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算得上是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嗎?

用戶50710454016


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研發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服役的時候已經是90年代了,當時是我國第一款超音速,全天候戰鬥轟炸機,發動機是進口的英國斯貝MK202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以達到9噸,這個性能數據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記得飛豹戰鬥轟炸機第一次露面,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那個時候,我們的空軍和海軍的戰機性能不是很理想,大部分裝備的是殲-7和殲-8,這些戰機航程短,對地攻擊能力也不是很強,要說航程遠點的,也就是老舊的轟-6轟炸機,所以那時候我們手裡根本沒有像樣的戰鬥轟炸機。周邊國家裝備的大量的三代機,比如說日本和韓國。就拿海軍航空兵來說,遠處發生點事件,戰機根本趕不過去。是飛豹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這一尷尬居局面。這款戰機的各項指標都能夠滿足作戰需求,能空戰,能對地和對海實施突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21世紀以後,老飛豹的作戰性能完全達不到要求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範圍將更大, 打擊區域將更廣,所承擔的作戰任務也將更多,世界新型艦載防空系統和地面武器系統不斷進步,舉個例子,就拿目標距離來說。已由40多千米增加到120多幹米以上。 殲轟-7的技戰術性能顯然已經不夠用了。

飛豹開始衍生出了改進型,也就是殲轟-7A型號,這個新飛豹與老飛豹相比,發動機換裝了新的國產發動機,航電系統得到了升級,雷達也換了用,國產JL-10A脈衝多普勒雷達替代了原來的232H火控雷達,最重要的是還採用了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該系統具備重量輕、體積小。機翼也得到更加優化的設計,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和航程都增加了,特別是武器種類也得到了加強,具備晝夜全天候投放精確制導武器、防區外攻擊和反輻射攻擊等功能,能夠掛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空地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空射反艦導彈等武器。這個時候的飛豹的性能是非常先進的。就在今年的“航空飛鏢”比賽中,亮相的是殲轟-7AII型戰機,雖然還未公開具體數據,相信也是飛豹家族的最新成員了。

說到這,飛豹這麼優秀,為何還不是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呢,那就得說說其他戰機了。那就是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戰機。當時,我國空軍在換裝蘇-30MKK後,對其性能非常滿意。早些時候,我們引進了蘇-27戰鬥機,使我們空軍有了世界最先進的三代機之一的機型,其中因為蘇-30MKK在蘇-27M基礎上升級後,不僅保持了蘇-27M原本強悍的空戰能力,還具備使用多種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一具扭轉了我國空軍對地、對海長期缺乏成規模精確打擊的能力。

就拿機載武器來說,配套引進過來的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R-73近距空空格鬥導彈,在技術指標上,已經與當時美國著名的AIM-120和AIM-9空空導彈相當,這也使得我國空軍蘇-30MKK在面對周邊國家裝備AIM-120空空導彈的F-15時,也有了與之相當的“撒手鐧”。

後來,蘇-30MKK在全部交付空軍後,我國與俄羅斯簽署了第二批次的購買合同,買了蘇-30MK2,是蘇-30MKK的升級版。這一批24架全部交給了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就是當時著名的海空雄鷹團,這也使得我國海航具備了遠程對海精確打擊的能力,可以更好地為海軍水面、水下艦艇提供更好的支援,多次執行了對外機驅離的任務。

說到這,蘇-30MKK/MK2還不是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在這不得不還要提出一個熟悉的面孔,那就是國產的新銳,殲-16戰鬥機。外形上雖然還是蘇-27家族臉,但是內外可是換新裝。殲-16戰機裝備了我國新進的相控陣雷達(AESA),這樣戰機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換裝了新型航空電子設備。特別是武器,得到了巨大的加強,被網友成為“炸彈卡車”。

就拿露面的霹靂-15中距空空導彈和霹靂-10空空格鬥導彈,這都是世界上的頂級產品。擁有達12噸的載彈量,有先進的火控設備,這提高了它的打擊精度。可以使用國內的頂級對空,對海,對地武器。還有電子戰型號的版本,此戰機達到世界先進的三代半的水準,還能配合殲-20、殲-10C作戰,可謂是戰鬥轟炸機的新星。

綜上所述,飛豹戰機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升級,是一款符合中國的優秀戰鬥轟炸機,但是不是最新進的,未來飛豹的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還會有殲轟-7B,隱身飛豹,不老的飛豹也是守護我國海空的一支重要力量。


雷姐的機械空間


不算,殲轟-7有嚴重的性能缺陷,蘇34、狂風都比它要好一些。

近期,在俄羅斯境內舉辦的國際軍事競賽“航空飛鏢-2019”落下帷幕,在殲擊轟炸機組別的比賽中我國派出的殲轟-7表現出色,拿下了亞軍和季軍,冠軍由俄羅斯的蘇34獲得。

本次“航空飛鏢-2019”比賽我軍派出了2個飛豹機組,分別為海軍航空兵的殲轟-7A(遠景)和空軍的殲轟-7AII(近景),這既是海軍航空兵首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也是殲轟-7AII這個型號首次官方曝光。首次參賽的海軍航空兵殲轟7A表現優異,拿下該組別的亞軍,而空軍的殲轟-7AII拿下季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航空飛鏢-2018“比賽,我空軍的殲轟-7A力壓蘇34拿下冠軍。

殲轟-7是我國於上個世紀80-90年代研製的一款超音速殲擊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其實是蘇聯軍事概念。國際上該類型的戰機還有美國的F-111、蘇/俄的蘇24、蘇34以及歐洲聯合研製的狂風。目前還在服役的殲擊轟炸機還有蘇24、蘇34以及狂風。

F-111是殲擊轟炸機的開山鼻祖,採用後掠翼佈局和並列雙座,具有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和超低空突防能力,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

受F-111影響,蘇聯也研製了蘇24,同樣採用後掠翼佈局和並列雙座,但是航電水平及載荷航程性能不及F-111。

目前俄羅斯最新的殲擊轟炸機是蘇34,由蘇27系列發展而來,載荷航程性能優異,最大載彈量8噸,最大航程4000公里。而且採用了一臺相控陣雷達,對地面目標探測能力非常出色。作為一支骨子裡崇尚進攻的空中力量,蘇34是俄羅斯空軍的靈魂裝備。

狂風由歐洲英、德、意三國聯合研發,代表了歐洲上個世紀80年代最先進的航空技術,同樣採用後掠翼佈局,但是採用了阻力更小的串列雙座。狂風不但航電系統先進,而且飛行性能優異,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防空型。目前經過改進的狂風還在英國、德國、意大利、沙特等國服役,對地打擊尤其是防空壓制能力出色。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殲擊轟炸機雖然具備有限的空戰能力,但是與F15E、蘇30、殲16這樣的多用途戰鬥機不是一回事。雖然F15E、蘇30、殲16經常被軍迷稱作”戰鬥轟炸機“,並且與飛豹這樣的殲擊轟炸機混為一談,但是兩者在性能、定位上差距非常大。

與空戰能力聊勝於無的殲擊轟炸機們相比,F15E/殲16這樣的多用途戰鬥機由制空能力出色的戰鬥機衍生而來,具備強悍對地打擊能力的同時,制空作戰能力一點沒丟,在實戰中可以執行雙重任務。這一點可以從我國殲16的換裝之路開出端倪,殲16目前裝備的4個旅原來全部是殲擊機部隊,而且還參加了我軍空戰競賽考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頭盔”,並且首次參賽就表現不俗。殲轟-7雖然也帶一個“殲”字,但是從來不參加“金頭盔”競賽。

有點跑題,回到殲轟-7。作為我國上個世紀80年代研發的一款殲擊轟炸機,殲轟-7的定位是取代老舊的轟-5。關於對殲轟-7性能的評價,首先要明白一點:受制於殲轟-7研製的年代,無論是當時我國軍機研製水平還是殲轟-7獲得的經費保障,殲轟-7是一款“湊合”氣息非常濃厚的戰機。

殲轟-7的研製正好趕上上個世紀80年代軍費緊縮,一度因研製經費無法落實而差點下馬,幸虧在當時最高領導人的過問下才獲得數億人民幣而活下來。後來又遇到大客戶空軍爽約,好在海軍不嫌棄最終才修成正果,並以便宜好用的名聲吸引空軍回頭,發展出殲轟-7A以及殲轟-7AII等型號。從殲轟-7的研製、裝備背景就可以直到,這款戰機最大的特點就是低成本,性能只是堪用而已。具體來說,飛豹有如下幾個重大缺陷:

1、飛行性能不佳,尤其是低空飛行性能。

為了控制成本和項目風險,殲轟-7沒有采用當時時髦的便後掠翼佈局,而是採用傳統的後掠翼。而且作為一款轟-5的替代機型,殲轟-7對機動性能要求較低,沒有采用前緣襟翼等增升手段,使得該機氣動性能較差,尤其是低空飛行性能非常差,這對一款以對地打擊為核心任務的戰機來說算是非常大的缺陷了。這導致飛豹在服役期間發生了10起以上的墜機事故。

2、前後座延時彈射使得彈射成功率非常低,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殲轟-7由於飛行性能不佳造成十數起墜機,而且彈射成功非常低下,在這十數起墜機事故中,只有1名飛行員倖存,其餘20餘名飛行員全部犧牲,其中包括1名師級領導幹部,可謂損失慘重,殲轟-7低劣的飛行性能和彈射成功率難辭其咎。

3、殲轟-7系列航電系統架構落後,性能一般。

在殲轟-7研製的那個年代,它擁有國內最好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其核心是JL-10A火控雷達,多用途能力比殲10A的還要好一些。

但是殲轟-7的航電系統畢竟是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水平,與狂風、蘇34相比,還是差距較大。雖然說後來依託殲16的研發成果,對JL-10A火控雷達的後端處理能力進行了升級,也就是最新的殲轟-7AII這個型號。但是整體架構和軍方投入的資源決定了其性能提升有限。

對於殲轟-7AII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入更先進的電子吊艙,獲得更強悍的電子戰能力,提高在執行SEAD任務時的成功率和生存能力。即便如此,殲轟-7AII只裝備了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數量僅為30架左右。

正是因為殲轟-7系列種種缺陷以及綜合性能的平庸,很多軍迷都呼籲用綜合性能更先進的殲16取代老飛豹。但是從我國裝備的發展、換裝現狀來看,殲轟-7系列雖然性能一般,但是在殲16規模尚小、而且制空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殲轟-7系列仍然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地打擊的中堅,老飛豹只能揚長避短,為國奮戰至少30年。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轟7A II”瞭解一下:

近日有國內媒體報道,中國空軍公佈了“飛豹”的最新改進型——殲轟7AII型戰鬥轟炸機。

殲轟7AII採用殲20的航電技術大幅度改進了航電設備,強化了電子對抗能力;與此同時,這款戰機還可以掛載國產最新型的電子戰吊艙;大大提高了實戰能力。

據報道, 這款戰機掛載“雙電子戰吊艙 ”在某次演習中,憑藉其強悍的電子壓制能力,對S300導彈防空系統成功實施了壓制和打擊;

同樣,也是根據媒體報道,殲轟7AII 將具備擊落F35等第四代機的能力。前提是裝備了先進航電和先進電子對抗吊艙,足以把F35戰鬥機上的AN/APG81相控陣雷達“閃瞎”;

除此以外,有專家認為,這款戰機的電子對抗甚至還能切斷F35戰鬥機的數據鏈——如果配合殲20、殲16等戰鬥機對其合圍,可以將其徹底殲滅。

還有,這款戰機在執行防空壓制任務 時,也能夠大顯身手;這就是它根據不同目的所掛載的電子對抗吊艙。

除了空中的任務以外,殲轟7AII還可以憑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將地面防空導彈的雷達失去功能,同時準確定位,並且發射反輻射導彈將其摧毀。

最後,媒體還披露,殲轟7AII 的座艙也得到了改進,提高了“彈射”能力,為飛行員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總之,從飛機型號上來看,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上升,殲轟7” 還會有各種改型,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攏。

(以上來自網絡)


閒看秋風999


當年是絕對遠海中堅,如今也就湊合用用

殲轟-7戰鬥攻擊機是中國空軍、海軍的一代名機,因為殲轟-7攻擊機代表了中國海空軍打擊能力進入到了導彈時代、精確打擊時代,這遠遠不是上一代攻擊機強-5所能達到的。而且殲轟-7當年的作戰半徑跟F-4幾乎差不多,在蘇-27無法執行遠海任務時,殲轟-7頭一次展現了我們遠海到達能力。


殲轟-7的大量服役,使得中國海軍、空軍形成了現代條件下,大規模(至少300架殲轟-7戰機服役量)集群攻擊,這使得中國海軍、空軍的裝備得以實現遠程精確打擊。但是殲轟-7攻擊機的能力依然十分不足,特別是當殲-16多用途戰機無法得到有效1:1量產替換後,這個影響又再一次出現。

反觀現在各國的攻擊機都在大力發展,比如俄羅斯蘇-30MS,美國F-15E,性能遠遠超過了殲轟-7攻擊機,並且殲轟-7攻擊機不具備隱身能力,這在戰區空軍內部的高科技技術戰爭下,受到了侷限。並且發動機也是20世紀60年代,已經很難有所突破,所有飛行性能也難以增加,在新時代的挑戰下,殲轟-7攻擊機的突防能力、戰場生存能力必然會因為對抗武器的提高,而大幅度下降。一些遠程防空導彈、艦載防空導彈射程極大,一般目前與殲轟-7攜帶導彈射程相當,甚至更遠,這導致了殲轟-7戰機只能是一張單程票。。。。

就目前來看,隱身突防無疑是更加具有前景的作戰樣式,這就要求隱身化的作戰平臺和隱身打擊武器,但是現在來看飛豹戰機沒法隱身了,只能在導彈上入手,這導致了飛豹戰機無法在未來實現隱身和突防。所以殲轟-7戰機是一款好的攻擊機,但是現在並不是最為先進的了。在存量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只能勉強湊合用用。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殲轟-7算得上是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嗎?這個問題咱們分析下你心中必有答案,“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在每個時代都會有,總不能拿上世紀產物與本世紀高精尖科技進行對比吧,咱們先來看看殲轟-7的基本數據。

殲轟-7是咱們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雙發串列雙座超聲速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它的前身是轟-6,順便多說一句殲轟-7的研製歷時18年,總計花費了10億元人民幣。想想當時的10億人民幣那真是真金白銀啊。

殲轟-7採用高位雙後掠翼標準氣動佈局,使用全動水平尾翼、單面垂直尾翼、機腹導流片。也借鑑了美國F-4戰機使用的AN/APQ-120雷達技術,轟-7機長22.3米,翼展12.7米,停機高度6.5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34475公斤,最大外掛重量大於10000公斤,最大速度121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3650~4500千米。殲轟-7的作戰半徑1650千米。(根據不同的任務它掛載也不同)

下面咱們來看看殲轟-7的航電系統、雷達系統以及火控系統。殲轟-7的航電系統即圍繞著保障反艦導彈的使用來展開。主要包括為232H單脈衝多功能火控雷達、ZJ-9指揮儀、210多普勒導航雷達、265A雷達高度表、HZX-5航向姿態系統等,滿足飛行整體狀態的收集、信息處理及各子系統輸出控制等功能。


雷達系統方面採用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面成像。一共有中程

攔截、近距格鬥、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

火控系統包括:1套艦空導彈火控系統、2套多功能單色液晶顯示器、1套多功能彩色下視顯示器、1套型頭盔瞄準器、1臺數字式任務計算機、1套1553B綜合數據總線系統。

總的來說殲轟-7飛機由於設計較早,雖然有較好的對地攻擊性能,但空戰自衛能力較弱。殲轟-7A與國外類似的戰鬥轟炸機如狂風相比,其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基本接近於後者,不過殲轟-7A的渦扇-9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比狂風的RB199-34R發動機的水平要低,中國已引進蘇-27生產線並實現國產化,新一代的殲-10也完成了首飛,就目前來講殲轟-7不能算得上咱們最先進的轟炸機,雖然在技術上已然落伍,但是它曾經的輝煌會讓所有人銘記於心。


飛鯊威龍


殲轟7,也就是飛豹,是我軍長期裝備的一種主力殲擊轟炸機,其改進型大量列裝海空軍部隊。但是其畢竟是1988年首飛,到現在服役也有20多年了,所以殲轟7並不是我軍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

我軍在南海和越南打了幾仗後,意識到我們對遠海的支援能力很薄弱,無法為遠航的艦艇提供空中掩護,即使是當時的最先進的“八爺”—殲8,其飛到南沙北端也就必須返航了。在這種緊迫的需求壓力下,我們研製出了殲轟7,其總體的氣動佈局和武器配置都是參考當時主流戰鬥轟炸機。但當時的我國航空工業還不發達,殲轟7研製了十幾年才迎來首飛,十年試飛後列裝部隊。當時空軍並不看好這種飛行性能一般的飛機,海軍進行了一定的列裝。2000年之後,因為對地對海打擊需求的增加,空軍也開始列裝殲轟7的改進型殲轟7A,其航電和飛控有了明顯進步,可以配備新型彈藥執行較遠距離的戰役突防任務。



同樣的,2000年之後,我軍開始從俄羅斯引進100架蘇30多用途戰鬥機,其總體性能已經超過了飛豹很多,甚至和美軍同類型飛機不相上下。近幾年來,我軍開始批量裝備殲16,其不僅空戰勝過殲11,載彈量更是超過了轟6。


所以,殲轟7並不是我軍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但它是我軍自主裝備建設的重要成果,為我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止水興波


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在今天看來顯然已經不能算最先進的了,該機型1988年首飛,至今已經31年了,1995年首批次機型開始服役,而改進型殲轟-7A是2005年服役的,對於我國海空軍來說,上世紀90年代還是捉襟見肘的時代,殲轟-7這種大航程、大載彈量的機型是非常驚豔的存在。

與殲轟-7類似的是上世紀70年代歐洲“狂風”,雖然服役時間晚了20年左右,但整體技術水平仍有所不如,“狂風”採用變後掠翼設計,兼顧高空高速和低空性能,RB199發動機也好於“斯貝”,雖然“斯貝”渦扇發動機的國產型號“渦扇-9”,我國一直到2003年才通過工程技術鑑定,“斯貝”渦扇發動機還是給“飛豹”帶來了相當遠的航程和大載彈量,掛載4枚空艦導彈C-801/C-803,2-4枚格鬥導彈,為中國海軍提供了殲-7和殲-8都達不到的空中威懾能力。

但也很明顯,殲轟-7在技術水平上,僅處於2代機水平,即使殲轟-7A改進了機載雷達,採用了數字式電傳飛控技術,仍無法改變機動性能落後,無隱身能力的巨大缺陷,而且再怎麼改,也很難改出更強大的戰鬥力,雖然一度殲轟-7以價格便宜得分,但比起性能更全面的殲-11系列的發展型,顯然不是主要發展方向。

雖然如此,但做一定的改進,仍然會使這種200多架總量的老飛機發揮更強的戰鬥力,目前正在進行的殲轟-7B型的改進,就是延壽計劃,跟在殲-20、殲-16身後,執行第二波次的洗地還是綽綽有餘的。N


聯合防務


目前來說,殲轟七算不上先進的戰鬥轟炸機,雖然殲轟七A某些性能達到了第三代的水平,但是整體上還是二代機的底子!但是殲轟七的服役意義重大,彌補了我國在戰轟炸方面的不足,提升了空軍戰術打擊能力!

殲轟-7的研製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1973),至1988年首次試飛成功,1992年正式服役,裝備海軍航空兵!(當時西方主要國家已經裝備了第三代戰鬥轟炸機)。隨後,1995年我國在殲轟-7的基礎上改進,就是殲轟-7A在,對氣動外形略做改進,採用新材料和裝備新雷達和航電系統,作戰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殲轟-7A同步裝備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殲轟-7A的總體作戰性能達到了西方國家早期三代戰鬥轟炸機的水平。

殲轟-7飛機由於設計較早,雖然有較好的對地攻擊性能,但空戰自衛能力較弱。殲轟-7A與國外類似的戰鬥轟炸機如狂風相比,其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基本接近於後者,不過殲轟-7A的渦扇-9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比狂風的RB199-34R發動機的水平要低,另外在航空電子系統及相關吊艙的技術成熟程度可能也要遜於後者,並且殲轟-7A還沒有類似狂風戰鬥轟炸機配備的風暴陰影這樣的隱身防區外攻擊系統,因此這些都是殲轟-7A未來發展的方向!

雖然殲轟-7提升了中國海空軍的戰術攻擊能力,但它裝備的太遲了。1998年正式設計定型,中國已引進蘇-27生產線並實現國產化,新一代的殲-10也完成了首飛。而且1996年美國啟動“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項目,各軍種聯合研發通用的、可取代現有戰術飛機的多用途戰鬥機,同年F-111殲擊轟炸機退役。殲轟-7在設計理念和技術上已然落伍,很難複製F-111和蘇-24的輝煌!

殲轟-7A自身較為老舊、落後於時代的技術水平,確實難以在如今高科技統領的現代戰場有效生存了。其只能跟隨在我國先進殲-10C、殲-11B、蘇-35、蘇-30MK2乃至殲-20身後,充當“炸彈卡車”的角色了。而空軍最想要的殲-16已經開始擠佔其好不容易才獲得的空軍中的寶貴序列,只能無奈的以較少的量產架數結束生產,並取消了後續改進型號的研製工作,雖然還沒退役,但是已經從事實上被宣判了死刑。


發現與精彩


殲轟-7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設計研製的第一種雙發、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 後續升級型號:殲轟-7A,在殲轟-7的基礎上,對氣動外形略做改進,採用新材料和裝備新雷達和航電系統,作戰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殲轟-7A同步裝備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殲轟-7飛機由於設計較早,雖然有較好的對地攻擊性能,但空戰中國空軍的殲轟-7A戰機編隊巡航自衛能力較弱。

殲轟-7A與國外類似的戰鬥轟炸機如狂風相比,其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基本接近於後者,不過殲轟-7A的渦扇-9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比狂風的RB199-34R發動機的水平要低,另外在航空電子系統及相關吊艙的技術成熟程度可能也要遜於後者,並且殲轟-7A還沒有類似狂風戰鬥轟炸機配備的風暴陰影這樣的隱身防區外攻擊系統,因此這些都是殲轟-7A未來發展的方向。

雖然殲轟-7提升了中國海空軍的戰術攻擊能力,但它裝備的太遲了。1998年正式設計定型,中國已引進蘇-27生產線並實現國產化,新一代的殲-10也完成了首飛。而且1996年美國啟動“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項目,各軍種聯合研發通用的、可取代現有戰術飛機的多用途戰鬥機,同年F-111殲擊轟炸機退役。殲轟-7在設計理念和技術上已然落伍,很難複製F-111和蘇-24的輝煌

目前我國比較先進的殲擊轟炸機有殲-16(也是多用途戰鬥機),該機外形參考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殲-16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該機裝備中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其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殲擊轟炸機還有有美國的FB-22、俄羅斯的蘇-34等


被困在這宇宙



殲轟-7A與國外類似的戰鬥轟炸機如狂風相比,其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基本接近於後者,不過殲轟-7A的渦扇-9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比狂風的RB199-34R發動機的水平要低,另外在航空電子系統及相關吊艙的技術成熟程度可能也要遜於後者,並且殲轟-7A還沒有類似狂風戰鬥轟炸機配備的風暴陰影這樣的隱身防區外攻擊系統。 “狂風”戰鬥轟炸機已經退出現役,逐漸被新一代的F-35替代,這類飛機已經在現代戰爭中毫無生存優勢。

殲-16相比殲轟-7A無論是載彈量、空戰性能、作戰距離、突防能力等,都遠遠超出較多,因此殲轟-7A將會逐漸退出一線舞臺,讓路更先進的機型。現下,殲轟-7A所剩的優勢可能只剩下較高的性價比,在遇到深入敵方縱深執行突防打擊這類高難任務之時,空軍將會交給殲-16了。



殲轟-7“飛豹”英文名稱:JH-7、FBC-1是中國7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制造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603所)共同研製。

全長:22.325m

翼展:12.705m

全高:6.575m

空重:7070kg

最大起飛重量:28457kg

作戰半徑1650千米

最大外掛武器載荷:6500kg(早期型號)9000kg(A)

動力裝置:初期:2臺英制“斯貝”渦輪風扇發動機 後期:2臺中國產“秦嶺”渦輪風扇發動機



裝備配置

1.航炮:1門23—3型23mm雙管航炮,備彈200發

2.外掛:機腹下1個外掛點,是760升/1400升副油箱專用掛點;其他掛點可掛組合式炸彈掛架、導航吊艙、瞄準吊艙、偵察吊艙、電子對抗吊艙、空地彈、空艦彈、PL—8、9/9C等型近距空對空導彈等;翼尖掛梁為2枚PL—5B/C/E專用掛點;機翼下共有4個外掛點(後期型改為6個)。

1.航炮:1門23—3型23mm雙管航炮,備彈200發

2.外掛:機腹下1個外掛點,是760升/1400升副油箱專用掛點;其他掛點可掛組合式炸彈掛架、導航吊艙、瞄準吊艙、偵察吊艙、電子對抗吊艙、空地彈、空艦彈、PL—8、9/9C等型近距空對空導彈等;翼尖掛梁為2枚PL—5B/C/E專用掛點;機翼下共有4個外掛點(後期型改為6個)。



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YJ—88型空地導彈、YJ—91型反輻射導彈、500KG激光制導航彈

空對艦導彈:YJ—8K、YJ—81K、YJ—82K、YJ—83K系列、Kh-41型

火箭發射器:57mmHF—7C/D型、90mmHF—9型、130mmHF—14型

航彈:50—500公斤低阻常規航彈、反跑道航彈、反坦克子母航彈、子母彈箱

目前戰鬥轟炸機的前三甲



第一名:蘇-34戰鬥轟炸機 研製國家:俄羅斯

蘇-34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最早型號為代號蘇-27IB試驗機。1990年蘇-27IB的設計基本結束,1990年4月13日,蘇-27IB的第一架試驗樣機——一架蘇-27UB改裝的T10V-1進行了首飛。計劃用於替代蘇-24和蘇-25兩種作戰飛機。代號鴨嘴獸,原型機編號T-10B。

蘇-34戰鬥轟炸機區別於蘇-30戰鬥轟炸機,它是一種戰略導彈攻擊平臺。

蘇-34的一項重大改進,是克服了蘇霍伊戰機在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遜於美式戰機的弱項。所配備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可保障戰機在任何天氣和晝夜條件下打擊空中和地(水)面目標。

強大的武器系統和多種攻擊能力是蘇-34的又一主要特色。它的固定武器為一門GSH-301型30毫米航炮,備彈180發,射速1500發/分,炮彈初速860米/秒。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掛帶R-77型中程空空導彈、R-73型近程空空導彈,Kh-31P、Kh-59M和Kh-15PM等空地、空艦導彈,FAB-250系列制導炸彈、RBK-500型子母彈、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彈、PTAB-1M型反坦克彈、ShOAB型人員殺傷彈,還有23毫米6管加特林機槍。機艙內還裝有70個無線電聲吶浮標的浮標箱。

必要時它可掛載核彈藥。它的武器門類顯示它既可對地面、海面實施攻擊轟炸,又可進行空中格鬥。它能打擊250公里外的地面或水面目標,轟炸的精確度比普通轟炸機的精確度高出4倍。



它配有大功率後視空空雷達,作用距離4公里,具有後視打擊本領。它可攜帶經改裝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空射巡航導彈,可對數千公里之外的敵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蘇-34有可能成為俄空軍最強悍的對地攻擊機。難怪俄生產商說:截至2012年世界上還沒有與蘇-34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

國際傳媒有關俄空軍將用蘇-34取代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猜測大概不會是事實。因為圖-22M3載彈量遠遠多於蘇-34;作戰半徑達4400公里,又是蘇-34遠遠不及的。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蘇-34將和圖-22M3搭配使用,構成有強大威懾力的俄羅斯戰略空軍優勢。



第二名:F-15E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美國

F-15E攻擊鷹式戰鬥轟炸機(F-15E Strike Eagle)是美國空軍的全天候打擊戰機,用於深入敵人後方對地面目標之阻絕。衍生自F-15空優戰機的F-15E,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它證明了它能深入打擊敵高價值目標,及執行密接空中支援任務,進行空陸協同作戰。

雖然官方的綽號是“打擊鷹”(Strike Eagle),但F-15E在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中更為流行的綽號是“泥雞”(Mudhen)。

1981年3月,美國空軍發佈提升型戰術戰鬥機(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ETF)計劃,以取代F-111。這個概念要求的是一架能夠執行遠距離,深入敵人戰線後方的阻絕任務,並且不需要護航與電子干擾的支援。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提交的機型是F-16XL,用以與麥道的F-15衍生型F-15E競爭,最後由F-15E獲選。F-15E於1986年12月11日首飛,而第一架量產型則在1988年4月交付予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的第405空中遠征聯隊。1989年10月,F-15E在北卡羅萊納州的西摩強森空軍基地達到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IOC)。另外,F-15E的衍生型也包括以色列的F-15I、沙特阿拉伯的F-15S、韓國的F-15K、新加坡的F-15SG等。



F-15E戰鬥轟炸機

F-15E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完成了上千次的行動,並且以攝影機拍下炸彈攻擊的影像。只有兩架F-15E在戰鬥中損失,另外有一架在伊拉克戰爭中損失。

2011年利比亞內戰期間,美軍F-15E參與了攻擊卡扎菲政權武裝的任務,其中一架由於發動機故障而墜毀,但飛行員順利跳傘逃生,墜毀的飛機和存活的飛行員被全國過渡委員會的軍隊所救起。

美國空軍準備以F-22猛禽戰鬥機取代F-15C/D,但尚無預定取代F-15E的機型。F-15E較新,並且被評估有兩倍的機體壽命,將能服役至2020年代或更久。空軍正在研究區域轟炸機(regional bomber)概念,由FB-22的衍生型執行,實際上本來是要由F-15E進行的。



第三名:殲16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中國

殲-16(J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3.5代(美標準)多用途雙座殲擊轟炸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

2011年10月17日已在瀋陽首飛,殲-16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信息。

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殲16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

殲16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殲16與F15E相比,掛載能力各有所長。F15E機身兩側的保形油箱,每個有三個前後排列的重載掛架,能掛大量炸彈,但因為每側翼下僅有一個重載掛架,大型導彈卻掛不了多少;而殲16翼下掛架多,機身下縱向空間充裕,很適合掛載導彈。



一架殲16就形同一個小型導彈庫,一共是12個武器外掛點,最大的載彈量可達12噸,既可掛在各類空地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來打擊地面目標,也可以掛在鷹擊83和鷹擊62反艦導彈來攻擊海上目標,還可以掛載霹靂9、霹靂13等空空導彈與敵機進行空中較量。

其中霹靂13是中國最新研製的空空導彈,導彈的長度約3米,直徑是170毫米,翼展是500毫米,這一數據要超過世界上現役所有格鬥導彈,由於其速度高達4馬赫左右,因此在空戰時幾乎沒有誰能夠擺脫它的鎖定,除SR-72,日本媒體表示,殲16在採用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的情況之下,再與霹靂13結合就如虎添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