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玉壁之戰

64、——西魏汾河城飲用,高歡掘河一夕成。

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年過五旬的高歡又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此戰,西魏名將韋孝寬守城。玉壁之城中,兵士不過數千。高歡十萬大軍,晝夜攻城,一刻不停。韋孝寬目不交睫,指揮拒戰。西魏守軍從汾河汲水供城內人馬飲用,高歡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65、——高歡地下挖地道,城根挖穿入城中。

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憑高衝下入城。韋孝寬在原先城樓上的兩個高亭之間綁縛木柱,一直使木橋高於土山,投石擲火,使東魏兵不能近城。高歡軍士果然從地下挖掘地道,想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韋孝寬在城周挖出一條大溝,高歡兵只要從地道盡頭跌入長溝,馬上派人就地擒殺。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66、——大幔懸空硬碰柔,撞物之力被消解。

他還在長溝內堆滿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後,以氣排往地道內鼓氣,洞中東魏兵頓時燒焦成為爛骨。高歡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鐵的攻車撞城,由於攻車極重極尖,撞上什麼馬上隨聲摧垮。韋孝寬縫製無數大布為巨幔,士兵搭吊兩端,隨攻車方向而轉移,由於大幔懸空,攻車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經被消解一空。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67、——松薪麻骨綁長竿,燒掉大幔焚城門。

此計不行,東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綁在長竿上,浸滿油燒著,想燒掉大幔同時焚著城門。韋孝寬又作利刃縛在長竿上,砍斷對方的長竿。無計可施之下,高歡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條,中間施以樑柱,再以猛火燃燒,地道內樑柱崩塌,好多段城牆也隨之塌毀。韋孝寬在城崩處又樹以大木柵,後面施以尖槊弓弩,東魏兵還是不能攻入。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68、——孤城據守四無救,堅持不住早投降。

不久,韋孝寬又派人奪取土山的制高點。高歡派參軍祖珽說降韋孝寬:“您孤城據守,四方無救,最終怕堅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韋孝寬答道:“我城池嚴固,兵食有餘。攻者自勞,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們軍隊回不去呀。我韋孝寬關西男兒,絕不會作投降將軍。”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69、——苦攻玉壁五十天,瘟疫爆發無挽回。

祖珽於是對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斬韋孝寬的人,拜太尉,封開國公,賞帛萬匹。”並向城內射賞格(懸賞令)。韋孝寬在賞格背面親筆書寫“能斬高歡者也按此賞。”射還城外。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因瘟疫爆發,無可挽回,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高歡則下令都埋在一個大坑內。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憂憤病死

70、——高歡不顧病重身,露天大營諸將飲。

玉壁久攻不下,東魏軍又損失慘重,高歡憂憤發病,一病不起。一天夜裡有大星墜於營中(古人認為隕石是將星墜落),高歡驚懼,解圍而走。歸途中,軍中訛傳韋孝寬大弩射殺高丞相,西魏聞知此消息,又派大軍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為使軍心不致搖盪,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71、——高歡薨逝晉陽中,年五十二葬義平。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即農曆正月初一),恰巧日蝕。高歡在垂死之時嘆道:“日蝕為了我嗎?死亦何恨!”不久薨逝於晉陽家中,時年五十二,葬在義平陵。高歡去世後,長子高澄獨擔東魏大任,後被膳奴刺殺。次子高洋襲位。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黜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齊國,史稱北齊。其子高洋稱帝后,追尊高歡為太祖獻武帝,後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軍隊政府

72、——高歡晉陽丞相府,長住那裡控洛陽。

高歡當政東魏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集中精力對他的軍隊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和改編。他發現晉陽一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周崇山峻嶺,易守難攻,是個極好的屯兵之地。於是,高歡在晉陽建置大丞相府,長期住在那裡,遙控洛陽。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73、——分別設置僑政府,僑州直屬丞相府。

他還把手下的鮮卑人從河北遷到了幷州、汾州一帶,並分別在秀容郡(今山西原平縣)、壽陽城(今山西壽陽西)、受陽縣(今山西文水東)設置恆、燕、雲三州僑州政府;又把六鎮改為朔、顯、蔚三州,分別在六壁城(今山西孝義西南)、鄔縣(今山西平遙西北)等地設置僑州政府。僑州政府不受當地政府管轄,直屬大丞相府。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官僚吏治

74、——歡挾天子令天下,勳貴指責無奈何。

對於敗壞的吏治,高歡也不是沒有做過實質性的努力。比如勳貴尉景貪得無厭,壓榨百姓,高歡實在看不下去了,告誡尉景說:“可以無貪也。”尉景毫無懼色,大大咧咧地答道:“我跟你比誰貪的多呢?我不過從凡人上剝取錢財,你是從天子身上取啊!”高歡自己挾天子令天下是事實,但是勳貴面對指責,竟敢放此厥詞,高歡也無可奈何。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75、——六鎮勳貴橫不法,中原士人矛盾深。

高歡之所以無法下決心懲貪,與他起家倚賴六鎮流民之力有關。面對不法勳貴,高歡更多時是縱容。高歡的邏輯無非是在非常時期不怕民心亂,只怕軍心亂。可自古以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豈有依仗武力,縱容墨吏而能長治久安呢?可以說,高歡的偏袒和不作為使東魏、北齊政權自創立伊始就埋下隱憂,此後在北齊歷朝中,六鎮勳貴們依舊橫行不法,與中原士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兩方內訌,互相陷害攻殺,這是國家可怕的內傷。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經濟方面

76、——苛暴行為除懲戒,清廉州官獎提拔。

高歡在東魏當政十五年,比較留意農桑,關心民間疾苦,先後溝通了衛水、漳水,開通了天平渠(於天平年間開鑿,故以年號命名),用來灌溉良田。還曾多次治理黃河水患、親自出巡四方,瞭解各地吏治民生,對於苛暴行為,及時革除懲戒(如尉景);清廉州官,則獎掖提拔(如韓軌)。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77、——括戶大使行諸州,強迫僑人返本鄉。

為了擴大剝削對象,增加租稅賦役收入。高歡在統治區域內多次清查戶籍,蒐括人口。早在元象元年(538年),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長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國家編戶成為免除租稅賦役的僧尼。武定元年(543年),高歡親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對核實河北地區的戶口。次年十月,他又派遣孫騰、高隆之為括戶大使,分行諸州,前後共清查出無籍人口六十多萬戶,並強迫大量流離、僑寓人口返回本鄉。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軍事方面

78、——原本衰落柔然國,鎮壓起義漸強盛

北魏末年,原本已衰落下去的柔然汗國,由於參與鎮壓六鎮起義遂漸強盛起來。東西魏分裂以後,高歡和宇文泰無暇北顧,競相與柔然通好,遂使柔然可汗阿那瑰稱雄漠南,勢力強盛。武定四年(546年),西魏與柔然合謀聯合進攻東魏。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79、——高歡婁氏處別居,柔然公主為正室。

高歡得知後,一面在幽、安、定三州的北邊險要關口修建防禦工事,一面派臣下出使柔然為兒子高澄求婚。柔然可汗拒絕將女兒嫁與高澄,而要高歡迎娶公主。高歡被迫將其妻婁氏處於別居,納柔然公主為正室。高歡屈辱妥協討好柔然,以換取北邊的和平,全力對付西魏。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民族方面

80、——調和胡漢間關係,調解工作不成功。

高歡深知屬下鮮卑士兵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他試圖調和胡漢之間的關係。但調解工作並不成功,沒能像西魏宇文泰那樣把漢族和鮮卑族一起整合為關隴集團,漢族和鮮卑族在高歡治下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外加高歡偏袒鮮卑族,加深了這種矛盾,導致了高歡及其身後的北齊國祚的短暫,最終敗給了由關隴集團構成的北周。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1、——鮮卑打仗主職業衣食供給承漢人。

高歡從政治上、經濟上給予六鎮鮮卑很多特殊的照顧,規定他們以打仗為主要職業,不從事生產,衣食供給都仰承於漢族人民。六鎮鮮卑拱衛在晉陽的四周,既有利於高歡對軍隊的調發和使用,又成為他重要的兵源。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人物評價

總評

82、——為人深沉富機謀,極具天賦善用人。

高歡為人深沉,富於機謀,極具軍政天賦。善用人,不問地位高低,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從他替爾朱榮出謀劃策,到後來擊破掌權的爾朱家族都顯示了這一點。另外,高歡臨終前囑咐兒子高澄,指出侯景必然造反,但只要用慕容紹宗為帥就可討平。結果不出高歡所料。高澄、高洋日後的班底,基本不出他的建制,為北齊立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歷代評價

83、——克剪多難懸日月,更綴參辰廟掃除。

孝靜帝元善見:“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克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勳鉅業,無德而稱。”爾朱榮:“堪代我主眾者,唯賀六渾耳。”慕容紹宗:“高公雄略,又握大兵,將不可為。”段長:“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4、——一介鷹犬效戎行,壎冒恩私階榮寵。

宇文泰:①“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直以一介鷹犬,效力戎行,壎冒恩私,遂階榮寵。不能竭誠盡節,專挾奸回,乃勸爾朱榮行茲篡逆。及榮以專政伏誅,世隆以兇黨外叛,歡苦相敦勉,令取京師。又勸吐萬兒復為弒虐,暫立建明,以令天下。假推普泰,欲竊威權。並歸廢斥,俱見酷害。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天方與魏必有主,翊戴聖明非歡力。

於是稱兵河北,假討爾朱,亟通表奏,雲取讒賊。既行廢黜,遂將篡弒。以人望未改,恐鼎鑊交及,乃求宗室,權允人心。天方與魏,必將有主。翊戴聖明,誠非歡力。而歡阻兵安忍,自以為功。廣佈腹心,跨州連郡。端揆禁闥,莫非親黨。皆行貪虐,窫窳人生。”②"高歡雖智不足而詐有餘。”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5、——三建元首立宗祧德被黔黎光宇宙

高洋:“世道橫流,蒼生塗炭。賴我獻武,拯其將溺,三建元首,再立宗祧,掃絕群兇,芟夷奸宄。德被黔黎,勳光宇宙。”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6、——終日儼然人不測,機權之際變若神。

李百藥:①“長而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為豪俠所宗。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②“神武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至於軍國大略,獨運懷抱,文武將吏,罕有預之。統馭軍眾,法令嚴肅,臨敵制勝,策出無方。聽斷昭察,不可欺犯。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擢人授任在得才,苟其所堪拔廝養。

知人好士,全護勳舊。性周給,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論心,不尚綺靡。擢人授任,在於得才,苟其所堪,乃至拔於廝養,有虛聲無實者,稀見任用。諸將出討,奉行方略,罔不克捷,違失指畫,多致奔亡。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少能劇飲當大任,不過三爵家如官。

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居家如官,仁恕愛士。始,范陽盧景裕以明經稱,魯郡韓毅以工書顯,鹹以謀逆見擒,並蒙恩置之第館,教授諸子。其文武之士盡節所事,見執獲而不罪者甚多。故遐邇歸心,皆思效力。至南威梁國,北懷蠕蠕,吐谷渾、阿至羅鹹所招納,獲其力用,規略遠矣。”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7、——天縱英明雄武才,龍攄豹變投袂起。

盧思道:“齊高祖神武皇帝,天縱英明之略,神挺雄武之才,龍攄豹變,投袂而起。四明昆弟,大會韓陵。類蚩尤風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陳。彼曲我直,天實贊之。日未移晷,大殲醜族。然後拔立宗枝,入纂皇統。群后成務,天下晏如。但芒刺成災,震逼為梗。居鄭流彘,去而不入。遷鼎舊鄴,國命維新。朝章國憲,燦然畢舉。渭南失律,似烏林之喪師;洛北先鳴,同官渡之凱入。雖天命有歸,而盡於北面,方之魏武,具體而微。”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8、——潛謀永安捷韓陵,沖天之勢固足偉。

虞世南:“神武潛謀於永安之際,致捷於韓陵之間,沖天之勢,固足偉矣。至於垂翅玉壁,稅駕晉陽,雄圖不展,智勇俱困。然進為徇魏之臣,退作肇齊之主,奇才大節,亦有可稱焉。”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89、——望之儼然風塵遠,聽之逾厲雷霆聞

朱敬則:“神武崖岸高竦,器宇深沈。望之儼然,風塵自遠;聽之逾厲,雷霆或聞。至乃足踐列星,聲振原地。”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90、——每獲敵國盡節臣,多不之罪
樂為用。

司馬光:“歡性深密,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制馭軍旅,法令嚴肅。聽斷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於得才,苟其所堪,無問廝養;有虛聲無實者,皆不任用。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知人好士,全護勳舊;每獲敵國盡節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樂為之用。”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軼事典故

91、——面對一團繩難解,次子高洋一刀砍。

爾朱榮認識高歡時,對高歡能讓馬乖乖站著讓他清洗,十分驚訝,高歡表示軟硬兼施(類似於今日老美大棒在手、金元在口政策)才是唯一方法,爾朱榮對他記憶十分深刻,開始拔擢他。後來,高歡幾個兒子有次面對一團繩索難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斷,高歡十分高興。此為“快刀斬亂麻”一語由來。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族屬爭議

92、——有關高歡家世族,史家記載頗不同

《魏書》及《北史》、《北齊書》有關高歡家世族屬的記載,古代史家並未懷疑其真實性,但不少現代學者卻對北齊皇室出自勃海高氏的記載頗不認同。日本已故著名學者濱口重國是最早對史書所載高歡家世族屬提出質疑的現代學者,他認為高歡家族原本並非出身渤海高氏,史書中把高歡曾祖父高湖作為渤海高氏一族中最有名的高允之父韜之弟乃出自偽造。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93、——濱口懷疑歡漢族,子孫多有鮮卑色。

在當時重門閥的風潮下,出身無名之家的高歡很有必要通過詐稱渤海高氏以提高其家族地位,他在打起反爾朱氏旗號後為了得到冀州境內豪族特別是高乾兄弟的支持,借用渤海高氏一族的世系並以其祖父高湖作為北魏有數的名臣高允之父高韜之弟。濱口氏強烈懷疑高歡家族出自漢族,認為高湖子孫大多有著鮮卑特色的名字,包括高謐在內的高湖子孫的居住地與河州關係密切,高謐很可能是從河州遷居懷朔鎮的。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94、——已故學者姚薇元,歷史記載質疑

值得提出的是,濱口論文雖然提出了高歡出自渤海高氏的種種可疑之點並作了頗為周詳的論證,但全部論述都出於推測,並無一條有力證據能夠完全否定史籍所載高歡為勃海蓨人的記載。中國已故著名學者姚薇元、週一良、繆鉞、譚其驤等均曾論及北齊皇室世系族屬問題,並對歷史文獻的記載提出了質疑。姚薇元是史學界研究北朝胡姓問題最具權威的學者,他認為高歡先世應源出鮮卑是樓氏。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95、——世紀中葉有論著,高氏族屬多涉及。

在20世紀中葉以後的有關論著中,對高氏世系族屬問題亦多所涉及,且有對之作重新探討的專文。王仲犖的《魏晉南北朝史》對高歡族屬問題有了敘述,他一方面認為高歡家族為鮮卑族,同時又並未完全否定史籍關於高歡為“坐法徙居北鎮”的高謐之孫的記載。

北齊神武帝——高歡(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