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为什么只用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打的落花流水?

进而读史


冯小刚拍的《紫日》看过的举手?在野战中进行防御的日军报告上司发现300辆苏军坦克,歪把子、九二重机枪打上去完全没什么卵用,少数几门战车防御炮刚刚开火,就被头顶上的“拉2”飞机炸得七零八落,日本兵只能绝望地使用“肉弹”战术进行攻击,身上绑着炸药冲向T34坦克群。



除了少数几人得逞外,大多数“肉弹”最后都被碾成“肉饼”,根本无法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要说《紫日》的战争场面和武器道具未必是一流的,但粗犷反映出一个事实:日本关东军的装备和火力,与刚刚打败希特勒的苏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也就是关东军迅速崩溃的第一个原因:双方之间的硬件差距太大,远远超过了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

为了准备所谓的“本土决战”,关东军绝大多数重炮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已经转运回国,临时拼凑起来的新师团连步枪等轻武器都深感不足。同时,关东军所辖的作战飞机几乎全部撤至半岛或国内机场,也就是说,面对苏军的现代化、机械化作战,日军在东北上空完全丧失了制空权,遂行大兵团作战的条件根本不具备。



第二个原因就是兵力对比悬殊,关东军实力最强的是1941年“关特演”到1942年升格为“总军”期间,大约拥兵31个师团85万余人,并且多数为精锐师团,作战序列内有“机甲军”和“第二航空军”等装甲和空中力量。老实说,这个兵力和火力配置还能跟1945年的苏军撕扯一番,然而日本军部不断的调出部队,事实上已经抽断了这支“皇军之花”的脊梁。

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大本营陆续从关东军抽调部队尤其是重装备师团(这里没有甲种师团的称谓),分赴太平洋战场的各岛送死。1944年关内战场豫湘桂战役也抽出一部分,而仅1945年1月就调出13个师团和机甲军全部(部分调回本土),到4月间随着冲绳战役的结束,关东军又被调走7个师团,前前后后弄走不少于24个师团。



精锐部队都调出了,对“伪满洲国”的军事占领还得维持,于是再把若干国内新编师团派过来充数,这都是番号在100以外由老弱士兵组建的师团,战斗力连三流都不算。同时征召了25万名在东北的“侨民”,新编了8个师团、7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坦克师团和5个炮兵联队,如此拼凑下来的关东军,虽然尚有24个师团约70万人的兵力,但此关东军已非“彼关东军”。

日本人自己心里有数,他们根据武器装备和战斗素质的核算结果是,1945年7月关东军的战斗力,只相当于1942年的8个半师团,大约是四分之一强的比例。而苏军出动的则是从欧洲战场转调回来的150万百战之师,不计空中力量,即便按诺门坎战役1:1的战力比,苏军至少占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不能简单数人头)。



其实还有重要的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日本人对于对手现代化战争能力的低估,以及铁路保障能力的误判。在他们看来,苏军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之内,不可能对东北发动大规模攻势,关东军设想的“决战时间”居然是1946年(日苏中立条约1946年4月到期)!期间日本人甚至还寄希望由苏联调停、达成日本与美英盟国“体面的停战”,所以关东军上下对苏军的进攻缺乏必要的准备。

就战役战术而言的第四个原因,是关东军不相信对手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以重兵置于北满和东满依托筑垒地域顽抗。而苏军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却是从西满突入,越过大兴安岭直插东北腹地,其装甲矛头第6坦克集团军的战斗损失,甚至还没有在大兴安岭翻山的多,如此,关东军在东北的防御体系被拦腰截断,很难组织其像样的大兵团抵抗了。



不过,疯狂的鬼子们仍然各自为战,在北方筑垒地域的要塞区死守不降,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终究于事无补,因为大势已去。吉林和辽宁境内的关东军已经撒丫子向半岛逃命,要塞区得不到任何增援,被消灭是早晚的事。苏军于8月9日凌晨发起进攻,仅仅一天之后,日军大本营就通知关东军:必要时可以放弃东北退入半岛,就是说日本人自己都心里没底。

1945年8月15日,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关东军则是8月16日下午四时接到了参谋本部的投降命令,次日派参谋长秦彦三郎飞哈尔滨接洽投降。



但是苏军总参谋部以日军还在抵抗为理由继续武装推进,直到彻底控制局势后,才回复关东军:“建议从8月20日12时起,在整个战线停止对苏军的一起战斗行动,缴械投降”。

所以这也是最后一个原因,打到第十二天头上,关东军已经决定全面投降,总共有64万名日军官兵和148名将军成为了苏军战俘,被毙伤的8万多人只占部队总数的九分之一,说落花流水也好,土崩瓦解也罢,总之哪里来的什么“玉碎”?


度度狼gg


来看看苏军如何把关东军打得“落花流水”:

1、苏军174.74万VS关东军70万,苏军2.93万门火炮VS关东军5360门火炮,苏军5250辆坦克VS关东军1155辆坦克,苏军5171架飞机VS关东军1800架飞机,战果是:苏军伤亡3.2万,关东军战死8.3万(日本官方为2.1万死亡),伤亡率:苏军1.8%、关东军11.8%(日本官方伤亡数字:3%)。

由于有确实史料正式苏军将中国人、朝鲜人的战死列入日军伤亡数据,因此真正关东军的战死肯定低于8.3万人。

2、在8月18日关东军投降前,苏军没有占领任何一种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苏军以空降兵占领长春、沈阳;8月20日占领新京、奉天、哈尔滨、佳木斯等;8月22日占领旅顺大连、平壤、开城;8月26日和外界断绝联系的虎头要塞才被苏军攻克。

3、关东军70万,投降59.4万,战死8.3万,不能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长春、沈阳。

关东军在苏日战争失利的原因

1、关东军主力早被抽调,基本都是临时征召新兵。表面看起来关东军人数为70万,但主力早就被抽调差不多:

1943年开始关东军主力就开始被抽调到太平洋战争;1945年,关东军13个师团再次被抽调;美军占领冲绳后,关东军7个师团和30%的战略物资被抽调会本土。

在1945年8月时,70万关东军里只有8个师团是原关东军——估计还是驻防在长春和沈阳。

2、日本大本营计划是在沈阳、长春等地和苏军决战。苏联8月9日到8月15日这几天所遭遇的只是关东军的边境部队和满洲国部队,战力并不强。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打断了关东军准备在沈阳决战的准备。

所谓苏联俘虏60万关东军,不过是关东军奉命投降。

3、苏联8月9日进攻是对关东军的突袭。关东军原本预计是45年秋季或46年春苏联才可能进攻。

1945年苏日战争,严格来说,只打了6天(从8月9日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联在8月18日关东军投降后到9月2日的军事行动,不能算是战争——日本都投降了,你苏联和谁打?

其次,东北战场,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关东军,而是后勤运输。关东军如果死守长春、沈阳3-6个月,苏军只能后退——因为远东地区没有办法提供170万苏军的物资,苏联的铁路也无法及时送来这么多的物资。

向中国求援?中国自己还没有呢,怎么给?

美国嘛,当然是不会支援苏联。

苏联欧洲部分也是刚刚结束欧战,也不会有过多的物资支援。

因此,与其说是苏军击败了关东军,不如说是关东军奉令投降。日苏战争从8月9日到9月2日持续23天,真正的战争状态只有6天,剩下18天都算是苏联一个人在战斗。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日本关东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是日本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日本关东军和苏军三次交手,前两次交手中,日本关东军战斗力明显比苏军强,苏军凭借人多,武器精良,炮火充足取胜,还是惨胜。后一次交手,苏联军队越打越强,日本关东军越打越弱。原来,参加苏德战争的苏军人数众多,装备十分精良,炮火十分强大。日本关东军大部分抽调到太平洋战场,让美军真正领教了日本鬼子的真实战斗力和厉害。剩下少部分关东军精锐,被日本大本营抽调回国保卫日本本土去了。剩下的日本关东军全是新兵,其部队是七拼八凑组建起来的临时作战部队。这样的部队的士兵全是新兵,菜鸟,乌合之众,没参加过军事训练,没参加过军事演习,更没上过战场。这样的部队是垃圾,这样的新兵是人渣,这样的垃圾军队毫无战斗力,有辱关东军威名。这样的菜鸟关东军垃圾部队,缺衣少穿没吃的,去当叫花子讨口要饭,缺枪缺子弹,缺炮缺炮弹,缺飞机没燃油,缺少爱心良心黑了心,不人道没人性,缺少正义与和平打败仗,一缺全都缺的人渣,垃圾军队,怎能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作战勇敢,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强大苏军交手,对抗,作战?这时的日本关东军,如讨口要饭的叫花子,又怎么能打赢,打败强大无比,不可战胜的强大苏军呢?好战必亡。日本是小国,穷兵窦武,国内资源枯竭,无力支持对外作战,日本靠侵略他国,达到以战养战的险恶用心和罪恶目的,日本侵略他国,不得人心,最终失败投降。日本关东军越打越弱小,苏军越大越强大。强大苏军,打败弱小的关东军,是分分秒秒之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打赢战胜。


中国美6220


我们先来看时间点!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苏联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9日进攻关东军!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联为什么这个时间点对日宣战?说白了,就是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觊觎东三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笑的是很多国人对苏联进攻东三省的行为居然感恩戴德!苏联军队面对的是已经失去斗志即将投降的日军,他为什么在中国抗日最艰难的时刻不宣战?这其实要从满清时期的日俄战争说起!

日俄为了争夺中国的东三省,大打出手,最后以日本胜利结束,俄国人撤出东三省,日本派军队驻守,以维护日本在东北的经济利益,这支军队就是关东军!俄国后来革命成功成立了苏联,为了一心对付德国,跟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知道吧,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是在撕毁条约的前提下,抢夺胜利果实的卑鄙行为!他如果不进入东北,日本一样会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东三省一样是中国的领土!

后来,反而是中国政府一再要求苏联撤出,美国施压,苏联军队才在抢掠一空,搬走工业机械设备,很不情愿的撤出了东三省....当然,走之前还使了手段,那都是后话....

所以,苏联进攻关东军,不过是一次投机取巧卑鄙无耻的投机行为!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中国人没必要再自作多情的感恩戴德歌功颂德了!


手机用户54723033985


二战中,远东地区最强悍的军队莫过于关东军了,多年时间,战功赫赫,侵华战争也是从关东军开始打响的。然而,这支军队,在1945年,十几天的时间内,一溃千里,被强大的苏军击溃。

关东军很强,但同样,苏军也不是软柿子。1945年的苏军,正处于巅峰时期,攻克柏林的荣耀笼罩着他们,而日本呢,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精锐消耗殆尽,濒临灭亡了。<strong>

日军和苏军的差距

日军和苏军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个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一个是战略上的差距,还有一个是兵员素质上的差距。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没法通过什么武士道去弥补,等待日军的,只有灭亡,而没有任何办法。

装备体现国力

苏军在整个二战中生产了六万多辆T34坦克,这个实力日本是远远比不起的,就他们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苏军任何坦克的对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苏军总共动用了5500多辆坦克、2万多门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飞机,共计150多万军队,实力非常强大,关东军几十万人,那点坦克飞机根本不够看。



而步兵的装备,差距同样明显,苏军那波波沙冲锋枪就像不要钱一样,几乎后期人手一把。而日军的三八大盖,射程什么的够用,但是你近战火力压根就跟不上。而离远了,苏军直接开炮了。这已经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诺门罕战役时,德国人评价说,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陆军武器装备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苏联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战术思想上的差距

而战术思想上,苏日两国之间差距更为明显。日军,顶多是一战时期的一个加强版。而苏军不同,苏军已经将机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转,日军根本不知道坦克怎么用。苏军在玩纵深穿插的时候,日本还在玩堑壕战,苏联已经开始立体化作战了,日军玩的是万岁冲锋。

装备上体现的是国力,而战术思想决定于装备的运用。很明显,日军拿不出优秀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战术,不是不懂,而是压根就不敢想。

兵员素质,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苏军,刚刚经历了整个卫国战争,都是老兵油子,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苏联对日作战的兵力都是从欧洲紧急调动过来的,苏联动用远东的铁路公路运输军队。苏军前期战斗力不咋地,这是事实,而经历了几年的战争,能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是弱者。

而日军不同,日军属于兵员全消耗没了,前期经验丰富的老兵被杀的一个不剩。后期补充进来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关东军呢,精锐都被调往前线,同样补充进来一堆炮灰。这些新兵,根本就不是苏军老兵油子们的对手。


苏军,巅峰状态,能和美国叫板,而日军呢,后期连国军都打不过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都差距明显。而且,苏军这次行动,就是带着尽快结束战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的目的。斯大林就是要用最快速的方式去争夺胜利果实,目的就是赶紧把关东军打垮。


军武文斋


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看,苏军和关东军在七天的短暂对战中并没有决出胜负,关东军也远没有到被打败的境地。关东军一直在做有组织的战略撤退以在他们计划中的战线上(朝鲜半岛)和苏军做最后的大战,只不过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关东军也就不得不停止抵抗了,否则双方的对决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付出更大的伤亡,苏军要想在军事上彻底消灭关东军绝非易事。



经过七天的激烈作战,日本关东军的主力并没有被苏军歼灭,甚至可以说是保存的较为完整,只有第1方面军的主力和第4军的一部和苏军交战,其他部队(第3方面军全部和第4军大部)都集结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他们将按照计划继续向朝鲜撤退,以期在狭长的朝鲜半岛阻止住苏军的进攻。苏军没有歼灭一个日军师团,仅仅是击溃了3个师团,重创5个师团和2个旅团,对于拥有24个师团的关东军来说,这些损失实在算不上是伤筋动骨,关东军仍旧保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实力。



此外,关东军的坦克和航空主力都还没有投入使用,仍旧保持着完整的战斗力,虽然日本坦克部队完全不能和苏军的坦克部队相提并论,但是聊胜于无。而且多达1000多架的日本航空兵部队对于苏军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虽然苏联空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由于来不及建立前进机场,实际在前线日军的飞机反而占据的优势,他们在东北有着完备的航空基地,当时已经开始对苏军的机械化纵队展开空袭了,苏联空军难以遏制,在战后苏联的官方战史中也明确批评了苏联空军第12集团军在远东战役中表现太差,根本没有完成赋予其的任务。另外关东军还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尤其是重炮以及许多高射炮群,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山区作战,炮兵的作用将得到突显,对苏军造成严重威胁。



当然,无论如何由于苏军占据着兵力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击败关东军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仅限于军事上的解决,显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付出更大的代价。从战略上来看,由于苏军后勤补给的乏力,地面部队挺进速度受挫,加上日军及时的撤退行动,苏军已经无法做到计划中那样在东北合围歼灭关东军主力。关东军主力将撤入朝鲜半岛的北部山区,在那里进行坚守,双方还要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无论如何,双方都会遭受惨重的伤亡。


战略论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对于结束二次世界大战是有重大的意义,苏军出兵是日本有条件投降的幻想彻底破灭。
其实东北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处于苏军的三面包围之下,只不过由于有大小兴安岭作为屏障,才使关东军有一定的地形依托。

应该说,苏军对于日本作战只是迟早的事,苏联人和日本人都很清楚,只不过是日本是没有想到苏军这么快就发动了对自己的攻势。这一点当时的关东军可以说是正在忙着呢,和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军一样,关东军正在忙着重建,备战工作极其艰难。而日本关东军这个时候的状态和巴巴罗萨时的苏军也类似,结果也是类似,都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1945年的关东军已经不是关特演时的那只关东军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原来的关东军全部南下,到了1944年实际上日本是重建了关东军,但是只有一个39师团还算是整齐。
1945年的关东军大部分是由所谓的在乡军人也就是预备役人员组成,战斗力不弱,但是也不是很强,这种部队如果是有坚固的防御阵地做依托,还是很难对付的,但是如果是野战或者仓促应战那就是不堪一击了。

关东军当时下辖24个师团,分别是39,107,108,112,119,122到128,134到139,148,149。在这些师团中,大部分都是那种3单位的师团,这种3单位师团是日军在原来临时3单位师团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支援兵种而编成的,这种3单位师团是当时日军的野战主力,通常是每个师团有1.8万人左右,包括3个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各1个还有通信队,医院病马场等支援单位。纸面上,这些师团都是具备一定的野战能力,而且也是日军当时的主力野战师团。

但是,纸面上的好东西通常只是纸面上的,而落到实际上通常是非常骨感。首先那几个番号在134以后的师团,都是在1945年7月10日才编成的,到8月9日苏军参战只有一个月。这种部队自己内部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呢,根本谈不上执行什么大规模作战任务,然后是那几个100以后的师团比这几个130的师团好点,但是这些师团也都是在1944年才编成,都是属于新部队,成分新而且装备差,这些部队使用的武器都是关东军的库存武器,特别是几个130后的师团,使用的武器是原来伪满洲国伪军的武器,质量很差,而且数量更不够。所以当时日军认为这24个师团的战斗力只相当于8个师团。
苏军在准备对日作战前是为远东苏军更新了部分装备,加强了一些重炮。


和欧洲那些一个师4000到5000人的步兵师相比,远东的苏军每个师都比较充实,都能有8000人左右,而且都是20-30之间的小伙子。

而苏军方面,远东的苏军基本上还是原来在这里的苏军,从欧洲过来的部队约有40万,主要是从乌克兰第2,3还有波罗的海这些地方,这些方面军的作战地区有大量的森林还有沼泽,和远东地区的环境类似,同时过来的还有包括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将领,同时还开始给远东的苏军更换一部分装备,比如把原来的BT-7,T-26什么的换成T-34/85这种新式坦克,不过并没有全部换装完成,远东苏军中的老式坦克还是有很大部分,在总共5000多辆坦克中,新式坦克约有2000辆,不过就算是老式坦克对付关东军也够了。


关东军在忙着整军备战,是竭尽全力的希望推迟战争的爆发时间,好做更充分的准备。

应该说,经过增援的苏军一开始在实力上就占有了绝对优势,同时日军虽然也在准备准备对苏防御,但是和巴巴罗萨之前的苏军一样,日军也是极力希望能够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以至于是反而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做出了错误判断。
大部分日军是所谓根据命令放下武器的,在7天的作战中,虽然被打乱了阵脚,但是如果再继续打下去,苏军也会十分吃力。苏军将领后来在回忆录里边特别强调日军并不弱,只不过是我们苏军更强而已。

在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是被打蒙了,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尽管在局部是负隅顽抗,一方面自己的装备太差,另一方面苏军大量从原来日军认为无法通行的森林通过,这样就又使日军陷入了混乱中。

不过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军实际上已经是稍微缓过神了一点,而苏军却是开始出现了麻烦,主要是在穿越复杂地形以后,道路条件很差,苏军的后勤开始跟不上了,一些先头部队开始出现供应的中断,特别是坦克部队的油料开始出现严重问题,大部分苏军坦克部队,都是只能把油料集中起来给一些先遣支队,主力只能等着后方把油送上来。如果说战争没有结束,日军继续顽抗的话,苏军的损失会更大,但是想翻盘是不可能的。


有痰


二战末期,德国投降后,苏联开始加入对日本的围剿行动,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关东军居然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不免让人对关东军是日本王牌部队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实际上,关东军被苏军快速击败,这与双方的战术和实力有莫大的关系。

1945年4月,美国、英国和苏联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苏联对日本作战的决定,苏联将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对日本发动攻击。8月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提交宣战通告,苏联在通告中明确说明将在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可是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却没有重视这个通告。满洲在8月份已经进入雨季,道路变得泥泞难行,山田乙三判断苏军不会在近期发动攻击后,离开司令部前往大连,这成为关东军溃败的开端。

8月9日凌晨1时,以师为单位的苏军突击队冒着大雨突袭了关东军的重要火力阵地,驻守阵地的大部分士兵在睡梦中被俘,部分士兵匆忙进入火力阵地进行反击,但是被苏军以ISU-152重型突击炮击溃,到破晓时分,苏军全面发动对关东军的攻击。苏军这么容易就突破关东军的火力防线,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攻击策略以及山田乙三的防御策略都有关系。

苏德战争中,苏军都是做好了炮火准备再进攻,这使得德军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防御准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这次决定改变进攻策略,先发动攻击,不给日本做好防御准备的时间。山田乙三倒是早早布置好了防御,但是他的策略真的是害惨关东军了。山田乙三认为满洲防线太长,无法全部都布防,于是他留下防御阵地的部队后,把大量部队布置在交通运输要道,他希望在平原地区与苏军进行决战。山田的这个布置让火力阵地上的防御弱得可怜,苏军一下子就越过了关东军的火力阵地,并快速向前推进。

苏军进入平原后,按照山田乙三的策略,关东军将消灭苏军,可是他们的实力真的办不到。苏军刚进入平原,关东军的战斗机就开始对苏军的坦克进行攻击,在两天内的12次攻击中,即便日军付出了9名“神风特攻队”队员的生命,也没有对苏军坦克造成大伤害。日本在太平洋战役后,空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优秀的飞行员损失殆尽,而苏联的情况刚好相反。苏联的空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经验不足,一直被德国空军压制,但是到了苏德战争后期,苏联飞行员的经验已经追上德国飞行员,苏军从德军手里夺取了战场上的制空权,为苏军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苏联发动对关东军的攻击时,总共出动了5100架飞机,关东军的航空队很快就失去了制空权。

关东军的地面部队失去空中火力支援同时,他们的坦克也拿苏军的坦克根本没有办法,被苏军坦克打得节节败退。苏联出动的坦克装甲车比较杂,除了T-34坦克外,还有T-26坦克,可日本坦克连苏军的T-26坦克都打不过。日本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坦克中,大多数是九七式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厚25毫米,很容易被击毁。1938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成立,这个师成立的时候,配有70辆苏联T-26坦克。1939年12月8日爆发的昆仑关战役中,第200师与日本第5师团的第21装甲旅团正面交锋,结果第200师击败了号称日本精锐部队的第21装甲旅,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事实证明,日本的坦克机械车连苏联的T-26坦克都打不过,更何况是强大的T-34坦克。

飞机和坦克无法给苏军造成威胁后,关东军已经今非昔比的步兵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皇军之花”快速凋谢。关东军为日本打下许多硬战,可是从1943年开始,他们被日本司令部不断抽调部队去太平洋战场后,虽然兵力得到了补充恢复,但是士兵的作战能力却大不如前。苏联进攻关东军的时候,关东军有24个师团和11个独立旅团,兵力约75万人,从人数上看,这依然是一支强大的部队,可是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战斗力根本不能与苏军士兵相比。苏军刚刚与德军经过四年的大战,士兵的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可以准确地把燃烧弹扔进掩体工事内,逼日军从工事内出来,关东军的老弱残兵根本打不过这样的苏军。

1945年8月,关东军已经不再是那支曾经不可一世的部队了,日本司令部连年抽调走兵力让这支“皇军之花”慢慢“枯萎”,加上指挥官山田乙三错误的战略方针,苏军还没有使出大力气,他们就溃不成军了。


金色渔钩


苏军挟战胜希特赖德国法西斯强大军队的威风,其势已无人可挡,美国,英国都被苏联的气势所折服,才有一让,二让苏联的忍让;苏军华西列夫斯元帅挥装甲大军从欧洲西部德国调往中苏、中蒙、苏朝边境,一百五十万大军,钢铁洪流,苏军的先头部队由东北民主联军退往苏军的残部作向导,之前已将曰本关东军的边境要塞,堡垒,屯兵位置,油库,机场,炮兵阵地等所有军事情报报往苏联,苏军穿插部队进展神速,直捣关东军司令部奉天;日军构筑多年的边境要塞群,堡垒对于阻挡苏军钢铁洪流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是短时间的阻滞,其时的关东军战力已大打折扣,主力师团早已抽调太平洋战场与美军血战,很多师团就是留守部队,属于二线军队,多个要塞的巨型远程大炮已调给塞班,硫磺岛;苏联与曰本政府签订了《苏曰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承认了曰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占领,承认了满州国,对曰本政府有相当的斯骗性,美军向日本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让天皇裕仁感觉曰本毁灭即将到来,发出诏书:曰本投降!关东军原本还想作垂死扎挣,反抗一下,可惜苏军战力大强,天皇降书,关东军司令只得向苏军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政府军统情报局派出的大批特工潜伏东北三省,冒生命危险将曰军兵力布曙,机场,指挥部,弹药库,铁路,公路,兵工厂等军事情报收集成册在重庆军事委员委,被红色特工阎宝航通过合法身份拍照发往苏联,时于苏军攻占东北三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俄罗斯近年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多次向阎宝航后人颁奖!


荐商12345678


关东军号称日军精锐中的精锐,被称作"皇军之花",是日军大本营最器重的部队之一。日军在关东军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优先向它提供最好武器、人员和装备,着力将其打造成一支优秀的军队。在日军大本营多年的努力下,关东军的战斗力在日本陆军中的确首屈一指,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却在短短十几天内就被苏联红军彻底消灭。关东军的速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越发吃紧,日本政府为了应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不断将关东军精锐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关东军中战力最强的甲种师团尽数被抽调,去增援其他战场,最终就连战斗力稍弱的乙种师团也所剩不多。战争后期日军物资越发匮乏,人员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这导致关东军新补充的兵员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的部队连武器都无法配齐。尽管关东军号称有七八十万人,但它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关东军了。

苏军经过卫国战争的洗礼,已经完成了蜕变,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武器装备的质量都远超日军。而且经过四年的历练,苏军已经充分掌握了坦克运用的精髓,苏联军官的指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苏军的钢铁洪流面前,日军的三八式步枪、野炮、山炮、轻型坦克就如同玩具一样,变得毫无抵抗力。再加上苏军参战飞机的数量高达3000架,这帮助苏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于是日军只能被动挨打。

为了保证进攻的突然性,苏军还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麻痹日军,让日军错误估计了形式。苏军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将自己的军衔换成上将,并故意使用明码传递命令,这让日军误认为苏军指挥官只是一名上将。由此日军判断苏军的部队顶多有30万,但事实上参战的苏军高达150多万。在战争开始前一个小时,苏联才照会日本政府"对其宣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进攻开始后,苏军依靠强大的火力,对日军的工事进行狂轰滥炸,其装甲部队突破防线后便迅速向纵深穿插。在这以前,日军根本没有机械化作战的经验,他们的战术思想也相当陈旧,根本无力应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日军预备队甚至还没有完成集结,便被苏军抄了后路,这对日军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最终只能乖乖投降。关东军败得这么快恐怕连苏联人自己都不敢相信!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