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衣賜履按:劉秀和竇融,都是老戲骨,有時候,很難分清,他們哪部分是演戲,哪部分是真的人生,也許,根本用不著區分。

前面我們講到,竇融在王莽朝和劉玄朝,都混得可圈可點。經過深思熟慮,竇融決定歸降劉秀,我們來看看,這個背景有著嚴重瑕疵的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取得劉秀的信任並步步高昇的。

公元29年,竇融決定歸降劉秀,派長史劉鈞前往洛陽,向東漢政府奉上奏書,獻上寶馬。在這之前,劉秀也派使者前往河西給竇融送信。

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官場不倒翁竇融】

衣賜履說:這個時候,劉秀剛剛滅了燕王彭寵,正在攻打永漢皇帝劉永的兒子梁王劉紆和齊王張步,最擔心的就是隗囂和公孫述從西面進攻自己。如果有竇融在兩人背後加以牽制,西面就暫時不用費神,因此,竇融必須拉攏。

說巧不巧,劉秀的使者居然在路上碰到劉鈞,兩人一聊,河西也不去了,直接返回洛陽。見到劉鈞,劉秀大喜,高規格接見,盛宴款待,然後給竇融寫了一封非常正式的詔書,讓劉鈞帶回去。詔書中說:

制詔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屬國都尉(承認竇融自封的大將軍身份):你鎮守邊關五郡,兵馬精強,倉庫充實,人民富裕,外擊羌胡,內安百姓。你的威德廣為傳播,我非常盼望能夠與你煮酒論天下,奈何道路阻隔,讓我無比悵惘。長史劉鈞帶來的書信和寶馬,我都簽收了,你的深情厚意,讓我感動。現在,益州有成家皇帝公孫述,天水有西州大將軍隗囂。如果蜀漢相爭,誰勝誰負,將軍你的態度舉足輕重(原文為: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這就是成語“舉足輕重”的來源)。當今天下,風雲際會,王者迭興,不管是想建立齊桓、晉文的霸業,還是想三分鼎足,合縱連橫,都應該抓住時機決定。天下尚未統一,我和你並不接壤,不會互相吞併,但一定有人建議你效法南越王趙佗(趙佗事,前面解釋過,意為中原大亂,邊陲可以乘機建立獨立王國)。君王可以封土封國,但不可分割百姓(不允許有獨立政府存在),各自做適合自己的事情罷了。今以黃金二百斤賜將軍,有事情我們可隨時溝通。

於是,劉秀任命竇融當涼州(甘肅省)牧。詔書傳到河西,整個河西官場震動,認為天子遠在萬里之外,竟然對河西明察秋毫。

衣賜履說:河西官員震驚,應該是指劉秀竟然猜到,隗囂的說客張玄勸說竇融效法趙佗事(詳見拙文《 》)。怎麼說呢,或多或少有美化或神化劉秀的嫌疑,不是說劉秀一定猜不到河西官員的思想動態,而是以劉秀的智慧,從竇融的使者劉鈞那裡,想得到什麼樣的信息還能得不到嗎?

公元30年,竇融派弟弟竇友前往洛陽,向劉秀上書,大概意思是,我是竇太后親屬的後代(竇融是竇太后弟弟竇廣國的後人),我可從來沒考慮過要效仿公孫述和隗囂,也從來沒想過要當個南越王趙佗。我竇融雖然不才,又豈能背叛舊主,背叛真主,去事奉奸惡、假冒的傢伙呢!云云。

衣賜履說:前面,我們講過,竇融在新莽時期混得相當不錯,太師王匡和大司空王邑對他都很器重,而且竇融還是王邑的大舅子,王邑還是王莽的堂弟。王莽是把大漢朝攔腰斬斷的人,因此,當竇融說出“豈可

背真舊之主,事奸偽之人”這句話時,熱辣辣的演技,立即從河西飆到了洛陽

竇友走到高平縣(寧夏固原縣,安定郡郡政府所在縣),正趕上隗囂叛變,道路不通,於是派遣司馬(軍政官)席封從小路把信帶到洛陽。劉秀又派席封給竇融、竇友帶信,安慰他們,情深意厚。

竇融就給隗囂寫了一封長信,勸他不要背叛劉秀,迷途知返,云云。

隗囂不採納。

竇融於是和五郡太守一起作戰爭動員,上書劉秀,請求指示出兵日期。

劉秀對竇融的表現非常滿意,賜給他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景帝十三個兒子封王,母親一共五個,同母者為一宗,故稱為五宗。意思是景帝是竇氏所生,而致子孫眾多)《魏其侯列傳》(魏其侯即竇嬰,竇太后的堂侄)。又下詔說:

每念起外屬,景帝是竇氏所生,定王是景帝之子,是我的祖上。當年,竇嬰一句話,才使得皇家維持了正統(指竇太后喜歡小兒子梁王劉武,就時不時給景帝吹風,讓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劉武,有次喝酒,景帝喝高了,隨口說死了之後傳位給劉武,竇太后大悅。不料,竇嬰突然站出來說,天下者,是高祖的天下,皇位父子相傳,這是大漢的規矩,怎麼能夠傳給梁王!)。長君、少君尊奉師傅,修身樹德,延及子孫,這是皇太后的神靈,上天保佑我大漢朝啊(長君是竇太后的哥哥,少君是竇太后的弟弟,即竇廣國,竇融是竇廣國的後人,意思是竇融你就是竇太后的神靈和上天派過來幫助我大漢朝的)!從天水過來的人向我奏報說,你寫信譴責隗囂,真是痛入骨髓。背叛之臣讀了,自當雙腿戰慄,內心慚愧;忠誠之人則鼻酸流涕;高義之士則心明眼亮。如果不是忠孝謹誠之人,孰能如此?隗囂自知失去你的幫助,族滅之禍即將到來,就想挑撥離間,造謠惑眾。現在關東盜賊已平定,大軍隨時向西開進,請你秣馬厲兵,等待會師。

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做過大將軍、大漢宰相】

竇融接到詔書,就與諸郡守率兵進入金城,攻擊隗囂(根據地平襄)同黨先零羌部落(青海省貴德縣以西一帶)首領封何等,大破羌軍。斬首千餘級,得牛馬羊萬頭,谷數萬斛,於是沿著黃河,顯揚軍威,恭侯聖駕。當時東漢大軍還未發動,竇融於是率軍撤退。

衣賜履說:竇融的幾個動作,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1.給劉秀寫信表忠誠;2.寫信痛罵隗囂;3.出兵打羌人。有語言,有行動,讓劉秀放心。

劉秀見竇融這麼給力,當然要有所表示。下令整修竇融父親的墳墓,用太牢(牛羊豬各一)祭祀,還不斷派出輕裝使者,送給竇融四方進貢的奇珍異食。

武威郡太守梁統擔心大家猶豫疑惑,鬧出么蛾子來,乾脆派人把隗囂的使者張玄殺了,徹底與隗囂絕交。

衣賜履說:這說明,在河西內部,還是有人對歸降劉秀持保留態度,竇融、梁統必須絕了這部分人的念想。

公元32年,夏天,竇融率領五個郡的太守以及羌族、小月氏部落(居住在祁連山南麓一帶)等步騎兵數萬人、輜重車五千餘輛,和劉秀會合,聯軍分成幾路,進攻隴山。當時軍隊還處於草創時期,將領們朝拜劉秀,沒有統一的規範,怎麼行禮的都有,戰爭期間,誰也沒太當回事兒。竇融在朝見劉秀之前,專門派人請示,用什麼樣的禮儀,並且呈上了他預想的朝見禮儀方案。劉秀聽了彙報,看了預演,龍心大閱,立即宣告百官,以後朝見時全都要按竇融這個禮儀方案來。正式朝見後,劉秀設置盛大的酒宴,以最尊貴的禮儀招待竇融等人。

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竇融不光玩兒嘴活兒,真出兵誒】

衣賜履說:當年,劉邦得了天下之後,皇家禮儀還沒建立,這幫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老粗們,對劉邦也是沒大沒小,天天喝酒爭功,經常喝得酩酊大醉,有時就在大殿上胡喊狂呼,來勁兒了甚至拔劍亂砍大殿的柱子,有一次,居然有個貨喝高了,在大殿的柱子下面小便。後來,儒士叔孫通組織一幫儒生設置禮儀,一下子讓劉邦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那真是高興得不要不要的(詳見拙文《 》)。我們說,瞌睡了送枕頭,飢渴了送飲食,掉過來就是馬屁拍在馬蹄上了。竇融進見劉秀,經過深思熟慮,

送金送銀送美女,不如送上一整套皇家禮儀,這事先得做了多少功課啊!劉秀內心,真是酸爽無比啊!

就這一條,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竇融在王莽朝受待見,在劉玄朝受待見,在劉秀朝,依然受待見

竇融助戰有功,劉秀封他為安豐侯,食邑四個縣,又封竇融的弟弟竇友為顯親侯,五個郡的太守也全都封侯。竇融感覺自己長期守在河西,獨攬大權,心裡不安,幾次上書請以別人接替。劉秀下詔回答說,我和將軍的關係,就像左右手,你怎麼老是想辭職?你怎麼不明瞭我的心意?你要盡力安撫士人百姓,不要擅自離開自己的部曲(大約就是軍隊的意思)。

衣賜履說:君臣之間,一邊觀察對方,一邊飆戲。竇融早就知道,一個地方不能呆得時間太長,尤其是邊遠地區,手下有兵的地方。倘不及早打算,心再大的君主,遲早也要收拾你的。此時,劉秀當然不會換掉竇融,不是不想換,而是不能換,還沒到時間。時間一到,立即調離。

公元34年

,年底,劉秀滅掉隗囂部。

公元36年,十一月,劉秀滅掉成家皇帝公孫述。十二月,下詔,令竇融和五郡太守到首都洛陽朝見。

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天下一統,召見竇融】

竇融等接到詔令後動身前往,官屬和兵客跟隨,車隊有一千多輛,馬牛羊遍野。竇融到達城門,奉上印信綬帶。劉秀下詔派使者發還侯爵印信綬帶(竇融此時身兼三職:涼州牧、張掖移民區總監、安豐侯)。接見竇融,對他的賞賜恩寵轟動了洛陽。

衣賜履說:看到了吧,公孫述一滅,立即召見竇融;不但召見竇融,五個郡的太守全部召見;不但召見,這些崗位全部換人,一個“山大王”都不能留。讓人一下子想起毛主席八大軍區司令互換,呵呵。

劉秀之高明,在於不給竇融等人任何可以作亂的機會;竇融之高明,在於明知劉秀的想法,依然高高興興接受。

數月後(公元37年),拜竇融為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十餘日,又遷升為大司空。竇融自認為自己不是老臣,一旦入朝,地位反在各功臣之上,因此,每召會進見,則異常謙恭,對所有人都客客氣氣的,劉秀越發親厚之。

竇融內心依然不安,幾次請求辭去官職和爵位,並且拜託侍中金遷向劉秀表達自己辭官的誠意。

衣賜履說:真是是服了竇融!不知怎麼又跟金遷拉上了關係。別看這個金遷不顯山不露水,你道他是何人?金遷在哀帝時為尚書令,是金安上的曾孫,金安上則是金日磾(日磾讀如蜜滴)弟弟金倫的兒子。金日磾是漢武帝託孤時的三個顧命大臣之一(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詳見拙文《 》)。這個老金家,似乎除了金日磾,都沒當過什麼大官,但是,

世世代代在朝裡當侍中,世世代代貼身伺候皇帝。這樣的家族,名氣不大,但是實力非凡。歷代史家很少記錄這幫人的行止,讓我覺得很是遺憾。

劉秀身邊還有個叫宗廣的尚書,前面我們也提過幾次,《後漢書》裡沒有他的傳,但這個人,一定是不一般的厲害。有時候我喝多了,就有一種衝動,以宗廣為主人公,寫一部歷史小說,呵呵。

竇融不屈不撓地要辭官、退封地,又上書說:

臣竇融五十三了,有個兒子才十五,頑劣駑鈍。臣朝夕以儒家經藝教導他,不讓他研究天文和讖記。我只想他能夠恭謹莊重,心存敬畏,恪守正道,不願他有什麼才能,更不要說,我死之後,還要傳給他連城廣土,享受以前諸侯王才能享有的福祉呢!

衣賜履說:我的理解是,竇融想表達的是,我對官職、爵位都不在乎,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我更是不想給他留下那麼多土地財富,所以希望皇上收回一些對我的賞賜。

之後,再次請求單獨晉見劉秀。劉秀不準。

再之後,一次朝會完畢,竇融在席位後面徘徊,劉秀知道他要談辭職、退封的事,就讓左右傳旨催他離開。幾天以後,有一天劉秀見到竇融,對他說,那天,我知道你又要辭職,歸還封土,所以讓左右告訴你,天氣太熱,讓你哪兒涼快就到哪兒待著去。今天,醜話說在前面,談什麼事兒都行,就是不能再說辭職。

於是竇融不敢再提這件事。

光武帝劉秀和大司空竇融:看兩個政壇老戲骨如何飆戲

【劉秀說,老竇,今天什麼都可以提,就是不許提辭職!】

於是,竇融這大司空一干就是七八年,到了公元44年,受大司徒戴涉牽連,被免職。

公元45年,加位特進(朝會時,位置在三公之下,侯爵之上)。

公元47年,代替劉秀的大舅子陰興,行衛尉事,仍加特進如故,又兼領將作大匠(工程總監),一直幹到七八十歲,才退下來。

竇氏子孫,起起落落,則是後話。

衣賜履說:我們回顧一下,竇融能夠成為官場不倒翁,我感覺,至少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眼光毒。天下大亂,皇帝王爺滿天飛,竇融一眼就看出最後勝出的一定是劉秀,這個,絕對是能力。

二是找人準。在王莽朝,找的是太師王匡、大司空王邑;在玄漢朝,找的是皇帝劉玄的岳父、大司馬趙萌;在東漢朝,除了直接與老大劉秀交涉,還結交金遷這種實力人物做幫手。

三是冰可樂。哈,炎熱的夏天,灌下一罐冰可樂,那是什麼感覺?竇融給人,就是這種感覺。對服務對象,竇融提供的是完全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王邑喜歡美女,竇融就送上自己的妹妹。劉秀需要尊嚴(面子),竇融就創造性地送上一整套禮儀,真是太有面子了,真是太解渴了,讀《通鑑》從戰國讀到東漢,目前還沒見有人送禮能達到竇融的高度;劉秀需要忠誠,那竇融就不斷表忠誠,不但自己表,還要通過金遷這樣的帝王心腹來表。至於王匡、趙萌和金遷等人,書上沒有記錄,但竇融一定提供了相應的個性化服務,沒跑兒。

四是知進退。恭謹謙遜,以退為進,讓劉秀覺得他又貼心,又沒有野心,甚至根本沒有做官的心。這樣的人不用,用誰?

當然,從劉秀的角度來看,可能重用竇融這樣背景有瑕疵的人,他們會更謹慎,不會像功臣那樣容易翹尾巴,同時,也可以用來制衡功臣,可謂一舉多得。劉秀平定天下之後,基本上不用功臣,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