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造肉”亮相進博會,欲與海底撈等餐飲洽談合作

在歐美引起轟動的人造肉也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亮相。一家澳大利亞食品公司在進博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他們正在與中國餐飲連鎖海底撈等餐飲企業進行洽談,希望把澳洲的人造肉出口到中國,同時也希望增加中國豬肉供給渠道。

增加豬肉供應新渠道

在進博會的食品農產品館內,一家來自澳洲食品公司Jatenergy的人造肉產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種袋裝的人造肉食品外表看上去有點像肉鬆,一旦放進湯裡煮上幾分鐘,就會立刻膨脹開來,與普通的豬肉塊沒什麼兩樣。

澳洲“人造肉”亮相进博会,欲与海底捞等餐饮洽谈合作

Jatenergy董事會主席Brett Crowley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一種基於植物的肉類產品,當加到湯裡後,它就會膨脹成3倍的體積,可以成為肉類的替代品。”

據介紹,這種肉其實是由大豆或者小麥作為原料人工合成的,但口感也與普通豬肉非常相似。Jatenergy方面表示,這是與合作商Oppenheimer共同研發的,他們已經與中國餐飲連鎖海底撈等中國餐飲企業展開談判,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將這種人造肉出口到中國的餐桌上。

Crowley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肉類已經被消費了很長時間,我們開發的植物肉替代品,是根據消費者的趨勢來發展的,消費者追求健康營養的食品,他們也在尋求肉類的替代品。”他還表示,很多國家都在尋求應對豬瘟疫情的有效解決方案,人造肉能為增加豬肉供給提供新的渠道。

“豬瘟疫情在亞洲的蔓延,導致了豬肉價格的上漲,尤其是在中國,由於豬肉的短缺,價格上漲非常嚴重,所以現在是一個向中國消費者介紹基於植物肉類的非常好的契機。”Crowley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澳洲“人造肉”亮相进博会,欲与海底捞等餐饮洽谈合作

為增加豬肉供應,中國已經先後允許法國、加拿大等國的肉類產品出口中國。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結束的訪華行程中,法國20多家農產品公司與中國簽署了出口協議,內容包括牛肉、豬肉和禽類等在內的17種肉類,還涵蓋了一項種豬出口的協議框架,以共同應對中國的豬瘟疫情。

全球肉類市場每年規模約1.4萬億,而亞洲對於肉類廠家而言無疑是一個最為巨大的市場。全球有一半的肉類都是在亞洲消費的,而且需求仍在不斷增長。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一份報告,到2026年,中國人每年平均要消耗55公斤豬肉,這較目前的水平要再增長10%。

中餐為“人造肉”提供巨大市場前景

“這種‘人造肉’能夠縮小‘無肉不歡者’與‘極端素食者’之間的鴻溝。”餐飲連鎖公司Beef&Liberty營銷總監Kim Plaggenburg表示。

在回應Jatenergy為何在中國選擇與海底撈合作時,Crowle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人造肉公司都把目光投向了漢堡、香腸或者牛肉餅,但我們認為可以看下不同的市場,在中國我們希望能找到符合中國餐飲文化的合作者。”

Crowley還說道,與海底撈的最終協議一旦敲定,就能馬上向中國發送澳洲生產的人造肉。“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隨時發貨。”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也能為我們商品的通關提供便利。”

海底撈近年來的成功也反應出中國餐飲全球化佈局中巨大的市場前景。如今,海底撈市值已經突破2000億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