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導語:投資者、分析師、上市公司管理者必看市值管理分析案例。

巴菲特的一生都在做市值管理,54年前解散合夥企業,入主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BRK)是其傳奇的開始,三個數字足矣概括其成就:

18.7%。1965年-2018年伯克希爾每股淨資產年化增長18.7%,同期代表最強經濟體核心資產的標普500年化增長9.7%;

5057億美元。截止2019年6月9日伯克希爾市值5057億美元,僅次於微軟、亞馬遜、蘋果、谷歌這四大互聯網巨頭;

825億美元。福布斯2019年富豪榜顯示,巴菲特身價淨值825億美元排全球第三,其他投資相關的富豪(孫正義216億美元、西蒙斯215億美元等)排43名開外。

這樣的成就是怎樣做到的?我們選擇以市值管理這個角度為切口來談一些理解。需要說明,市值管理的內涵不是簡單拉昇股價,而是講究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

如是,我們總結了巴菲特市值管理的10條錦囊妙計。

01 商業模式重大轉型

1964年,巴菲特收購大型紡織廠伯克希爾的股權,可以說起步於逐漸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紡織業是一個資本開支極大的糟糕行業,需要不斷的投資廠房和機器,掙扎二十多年(1984年)之後巴菲特選擇停止紡織業務。

“當一位聲名顯赫的管理人,遭遇一個聲名狼藉的夕陽產業時,往往是後者的名聲得以繼續”,摘自1980年致股東信。較差的商業模式只能放棄,及早轉型!!!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圖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

可以說商業模式的重大轉型是巴菲特市值管理的開端,以此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形式上,從吞噬現金流的業務,轉移到擴大現金流的業務,有錢才好辦大事;

操作上,收購保險公司是重點,1967年以860萬美元買下同城的國民賠償公司,此後又陸續的收購蓋可保險(GEICO)、通用再保險(GeneralRe)等,目前伯克希爾在全球有12家保險公司;

收購其他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公司是輔助,比如早期收購的藍籌印花公司,喜詩糖果,內布拉斯家居商城等。

02 “浮存金”加槓桿

巴菲特對槓桿的態度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想破產上槓杆!

然而,伯克希爾指數級增長的秘密就是槓桿,來自保險業務的槓桿(浮存金,也就是保費),浮存金的特點主要有兩個:

資金成本較低,大部分年份甚至是負成本(能獲得承保利潤);

收保費在前賠償在後,這個時間差內閒置的資金可用於投資,而且伯克希爾還儘量發展很長時間都不會出險的“長尾險”(伯克希爾是醫療事故險、產品質量責任險等市場的領導者),儘量拉長低成本資金的使用時間。

浮存金的模式很簡單,就是高槓杆創造較高的ROE(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週轉率*槓桿)。投資同樣的一家公司,不帶槓桿的收益是10%,伯克希爾收益可能是15%、20%,因為它在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加上了浮存金杆杆的資產收益(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

你知道,前幾年國內大鱷做萬能險投資茅臺、萬科等低估核心資產賺大錢,就是浮存金模式,與伯克希爾的差異在於它們資金成本比較高,可能存在投資收益無法覆蓋資金成本的情況。巴菲特逆天的投資能力,疊加低成本、期限久的資金池,投資收益自然歷史獨一檔。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早期的保險業對投資權益類資產是沒什麼限制的,能拿較大比例的保費all in一把梭加更大的槓桿)

那麼,伯克希爾的浮存金到底是什麼水平呢?1970年浮存金為0.39億美元,2018年浮存金為1227.32億美元。可以說沒有浮存金年化18.3%的增長,就沒有伯克希爾每股淨資產年化18.7%的增長。

03 投資風格轉變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早期的模仿對象,後者早期的核心投資方式有三樣:低價撿破爛、低風險套利和清算現金價值較高的企業。

撿破爛的典型代表就是伯克希爾紡織廠,以較好的價格買入垃圾企業;

低風險套利在資金量較小時好用,巴菲特表示100萬美元的資金做套利年化50%沒問題;

惡意收購清算企業,這種華爾街禿鷲玩法會導致較差的名聲。

以上幾種投資方式,雖然能賺很多錢,但天花板卻很低。

舉一個例子,巴菲特推崇的超級投資者施洛斯2002基金清盤時成績驚人:半個世紀獲得亮瞎眼的5456倍總回報,這些成績是父子二人在“隔斷”辦公室裡完成的,其基金規模最大時也就1.3億美元。

撿破爛是一條強而不大的路線,隨著保險浮存金越來越多,繼續撿破爛會活活累死。所以巴菲特後期投資風格發生顯而易見的變化:

從格雷厄姆式的投資者,變成15%格雷厄姆、85%費雪(成長股大師);

崇尚合適的價格買入優質企業,而不是較好的價格買入垃圾企業。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圖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

在這種風格指導下,巴菲特成為很多優質公司的長期大股東,比如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等,分享優質企業長期成長過程中的資本增值,偉大的公司創造了價值的最大化。

人生就像滾雪球,巴菲特找到了很溼的雪很長的坡。

04 理直氣壯不分紅

血統最純正的價值投資方法論,絕對是股息現金流折現,然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並沒有股息。理直氣壯不派息分紅, 目光所及之處有絕大多數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以及A股公司。

為什麼利潤不分給股東?

首先是分紅需要交稅,這是筆巨大的摩擦成本。假如持有30年,每年繳稅的收益(複利的起點每年都低一個臺階)要遠遠低於最後退出繳一次稅的收益。

其次是資金配置的效率,不分紅本質上還是管理層認為:自己配置這筆錢的價值大於股東去配置這筆錢的價值。歷史證明了,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和A股公司都是迷之自信,資金運用的效率一塌糊塗。

而伯克希爾每留存100元能新創造18元的利潤,90%的投資人自己去配置找不到這麼好的標的,大概率跑不贏幾個點的國債收益率。

所以,不分紅是為了價值最大化,而且通過歷年增長被市場認可。

05 金牌搭檔

大多數偉大的企業,都不是單槍匹馬的獨行俠成就的,創始人身邊至少會有一個頂級幫手。

就像Google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阿里的馬雲和蔡崇信。很顯然,伯克希爾的偉大離不開查理芒格。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伯克希爾·哈撒韋CEO巴菲特(右)副董事長芒格(左)

巴菲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下為巴菲特官方傳記《滾雪球》內容總結:

你從每年股東大會上看到的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實際上巴菲特年輕的時候是一個貪財吝嗇、專一、性格委婉不懂得與人打交道(刻薄)、喜歡垃圾食品、不喜歡體力勞動,投資理念為撿破爛的股民(對股票真的是熱愛),這種人絕對能成為富豪,但做到全球前三的頂級富豪夠嗆。

而芒格呢?

恰恰相反,性格直率,作為律師懂得與人交流(這一點在併購過程中作用極大,補充了組織的能力),崇尚一套多元化的體系,投資取向為追逐優秀公司。

有了這兩位邏輯和認知上都屬於大師級的船長掌舵,促成了組織結構的極簡狀態(總部就25個人)。可以說,巴菲特拉芒格入夥,是其市值管理的過程中最大的價值創造之一。

06 充分的放權

前面我們提到伯克希爾投資控股了不少公司,但其總部只有25個人,這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是充分的放權。

“具體的經營決策,經理人擁有非常高的自主權。這樣的管理模式,雖然有時會讓我們的經營出一些大的錯誤。但這樣做也會減少管理的層級,使決策速度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這樣能幫助我們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他們覺得工作就像是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摘自1986年致股東信。

從組織行為學的理論來講,充分的放權有利於職業經理人更好的創造價值,這是關於動機的問題。

早期的動機理論,比如需求層次理論(馬洛斯五層次),講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之後的自我實現,前面幾項混到職業經理人基本上都實現了,自我實現則需要總部給予的空間。

當代動機理論,比如目標設置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的結合,只給定具體的目標,需要超高的自我效應去完成。這一點需要舉例說明:

巴菲特曾在股東信裡說過,保險業務綜合比率(賠付運營等支出/已賺保費)在1.07-1.11能實現盈虧平衡,這就可以看做具體的目標,1998年-1999年通用再保險由於颶風、暴風雪等天災,以及提供保險的五部好萊塢電影全軍覆滅,導致綜合比率為1.25,沒達到目標,職業經理人的自我效能需提高,此後幾年離職的CEO表示,老巴當時對我們失望極了,2001年的911對通用再保險又是一記悶棍。

如上所述,非常高的自主權雖然有時會導致經營上的一些重大錯誤,然而自我效能的提升足矣應對這些問題,2002年之後通用再保險就重回正軌,大多數時間整個保險業務都是正收益的。

對於職業經理人的充分放權——美國運通的Ken Chenault,富國銀行的Dick Kovacevich——為投資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打下了基礎。

07 “從富到貴”的影響力提升

那些認為巴菲特60歲以後才賺到大錢的印象,其實是不正確的。個人財富角度看,巴菲特並不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

21歲時,巴菲特個人資產1.97萬美元,相當於今天20萬美元(調整通脹,下同);

30歲時,巴菲特個人資產24.3萬美元,相當於今天170萬美元;

43歲時,巴菲特個人資產72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3億元美元。

以上階段,巴菲特都是富而不貴,其所在的奧馬哈說白了就相當於河南省南陽市(地理上),你說“小鎮股神”有幾個人瞭解。而在此之後,巴菲特和自己投資的華盛頓郵報的女老闆凱瑟琳·格雷厄姆好上了(那段時間巴菲特有一半時間住在她家,有自己衣櫥,宴會上扔門鑰匙給巴菲特讓他累了就先回去休息)。

此後的巴菲特在公眾認知度上,完成了地方股神到全國性投資大佬的轉型;

60歲以後,巴菲特又跟比爾蓋茨成為了好基友,實現了從富到貴的轉變。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巴菲特(右)與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打橋牌。

當一個人實現了由富到貴的轉變,就會新增很多的衍生價值。比如巴菲特慈善午餐會引得很多中國人去“鍍金”,2008年趙丹陽花211萬美元拍過,2015年天神娛樂朱曄花234萬拍過,2018年西紅柿首富王多魚拍過,2019年幣圈孫宇晨花457萬美元拍下。

除了蹭熱度的衍生價值,巴菲特個人影響力大了也將提升公司的價值。

舉個例子,雖然伯克希爾總部沒幾個人,但隨著併購的頻繁,其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還是有大量需求的。作為領導,個人影響力越大,吸引優質人才的範圍也就越廣。提出願景以及堅信前進的方向,並把這套東西灌輸給其他人(包括被投資公司,員工,投資者等)也越容易。

08 熊市抄底狂魔

二級市場的暴漲暴跌,豐富了市值管理的手段,拓展了市值管理的空間,對於保險投資集團來說尤其如此:只有資本市場極度低迷,整個企業界普遍感到悲觀之時,獲取非常豐厚回報的投資良機才會出現。

這種極度低迷時刻,從1962年開始陸續買入伯克希爾開始,巴菲特共經歷了7次:

1962年的閃崩(古巴導彈危機);

1970年的熊市(經濟衰退);

1973年的滯漲(第一次石油危機);

1980年的沃爾克緊縮(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牛市中的超級調整);

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崩潰;

2008年的金融海嘯。

為什麼巴菲特可以做到別人恐懼他貪婪,天上下金子他用桶去接?

那時因為他擁有源源不斷的保險浮存金,其他人倒是想貪婪,但奈何沒有現金去貪婪。

來看一下2008年的金融海嘯,巴菲特是怎麼趁火打劫的。除了慣例的抄底還大筆投資通用電氣、高盛和箭牌口香糖總計145億美元、股息為10%的優先股,還附帶大筆認股權證。這種高股息還附帶低價認股權證,平時想都不要想,非常時刻只能說是趁火打劫。

熊市的操作也是巴菲特市值管理的一大特色。

09 好的公司要有“造詞”能力

一說起造詞,大家第一時間恐怕還是會想起“生態化反”。我們來點正面的案例,有些商業行為投資者無法理解,就必須有新詞來描述,不然估值就上不去。

比如有著美國有線電視教父之稱的John Malone,入主TCI之後,面對採購節目版權以及併購帶來較高的無形資產攤銷,嚴重影響利潤進而壓低估值,他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財務指標: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讓大家相信這個行業現金流才是王道,利潤啥都不算。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巴菲特在這方面這是不遑多讓的,造的詞最典型的要數“透視盈餘”。

隨著旗下保險浮存金越來越多,伯克希爾投資佔股20%以下的標的越來越多,按會計準則這些標的除了分紅以外都不計入利潤。老巴認為,雖然我們賬上沒記這筆利潤,但標的相應比例的利潤它就是歸我們的,所以我們要重新算個數,要把低估程度量化出來。

比如1990年財務報告利潤是3.71億美元,而透視盈餘是5.91億美元,兩者間相差59%。這也是其不用利潤來計量資本的增值,而用每股淨資產來計量資本增長的原因,前者反映出來的數值比較低估。

巴菲特造的詞很有很多,比如牛頓第四定律,告誡摩擦成本;比如市場先生,告誡波動無所謂等等。

本質上,造詞是為了讓市場更容易的瞭解特定數據,或者是經營策略,防止誤解壓低估值。

10 伯克希爾股東“朝聖”大會

每年5月份,奧馬哈小鎮都要迎來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鑑於巴菲特和芒格日漸深厚的投資智慧,以及較高的年齡,來自全球的眾多股東要親自朝聖,接受兩位老人的點化與洗禮。

公司市值超五千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盤點巴菲特市值管理的十條錦囊妙計

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

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其實是4R管理最重要的渠道。

所謂4R是指,IR(投資者關係),AR(分析師關係),MR(媒體關係),RR(監管層關係)。

邏輯是大家理解的語言,去描述公司的價值,並通過4R傳導到資本市場。股東大會上各參與方齊聚一堂(可能除了監管),巴菲特和芒格要對股東、財經媒體、華爾街分析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充分解答,這會一開就是五六個小時。

公司舉辦各種會議是富有成效的市值管理方法,通過大型的面對面交流會有助於信息高效傳播,這方面做到極致的是賈會計的樂視網,有段時間是三五天給你來個ppt窒息顛覆發佈會。

當然,本質還是希望充分信息披露達到價值實現(市值與價值趨近)。

關於巴菲特的市值管理,我們以其1996年致股東信中的內容結尾,“我們主要的目標是希望,伯克希爾的股東利益極大化。與此同時,一些股東從其他股東身上佔的便宜極小化。唯有讓公司股價與實際價值一致,公平性才得以維持。雖然這種理想情況很難維持,但可以通過公司策略與溝通來大力維持這樣的公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