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樣學習|這三位退役軍人的故事,稱出“共產黨員”的重量

紅網時刻記者 陳彥兵 長沙報道

他們,都是退役軍人;他們,退役不褪色,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身份。

近日,湖南省委作出決定,授予朱再保、甘厚美同志“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追授龍俊同志“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榜樣與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作出更大貢獻。

朱再保:從參戰老兵到“民間環保第一人”

向榜样学习|这三位退役军人的故事,称出“共产党员”的重量

朱再保。

7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來自岳陽的91歲退役軍人朱再保榮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同全體與會代表一起,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會見。為黨和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的朱再保,在合影時就坐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右手邊。

1951年,朱再保參軍入伍,走上抗美援朝的戰場。在一次戰役中,炮兵部隊被派往前線。犧牲的戰友在朱再保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我的生命是1800名戰友生命換來的,只要活一天,就要對得起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們。”

1966年,朱再保被診斷為胃癌晚期,醫生預言他“活不過五年”,朱再保被迫終身離職休養。1978年3月,一直與絕症鬥爭的朱再保走進幹休所附近一所中學,義務打掃廁所,從此走上了社會公益事業之路。

41年來,朱再保組織岳陽全市青少年,在環保、扶貧、救災、助學、助殘等多個領域積極開展公益行動。岳陽樓區不少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朱再保就動員學生幫助改善殘疾人生活。

事無鉅細地幹了幾十年,朱再保一度成為岳陽4000多所學校的校外總輔導員,累計幫助了岳陽市14個縣3萬人次的失學兒童,累計帶動捐款600萬元,捐贈大米400噸、學習用品80萬件。

1986年,洞庭湖區氣候反常,溼地生態破壞嚴重,部分物種消失,引起了朱再保的關注。從此,朱再保把公益事業的重點放在了環境保護上。

30多年來,朱再保以岳陽全市在校青少年為服務對象,先後開展環保知識普及、溼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接軌全球環保等“十大教育系列”400多項環保主題教育與實踐行動,累計開展8000萬人次的環保主題教育,編寫了150多萬字的宣傳材料,印刷600多萬份免費資料。

2001年3月,他創辦了湖南省首家環保民間組織——岳陽市環保志願者協會。目前,10萬名青少年加入這個協會。2015年3月,岳陽市環保志願者協會被中宣部、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授予“全國環保志願服務示範團隊”。

為保護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溼地候鳥安全越冬,他發動環東洞庭湖5縣(區)50萬名溼地使者,開展“護鳥、護魚、護水、護一切生物、不網捕、不毒殺、不買賣、不食用洞庭鳥類”等行動,組織捐糧40噸,救助受災鳥類。

1999年,他響應團中央號召,發動岳陽全市青少年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在華容縣幸福鄉五公里臨長江大堤外側,植防洪林1500畝20萬株,成為3.2萬名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林。2003年,他拿出環保獎金並積極協調社會捐助,在鐵山水庫毛田畔植護水林600畝。後來,他又兩次捐出獎金,發動12所中小學學生植樹3000畝45萬株。2013年,他榮獲第六屆全國“母親河獎”。

因在環保領域的突出貢獻,朱再保被譽為“洞庭湖溼地保護的先驅”和“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成為湖南省一張響亮的環保名片。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彰了這位中國環保志願者。

“環境保護關係民族興衰。我是一個老兵,有義務、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儘管年事已高,但朱再保仍如年輕戰士那般,保持著戰鬥的激情,奔走在社會公益事業的道路上。

甘厚美:堅守初心深藏功與名

向榜样学习|这三位退役军人的故事,称出“共产党员”的重量

甘厚美。

湖南瀏陽有這樣一個深藏功名的真英雄,92歲高齡的甘厚美。

在南征北戰的歲月裡,甘厚美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20多場,赴湯蹈火、屢立戰功。傷病復發、復員回鄉後,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默默奉獻20多年,嚴於律己、自力更生。

穿行於戰火硝煙之中,進出於槍林彈雨之間,其艱難困苦自然可想而知,但甘厚美卻甘之如飴。

當解放戰爭需要時,他參軍入伍,為解放全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重傷後醒來,他說出的第一句話仍是“輕傷不下火線,讓我留在戰場”。

退休之後的他,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從不抱怨,從不消沉。數十年如一日,在他看來,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國家還不富裕,大家的日子也苦,在那種艱難的時候,我怎麼好意思去開口。”

按規定,甘厚美有資格作為傷殘軍人復員,但他卻以“我不能成為國家包袱”婉拒了。因為他總是認為,自己沒能為黨和國家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甘厚美妻子在去世前生病多年,他卻從來沒有利用自己離休幹部的身份,幫妻子拿過一盒藥。

他是多次立功的“人民功臣”,卻從不肯居功自傲,甚至從不將勳章示人,而是讓自己完全融入普通人中,成為人民群眾中的一員。

甘厚美對待名利的態度,就像一把無形的尺子,量出了一名共產黨人品格的厚度。“榮譽屬於黨屬於部隊,不屬於我個人!”“我那麼多戰友犧牲了,我能活下來,還有什麼資格向黨和政府提要求。”這是他說得最多的話。

傷病復發的醫治費用原來可以報銷,但他卻寧願自己承擔,因為“不能這樣去佔公家便宜”。

孩子上學就業,別人可能會想辦法託關係,他卻從不動這些心思,因為“想吃‘國家糧’,就要自己去努力”。

家庭負擔重,原本可以向組織求助,他卻從不張口,因為他總是“不以功勞為資本,甘灑汗水為公家”。

正如他自己所言,“這輩子讓我驕傲的事情,一是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二是沒有佔公家一分錢便宜,三是教育孩子憑自己的本事吃飯。”

他始終把榮譽歸於黨,歸於部隊,歸於犧牲的戰友,卻從不歸於自己。

龍俊:駐村一線助脫貧生命留在那片熱土

向榜样学习|这三位退役军人的故事,称出“共产党员”的重量

龍俊。

今年7月29日,龍俊在騎摩托車去村裡的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龍俊走了,在同事、群眾、親人、朋友的不捨中,58歲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他熱愛的那片熱土中,鐫刻在他情之所繫的群眾心裡。

1982年10月,龍俊從部隊復員到中國農業銀行保靖縣支行工作,當過儲蓄所、營業所主任,也幹過銀行保衛和後勤工作。

為響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這個退伍老兵勇挑重擔、主動請纓衝出大院,奔向了田野,開始新的“戰鬥”。

2015年4月,龍俊來到了碗米鎮美竹村,擔任駐村扶貧隊員。由於業績突出,2016年2月,他再度出征,轉戰毛溝鎮如景村。

2018年3月,保靖農業銀行扶貧村更換至毛溝鎮陽坪村。龍俊再次請纓來到陽坪村,“行裡年輕人多,用電腦辦業務我不如他們,但駐村扶貧我有經驗,我一定比年輕人幹得更好!”

5年多的時間,他在2鎮3村扶貧,始終保持著一名退伍老兵敢打硬仗的本色,投入扶貧工作。工作成效有目共睹,經他直接幫助過的建檔立卡戶,有59戶221人脫貧。

“彭媛,今年的獼猴桃掉得多,你要多抽時間看看啊!”“草長瘋了,比獼猴桃藤還高。”“有幾隻大雁糞便顏色不對,你要注意啊!”陽坪村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媛說,她時常會接到龍俊的電話,提醒她看看獼猴桃的情況。看著300多畝的獼猴桃園和成群的鴨子、鵝、大雁,彭媛又想起了合作社成立初期,龍俊幫過她的點點滴滴。

2015年,陽坪村村民彭媛回鄉創業,組建了陽坪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全村66戶建檔立卡戶全部參與土地流轉、務工。2019年,彭媛想擴建一個黃金果獼猴桃育苗基地,苦於資金需求過大,一直無法實現。得知彭媛的困難後,龍俊主動找到她,併到農業銀行積極協調,為她成功申請到低息貸款50萬元。

這筆貸款到彭媛的賬上,僅僅用了15天。後來,龍俊隔三差五就要到果園裡轉一轉、看一看。

“再也接不到龍哥的電話,再也聽不到龍哥熟悉的聲音了。”彭媛介紹,今年豐收成果還不錯,以每畝3000元計算,收入應該超過100萬元;養殖的5000多隻雞、1000多隻鵝、200只大雁,也在陸續銷售。

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龍俊乾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始終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為養蛙創業者申請5萬元的低息貸款,為幫扶戶家裡的孩子聯繫熱心人資助她完成學業,為建檔立卡戶的腦癱兒子申請輪椅,為房屋破漏的家庭申請危房改造經費……

如今,村裡400畝柑橘完成了品改低改,200畝辣椒喜獲豐收,3.3千米道路完成硬化,182戶820名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水,村間道也被72盞太陽能路燈照亮,59戶廁所進行了改造。

兒子龍小丹在父親出事後先後兩次來到陽坪村,走走父親每天走過的道路,看看父親日夜牽掛的村民。

龍俊走了,在同事、群眾、親人、朋友的不捨中,58歲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他熱愛的那片熱土中,鐫刻在他情之所繫的群眾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