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灾难,不仅造成了近9000万人的伤亡,而且还使61个国家卷入战争,20多亿人口深受战争苦难。在5万亿美元重大损失的背后,还有数不清的武器装备和科技成果被用于战争,那么,在二战结束后,盟军是如何处置轴心国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和研发人才呢?

其实,二战打到快要结束时,轴心国就德国和日本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在盟军最后一击下,双方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但随着新技术装备在战场上的运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卡秋莎火箭炮等的出现,给复杂的战场环境平添更多火爆场面。

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在人才抢夺方面,早在二战打响以后,盟军和轴心国就展开了一场装备技术的竞争,围绕核技术人才和军事人才的争夺一直就没停止过,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几乎都被美国和苏联带回国内,而一些研究成果也都随着战争的延续很少幸存留下。

在武器装备这块,分战场上使用和后方储运两部分。战场使用上,无论是德军还是日军,在盟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中,人员极大伤亡外,武器装备也被打得残缺不全,有些大型装备甚至被他们自行销毁。如德军的潜艇就有很多被自我销毁和沉入海底,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做无望的挣扎后选择跳海以效忠天皇,但他们也是先销毁武器装备。

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在后方储运方面,二战结束后,盟军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都接收了一大批轴心国武器装备,按照战区来讲,欧洲战场大部分被苏军接收,太平洋战场和非洲战场基本上被美英两国瓜分,而亚洲战场上,苏军对日本关东军最后一战后,日军遗留的大量武器也被苏军接手。

由于二战中,盟军自己也生产了各种多用途武器装备,出于型号和配套的差异,对于轴心国的武器,美国和苏联都是将其销毁炼成金属锭或者用作其它方面,还有一些直接送给了其它受害国家,比如,苏军将日军遗留的武器都送给了中国战区,还将德军的武器送给了非洲和中东一些小国。

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遗留的武器装备隐患并没有就此消失,出于运输成本和当时条件所限,还有大批的武器装备都遗留在战场上,在太平洋战场,在茂密的东南亚森林,经常还会看到二战旧装备显诸报端,这些装备虽然残缺不全,但有的仍然可以产生危害。

时至今日,世界各军武器装备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二战的武器装备也走进了博物馆展厅,但创建于二战时期的一些名枪名炮仍然是收藏家们最喜欢的宝贝。

二战结束后,盟军如何处置战败国的武器装备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