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二戰蘇德戰爭開始後,希特勒妄圖通過打擊蘇聯的莫斯科、列寧格勒等重要城市,從心理上瓦解蘇聯軍民意志。在圍困莫斯科沒有得逞之後,希特勒又開闢北部戰線,妄圖對列寧格勒進行重點圍困。為了破解列寧格勒危局,斯大林把朱可夫從莫斯科前線派到列寧格勒,讓他迅速建立鞏固防禦戰線,堅決保衛住列寧格勒。

面對希特勒瘋狂叫囂要把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抹掉的挑釁,朱可夫空降到城裡以後,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來鞏固的防禦陣線,在情況危急他一兵一卒沒帶的情況下,朱可夫是如何做到的呢?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你打你的炮,我上我的班,面對列寧格勒軍民在撤退和堅守問題上存在猶豫觀望情緒,朱可夫從恢復正常秩序開始

朱可夫臨危受命來到列寧格勒的時候,海路和陸路都被德軍圍得水洩不通,統帥部給他派了一架專機,還用了一箇中隊的殲擊機護航,但還是遭到了德國空軍的攔截。當朱可夫隻身一人降臨列寧格勒城時,原列寧格勒軍區總指揮伏羅希洛夫元帥正和蘇軍將領們討論守與撤的問題。

看到將軍們都在考慮撤退後的事宜,朱可夫當即立斷嚴令哪怕打到只剩一個人,也決不能逃離列寧格勒。穩住軍心以後,朱可夫又來到群眾中間,他在廣場上對工廠的工人和學校的師生說,現在的緊要關頭,列寧格勒出不去進不來,必須靠生產自救,工廠生產武器彈藥,學校集中防空和正常上課,決不能因為德軍的圍攻而自亂分寸。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在朱可夫的堅決態度感染下,列寧格勒開始恢復正常秩序,公交車正常行駛,工廠加班加點生產武器彈藥,人們把轟炸全部當成了耳旁風,看著身邊的工友倒下,後面的迅速補充上來,人們把對德軍的仇恨全部溶進了手中的工作之中。

嚴肅軍紀,令行禁止。面對德軍的瘋狂轟炸和蘇軍部分將士的消極抵抗,朱可夫堅決執行戰場紀律

朱可夫來到列寧格勒時,他的職務還是大將。但他並不懼怕比他職級高的將領,當看到城中軍民存在消極抵抗和臨陣脫逃的情況後,朱可夫決心從提高士氣和嚴肅軍紀抓起。

朱可夫首先來到最前沿陣地。在這裡駐守的是蘇軍第8集團軍,當他發現有些師長居然沒有接到命令就擅自撤離戰場,一些士兵聽到槍聲就嚇得躲了起來,還有些軍官利用戰爭間隙經常酗酒,他與日丹諾夫商議,對這樣的人必須執行戰場紀律,對於翫忽職守者全部處決。在朱可夫的嚴令之下,蘇軍軍紀迅速得到提升,官兵令行禁止意識也迅速得到貫徹。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戰爭時期,軍隊的士氣要靠打勝仗得到鞏固。為此,朱可夫命令不管是前線的將士還是後方的民眾,每人都要為抗擊德軍出一份力。有些工人一邊操作機械一邊參加戰鬥,還有些工廠把機槍和坦克架在機床旁邊,一邊完成任務一邊打擊德軍。

為了抵禦德軍的進攻,列寧格勒民兵還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艦炮也拆卸下來,架設在地面上當作大炮使用。雖然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十月革命炮擊冬宮中立下至偉大功,但為了保衛列寧格勒,它仍然發揮著餘熱。

在朱可夫的嚴格號令下,僅一個月的時間,列寧格勒軍民就修築了150公里的坦克壕,201公里鐵絲網,7179條步兵班戰壕和626公里的交通壕,14座炮兵掩體。為了迷惑德軍,朱可夫還命令列寧格勒軍民建造各種真假坦克和掩體,製造坦克障礙物1500個,土木火力點1395個,不計其數的指揮所、觀察哨和地下掩體,此外他們還用簡單的設備,生產了480輛裝甲車,3000門加農炮和反坦克炮,1萬門迫擊炮和300多萬發炮彈等等。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朱可夫戰後在《回憶與思考》中,描述列寧格勒保衛戰時這樣說道:從1941年10月開始開始,列寧格勒這個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不僅仍然能夠不斷的生產戰爭物資,居然還能夠生產炮彈、炸彈支援莫斯科戰場。

打通生命通道,讓人們看到希望,其戰略意義遠比飛機大炮作用還要大

戰後人們一直奇怪,朱可夫空降到列寧格勒時,沒帶一槍一彈,但卻用三天時間就建立了堅強的防禦戰線,他到底有什麼魔法呢?

實際上,朱可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刻起,就沒想到要活著回來,這種把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讓列寧格勒軍民看到了希望。

因此,當朱可夫來到城中看到一對小姐妹相依為命,看她們餓得皮包骨的樣子,朱可夫把自己的乾糧分給她們時,小女孩卻說要送給前線的叔叔們。看到姐妹倆小小年紀卻能顧全大局,朱可夫一下子眼眶溼潤了,他讓蘇軍迅速在結冰的拉多加湖上開闢出了一條生命之路,從而緩解了列寧格勒的飢餓危機,解決了城內城外交通不暢的難題。

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如何僅用三天時間就建立起防禦陣線

如果說列寧格勒兩年半時間的圍困是個戰爭奇蹟的話,那麼,在城裡能夠生存下來的人們更是讓人心生敬畏。我們從電影片斷裡,從二戰書籍裡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個鏡頭,當德軍炮火瘋狂襲來時,一支由幾個音樂家組成的樂隊不顧子彈在眼前飛舞,悠揚的曲子飄揚在空中瀰漫到陣地上,蘇軍將士們聽了倍受鼓舞,而這些音樂家在下一刻就倒在他們的小提琴旁邊。

所以,正是因為朱可夫來到前線以後,給了列寧格勒軍民戰勝敵人的希望,希特勒企圖瓦解蘇軍意志的陰謀才沒有得逞。相反,經過長期漫長的等待,到1944年1月蘇軍進行大反攻時,希特勒才明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蘇聯軍民早就從戰爭開始前的無助和絕望中緩過神來,代之以英勇和堅決的反擊,直到把紅旗插到柏林總理府大廈。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