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近期,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就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一項涉及垃圾焚燒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建議作出答覆,並將答覆內容全文公佈在了財政部官網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幾句話:

關於對垃圾發電項目予以補貼的問題,經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行業協會等方面認真研究,一方面,我們擬對已有項目延續現有補貼政策;另一方面,考慮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效率低、生態效益欠佳等情況,將逐步減少新增項目納入補貼範圍的比例,引導通過垃圾處理費等市場化方式對垃圾焚燒發電產業予以支持。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顯然,對於長期以來視發電能源補貼為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的垃圾焚燒行業,財政部的答覆肯定會讓經營者們感到擔憂,而“效率低”、“生態效益欠佳”這樣有態度的用詞,恐怕還會讓一些業者有些戰戰兢兢。

垃圾焚燒企業很自然地釋出反彈,質疑反對之聲紛紛集結,再配以洋洋灑灑的行業專家論證,似乎要將一項剛有苗頭的政策調整,淹沒在輿論的狂瀾之中。

取消垃圾焚燒可再生能源補貼,財政部錯了嗎?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錯了嗎?

筆者曾經寫過兩篇文章說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錯了,那恰恰是它們把垃圾焚燒錯當低碳技術,錯算碳減排量的時候。現在他們不僅沒錯,而且是在勇於糾錯。

請見:

  • 發改委算錯垃圾焚燒“碳減排”的賬
  • 能源局不懂垃圾真要命

本文的切入點是常識,甚至是小學生都能懂的道理。取消垃圾焚燒的可再生能源補貼,體現的正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和整個社會迴歸常識的勇氣。

非可再生能源不應獲得可再生能源補貼

————————

小學生知道:化石燃料不是可再生能源。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章“能量從哪裡來”裡明確地寫到:煤、石油、天然氣是非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生物能是可再生能源。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小學生也應當可以理解: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出來的物品及其廢棄物不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垃圾是一種混合物,裡面既包含生物質的廢棄物,如餐廚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紙張等,又包含非生物質的廢棄物,如廢塑料、金屬、玻璃等。前者在一定條件下可視為可再生能源,後者中的可燃物,如廢塑料,就屬於非可再生能源。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所以,小學生一定能懂的是: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能量,並不全部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果有大人籠統地說“垃圾焚燒就是可再生能源”,小學生一定會感到很疑惑。

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可再生能源補貼辦法,實際將焚燒廠所有入廠垃圾都當成了“生物質能源”來給予支持,並未區分焚燒處理的垃圾既包含生物質廢棄物,又包含非生物質廢棄物,特別是化石源廢棄物的情況,犯了原則性的錯誤。

停止把生活垃圾焚燒簡單等同於“可再生能源”,停止補貼垃圾中的非可再生能源,其實就是修正一個小學生都看得出來的錯誤而已。

可再生能源補貼錯補非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能高達 70%

—————————

小學生知道:溼木條燒不著。

很多小學生在四年級下學期的科學課上要做一種燃燒試驗:用火柴試著去點燃乾的紙片和溼的木條,結果會發現紙片很容易著火,溼木條點不著。

這個現象也同樣會在焚燒爐裡上演。有所不同的是,由於焚燒爐裡可燃物很多,溼木條會先吸收其他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被烘乾後才能自燃起來。

所以,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雖然都是能源,但同樣質量的生物質能源部分與化石源部分燃燒後產生的能量卻不一樣。簡單來說,熱值越高的垃圾,產能發電量越高,熱值越低的垃圾,產能發電量越低。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經獨立研究機構測算,廢塑料這類典型的化石源垃圾,質量僅佔生活垃圾的總體的 10-15%,但其熱值卻非常高,發電貢獻率可達 50%。

而質量佔比達到 40-60% 餐廚垃圾因為含水量高,熱值卻是最低的。即便加上熱值相對高的廢紙張和木料等(總質量佔比將達到 70%),這部分理論上可被視為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質廢棄物,對焚燒發電的貢獻率僅為 30-60%。

可見,在目前的垃圾焚燒補貼政策下,本來旨在支持生物質可再生能源的電價補貼有 40-70% 錯補到了非可再生能源的部分。

及時糾正錯補每年可幫助縮小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 2.7%

————————

小學生知道:此消彼長。

據獨立研究機構2017年做的研究,若以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 280 度來計算,2015年全國生活垃圾發電企業全年可獲得補貼的電量約為 150 億度。

如果上述電量都可獲得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每度 0.25 元),總金額將達到 37.5 億元人民幣。再按錯補率 40~70% 計算,錯補總額達到 15~26.3 億元!

2016年10月,國家能源局官員向媒體透露,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累積缺口達到 550 億元;雖然該局會同國家發改委連續出臺十多份文件,以期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效果不明顯,缺口仍在加大。

由此可見,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政補貼本來就是一種稀缺資源,支持了某一行業或某些技術,就可能影響到其他行業或其他技術的發展,因此必須謹慎確定補貼範圍,精準核定補貼標準,才能確保它的公平、有效使用,才能確保它真正發揮了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作用。

獨立研究機構經測算指出,若將每年至少錯補給垃圾焚燒發電的 15 億元從可再生能源累積補貼缺口 550 億元中扣除,一年就可使該缺口縮小 2.7%,也無形中“增加”了 2.7% 的補貼能力,必然會給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帶來相當重要的正向推動。

垃圾焚燒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確很差

————————

小學生知道:落葉應該歸根。

雖然在一定條件下,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生物質廢棄物可被視作可再生能源,理論上還有獲得相應可再生補貼的資格,但對比一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焚燒技術不僅欠缺可持續性,甚至會損害某些目標的達成。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第一,消滅生物源有機碳,不利於土壤質量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

如前所述,進入焚燒廠的生活垃圾的重要成分是生物質廢棄物,包括餐廚、竹木、紙張和園林綠化垃圾。

生物質廢棄物富含有機碳或生物源碳,經過焚燒,即高溫氧化過程後,絕大部分都會變成無機碳(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排放入大氣中。

這一過程的結果,一方面是使生物源的有機碳因快速變成無機碳而無法回收利用、滋養土壤,另一方面是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了大氣中絕對的溫室氣體量,因此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2 和 13 相左。

取消垃圾焚燒錯誤補貼,背後的道理竟都是常識


第二,化石源垃圾焚燒發電,屬不可再生能源的延續。

如前所述,生活垃圾另外的主要成分是化石源垃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廢塑料或含塑料的廢棄物。

如果焚燒化石源垃圾可以獲得很多的政策、財稅優惠及補貼,這實際意味著對真正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種相對削弱,會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7、12還是13的達成。

第三,主要或重要的環境汙染物排放源,威脅全球環境和下一代健康安全。

無論是焚燒生物源還是化石源生活垃圾,都會產生包括顆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在內的大量“常規汙染物”,直接貢獻於本地或一定區域內的空氣汙染,不利於完成可持續發展目標 11。

垃圾焚燒更會產生多種“特徵汙染物”,特別是持久性的有毒化學品,如二噁英、呋喃、多環芳烴、多氯聯苯、汞、鎘、鉛等。這些化學品已被證明對本地或全球環境健康有著短時或長期的嚴重危害。

隨著全球各地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長以及焚燒處理率的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行業已經成為多類持久性有毒化學品汙染的重要源、甚至主要源,嚴重阻礙目標3與12的實現。

第四,全過程實際伴隨著眾多社會不公正現象。

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包括我國,垃圾焚燒項目在其生命週期內,即從規劃、選址、環評、建設、運行的各個環節,都存在權利和責任分配設置不合理,信息不公開,漠視周邊公眾意見,不充分落實公眾參與制度規定,甚至直接違反法規侵害公眾參與權利的問題。

儘管這些現象並非垃圾焚燒行業獨有,且與當地的社會環境及公共治理制度的發展有很大關聯,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技術和汙染風險越高,公私利益牽扯越明顯的建設項目來說,其衍生社會公正問題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不利於目標10和16的達成。

所以,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應當全額取消對垃圾焚燒的支持。

更多關於垃圾焚燒、能源及碳排放的研究和倡導:

  • 垃圾分類落實難?全國人大代表裡贊:建議取消垃圾發電補貼
  • 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委員建議調整垃圾焚燒補貼政策
  • 財政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效率低、生態效益欠佳
  • 英國這樣避免錯誤補貼垃圾焚燒
  • 垃圾焚燒項目不適合進入碳市場
  • 聯署邀請|取消塑料垃圾焚燒的可再生能源補貼
  • 錯誤的激勵: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與可再生能源電力補貼研究

取消錯誤補貼這件事上,我們不落後於發達國家:

2016年

  • 歐洲議員呼籲終止垃圾焚燒發電補貼

2017年

  • 歐洲議會報告主張終止垃圾焚燒補貼
  • 垃圾焚燒獲可再生能源補貼?歐洲聽到反對聲
  • 歐洲取消垃圾焚燒可再生能源補貼邁出重要一步
  • 歐洲取消垃圾焚燒可再生能源補貼又告一捷

2018年

  • 捷報:歐洲議會投票取消混合垃圾焚燒可再生能源補貼
  • 歐盟成員國將逐步取消垃圾焚燒補貼,明確垃圾分類回收優先於焚燒!

2019年

  • 歐盟:去掉混合垃圾焚燒的“可再生能源”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