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只是单纯喜欢喝茶,但是对于茶道一点都不懂,我想要学习,该从哪里开始呢,希望大家给我点建议?

丿Seduce-希丶


学茶要怎样开始?

喜欢茶,想学茶,要怎么开始?第一步就是学冲泡之法,学会一样操作技能,才能真正安下心神来学习。多数人学茶也都是从冲泡开始的,但学了很久依然学不明白,可见如何学,学那种方法还是很有讲究的。

同一种茶,不同的冲泡方式都会带来很大的滋味变化。就算是同一种冲泡方式,因为一些初学者很难发现的细微差异,也会有不小的影响。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想要学得明明白白,这一开始的泡茶技术还是要挑的。


要挑那些学有法可依之技,有道可循之术来学。也就是说所学的这个冲泡方法,要有一套系统的操作方式,又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冲泡茶好喝,有些细节偏离了会造成那些影响。

茶的大类有6种,下来还有很多的分支,虽然不同类型的茶,其冲泡原理都类同,细究其最佳冲泡方式、可操作性等,就有很大区别了。


个人觉得中国那么多种茶中,因冲泡方式造成变化最大,又具备可操作性,并能够把原理分析透彻的茶要数乌龙茶中的岩茶。因为武夷山的岩茶,其制作工艺是所有茶中最复杂的,而且武夷山的茶产业配套很齐全,所生产的茶,其标准性也很高。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岩茶的冲泡方法

这是一种集很清晰的科学理论,高操作性,又有很强技术难度的方法。


这个岩茶的冲泡方法有3个要点:

第一.投茶叶片的粗中细控制,尽量各1/3。


第二.茶水比的控制,看是什么类型的茶与所焙火候,控制在1:8至1:12之间。


第三.高温沸水,底冲快出汤。

投茶叶片粗中细的控制:冲泡岩茶时控制粗中细叶片的投放均匀是整个冲泡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选茶盘。每次泡茶,先倒出足够量的茶进茶盘,顺时针摇晃几次,再选茶、投茶。


岩茶制作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三四叶,在这不同大小的叶片中,其内含的物质是不一样的,滋味也会不同。条索较细的是嫩叶,内含的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和咖啡碱,呈现的内质主要是酸味、苦味;条索适中的则是成熟叶片,内含的物质主要为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呈现的内质主要是涩感和醇厚度;条索较粗的是稍微老些的叶片,内含物主要为果糖类物质,呈现的内质主要是甜度和稠滑感。


所以冲泡时投放的细叶片多(咖啡碱含量高),茶会容易苦,而香不足。投放的粗叶片多,茶虽然香,但滋味会寡淡。


这个要点对冲泡者的细节观察力、操作的细腻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时候的茶汤滋味变化,都可在这里找到答案。

茶水比:茶水比也就是泡茶器皿的装水量与投茶量的比例。


现在一般的岩茶审评标准都是在1:12左右,我们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小泡袋都是8.3克,冲泡时用100cc的盖碗。这是一种容易适应大部分人口感的标准,并不是追求把一款岩茶冲泡出最佳状态的方法。比如说茶叶的粗叶片多,应该再多投点量,细的多则应该减少投茶量。


岩茶的制作工艺里有一个环节叫做焙火,并根据不同茶的吃火程度分为轻火、中火、足火三种标准。不同火工标准的茶,所追求的滋味特点是不一样的。像火候轻中火、特点香甜的肉桂,投茶量在1:12就可以,多了反而过浓而苦涩明显,失去了它的特色。而特点追求汤感醇厚的老枞水仙,就需要用紫砂壶,茶水比要到1:10才能凸显其特点。追求极限的冲泡方法还可以投到1:7,不过这要非常好的茶和极其熟练的手法才能泡好喝。

水温与出汤速度:冲泡岩茶一定要用尽量用100度的沸水,并且低冲,快速出汤。


岩茶制作工艺中的焙火,是为了充分挥发茶叶中的水份。岩茶的焙火讲究的是文火慢炖,为的是使包裹着茶叶原有水份的果胶物质充分溶化,让水份可以走掉。在这个过程中,茶叶里的果胶也会把其他物质聚集融合到一起。


所以冲泡岩茶一定要用高温的水,这样才能快速化开其果胶成份,释放出它的滋味。用温度稍低一点的水冲泡岩茶,我们总会感觉没有泡开,滋味出不来。因为果胶物质需要90度以上的温度才会开始溶解,越高溶得越快。


高冲会降低水温,不利于茶叶滋味的释放。温度足够的情况下,岩茶的滋味是出得非常快的,所以要快速出汤。最好是注完水就出汤,久了就容易过浓。不过也要根据茶水比和粗中细的比例来做调整,学会看茶泡茶,才是真正的学活了。


山石言茶


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谈不上懂茶道,只能大概给个建议:

花过敏的不能喝花茶;有胃病的不能多喝绿茶、花茶。

大多数人的体质,春夏喝绿茶,我个人喜欢铁观音,不喜欢龙井,感觉有点杨树芽的味道。

秋天喝半发酵茶比如乌龙茶,冬天喝红茶,我个人喜欢金骏眉,口感比较柔和,正山小种比较“硬”,大红袍有点“涩”,白茶“淡”,普洱有点“土”。

完全是个人喜好。


浮世绘160












境由心生zzp


可以去报个学茶的培训课程,好多地方都有的,初级学费也就是一千来块。以后真的喜欢的话也去系统学习,考证或者去茶山走走



茶琴筝


建议去茶文化培训机构系统性的学习,

花两三千元学个课程,

不仅能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还能喝到不同性价比的茶叶

一举两得

更能避免后期掉坑😄



昔和茶艺培训魏勇敢


以前都是泡茶喝,现在蒸茶,饮茶根据自己喜欢,了解自己身体,什么时候饮么茶,千百种茶,茶的种种香味不同,适温的水泡出未道不同,泡茶时间可控,还要了解茶泡的时间,边饮边学,时间长就董,经常饮对身体是好的,健康,心态好。


落得安静


道 这个词太大了,喜欢喝 开始喝是第一步,不轻信有人说那类茶好 哪类茶不好 尝试最重要。 每个人口腔味觉敏感度不一样,他觉得好喝的不一定你也觉得好,反之亦然。 中国茶最大特点是多样性,也是中国茶的魅力所在。当然 越喝越觉得深 。 我的方法是一边喝 一边看茶书 一边跑茶叶市场 …… 有同兴趣的欢迎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