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我們開始進入更為現代的經濟範疇。聊一聊重要的經濟學家科斯(Ronald H. Coase,1910.12.29-2013.9.2)。他開創法律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兩大領域,1991年獲得諾貝爾獎。在知名經濟學家中,他大概是最為長壽。1910年出生在英國,2013年在芝加哥去世。

科斯從小腿不太好,還上過殘疾人學校。他的人生一開始,就和普通人不太一樣。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讓科斯研究往往能跳出傳統框架。經濟學家張五常和科斯認識多年。張五常就評價科斯,個性很強、觀點頑固,對流行的好些理論漠不關心。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羅納德·科斯

這就是科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不是書,而是幾篇論文。你要是仔細看過,會發現他強調的,總結下來,就是交易成本這件事。後人根據他的論文,總結出了科斯定理。最通俗版本是這樣說的,只要產權明確,並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麼,無論初始產權界定給哪一方,最終結果都是資源配置最優化。如果你對科斯定理還有進一步瞭解的興趣,建議你去看張五常的書,或者聽薛兆豐老師的課。

1、交易成本讓問題迴歸現實世界

那為什麼科斯會提出交易成本這麼個思想?這和一場爭論有關。1930年代,計劃經濟興起。蘇聯模式吸引了世界關注。蘇聯整個國家,如同一個管理有效的大工廠。一切都依靠中央計劃,生產者人數和消費的多少,都清清楚楚。一切看起來井井有條,更科學。很自然的,這種模式贏得不少經濟學家支持,主要以蘭格為首。你可能知道,奧地利經濟學家學派的米塞斯、哈耶克,站在了反對一方。他們的主要理由就是,價格體系應該有由市場決定。

這場爭論關鍵,其實就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誰更有效?在當時,誰也不能完全說服誰。這時,科斯還是隻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他是哈耶克粉絲。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

但是,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按照當時主流經濟學家的看法,市場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多數經濟學家,都全盤接受這個假設。科斯的個性在這裡發揮作用,他沒有人云亦云,而是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在市場掌握一切的世界中,按道理不需要計劃,也不需要企業。那麼就有一個矛盾,企業為什麼存在?

他的啟發,來自一次美國之行。在那裡,他考察了通用汽車公司。通用這樣的大企業,明顯帶有計劃色彩,在西方發展也不錯。既然如此,為什麼整個經濟,不能像一個蘇聯式的大型工廠來運行呢?

如同《皇帝的新裝》中那個誠實的小孩,科斯看到了現實中各種企業。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裝作看不見。他誠實地思考,也找到了理論的答案。既然企業在現實中存在,那麼無成本的世界這種假設,自然就不成立。所以,只要是真實世界,必然存在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存在與否,其實就是理想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區別。在科斯之前的經濟學家,是怎麼看世界的呢?他們認為世界中正常的經濟體系,自行運轉,沒有任何阻力與摩擦力。這種情況下,市場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無成本完成交易。與此同時,通過分工,市場交易機制,把交易銜接起來,完美達到所謂“市場出清”狀態。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你可能聽說過瓦爾拉斯出清,或者阿羅德布魯均衡,就是這個意思。這類似一個不存在重力與摩擦力的物理世界,並不真實,但沒人敢指出來。只有到了科斯這裡,他才讓我們從完美的假定中走出,迴歸真實世界。

2、交易成本視角下的中國發展

所謂交易成本,也就是為了達成一筆交易,我們前前後後的付出。聽起來比較抽象,你就設想一下,你如何在線上購物?從下載軟件,到挑選商品,從選定收藏,到交易付款等等。這中間各個環節,再好的服務,也都存在偏差的空間。就拿支付環節來說吧,現在已經很方便,多數情況網上付款就好了。不過,可能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軟件下載不了,網絡不好,支付限額有問題,等等。你再多想一下,網上銀行的流行,其實是這些年才有的事。在此前,網上支付購買,很難操作。

可見,就是線上購物這樣最簡單的交易,都涉及各種成本。這就是,真實世界應該有的樣子。交易成本這一理論的偉大,也就在這裡。它刷新經濟學的老認知,把經濟學家帶回了真實世界。回頭看計劃和市場爭論。通過科斯的視角,答案就比較清楚。中央計劃和市場交易,單純說誰好誰不好,沒有多大意義。科斯認為,計劃和市場,其實都是不同的組織形式。誰更有效率,關鍵在於誰的交易成本低。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結合交易成本概念,我們也可以更好理解中國的發展之路。回憶一下,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大公司。工作、糧食都統一分配,價格統一核定。那麼大的規模,其實管理起來非常難。信息無法傳遞,勞動積極性無法維持。最後甚至連基本溫飽都沒法解決。不少人說,這是組織成本。其實,組織成本就是交易成本一種。計劃經濟之所以低效,就是因為交易成本太高。在實際運行中,至少遠高於市場經濟中的交易成本。

理論上,計劃經濟看起來很效率。但實行起來,考慮交易成本,可就沒那麼理想了。廠家和消費者都是分散的,收集申報和彙總信息,本身就需要成本。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據說最多擁有一千兩百萬個計劃指標。分門別類,非常細緻。但這些信息收集後,彙總再分發各處,也需要成本。而現實經濟的交易情況,往往隨時變化。掌握及時完整的信息,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更不用說,執行和監督成本。如此龐大交易成本,最終導致整個組織人浮於事,流於形式。所以有個笑話就說,當時蘇聯假裝發工資給工人,工人假裝在幹活。

中國當年的改革,同樣符合科斯定理的解釋。80年代,中國逐步放開價格控制與統一計劃。於是,資源逐步讓渡給市場去配置。過去四十年的改革成就,其實分為兩步。首先是從計劃到市場,其次是不斷降低市場中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不斷降低,讓市場得以不斷擴張,資源配置效率也不斷得以提升。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說起交易成本,有一個著名經濟學家曾批評說, 交易成本的概念在國內存在濫用的現象。什麼事情成了,就說交易成本下降,什麼事沒成就說交易成本太高。這有些道理,但也揭示了一個關鍵。那就是交易成本這個概念,確實無處不在,可以很廣泛運用。今天,我們審視交易成本這個概念。與其說,它提供了清晰答案,不如教我們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迫使我們正視真實世界,追問背後的底層問題。

交易成本這一概念,如同X光機。很多現實問題,放在它的照射下,核心就變得非常立體。從此,人們也獲得了更加清晰的洞察。如果說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市場經濟為什麼有效。那麼,科斯的交易成本,則回答了另一個關鍵問題,現實為什麼是殘缺的。現實的這種殘缺,恰恰提供了可以改進的空間。面對每一個不完美的狀態,我們都可以發問:交易成本是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交易成本如何導致不完美?藉此,可以開啟對真實問題的研究與改進。新制度經濟學之所以被開創出來,新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科斯,如何從交易成本概念理解中國發展

你看,這是所有優秀思想者的特點。他們不是空穴來風地提出一套新想法。他們身上都有這麼兩個特徵。第一,跳出原來的框架,找到解釋問題的新角度。第二,回應現實,對時代性的問題給出獨特的答案。

在著名經濟學家中,科斯對中國的感情,最不一般。晚年,他和中國助手王寧出版了一本《變革中國》,對中國改革提出很多建議和構想。書中說,“中國的奮鬥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希望在你們,希望在中國。”

科斯沒有子女。他去世後,是王寧將他的骨灰安葬。王寧說科斯墓地在一片綠綠蔥蔥的草地上,有一塊青色的石碑。石碑看起來很普通,並不大,甚至有點矮。上面刻著幾句話,其中一句這樣說:他的思想,曾經鼓舞了偉大的中國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