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前言:保健品行業佔據消費品和健康養老兩大賽道,行業前景廣闊。2011年~2018年期間,中國保健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從800億元發展到了1600億元,市場規模翻倍,而且未來仍將大概率保持中高速的增長速度。

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保健品行業賽道又長又寬,湯臣倍健作為國內保健品行業的龍頭,自然受到行業投資者的追捧。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湯臣倍健的投資者並不好過,因為最近兩個月以來,湯臣的股價跌跌不休,從最高的20.89元跌到了16元左右,跌幅接近20%。我們常說股價體現的是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預期,接下來就講講湯臣身上的不及預期和恐不及預期吧。

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1.第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

湯成倍建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8%,實現淨利潤11.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56%。

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這樣的數據粗略一看似乎還可以呀,但是第三季度單季度淨利潤確實負增長的,而且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負增長16.34%。

要知道這個可是湯成倍建近三年來第一次在第三季度出現負增長呀,而且降幅還不低。

雖然有人會說,單季度業績可能對公司整體影響不會很大,第四季度加把力趕回來就可以啦?但是在公司與投資者交流會議上,公司明確指出今年經營壓力較大,實現目標困難。

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2.暗藏商譽減值風險

除了第三季度業績下滑之外,還有一個隱患可能是限制投資者信心的,那就是商譽減值風險。湯臣倍健在2018年8月份的時候,大筆收購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導致2018年期末的商譽激增21.66億元。商譽,一般在收購企業時產生,是被收購企業的“溢價”,當被收購的企業經營不善或者業績不及預期時,商譽就會計提減值,同時計提部分計入利潤表中,導致利潤下滑。被收購企業業績“恐不及預期”的話,投資者自然會提防商譽減值的風險,降低對湯臣的預期。

保健品龍頭折戟?分析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的原因

3.總結

業績下滑不及預期和收購的企業“恐不及預期”這應該就是近期湯臣倍健不受投資者待見的主要原因吧。當前250多億的市值對應22倍的估值不能說貴也不能說便宜,應該還是在合理區間的,我覺得也不必太悲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