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秋天也是个五谷丰登的季节。当人们登高望远赏红叶的时候,我想起了一种更为传统而古老的玩法叫:拾秋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过去每逢秋高气爽、风凉叶黄、大地丰收的时节。村中的老汉们便抗起铁锹,老奶奶拿起小铲儿,小孩儿们也都欢呼雀跃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跑到了村外的大田里。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阡陌田畴之间,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人们认真的捡拾壮汉们刨剩遗漏的花生、红薯、黄豆,偶尔还能在棒子桔中发现黄橙橙的大玉米!难怪老人们常说“秋后弯弯腰,胜过春天走一遭。”这话里露着对于春荒的恐惧。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前几天到河北的安平县参加白山药采挖节,在山药大王邱书汉的大田里又看到了拾秋这亲切的一幕,只不过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地里生长的白山药。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原来只知道白山药是在地下长的,却不知道山药豆是在地上长的,而且更不知道生长中的白山药是这个样子,一切一切都感到非常的稀奇新鲜!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安平的小白嘴山药非常有名而且历史悠久,能追溯到汉代。记载中最爱吃的皇帝是乾隆,几乎日日不离,奉为长寿秘诀之一。传说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因为爱吃此种山药,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后来老农们将崔家小姐喜欢的品种称为小白嘴山药。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把山药列为上品。上面说可以补脾健胃,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功效,常食有益身体健康。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人们把白山药当做了餐桌上的保健食品,使得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重视起来。也难怪古人说:山药,山药,山中之药。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原来对于山药豆是从街上的冰糖葫芦摊上认识的,很早以前五毛钱就能买一串,吃起来里面绵绵的,外面甜甜脆脆的,直到长大后也忘不了那个儿时的味道,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颗粒归仓的传统观念依然没丢,你看那老奶奶依然在大田里拾秋。有个城里来的汉子高兴的说十分钟就拾了一盆,半天能拾一布袋呢。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的挎着小篮子高兴的奔跑着、拾捡着。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拾秋,是人们对土地的尊重和对食物的敬畏。拾秋不仅可以成为农业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可以让当今城市化的人们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增加感性理解。不然衣食无忧的一代则可能成为暴殄天物的一代,那样就离食不果腹为期不远了。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秋后来拾秋 去追那渐去渐远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