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01 市場統計

  • 10月國內併購市場完成國內併購167起,完成跨境併購19起,國內併購總交易額為945億元,同比增長53%,平均每筆交易額為5.7億元,國內併購市場維持景氣狀態
  • 10月國內併購市場交易集中度仍高,規模前十大交易的總交易額佔比為70%,本月南航300億元混改佔據近1/3的交易規模。
  • 年初至今國內併購交易額前三仍是傳統行業,但信息通訊、傳媒互聯網等行業表現不俗,體現出新經濟市場的併購活躍性。
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02 監管動態

證監會:正式發佈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新規

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意味著A股併購重組新規徵求意見完畢,開始正式實施。此次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簡化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取消“淨利潤”指標;(2)重組上市認定標準縮短至36個月;(3)高新技術產業可登陸創業板重組上市;(4)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併購重組新規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促進A股併購重組的回暖,對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和活力提振有所助益。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

10月20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資本市場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致辭表示,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基礎制度。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再次談到,將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在此之前,深交所方面明確表示相應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證監會:提前取消基金、券商、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10月1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03 熱門交易點評

物美120億收購麥德龍中國(已完成)

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佈達成最終協議,收購完成後,物美將持有麥德龍中國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多點將成為麥德龍中國的技術合作夥伴。此次交易總價約120億人民幣,對應麥德龍中國估值約150億人民幣。

漢能點評:麥德龍是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個“賣身”本土企業的外資零售巨頭,其150億“身價”是家樂福中國的兩倍有餘。麥德龍的優勢在於(1)採取“只買不租”的策略,自有一二線城市的郊區地產。(2)B2B業務佔比高,是多個酒店、機關、學校的食材供應商。(3)會員制模式,中高端會員佔比近半。外資賣場在國內大多沿用國外超級賣場的商業形態,在靈活度、協同性、數字化上稍顯滯後,近年來與內資聯手成為普遍選擇。麥德龍在被物美收購後也將借力多點Dmall系統對賣場進行數字化升級。

中信證券135億收購廣州證券順利過會(進行中)

10月30日,中信證券發佈公告稱,中信證券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事項順利過會。本次收購中,中信證券擬作價134.6億元、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並將其重組為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將對廣州證券的組織和人員全部接收,業務和網點全面整合,未來廣州證券將定位為上市公司在華南地區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的專業子公司。

漢能點評:本次收購是繼中金併購中投後,券商行業發生的又一起併購大案。廣州證券在華南區域具備地域優勢,能夠在人員、客戶和牌照方面彌補中信證券的區位短板。目前國內券商行業已經進入強者恆強的階段,部分中尾部券商出售意願增強,頭部券商在此時併購地域性玩家,有利於取長補短、以合理價格擴充資產池。

格力400億混改花落高瓴資本(進行中)

10月28日,格力電器公告珠海明駿投資為股權受讓方,格力混改花落高瓴資本。今年4月以來其控股股東珠海國資委擬以約400億元轉讓格力電器15%股權,高瓴資本和厚朴投資入圍競買名單,最終高瓴資本脫穎而出。本次股權轉讓後,高瓴資本將共計持有格力電器15.72%的股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漢能點評:格力電器曾公開要求,混改後維持管理層的穩定性、拒絕“野蠻人”入場,而高瓴資本“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的投資理念更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高瓴資本和格力電器的後續合作將繼續增強公司管理層股權激勵,加深利益綁定,格力電器的高瓴時代值得期待。

居然新零售356億借殼上市成功過會(進行中)

10月17日,居然新零售借殼武漢中商宣告成功。武漢中商擬發行股份購買居然控股、阿里巴巴等23名交易對方持有的居然新零售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56.5億元。居然新零售涵蓋家居零售、家裝服務、家居會展等領域,旗下擁有“居然之家”、“麗屋”等近300個家居建材賣場。

漢能點評:本次成功借殼武漢中商後,居然新零售將成為繼紅星美凱龍之後又一個登陸資本市場的家居龍頭企業。本次居然新零售借殼上市的明星效應顯著,不僅有300多億大體量的交易規模,還有阿里、泰康等實力雄厚的股東陣容。本次借殼前後歷時約9個月,即使經歷了申請中止等小插曲,仍在近日得以順利過會。

阿里50億入股美年健康(進行中)

10月27日,美年健康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將以72.65億元對外轉讓16.16%股權,其中阿里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支付48.64億元獲得美年健康10.82%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本次股份轉讓價為12.01元/股,較美年健康前一交易日收盤價13.61元/股折價約11.76%。

漢能點評:阿里已把民營體檢雙寡頭收入囊中,其不僅拿下美年健康第二大股東席位,也聯合阿里系基金主導了愛康國賓私有化。大健康是馬雲“雙H戰略”(happiness&health)的關鍵環節,阿里在健康板塊還重金佈局了漱玉平民、藥明明碼、華大基因等公司,致力於打造出涵蓋醫藥電商、智慧醫療、產品追溯、健康管理的大健康全業務鏈。

阿里雲全資收購長亭科技(已完成)

10月11日,阿里雲全資收購政企個性化安全雲服務商長亭科技。10月31日,阿里雲又全資收購了IDaaS身份認證雲管理平臺九州雲騰。無獨有偶,10月17日,騰訊雲也宣佈對一站式雲端軟件服務平臺CODING的全資收購。

漢能點評:公有云市場壁壘已經形成,目前阿里雲和騰訊雲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前二,分別佔據28%和14%的市場份額,但私有云、混合雲仍有大量待整合機會。國外雲巨頭在模式成熟後多借助資本力量拓展業務邊界,如公有云鼻祖Salesforce曾投資超300家公司。在向產業互聯網升級的過程中,國內雲巨頭會縱深嚮應用層切入,在私有云、混合雲市場將激發出更大的投資併購活力。

騰訊擬5億美元投資高瓴藥店業務(意願階段)

10月9日,據外媒報道,騰訊計劃向高瓴資本的中國藥店業務投資約5億美元,對應的該業務投後估值約為25億美元。對此傳聞,騰訊回覆稱不予置評。高瓴資本從2017年開始投資中國連鎖藥店業務,已陸續注資超15億美元進行併購,旗下門店超1.1萬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零售藥店連鎖企業。

漢能點評:騰訊此次重金入局藥店,是對阿里醫藥零售版圖的一次挑戰。2018年來阿里陸續入股漱玉平民、華人健康、貴州一樹、德生堂等多家地方龍頭,控制門店總數近6,000家。線下藥店作為健康管理的高頻入口,將在互聯網巨頭的大健康戰略中佔據重要環節。核心資產的稀缺性、競爭對手的快節奏共同促使騰訊此次聯手高瓴,對藥店資產擲下重注。

巨人網絡終止重組Alpha(已失敗)

近日,巨人網絡宣佈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鑑於標的公司擬尋求境外IPO,為避免觸發分拆上市的相關規定,決定終止110億元現金重組Alpha事項。待重組標的Alpha旗下的核心資產為Playtika,後者是總部設在以色列的帶博彩性質的棋牌遊戲公司。

漢能點評:巨人網絡對Alpha的重組歷時三年,從最初發行股份加現金支付的交易方案,修改為全現金收購的交易方案,一波三折後仍未能重組成功。重大資產重組過程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籌劃重組對標的資產的業務質量、業務性質具有較高要求,也對欲重組企業的方案設計、資金調撥、業務整合能力具有較大挑戰。

京滬高鐵擬IPO募資收購京福鐵路安徽公司(進行中)

10月25日,京滬高鐵提交招股說明書擬登陸A股,計劃將全部募資用於收購京福鐵路安徽公司65%股權,擬併購的股權價格約500億元,收購對價與募集資金的差額通過自籌資金解決。京滬高鐵和京福安徽股權穿透後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國鐵集團,這是自2006年大秦鐵路和廣深鐵路上市後,國鐵集團又一次公開市場權益型募資。

漢能點評:京滬高鐵被譽為“最賺錢”的高鐵線路,2018年京滬高鐵淨利潤為102億元,全線發送旅客約1.9億人次,每人次為京滬高鐵貢獻了約53元淨利潤。待收購的京福安徽公司2018年虧損12億元,多個路段仍在培育期和建設期。在併購京福安徽公司後,京滬高鐵將擴大覆蓋範圍,發揮安徽的交通樞紐作用,向華南華中地區實現高效輻射。

04 更多交易

更多國內熱點交易

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更多國際熱點交易

2019年10月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總額945億元,交易集中度高


*“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由漢能投資集團併購團隊總結髮布,旨在解讀每月數據,彙總最新動態,提供前沿洞見,推動智慧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