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在陕西渭南合阳的四年

1965年,钱三强、何泽慧赴河南安阳参加社教运动。1966年回所不久,“革命”开始。夫妇俩被作为“~~~~权威”在全所遭到批判。在批判她的大会小会上,她从不违心承认对自己的不实批判之词,有的只是无声的反抗。那时,何泽慧的办公室被~~派查抄,将她赶到楼梯过道的小隔间,每天负责拔草、扫地、刷厕所。接着,他们的家也被查抄,钱三强珍藏的几十年积累的日记本也被“带”走了。

1969年冬,两人下放到二机部设在陕西渭南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59岁的何泽慧担任副所长。

何泽慧在陕西渭南合阳的四年

更具体讲,是1969年10月27日,钱三强接到通知,让他三天内离开北京,去陕西合阳“五七干校”。走之前他壮着胆子提出,希望能和妻子何泽慧一起同到干校去劳动,好相互有个照应,当时他的要求没有被批准,直到12月1日,何泽慧才被批准去了合阳干校。当时的钱三强已经年近花甲,对各种农活很陌生,但还是什么活都得干。

她心爱的三个孩子,也被拉去下乡插队。在合阳的岁月里,他俩受尽折磨,养猪、扫厕所、施肥、锄地……生活落差如此之大,可身处如此人间苦难之境,她们却依然心态平和,依然对科学怀着无尽的热枕。

何泽慧在陕西渭南合阳的四年

因为何泽慧身体比较“老弱”,受到照顾,只分配她做些看场、打钟、看水等工作。她敲钟,仍像对待科学实验那样,认真负责,分秒不差;她看场,不是坐着不动,而是不停地围着场院走动,猪鸡牛羊麻雀全都难以接近。身处逆境的她心胸坦荡,处之泰然,不仅认真做好分配的活儿,这位科学家还在黄土高原上找到了探索宇宙的乐趣。

夜深人静时,当其他人进入梦乡,在荒凉的山梁上,只有何泽慧一个人仰望着满天星斗。

她虽然并非天文学家,然而科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使她无意间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观: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后在东方出现的一颗慧星。何泽慧怀着浓厚兴趣逐日跟踪观测,用北斗星座(可能是指大熊星座)和仙后座对这颗慧星进行定位,记下它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形的,初步判断它是一颗长周期或者是不再回归的慧星。何泽慧把她的“发现”悄悄告诉钱三强,钱三强也加入观测行列,并在日记本上作了观测记录。她还给农村插队的孩子们写信,孩子们也证实了母亲的观察。多年后,何泽慧进一步证实,她当年观测的这颗慧星是南非天文学家贝内特1969年12月28日用望远镜在离南天极仅24度位置发现的,命名为“贝内特”慧星,是20世纪最壮观的大慧星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何泽慧身处逆境之时,体现了这位女科学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宠辱不惊的高尚品格,以及对科学探索的热忱。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曾自制观测设备看彗星。一个自己做的三脚架,一个初中老师上课用的量角器,还画了草图,何先生还向我介绍了如何确定观测纬度、观测时间,如何确定彗星的方向,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是他们的数据跟天文学年历的比较。”这件事对中科院宋黎明博士震动非常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即便是使用最简陋的仪器,他们仍保持着对科学的严谨探究,创新型人才对环境没有苛求。

"她跟踪观察了约2—3周,凭着肉眼,利用北斗和仙女星座对这颗彗星定位,在台历上记下它的运动轨迹和一些计算判断,后来证实这是与贝内特彗星吻合的。何泽慧的发现虽然比南非天文学家贝内特用天文望远镜的发现晚了3个多月,但她却是通过肉眼实现观测的。即使在干校这样的环境中,何泽慧依然不失科学家的本色。"

惟一的儿子钱思进这期间被安排到山西插队。那段时候总会写信来诉苦,但是父母总是教育他要独立生活,要学会自己走路。慢慢地,钱思进被推荐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闲暇的时间自学物理,1978年,钱思进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灵石两渡作为何泽慧父亲的故里,民营企业家何文苑出资出力,建有何泽慧纪念馆,我对上述何泽慧合阳故事的了解,就来自参观该馆。践行勤学爱国,讲好伟人故事,最好是实地教育,于是近日我又来到合阳,探访了往日这段传奇事发生地。

何泽慧在陕西渭南合阳的四年

在此呼呼,两渡该纪念馆作为教育基地应被更多人关注,以宣传正能量、好故事,弘扬好家风、好家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