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青島這100畝鹽鹼灘塗地,兩年後便可種莊稼

19-11-05 半島新聞

半島記者 劉笑笑

11月5日,記者從市北區科技局獲悉,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漢元融合生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建波帶領團隊奮戰於實驗室,作為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暨“千帆匯”第六屆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他將於本月中旬帶隊參加國家賽,展示新型可降解絮凝劑與汙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利好!青岛这100亩盐碱滩涂地,两年后便可种庄稼

河南蘭考鹽鹼地,使用漢元生物的可降解絮凝劑處理市政汙水,把汙泥用於鹽鹼地修復的修復現狀,合作一年半實現了種植。(市北區科技局供圖)

漢元融合生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中國香港,青島分公司坐落於市北區青島科技大學科技園,是一家研發、生產新型環保絮凝劑並致力於汙水汙泥資源化利用的科技公司。據劉建波介紹,公司生產的新型可降解絮凝劑與汙泥資源化利用技術利用已申請專利並投入生產,和海南、昆明、珠海、蘭考、青島等地的50餘家公司合作,開展大規模使用,涉及市政、養殖、釀酒、食品生產等多個領域。

利好!青岛这100亩盐碱滩涂地,两年后便可种庄稼

劉建波介紹,汙水在排放前,都需要絮凝劑進行泥水分離,利用新型絮凝劑高分子技術與處理工藝分離出的汙泥,因孔隙率高、鎖水性低,能在30天內完成發酵,轉化為可帶來收入的有機肥料。利用傳統的絮凝劑PAM進行汙水分離後,堆肥所需的輔料多,完全發酵需要1年,且會散發異味,形成二次汙染。

據瞭解,目前,漢元生物新型可降解絮凝劑的產量可達1天20噸,根據使用領域不同,成分和含量稍有差異。以市政汙水處理為例,理論上,1升的汙水只需要配比10毫升千分之二濃度的溶液即可實現泥水分離;加上秸稈、生物菌劑的土壤發酵後便可成為有機肥。

在劉建波的手機相冊裡,有河南蘭考鹽鹼地修復現狀的照片。他介紹說,這是剛拍的照片,就是利用市政汙水對鹽鹼地精心了處理修復,僅一年半就實現了種植。他透露,目前漢元生物已經和團島汙水處理廠達成合作協議,利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對其日生產的汙水進行處理,並選取青島100畝的鹽鹼灘塗地進行土壤改造實驗,預計兩年後,鹽鹼地便可種植莊稼。“我們已經利用半年的時間進行可行性實驗,團島屬於居民集聚區,對團島汙水處理及其利用效果好的話,我們將會進一步和青島其他汙水處理廠展開合作。”劉建波說,下一步,漢元生物還將瞄準鄉村汙水處理小型設備研究,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記者從市北區科技局獲悉,目前,市北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98家,高企上市企業突破10家。市北區不斷健全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組織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產學研對接活動,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區域化、專業化,1~9月份全區技術合同交易額15.96億元,同比增長152.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