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在陝西渭南合陽的四年

1965年,錢三強、何澤慧赴河南安陽參加社教運動。1966年回所不久,“革命”開始。夫婦倆被作為“~~~~權威”在全所遭到批判。在批判她的大會小會上,她從不違心承認對自己的不實批判之詞,有的只是無聲的反抗。那時,何澤慧的辦公室被~~派查抄,將她趕到樓梯過道的小隔間,每天負責拔草、掃地、刷廁所。接著,他們的家也被查抄,錢三強珍藏的幾十年積累的日記本也被“帶”走了。

1969年冬,兩人下放到二機部設在陝西渭南合陽的“五七”幹校參加農業勞動。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後,59歲的何澤慧擔任副所長。

何澤慧在陝西渭南合陽的四年

更具體講,是1969年10月27日,錢三強接到通知,讓他三天內離開北京,去陝西合陽“五七幹校”。走之前他壯著膽子提出,希望能和妻子何澤慧一起同到幹校去勞動,好相互有個照應,當時他的要求沒有被批准,直到12月1日,何澤慧才被批准去了合陽幹校。當時的錢三強已經年近花甲,對各種農活很陌生,但還是什麼活都得幹。

她心愛的三個孩子,也被拉去下鄉插隊。在合陽的歲月裡,他倆受盡折磨,養豬、掃廁所、施肥、鋤地……生活落差如此之大,可身處如此人間苦難之境,她們卻依然心態平和,依然對科學懷著無盡的熱枕。

何澤慧在陝西渭南合陽的四年

因為何澤慧身體比較“老弱”,受到照顧,只分配她做些看場、打鐘、看水等工作。她敲鐘,仍像對待科學實驗那樣,認真負責,分秒不差;她看場,不是坐著不動,而是不停地圍著場院走動,豬雞牛羊麻雀全都難以接近。身處逆境的她心胸坦蕩,處之泰然,不僅認真做好分配的活兒,這位科學家還在黃土高原上找到了探索宇宙的樂趣。

夜深人靜時,當其他人進入夢鄉,在荒涼的山樑上,只有何澤慧一個人仰望著滿天星斗。

她雖然並非天文學家,然而科學家的敏銳觀察力使她無意間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觀: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後在東方出現的一顆慧星。何澤慧懷著濃厚興趣逐日跟蹤觀測,用北斗星座(可能是指大熊星座)和仙后座對這顆慧星進行定位,記下它的運動軌跡是橢圓形的,初步判斷它是一顆長週期或者是不再回歸的慧星。何澤慧把她的“發現”悄悄告訴錢三強,錢三強也加入觀測行列,並在日記本上作了觀測記錄。她還給農村插隊的孩子們寫信,孩子們也證實了母親的觀察。多年後,何澤慧進一步證實,她當年觀測的這顆慧星是南非天文學家貝內特1969年12月28日用望遠鏡在離南天極僅24度位置發現的,命名為“貝內特”慧星,是20世紀最壯觀的大慧星之一。

這件事發生在何澤慧身處逆境之時,體現了這位女科學家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寵辱不驚的高尚品格,以及對科學探索的熱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她曾自制觀測設備看彗星。一個自己做的三腳架,一個初中老師上課用的量角器,還畫了草圖,何先生還向我介紹瞭如何確定觀測緯度、觀測時間,如何確定彗星的方向,如何進行數據處理,最後是他們的數據跟天文學年曆的比較。”這件事對中科院宋黎明博士震動非常大: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即便是使用最簡陋的儀器,他們仍保持著對科學的嚴謹探究,創新型人才對環境沒有苛求。

"她跟蹤觀察了約2—3周,憑著肉眼,利用北斗和仙女星座對這顆彗星定位,在臺歷上記下它的運動軌跡和一些計算判斷,後來證實這是與貝內特彗星吻合的。何澤慧的發現雖然比南非天文學家貝內特用天文望遠鏡的發現晚了3個多月,但她卻是通過肉眼實現觀測的。即使在幹校這樣的環境中,何澤慧依然不失科學家的本色。"

惟一的兒子錢思進這期間被安排到山西插隊。那段時候總會寫信來訴苦,但是父母總是教育他要獨立生活,要學會自己走路。慢慢地,錢思進被推薦到了清華大學化學系,閒暇的時間自學物理,1978年,錢思進被錄取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靈石兩渡作為何澤慧父親的故里,民營企業家何文苑出資出力,建有何澤慧紀念館,我對上述何澤慧合陽故事的瞭解,就來自參觀該館。踐行勤學愛國,講好偉人故事,最好是實地教育,於是近日我又來到合陽,探訪了往日這段傳奇事發生地。

何澤慧在陝西渭南合陽的四年

在此呼呼,兩渡該紀念館作為教育基地應被更多人關注,以宣傳正能量、好故事,弘揚好家風、好家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