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引子

隨著“00後”們走入大學校園,“90後”突然發現自己馬上要“青春不在”而步入中年了。有調查顯示,人到中年後最害怕得的病就是癌症,一些健康意識強烈的“90後”開始意識到體檢對於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性,紛紛投入體檢中心的懷抱。在琳琅滿目的檢查中,腫瘤標誌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光從它霸氣的名字就能推斷出這個傢伙並不好惹,甚至檢查完之後連化驗單都不敢去看。那麼腫瘤標誌物的指標異常真的就能代表身體得了癌症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腫瘤標誌物的神通,看看當我們面對指標異常的時候,該如何去解讀和應對。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很多人敢去體檢,卻不敢去看報告,生怕自己得了什麼大病

01 腫瘤標誌物和它的定位功能

腫瘤標誌物是一類由惡性腫瘤細胞分泌或刺激產生的異常物質的總稱,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等,這類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惡性腫瘤在人體內生長的過程,一般常用於惡性腫瘤篩查、癌症術後復發監測和指導化療用藥等,提取腫瘤標誌物過程安全、快捷,可以通過抽血化驗即完成檢查。

大多數腫瘤標誌物的定位功能很差,一個腫瘤標誌物可以對應多個組織器官,也可以多個臟器對應一項指標:一方面胃癌的患者可以同時伴有CEA、Ca19-9,CA12-7等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另一方面CEA除了在胃、結直腸等消化器官惡性腫瘤中出現外,還可以在尿道、卵巢、乳腺等其他組織存在惡性腫瘤時數值上升。

因此當一項腫瘤標誌物數值有異常增高,醫生如果不進行進一步檢查,就無法確切地判斷是哪裡出了問題。既然腫瘤標誌物的定位功能不好,那它的定性功能又如何呢?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各項腫瘤標誌物在體內分佈都很廣

02 指標升高就代表得癌了嗎?

每一個腫瘤標誌物都有其自身的正常參考值範圍,比如上面提到的CEA,一般正常值在5μg/L以內(根據試劑、設備的不同略有浮動)。

當CEA超過正常值上限時,化驗單上明晃晃的↑剪頭總會讓許多不知情的患者驚慌失措,以為自己得了癌症,尤其是擅於在網上尋求幫助的“90後”們,如果信息查詢不當,經常會被自己的指標所嚇到,惶惶不可終日。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都是虛驚一場。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癌胚抗原(CEA)在腫瘤標誌物中知名度較高

究其原因在於單純的一項腫瘤標誌物對於惡性腫瘤的診斷能力其實並不強,假陽性的幾率很高。有研究表明,近1/5的菸民體內的CEA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當遇到潰瘍性結腸炎、胰腺炎、肝硬化等疾病時,CEA也同樣會升高。所以當看到CEA升高的時候,可不一定都是因為癌症的原因呀。

單純的一項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在不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的時候,這項指標的異常通常是不具備臨床意義的。而當指標顯著升高時(常超出5~10倍以上),就要警惕癌症的發生了,應該及時就醫,以免漏診體內的惡性腫瘤。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類似這樣的化驗結果,就要警惕癌症的發生了,應該儘快完善進一步檢查

但即便如此,醫生也不能通過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就判斷這個人得了癌症。惡性腫瘤的確診不能僅憑腫瘤標誌物的結果,而是要結合影像學和內鏡學等特異性強的輔助檢查,再伴以病理活檢,才能最終確定臨床診斷。

以上的結論代表了大部分的情況,但在腫瘤標誌物中,也有那麼幾個特異性相對強的指標。一旦這些指標有異常,需要醫生提起十二分的精神,甚至可以直接宣告癌症的初步診斷。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03 獨樹一幟的甲胎蛋白

說到腫瘤標誌物如果不提甲胎蛋白(AFP),那這應該不是一篇合格的科普文章。AFP作為腫瘤標誌物的一員,能夠被大家廣泛知曉,主要是因為其相對穩定和特異的對肝癌的診斷能力。能夠僅通過血清學檢查就能以較高的精確度去診斷肝癌,這使得AFP在業內獨樹一幟。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獨樹一幟的甲胎蛋白(AFP)在診斷肝癌上也依然要求苛刻

AFP是一種糖蛋白,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週後AFP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μg/L。 經大量研究表明,當AFP超過四周保持高於400 μg/L或單次測量大於800 μg/L時,考慮肝癌的可能性極大。

由於妊娠和活動性肝炎等情況下AFP也會增高,所以在診斷時要排除這些情況後再去參考AFP指標的意義。但無論如何,AFP也是腫瘤標誌物家族中,精確度最高的指標之一了,其對肝癌的早期診斷和篩查具有重要的意義。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甲胎蛋白(AFP)也許是最具有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

04 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意義

當然了,除了獨樹一幟的AFP意外,大多數的腫瘤標誌物在現有醫學條件下,雖然欠缺一定的穩定性和特異性,但是這些指標在特定的場合依然有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1.檢查便捷、無副作用、性價比高,是腫瘤篩查的有效手段。

只需要抽個血就能進行全身的腫瘤篩查,在這點上腫瘤標誌物相比較其他影像學或內鏡學檢查有很大的優勢。既不需要預約等候,也不需要承受放射線的輻射,花費又不高,這些特點讓其成為體檢中心不可多得的腫瘤篩查手段。

隨著多指標聯合應用的方式出現,腫瘤標誌物在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腫瘤的篩查的精確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項研究顯示,聯合Ca125、Ca153虎CEA等腫瘤標誌物檢測非小細胞肺癌比單一應用CT篩查具有更高的陽性檢出率,檢查準確率也更好。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檢查的方式便捷、安全

2.對早期癌症敏感性差,但可作為監測術後復發和轉移的有效手段。

除了體檢篩查腫瘤外,腫瘤標誌物應用價值最大的地方就是對癌症術後的患者進行監測,提早發現腫瘤復發或遠處轉移。

胃大部切除術後的患者5年後在切口處復發癌症的幾率不小,醫生會定期監測高風險的腫瘤標誌物,如CEA、Ca12-5等,如果發現指標有異常增高,則第一時間考慮是否存在殘胃癌的發生。

可見對腫瘤標誌物的監測在癌症術後的患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殘胃癌是胃大部切除術後需要重點監控的對象

很多分泌型惡性腫瘤的患者在治療期間腫瘤標誌物水平的變化是很明顯的,醫生可以根據對特定數值的監測掌握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從而針對性地調整用藥方案。

一些關於腫瘤化療或靶向治療的療法的文獻也採用腫瘤標誌物去作為療效的參考,從側面顯示了其能夠反饋治療效果的能力。

指標升高≠得癌,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解讀腫瘤標誌物的異常

CEA、Ca19-9等對於化療效果的監測的能力被用於臨床試驗中

總結

由於腫瘤標誌物的自身特性,除了少數如AFP以外,其他多數指標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參考,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但在腫瘤篩查,術後複查和治療效果反饋等方面依然有其獨特的作用。

當腫瘤標誌物明顯升高時應該引起我們和醫生的警惕,但依然要通過特異性更強的檢查方式和經過醫生的縝密診斷才能確診。因此,希望大家能通過醫學科普文章,多掌握相關知識,不要自己嚇唬自己,連化驗單都不敢去看。

(END)

參考文獻

  1. 王海明, 李志彬, 齊學紅, et al. CA125,CA153及CEA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對非小細胞肺癌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5):103-104.
  2. 申妮, 張永利, 王志尚, et al. 新輔助化療對直腸癌患者腫瘤標誌物與疾病復發轉移指標的影響[J]. 實用癌症雜誌, 2018(1):96-98.
  3. 石海蓉, 張影, 陸穎, et al. 血清腫瘤標誌物在肺癌骨轉移診斷中的價值[J].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 2018, 38(5):331-335.
  4. 王杉, 秦新裕. 重視殘胃癌的診斷與治療[J].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2018, 21(5):481-4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