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康熙众多儿子当中,论综合才干,当属八阿哥胤禩最强。他的出身是相当低微的,但是他天资聪慧,从小就得到康熙的喜爱。

而且胤禩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强,几乎没有他搞不定的人物,所以久而久之,除了太子以外,大臣和皇子们心目中,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当然是八阿哥胤禩莫属。

可惜在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却犯了糊涂,他虽然把十四阿哥胤禵的寿礼换成了死鹰,却从未考虑过,在朝中他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的四阿哥胤禛。

八阿哥胤禩的这一招只是用来对付十四阿哥胤禵的,对四阿哥胤禛却丝毫没有杀伤力,这是他最失败的地方。

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01康熙年纪不小了,八阿哥应该早做决断才是。

其实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很大岁数了。而且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一年之内基本上已经不怎么能上朝了。这个时候的八个胤禩,在经历了废太子事件以后,基本已经失去了康熙的恩宠,所以正常程序他是不可能上位了。

但是当皇帝难道真的要名正言顺才行吗?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发动玄武门事变的话,怎么可能成为皇帝呢?

朱棣要不是谋反夺走了侄子的皇位,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明君,开创永乐盛世呢?所以说当皇帝未必就要走正路才能当得上。

这个时候康熙已经身体不好了,长大成人的儿子每一个都在想办法争夺皇位。其实每个人的手段都不够光彩。比如说老大,为了除掉太子,甚至用魇镇的办法毒害太子。老三在关键时刻又利用这件事,捅了老大一刀。

老四胤禛虽然默不作声,可是他一方面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忠诚能干,一方面又用儿子弘历作为自己争夺皇位的筹码。

老十四胤禵就更不用说了,仗着自己文武双全,带着十万大军出征在外。只要他打了胜仗回来,不出意外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所以说八阿哥胤禩,这个时候耍点手段,压根就不算什么。可惜的是,他的手段未免太温柔,这就给了四阿哥胤禛得以喘息的机会。

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02胤禩应该早日联合隆科多,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隆科多通过自己的本事,再加上跟佟国为打配合,最终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是用他们家两代人的命运做赌注换来的。

不过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因为隆科多这位九门提督,将来就是左右皇位的重要大臣。

这个时候八阿哥虽然对隆科多也有示好的意思,可是他的举动就显得有些怠慢了。如果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把所有宝都押在隆科多身上,许诺他将来封王拜相。

那么隆科多必然会动摇,只要八阿哥胤禩能够掌握隆科多这一面大旗,那就能够控制整个京城的防务。

京城的兵权落在了八阿哥胤禩的手里,这个时候康熙身体不好,八阿哥随时都可以提前登基,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

回头再将各个跟他争夺皇位的皇子们全都给抓了,也不用杀掉,让他们做富家翁,甚至可以让部分人参与朝政。

这么以来带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禵,到时候也无计可施了。朝中的四阿哥胤禛,那就更没辙了,因为他手里没有兵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没有做到决绝。他似乎认为隆科多跟自己的关系不错,那就一定可以争取,所以没有做过多的努力,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03夺取皇位的速度一定要快,快刀斩乱麻。

雍正登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遭到了不少臣子和读书人的质疑。甚至到现在,都有他篡位的谣言。

可这并不能影响他登基称帝,成为清朝入关以后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勤政勇敢的皇帝。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努力,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呢?

其实雍正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兵权的问题。胤禛压根就没有拉拢过隆科多,他知道,靠自己的这点脸面,还不足以撼动隆科多。

所以胤禛采取了自己的办法,他让十三阿哥胤祥掌握了城外的军权。京城城外有两座大营,分别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

这两座大营的兵马虽然无法进入京城,可是在雍正看来,却能够成为掣肘隆科多的重要筹码。隆科多他拉拢不了,那就只能用其他手段威逼他就范。

我们注意一个细节,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康熙遗诏的时候,等了很长时间在露面。他是什么时候露面的呢?是在得知十三阿哥胤祥彻底掌握了两座大营兵权的时候。

所以隆科多也是在察言观色,只要十三阿哥夺取了兵权,那么隆科多就支持胤禛登基,否则的话,一切还没有定数。

由此可见,胤禛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非常聪明,他的速度很快,所以问题还没有出现,他就已经把事情给办好了。

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04胤禩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一定可以化险为夷了。

在废太子案件中,胤禩成为了太子的热门人选,这使得康熙对胤禩非常恼火。而这个时候的胤禩,似乎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已经不可能成为太子了,因为这个时候又有两个人在推波助澜。第一个当然是老奸巨猾的佟国为。他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以后,立刻执意站出来为八阿哥胤禩打抱不平,并且坚持要推举八阿哥为太子。

第二个则是十四阿哥胤禵。他在广场上跟十三阿哥胤祥打了一架,还差点被康熙给宰了,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给八阿哥胤禩鸣冤。

其实呢他的想法很简单,再推一把,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推入深渊。只有他进了深渊,十四阿哥胤禵才有可能从八爷党中脱颖而出。

这两位老兄的搅和,使得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反倒是后来隆科多得宠,十四阿哥也得到了晋升,可见佟国为和胤禵的水平不一般。

这个时候的胤禩没有认清自己的形式,他替换了胤禵的寿礼,只能够让胤禵被排除出储君的人选,并不能把自己给推上去。

既然他知道乱对他有好处,就不应该这么简单就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他应该当机立断,把事情给搞乱了,哪怕老爷子康熙不高兴,其实也无所谓了。

可是在关键时刻,胤禩还是退缩了,他还是要看康熙脸色办事的。康熙说乱不了就真的乱不了吗?只要胤禩想要制造混乱,那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八阿哥胤禩为何夺嫡失败?他没有仿造李世民所为,让雍正如鱼得水

总结:既然要夺取皇位,那就别那么客气。

我只想跟八阿哥胤禩说这么一句话,如果他太客气了,只能证明他不适合这个皇位。八阿哥胤禩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依旧还是那么客气,难怪得不到皇位。

李世民在与兄长争斗的时候,当机立断,宰了自己的俩兄弟,逼迫自己的老爸李渊退位,这才拿到了皇位。

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压根就一点都不客气,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成为最强者的时候,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才能成为真理。

在关键时刻,胤禩再次扮演起了孝子的身份,这本身就不符合他的人物设定。既然想好了要夺嫡,为什么还要做孝子呢?

胤禩不可能安然从康熙手里顺利地接过皇位,他只能选择用其他手段夺取。既然是夺取,那就别充当什么好人,什么八贤王了。撕下伪善的面孔,为了皇位,不惜背上骂名,这才是为君之道,可惜胤禩不懂。

《雍正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