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今天,

我想把目光投向一位已逝去的科学巨匠,

她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但她的名字常常有一个前缀

——钱三强的夫人。

事实上,她并不是“背后的女人”,

她有足够的实力,和爱人比肩。


她的成就绝不亚于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她才是真正的明星,

她背后的故事更令人震惊,

这位巨匠名字叫何泽慧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1913年,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

在苏州的“灵石何寓”落成,

第二年,

她出生在苏州园林式的大宅院,

堪称簪缨世家的名门望族。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据《灵石县志》记载,

清朝三百年间,

她的家族考取了15名进士,

29名举人,22名贡生,

65名监生,74名生员……

因此,

在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她的父亲何澄是山西首批留日学生,

山西剪辫子第一人,

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父亲的教育,

她同她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非常有出息,

准确地说,是她的整个家族都不简单。


外祖父:王颂蔚,蔡元培的恩师;

外祖母:王谢长达,近代女教育家,振华女子学校创始人。

父亲:何澄,当过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

母亲:王季山,物理学翻译家、曲学家王季烈妹妹。

丈夫:钱三强,著名科学家。

大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和沈阳金属所的创始人之一;

姐夫:葛庭燧,金属物理学,国际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

大哥:何泽明,原北京钢铁学院院长。

弟弟:何泽涌,中国细胞学专家,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瑛,南京植物院资深研究员

弟弟:何泽源、何泽诚、何泽庆均为高级工程师、资深教授。

女儿:钱民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儿子:钱思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满门英才,文化贵族,

这样优秀的家族,在中国百年难见。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童年的何怡贞、何泽明、何泽慧


何泽慧,更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从小就立志为科学献身,

1932年,

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

她前往上海考大学,

考试前,父亲与她开玩笑说:

“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鬟。”


她随身只带两元钱来到上海,

分别参加了,

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

第一志愿报的是浙大,

第二志愿是清华。

没想到,

抱着“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头,

她考了个女状元,

两个学校都抢着要她!


她之后回忆:

“考浙江大学的人有800多,

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

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

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

清华大学人多而且特多,

一共有近3000人,

考上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那时清华物理系名师云集,

理学院第一任院长、物理学家叶企孙

物理学家吴有训等等,

这一年,

清华大学物理系共招收了28名学生,

其中10位是女生,

受传统偏见的影响,

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

纷纷劝她们转系。


在学校劝说下,

物理系的许多女生都中途转系或转学,

只有她坚持到了最后,

“不让我来,我越要来!”


最终她来到物理专业,

在这里,她也遇到自己一生挚爱,

钱三强,

他俩被称为“清华的金童玉女”,

但是,他们虽然谈恋爱,

却没有影响学业,

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

恋爱与事业并存同在。


最终物理专业只有10人顺利毕业,

她是第一名,

而第二名正是钱三强。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何泽慧


清华毕业后,钱三强前往法国留学,

跟随居里夫人的女儿学习,

而她当然不会甘于,

只成为钱三强“背后的女人”,

她有足够的能力与爱人并肩而立。


随着战争爆发,她怀着报国热情,

和几位男生一起去到南京军工署求职,

希望以自己的专业报效国家。

但几位男生被留下了,

成绩更好的她却因为是女性被拒之门外。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于是她决定出国深造,

出国前她得知,

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

物理系的系主任,

曾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

她到德国后直接找到了这位系主任,

希望进入技术物理系学习。


没想到马上被拒绝了。

技术物理系主任说:

这个不大可能,

因为我们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

是不可能吸收外国人的,

尤其更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但她不服气据理力争:

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军工署的顾问,

帮我们打日本,我为了打日本,

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

你为什么不收我呢?

系主任一时语塞,最后破例收下她。


1940年,26岁的何泽慧以一篇

《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后来德国爆发战争,

她与钱三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因为战争的关系,书信不能封口,

且仅限25个字,就这样通信两年。

1945年,

年满32岁的钱三强鼓起勇气,

写了平生第一封求爱信,

钱三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写道:

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

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不久,钱三强收到了她的回信: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同样是短短的25个字的来信,

胜过万语千言,

钱三强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1946年,

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

何泽慧只提了一个箱子只身前往巴黎,

和钱三强完婚,

此后,在法国,

他们迎来了人生新篇章。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何泽慧与钱三强结婚照


他们一起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

——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他们的这一发现,

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她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被外国科研团队集体争抢。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

当时已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钱三强何泽慧,

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他们,

会继续留在法国时,

1948年夏天,他们共同决定,

带着仅7个月大的女儿毅然回国,

用学到知识来报效祖国,

支援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工作。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新中国的成立后,

钱三强主持了我国核弹事业的发展,

而她也屡次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让中国在多领域中不落于强国之后,

她的科研项目,

还获得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间隔短短2年多时间,速度震惊世界,

赛尔日•贝尔发表文章写道:

人们认为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可如果没有何泽慧,

这个奇迹就不会有这么快。

因为在研制氢弹时,

邓稼先看到一个资料,

上面的关键数据似乎不太准确,

便让她带领研究员重做实验,

一般而言,这个实验要做两到三年,

可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白天连着黑夜地得出了精准数据,

让氢弹的研制避免了弯路。


如此重大的成绩,事后鲜为人知。

她却从不放在心上:

“我不管那么多,也不管什么功勋,

我只看做的事情对国家有没有利,

只要有利,我就会去做。

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喜欢争,

我觉得没有什么好争的。”


刚为国家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

尽管夫妇二人做出巨大的贡献,

他们也没有逃脱“文革”厄运。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何泽慧工作照


1966年,“十年动荡”,

两人在全所遭到了批判,

但面对蛮横无理的批判声,

她从不违心承认不实的判词,

只是无声反抗,办公室被抄,

他们被迫停止了研究,

被赶出去拔草、扫地、扫厕所,

她默默忍受着一切痛苦。


之后,她与钱三强,

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统统被下放,

到陕西河阳干校的乡下去劳动,

钱三强什么活儿都干,

养猪、施肥、锄地、打场,

因为身体弱,她在学校里负责敲钟,

仍旧像对待科学实验一样,

认真负责,分秒不差,

敲钟时间之准,竟可以拿来对表。

为此她说:“这下你们都得听我的了。”

身处逆境的她心胸坦荡,处之泰然,

5年的时间就这样度过了。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全家福


无论是被命令扫厕所,

还是在偏远农村,

都没有让她败下阵来,

这位坚强的女性,

终于等到重回科研领域的那一天。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与丈夫钱三强一起研究课题


“十年动荡”结束后,

钱三强离开了一手创建的原子能研究所,

回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她则被调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她意识到当时中国空缺的科研领域,

大力支持发展,

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

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逝世。

钱三强病重时,

医生嘱咐不能让他有过多的应酬,

何泽慧索性搬了个小板凳,

坐在病房门口拦着,说不管是谁,

多大的官来了都不让进。


钱三强离世后,她一直住在中关村,

拒绝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

如今她住的小楼,

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

已显得十分破旧,

昏暗的楼道,

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小院里到处可见各种各样杂物,

时间飞逝,

人们纷纷与这老小区告别,

只有何泽慧还住在这里。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她生前住过的地方


她一直守着她俩1955年搬进的14号楼,

她在这里居住了半个多世纪,

无论是卧室还是书房,

都保留着钱三强在世时的模样,

也许这就是她纪念钱三强的最好方式,

往后的20年间,

何泽慧与满屋书香为伴,

直至2011年离世。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钱三强的书房


令她欣慰的是:1999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授予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她的低调和淡定自若也许你无法想象,

始终是默默奉献,从不张扬,

更少为人知的是,直到耄耋之年,

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

她工作惯了,喜欢去办公室,

下班晚了就从食堂

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

渴了就喝点白开水,

单位要派车,她死活不要,

只愿意坐公交,一直坐到92岁。


90多岁的大家闺秀,

“中国的居里夫人”,

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

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

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派头。


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

书桌上的镇纸是自己捡来的鹅卵石,

在人们都开始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时代,

她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

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

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

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

这些是中关村再也不会有的人文景观。


92岁那年,她摔坏了脚,

痊愈以后,单位坚持派车接送,

她接受了,但要求不坐小轿车,

要坐单位的中巴,

一来节约,二来可以和同事聊天,

正如王大衍院士所言: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

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她永葆童心,终生奉献,

出身名门贵族,曾富甲一方,

在她身上却毫无骄奢的影子,

反而朴素踏实,她是真正的科学家,

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却无人认识。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何泽慧在小区漫步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她备受尊重,

却蜗居在小小的老宅中与世长辞。

但她在精神上却始终保持高贵。

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巨匠,

她没有豪宅,没有奢侈物件,

甚至主动放弃了更好的生活,

只为报效祖国,

但却拥有最矜贵的骄傲与自尊,

只为做一个自尊真实而有意义的人!


她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

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

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如今苏州的网师园,

曾是何家私宅,

正是何泽慧无私地把它献给了国家。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她的低调源自她的淡泊名利,

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

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

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

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

但她以自己的方式,

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

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

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2000年秋冬,何泽慧院士在“神舟二号”发射场


2005年,

已经满头银发、91岁高龄的她,

却依然还在工作,

何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

是人中麟凤。


她说:“作为一名科学家,

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

勤奋、诚实、讲真话。”


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

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

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路,

就这样静静地离去。


她上过清华、扫过厕所,做震惊世界的事,却住贴满广告的楼。


一位画家形容何泽慧:

“她是一块纯白的玉,非常质朴。”

刚毅勇敢,不卑不亢,

这就是一个强大的女性,

一个真正的贵族,

何泽慧,一位科学巨匠!

一位真正的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