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央視網消息:

我偷偷觀察你好久了……

總是能看到你的黑眼圈,但那雙探究的眼睛卻永遠閃亮;

總是能聞到你身上的僕僕風塵,但那堅定的步伐卻不曾停下。

總是能在你的一行字、一張圖、一個視頻裡,感受真實的世界和時代的魅力,

卻有可能對你的過去和未來,一無所知。

你總是迎著晨曦出發,揹著星月而歸;

你總是踩著泥土而行,心懷夢想和使命;

你總是相信,生活的角落裡,

總有一些人和事,

值得記錄和書寫,

值得流淚與歌唱。

記者,一場不辭不懼的逆行;

記者,一份守望社會的責任;

記者,一枚記錄時代的符號;

記者,一團揭示真相的火種;

記者,一個永不過時的理想。

記者,記錄者,記錄著。

  今天是第20箇中國記者節,央視網推出特別策劃《致敬“記錄”的力量》 。

  @蔣林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思路清晰,表達精準,善於發現細節,

他被稱作央視“連線哥”。

因經常在國內重大災害現場做報道,

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名“災難記者”。

對於“災難記者”的標籤他並不認同:

“我不太願意別人這麼認為,

我只是一個在做災難報道的時候還算稱職的記者。”

但是,從選擇做一線新聞記者開始,

蔣林每年都會給自己的人身意外保險續保,

同事們說,

他每天都是奔著不回來的態度在工作。

從地方臺主持人到央視一線記者,

蔣林的人生就像在做一道又一道的難題。

“不要隨便在屏幕上哭,

在我的職業手冊當中,

這是排名第一的,別矯情。”

@鄭晉鳴 光明日報社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24年前,他第一個寫了孔繁森;

10年前,奔赴汶川災區,報道汶川大地震英雄機長邱光華;

5年前,在連雲港開山島住了5天,

讓全國人民知道了,王繼才!

2019年10月1日,

他成為新聞界唯一一位登上今年慶祝大會遊行彩車的記者。

他是鄭晉鳴,

他把這輩子最寶貴的時光,

獻給自己筆端的那些好人、榜樣。

這一輩子,遺憾很多。

父親去世時,他在兩會採訪;

第一個孩子在新疆發生意外時,他在南沙群島採訪;

第二個孩子,見第一面時,已3歲。

“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沒有寫完,

立志一輩子當好記者,依然在路上。”

@張國俊 新華社福建分社高級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從北京歸來,

他沉浸在幸福之中,

天安門廣場上,

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情景在腦海中閃現。

每一次走進天安門廣場,

那麼親切,

又是那麼激動。

每一次完成拍攝任務,

都是那麼滿足,

又是那麼久久不能平靜。

2009年、2015年、2019年,

三次閱兵報道,

雖然拍攝點位一直變化,

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是一樣的:

定格最精彩的歷史瞬間。

他用鏡頭記錄三次閱兵,

這是一位老記者的榮耀與感動。

“記錄祖國偉大而美好的時刻,

這是我一生的榮耀,

也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周泉泉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講述祖國邊防故事,

她帶頭策劃軍旅題材節目《熱血邊關》。

卻在拍攝第三季時,

被落石擊中,

因公殉職。

離世時,她穿著比自己腳大6碼的作戰靴。

她擅長“講故事”,

23年的職業生涯裡,

從為女性維權到揭露可可西里盜金盜獵現象,

再到關注邊關冷月的熱血青年,

她的作品總是真實不失溫情;

她最會“自討苦吃”,告別家鄉獨自“北漂”,

上高原、下海島、橫穿無人區。

“不用怕,沒有攝像我就是攝像,沒有編導我就是編導。”

“匆匆,太匆匆。”

鏡頭後是無悔一生。

@北京榜樣金蕾 北京電視臺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去現場我才會有靈感啊!”

她愛現場,

在採編一線16年,發稿近6000條。

她愛的現場,

從湖北到河南,從城市到田間,從機房到熒屏,

每一處都留下了,似朝陽一般的“金蕾紅”。

風餐露宿,通宵達旦,填滿了她的日程表;

手臂受傷,腹痛多日,工作卻永遠排在第一位。

“有情作引子,哪愁文章不自來。”

這是她很喜歡的一句話。

2018年7月,她匆匆地走了,

但她的報道告訴世人:

有一朵“金色的花蕾”曾那樣,

不知疲倦、燦爛明媚地綻放過。

@楊貴智 蘭州日報社首席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過去3年,

蘭州市榆中縣中連川鄉黃蒿灣村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何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村民們異口同聲:“村裡來了位好書記。”

這位書記名叫楊貴智,

是蘭州日報社首席記者。

楊貴智對扶貧並不陌生,

但正兒八經幹扶貧工作還是第一次。

一名記者,

60 盞路燈,

898 人的希望,

他跑遍了黃蒿灣村的溝溝壑壑,

挨家挨戶尋原因、問計策、定規劃、謀發展,

“目的就是一個脫貧攻堅,讓老百姓奔小康。

只要村民需要,我扶貧的腳步就不會停。”

@付國豪 《環球時報》旗下環球網記者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

8月14日,

一段視頻在網上廣為傳播,

視頻中的記者,

在香港國際機場被部分暴徒圍毆時,

毫不畏懼,

義正辭嚴,

他是付國豪,

出院時,他表示“幸運沒受致命傷,依然愛香港!”

回憶香港機場那一夜,

他覺得經歷“像是做夢”,

傷痕是親自採訪的證明,“肯定不會影響我”。

@鄧蜀生 中國新聞界前輩

能說會寫,戰鬥力爆棚?是時候讓你認識一下他們了

“短短几年內得了兩個獎牌,

一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一個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我心裡特別高興。”

他是戰地記者,

抗戰前,曾翻過中緬邊境的野人山,

解放後,曾到過抗美援朝的前線。

他是新中國美國研究出版“第一人”,

是公認的美國史研究專家,

親自責編了《美國內戰史》《美國通史簡編》《美國對外政策史》,

特別是歷時24年的6卷本《美國通史》。

他是新聞界絕對的“資深”老前輩。

“沒有什麼經驗可傳授,只有一條,就是要抓新聞,要特別敏感。”

他在說,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與本領。

“新聞記者是個了不起的工作,可大可小。”

他在說,記者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2019年,他是96歲的豁達老人,鄧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