國的威脅,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的對手越來越多,對手越來越強大,不但要對付俄羅斯,還要針對其他國家,美國可以很快打遍全球,但不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維持兩場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說得沒錯,除了兵力、軍備上的問題,美國的財政才是最大的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軍事霸權全靠燒錢,現在美國沒有錢,靠借錢為生,軍事霸權可能維持不了多久!


老鱷魚觀天下


其實,並不需要美國的智庫發表報告稱,美國無法同時與主要兩個大國打兩場戰爭。而實際上 ,美國現在想要發動中等規模以上的戰爭,已經顯得非常吃力了,還怎麼談得上與主要大國打兩場戰爭呢?連一個小小的阿富汗都搞不定,可見美國的戰鬥能力是讓人擔憂的。



況且,美國的國家Gdp約20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債務已經超過了23萬億美元,每年的軍費開支大約是是7000多億美元,而且,還在連續的增長。美國擁有10艘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及分佈在世界百多個國家的軍事基地,這些都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軍費開支,可以說這些都是美國的噴金獸。


常言說得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以美國目前的經濟能力,想要與中等以上國家發生戰爭,已經非常的吃力了。戰爭需要的消耗,將會直接將美國的綜合國力再一次拉下一個等級,甚至多個等級。如果說美國不潔身自愛,肆意的發動戰爭,那麼,未來的美國,必將會為自己的瘋狂買單。

當然,如果說美國沒有估計到,那麼,早就已經對伊朗發動了戰爭。雖然說美國在伊朗陳兵五六萬人,但是,仍然不敢對伊朗發動戰爭。原因就在於美國政府非常的清楚,一旦和伊朗開展,那麼,美國的綜合國力可能將會因為伊朗戰爭而大幅度的下降,美國將會為戰爭所配的開支,將會讓美國無法繼續地支撐起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可以斷言,美國不光是不敢同時和主要大國發動兩場戰爭,連中等以上國家的戰爭美國都不敢發動,如伊朗戰爭就是如此。



美國已經為自己發動的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光是在阿富汗戰爭裡面,美國就耗費了19年的時間,傷亡了2400多人,而且,耗費了上萬億美元,直到現在,仍然不能夠搞定,還死皮賴臉皮的肯求塔利班與其進行談判,希望能夠早日從阿富汗抽身。這也充分的說明了,美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已經給美國自身帶來的消耗,將是無底洞。美國早就已經無法承受如此無止盡的戰爭開支了。試問:這樣的美國,哪裡還有精力和經濟資經濟實力,支配發動兩場主要大國的戰爭呢?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儘管朝鮮是美國與盟國們當前最為緊迫的外部威脅,但中國和俄羅斯才是美國全球地位最為嚴峻的軍事挑戰,而且未來10年之後,有可能仍是美國的心腹大患。我認為美國與中、俄之間的戰爭絕非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必須審慎採取措施,扭轉我軍在歐洲和遠東地區軍事地位的下滑趨勢,以免相關弱點鼓勵兩國謀求霸權,尋求進一步的試探和擴張。

過去25年,許多人都把“未來作戰”當成美國與實力相近的勁敵之間一場科幻小說般的大國競賽。人們認為這場競賽有可能在某一天對美國構成挑戰,但卻並不是我們當前最為緊迫或者特別嚴重的事態。

由於缺少緊迫感,美國沒有相應的動因重點推動應對此類威脅。即便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遂行兩場持久戰以及全球反恐戰爭期間,美軍除了擴大特種部隊規模、組建武裝偵察無人機中隊之外,並沒有再做什麼重大調整。在這一階段,美軍規模結構依然停留在冷戰後水平。該規模結構其實仍是以1993年的《全面評估》為基準,以打贏伊拉克和朝鮮等中等實力地區國家為目標。

過去10年,未來與現實快速融為一體。矢志重塑國際秩序的中、俄兩國,取代了科幻小說中的未知競爭對手,已明確成為美國的勁敵。中、俄對美國構成的挑戰存在明顯差別,每個挑戰都需要採取定製化和差異化的應對策略。

中俄的挑戰

中、俄兩國對美國和盟國構成了挑戰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是在低於武裝衝突門檻的“灰色區間”層面,他們運用非軍事或準軍事部隊、秘密行動、影響力行動,來逐步改變領土和地緣政治現狀,同時模糊平時與戰時界限,削弱別國的社會凝聚力和治理能力。

二是在地區作戰層面,他們擁有一系列高端常規作戰能力,包括先進傳感器網絡、精確制導彈藥、網絡戰和電子戰系統、世界一流防空設施、第五代戰機、靜音潛艇、大量水雷,以及規模龐大的陸基火箭炮和岸防導彈。

三是在戰略層面,他們既擁有現代化、可生存的核部隊,能夠對美國本土目標發動攻擊,同時也具備網絡戰、反太空戰等多種新型戰略攻擊手段,可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或者核指揮控制系統構成威脅。

俄羅斯和中國的評估認為,他們的核武庫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能夠排除遭受美國武裝打擊的影響,也讓他們可在低於戰略核門檻之下,採取不同程度的冒險措施(俄羅斯更加樂於冒險,而中國則更為謹慎)。他們的常規“反進入/區域拒止”能力,既可防止美軍援助地區盟國夥伴,也能為其亞常規衝突的灰色區間行動提供有力掩護。儘管這兩個國家都不想與美國及其盟國爆發戰爭,但他們卻發現了美國遠征作戰模式的“後門弱點”,針對前者制定的作戰模式可以佔據時間和空間優勢,在“不戰”的情況下實現自身戰略目標。因此,俄羅斯與中國都在發動一場新的“權力之爭”,這場爭奪不僅會決定東歐和亞洲海洋國家的命運,也將決定美國2050年之後的大國地位。

美國在新版《國防戰略報告》已經認識到,大國競賽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成為對美國明確的國家安全挑戰,因此要求把美國與中、俄之間的競爭列為國防部軍力和作戰規劃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國競爭為重點,標誌著美軍未來戰備工作可能發生鉅變,也會全面重塑資源使用與分配方面的平衡。若想了解上述重塑平衡的必要性,就必須瞭解當前這種多維度的大國競賽對美國國防規劃工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減少對遠征作戰的關注

美國重新關注大國競爭,就應該對美軍聯合遠征作戰的力量投送模式進行一次全面的重新評估。過去25年,遠征作戰一直是美軍作戰方式的主要特點。冷戰後,美軍在削減歐洲和遠東地區前沿駐軍的同時,從美國本土抽調兵力在全球執行幾個月的輪換部署任務,以保持歐洲、遠東和中東地區的前沿軍事存在。

過去,這種兵力規劃的前提是美軍與伊拉克和朝鮮等潛在地區對手相比,擁有壓倒性的數量和質量優勢。而且也因自身的核威懾能力,佔據戰爭升級的主導權。其他的前提包括:本土後方與偏遠戰區之間的後勤交通線,能夠保持暢通無阻;美軍部隊進駐的海港和機場,很大程度上能夠免遭敵軍攻擊;美軍能夠迅速奪取地區空中、海上和陸地的制權優勢。 然而,這些前提在應對中、俄軍隊時,都已不復存在。

中國和俄羅斯軍隊都有能力在美軍大部隊進入臨近戰場空間之前,實現有限的地區軍事或準軍事目標。兩國都已經構建了強大的“反進入/區域拒止”體系,能夠有效阻遏美軍獲取臨近據點或安全遂行作戰任務。俄羅斯享有有利的“時間-空間”因素,能夠快速奪取陸上領土。而中國的有利條件,則在於美軍在西太地區可以依靠的機場、海港屈指可數,這些前沿基地一旦喪失,美軍就必須要跨越遙遠的距離勞師遠征。

遠征作戰模式的不合時宜和功能失效,要求美軍必須對部隊的態勢、武器裝備、組織機構、作戰概念以及兵力生成計劃進行全面的重新評估,從而打造一種全新的力量投送模式。美國必須長期在歐洲地區部署某些特定類型的地面部隊。

這些部隊可能包括:重型裝甲部隊,以阻斷敵軍的機械化地面部隊。短程防空系統,以隔斷敵軍部隊的空中掩護。火箭炮部隊,以壓制敵軍防空系統,並對其發動縱深打擊。特種電子戰部隊,以奪取電磁頻譜優勢。特種部隊以及“聯合末端攻擊引導員”,以加強地區抵抗組織部隊,並確保空地一體化行動。 這些部隊會讓美軍打造非常規的防禦屏障,也就是友軍的“反進入/區域拒止”體系。然而這種編制模式需要依靠地下深埋的指揮控制設施和預置武器倉庫,以及秘密鋪設的本地安全通信光纖電纜。這種地下部署態勢也需要得到海、空軍裝備的有力配合,其作戰半徑要在1000英里(1609千米)以上,可以滲入對抗的空中和海上區域,能夠繞過或戰勝敵軍的岸防和防空系統,從而有效打擊敵軍部隊。

美國也必須重新思考五角大樓的兵力管理/兵力生成模式,推動其重心由“輪換兵力部署”向綜合運用海外戰區前沿常駐部隊、各戰區配屬的不同兵力單元,以及敵軍多數“反進入/區域拒止”部隊射程以外的友軍港口和機場,發動的高節奏、持續性的海、空打擊行動方向轉變。

重新關注核武器和戰略性作戰

過去25年,美國一直尋求減少核武器在國家安全事務中的作用,但是俄羅斯和中國卻重點建設和持續推進本國核部隊的現代化。俄羅斯越來越倚重戰區核部隊,將其視為“保險政策”的工具,從而在應對北約盟國地區衝突中,彌補俄軍常規部隊的失敗。

美國戰略重新關注大國競爭,意味著核部隊應再次成為軍力規劃工作的重中之重。兵棋推演和其他計劃演習,必須考慮對手使用核武器的衝突想定,從而瞭解潛在的升級動因。除了加大新型突防轟炸機、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等戰略核部隊方面的投入之外,美國也必須強化自身的戰區核作戰能力,以對稱的方式懾止敵軍動用戰區核武器,從而降低對手在與核大國的戰區戰爭中啟用戰略核部隊的可能性。這要求美國必須有效開發和快速部署一種“射程涵蓋整個戰區、敵軍難以攔截的核巡航導彈”。這種導彈可從空中投送,也可由潛艇發射,而且應具有較高的目標命中率,而無視敵軍精確防空系統的存在。

除了應對傳統核武威脅之外,美軍也必須尋找或開發防禦系統、彈性措施、反制能力,並制定公開性的政策,以防範敵軍新型戰略攻擊手段。

我們認為敵人的攻擊目標包括:一是關鍵基礎設施或金融系統;二是農業和牲畜;三是跨洋光纖電纜;四是用於情報預警、通信、定位、導航、授時的衛星系統。

重點發展最適於對抗環境的能力和部隊

大國競爭也要求美國必須全面調整美軍常規部隊的平衡,特別是重點發展那些“信號特徵低”、“後勤腳印輕”,能夠在前沿拒止環境下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部隊。這些部隊包括潛艇和水下無人潛航器、遠程突防監視與打擊飛機、特種部隊、陸基導彈部隊、網絡和電子攻擊能力、天基持續監視系統以及更多數量的“精確防區外直接攻擊彈藥”。這些部隊雖然只是美軍的一小部分力量,但在未來任何以大國為目標的應急行動期間,卻有可能是聯合先鋒部隊的核心,而且也會在懾止其他對手的機會主義行為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應相應削減那些不太適合遂行對抗環境作戰任務的部隊和能力,並將節省下來的更多資源劃撥給這些部隊。 太空、網絡電磁空間、水下領域的高強度軍事行動 以持續性的探索和常態化的競爭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大博弈”,已在太空、網絡和水下領域展開。

正如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潛艇在水下激烈“暗戰”一樣,大國可能早在衝突爆發之前,就已展開一系列秘密行動,摸清對手的網絡,對其網絡(包括海底電纜和海床能源開採設施)植入毀滅性或破壞性的病毒,並利用激光、無線電頻率干擾或動能平臺來擾亂或準備擾亂對手的衛星系統。如果某個或多個領域感知能力不足或聯繫不暢,就會導致事態迅速升級,成為公開衝突和全面戰爭的導火索。

軍事活動在這些領域的擴展,會催生一系列以壓制敵軍傳感網絡、奪取領域制權為主要目的的全新軍事任務。正如壓制敵軍防空系統、支持己方打擊行動,一直是奪取制空權的先導任務一樣,未來相似的任務必然是壓制敵軍反衛星系統、癱瘓敵軍網絡安全系統,以及利用水下小型平臺構成的無人蜂群致盲對手水下傳感網絡。這些全新任務的共同特點,是他們可能由機器人、自動化和日益自主化的系統完成。

調整研發工作重心

二戰以來,美國在基礎技術研究領域一直享有絕對領先地位。核武器、精確打擊和信息技術革命,都是由美國領導發起。然而,與對手相比,美國如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基因編組、定向能、高超音速、先進材料科學等領域,並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美國技術研發的大量開支,都是源於私企公司,其業務重心是商業化而非國家安全。中國政府已將量子物理、定向能和高超音速技術,視為國家安全以及工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並因此而向相關領域投入巨資。而俄羅斯也對核武器設計、潛艇、魚雷、彈道導彈、高超音速系統以及網絡戰和電磁戰等尖端軍事領域的研發工作進行了重點保護。 鑑於中、俄帶來的技術競賽日趨嚴峻,美國需要對自身的技術研發模式進行全面升級,要以有效監控競爭對手的研究動向為目標,全面調整情報工作,從而避免遭到技術突襲。

美國必須把有限的政府資源聚焦於國家安全的“豪賭”領域,因為商業部門在這些領域的動力,並不是為了防止新的技術突襲。此外美國也必須瞭解國外技術發展的重大動向,並比競爭對手更快吸納和應用這些技術,從而成為有效的“第二推動者”。

大規模戰爭的物資儲備、工業製造、國防動員能力 美國準備應對與中、俄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帶來巨大的規模難題,完全不同於籌劃與地區小國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與朝鮮等地區敵人相比,大國潛在的打擊目標不僅數量更為龐大,而且地域也更加分散。 作為參考,2003年,美軍在“伊拉克自由行動”的初始作戰階段,平均每天要消耗750枚精確制導彈藥,來應對一個幅員僅為美國1/22、人口不到美國10%而且當時防空系統相對落後的國家。針對大國對手的軍事行動期間,美軍每天出擊的頻率可能超出數倍,而且我們擅長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藥,也可能在數日之內就消耗殆盡。精確彈藥庫存有限,相關發射系統數量和運載系統生存能力不足,說明美國國防戰略目標意圖與執行手段之間存在嚴重脫節,這個問題必須迅速得以解決。

除了規模之外,戰爭的曠日持久也是一個問題。大國之間的戰爭很難想象,但是一旦戰爭爆發,若想取得快速決定性的結果則更難上加難。持久戰或衝突陷入僵持的可能性越大,戰爭造成的社會負擔也將更為沉重。這類持久戰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大規模的民事資源動員能力,也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破壞。此外,我們也應把敵軍對美國本土發動的大規模戰略性物理和網絡攻擊,列為未來大國戰爭的潛在條件。

經濟失調情況下的戰爭保障能力,以及戰爭相關產品的快速生產能力,也是打贏此類戰爭的關鍵要素。然而,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並不適合此類衝突。儘管美國及其盟國擁有超強的船舶和飛機集中製造能力,但是他們的精確彈藥的工業製造能力以及微電子和高端傳感器的委託生產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持久戰。軍火工業在這一過程中,能否轉化成為適應衝突形式的樣式,值得美國思考。

日益重要的並行聯動效應

冷戰後,美國的兵力規劃構想認為,美軍的規模和態勢應基本可以單邊方式,有效應對兩場近乎同時發生的地區戰爭。“兩場戰爭”原則成為美國威懾力量的關鍵要素,不僅有效嚇阻了潛在侵略者之間的勾結合謀,而且也在美軍業已捲入一場武裝衝突的情況下,懾止了其他敵國發動的機會主義行為。然而,這種想定中的對手根本無法與中、俄構成的風險相提並論。實際上,美國一旦與中國和俄羅斯兩國中的一個爆發戰爭,很難想象另外一個不會密切配合對方作戰行動。一項以大國競爭為重點的戰略,也應考慮其他大國在平時競爭以及戰時衝突期間合謀勾結反對美國的可能性,要高度重視並行聯動效應。 若想保持並行聯動的戰略需要,同時減少大規模部隊建設的成本,一種可行的方式就是強化具有並行聯動效果的部隊。並調整戰爭的界定方式,同時重點發展那些能在全球範圍靈活切換、可同時對多個敵人實施有效懲戒的部隊和能力。

遠程監視打擊機、非動能網絡作戰能力、全球隨時可用的天基能力、庫存充裕的精確制導彈藥都能發揮作用。

重新思考軍備控制

大國競賽的死灰復燃,也使美國必須對軍備控制協定進行重新評估,既要廢除那些新時期對美國不再具有戰略意義的限制性條款,爭取形成一系列新的協定,從而在符合相互利益的領域有效管控競爭、促進戰略穩定。 俄羅斯違反1 9 8 7年《中導條約》、中國大力發展陸基中程彈道導彈的舉動,都沒有得到美國的回應。美國可以採取措施,扭轉美軍在對手陸基中程打擊系統射程範圍之內遂行作戰任務的劣勢。

未來幾年,美國國會應考慮對《中導條約》的成本和收益進行重新評估,並提出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與此同時,此類評估結果出臺之前,國會也應在條約允許範圍之內,審慎推遲陸基精確火力領域的相關重大投資,以免浪費資源,特別是在美國最終決定退出或修訂條約之際。總之美國政府不應基於上個時代條約的限制,束縛美軍未來的投資計劃。

另一方面,美國也應探索在其他領域制定軍控措施的可能性。例如,所有大國都對核指揮控制專用系統的互不瞄準抱有興趣。儘管技術檢驗方面的問題極為艱鉅,但是這種制度會促進戰略穩定,從而對所有大國都有利。與之相似,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相關規定也應得以升級,以應對基因編碼技術的持續發展。美國也應考慮採取新的軍控措施,禁止使用某些破壞經濟或以非軍用設施為目標的行為,以因應太空、網空、水下空間軍事相關活動的不斷擴大。

全譜民事防禦

幾十年來,美國始終高度重視民事防禦領域的投入,並將其整合納入國防戰略的範疇。重新關注大國競賽,就必須重視這些工作。加大民事防禦領域的考慮,就要應對一系列核與非核類型的戰略攻擊,包括電磁脈衝、生物戰以及災難性的網絡攻擊。這對提升基礎設施,也就是“國家硬件”防癱抗打的韌性能力至關重要。但是,美國也必須重點保護社會凝聚力和治理能力等“國家軟件”,因為對手通過影響力行動和信息戰手段可以對其進行削弱。這些工作必須要與傳統軍事行動融為一體。

金融/經濟競爭

美國與中、俄之間的競爭,可能會持續數十年的時間。與打贏任何決定性的殲滅戰相比,“贏得”此類競爭可能是忍耐力和持久力的對決。基於這個原因,保持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以及審慎使用金融、人力、自然、盟國和技術等稀缺資源,攸關競爭戰略的成敗與否。

體系防禦是我們的責任,這不僅為了我們自己,而且也是為了子孫後代。美軍硬件選項的持續推遲、在案項目的重大調整,會把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漲的問題延展到未來,遲滯我軍強大威懾部隊的發展。這些部隊已經成為扭轉美國地區軍事地位下滑態勢、強化威懾力量的必要支撐。

儘管我們可能要增加國防開支,但是新增撥款以犧牲軍事能力發展為代價,用於滿足近期規模需求(增加部隊員額、擴大軍力結構)也存在一系列風險。美國在歐洲和亞洲地區軍事地位的下滑,並不是部隊員額不足造成的結果,而是因為客場作戰在裝備、彈藥、態勢方面的不足。

一項以大國競賽為重心的戰略,應確保美軍能力體系的重塑要優先於軍力規模的調整,也應在國防預算增長的時間窗口轉瞬即逝之際,以謹慎的態度擴大部隊員額。鑑於公共債務的利息支付和福利開支的持續增長所引發的“擠出效應”,當前的財政形勢還會延續較長一段時間,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國防預算必然會不斷下降。一旦國防預算出現下滑,那麼現在增加部隊員額,就會在未來引發一系列更加痛苦的裁員。

幾年以前,國防部的高級領導認為美國不可能與中、俄開戰。這種想法如今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儘管美國與兩個或者一個大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很低,但是戰爭並非像以前那樣無法想象。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將大國競爭列為美軍兵力規劃和威懾挑戰的核心。以此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大國競爭的影響,從而確保戰略能夠得到有效實施。



通向勝利的探索


題主的問題是:美國智庫發佈報告稱美軍無法同時與主要大國打兩場戰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從來沒有能力同時打敗兩個主要國家,即使是強如二戰時期。

人們總覺得美國在二戰時期很厲害,其實美國的厲害是建立在他有幾個強大盟友的基礎上的。

在亞洲,日本陸軍深陷東亞戰場;在歐洲,德國陸軍主力正在和蘇聯血拼,德國海軍正在對英國實施破交戰。

所以,美國才能夠左右開弓,一邊打德國,一邊打日本。所以,忽略了強大盟友們的配合,顯然是不客觀的。

如果二戰時期美國和德國、日本同時作戰,雖然有東西兩大洋護衛著他,但美國也根本沒有能力擊敗這兩個強國。

因為,戰爭打到194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美國兵不想打了。

冷戰時期更不用說了,美國面對蘇聯一家,還得把全球各地的眾多盟友集合到一起。但是,當越南戰爭爆發之後,小小的越南,就讓美國吃盡了苦頭,在全球範圍內被迫對蘇聯採取戰略防守。

今天,美國想打兩個主要國家更不可能。

舉個例子,假如美國和英國、印度這兩個主要國家爆發戰爭,用不上半年卻得被拖垮。

戰爭開始之後,美國只能拿出一部分軍事力量對付這兩個國家,因為雖然他全力對付兩個國家可以取勝,但是很有可能會造成其他主要國家的反抗。

德國和日本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了,美國人一走他們還不得上天?

雖然印度的布朗彈水平不高,武器製造水平也低,但是為了讓印度儘可能多的吸引美軍火力,俄羅斯肯定不遺餘力地向印度出售武器,哪怕成本價他都願意啊。

所以你看,至少有三個主要國家會趁美國對付英國和印度的時候搞事情。於是,美國只能拿出部分軍力對付印度和英國,即使如此他也看不住俄羅斯,印度照樣可以使用俄羅斯提供的武器裝備對付美國。爭奪制空權印度可能不行,但是美國飛機也不敢輕易飛到印度上空了。

.在英國那裡,英國雖然實力遠弱於美國,但是雙方的軍隊素質、武器裝備都差不多,當美國只投入部分兵力的時候拼起來容易兩敗俱傷。美國能控制海洋,但是也無法進入到英國領空,甚至登陸英國本土。

所以,打起來半年之內美國損失個兩三千架飛機,幾十艘軍艦還是沒問題的。

假如一架飛機5000萬美元,3000架飛機就是1500億。加上其他損失,光武器裝備就要花費美國半年的軍費了。再加上美國大量的人員損失,後勤的消耗,半年至少能打光1萬個億。.

這種情況美國只有兩個選擇,使用核武器給這兩個國家洗地或者撤兵。

可人家印度和英國也有核武器啊,反擊起來美國本土大城市得遭到毀滅性打擊,尤其是印度布朗彈著彈點印度自己都不知道在哪,怎麼攔截?

顯然,美國只能撤軍。

你看,英國和印度在主要國家裡邊也不是很出色,都會讓美國瑞狼狽,要是遇見俄羅斯這樣水平的主要國家兩個,那就別想打了,直接談判吧!以上!


歷史風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