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写意画好,好在哪?如何欣赏呢?

秦长彬


国画大写意,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好像并没有那么的难,寥寥数笔,就那么回事,也没什么,是这样吗?当然,好像不难,不过大多数是看得容易,真正自己画,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写意光有其形还不行,还得有笔墨,这样即使是寥寥数笔,也可很有味道,即所谓笔墨之趣。

话说笔墨,记得吴冠中先生说过“笔墨等于零”,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笔者也觉得多少有点偏激,不过也有道理,笔墨视为基础,作为工具,倒不是目的,最后的目的是画面吧,其实也对也不对,在创作国画大写意的时候,其创作过程的精神状态也是艺术的重要一部分,过程也是艺术,而随性洒脱的过程下的笔墨本身就是极为耐品而有趣的,所以国画大写意的最后结果和创作过程都是值得品味的地方。吴冠中先生倒是有些忽略了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作为吴冠中先生本人来说,多少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不过虽说如此,笔者也是很欣赏他的艺术成就的,因为笔墨也正如他所说的,非是必须,至少对于吴冠中先生自己的艺术来说是这样吧。笔墨虽为工具,也为艺术的本身,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少了这个精神,最后的画面虽好,也会少许多味道可品了,所以锤炼笔墨功夫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则味不足,即使同为寥寥数笔,也为其次。

学习国画,常有人强调以书入画,老一辈的书画家也经常会提醒你这一点。笔者如今也是深有体会吧,自己最初也是开始学习书法而后学起的国画,这着实对自己后来学国画带来了不少益处。其实这笔墨功夫,还真的和书法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笔墨功夫好的国画家,他们的书法是不错的,自然也有一些例外,并不能绝对化,也不能说书法好了,其笔墨功夫就一定厉害,这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有少部分笔墨功夫厉害而书法一般的,所以怎么说呢?用数据说话自然最直观,当然我并没有去统计过,也无法统计,也只是在我的印象当中,达到一定高度的写意画家,大多数的书法是不弱的。很多的国画家也正是由于书法的薄弱,最后制约了其继续发展,其自己本身甚至不知道原因,有的即使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也没精力坚持学习书法,持着半怀疑的状态,甚至于否定书法。笔者在此也不论证书法与写意国画的必然联系,因为必然的说法一定是有漏洞的,我也看到一些国画家画的写意画依然很有趣味,即使他们的书法并不是那么的好,这也如吴冠中所说的差不多,笔墨似乎并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已经舍弃了笔墨,追求内容也是一个方向,谁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有很高的笔墨功夫。只是如果有笔墨,还是更好的,既无笔墨又无内容,那么就不好说了,也许还可以是抽象艺术,你晕了吗?

虽说笔墨未必是写意的必要条件,但有人问起我学国画应该学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会强调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书画结合起来,本身也是相得益彰,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国画大写意来说,其实对书法的要求就更大了,不然如何为写意呢?不知写味,何来写意?所以很多时候写意画家落款时也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添个“写”字,而不是“画”,以明其味。有人说笔墨还不简单,毛笔墨汁在宣纸上随便一涂,难道就没笔墨吗?当然有笔也有墨,只是趣味就不同了吧,现在有许多学国画之人,最初学的是西画,后来也拿起了国画工具画起画来,当然笔者也不否定其艺术价值,却总感觉少了什么,也许是少了一种文化内涵吧。

之前一直在谈笔墨本身,笔墨本身是富有精神的,有感情的,创作过程中,时而激昂,时而又有所收敛,时而快,时而缓,富有节奏,自然而然,这也是其最值得品味的地方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整体画面,也就是大写意的结果,又是极为概括的,简洁大气,很是巧妙。这也是画家经过不断地提炼笔墨,最后选择的最重要的几笔,概括主题,所以也并非易事。笔者画画时,倒是经常撕画,时有不满意的作品,也很是正常,最后总结提炼的那几笔,不仅仅要写出每一笔的味道,这个味道要写出高度可不容易,还要精炼笔墨,概为数笔,最简单,也正是最难的,这也许就是大写意的魅力之处吧。

当然,一开始大多数的人还是处于不理解大写意的阶段,总之还是慢慢学着去品味吧,学着理解大写意的精神,学着注入你的情感,甚至学着自己去画,也许有一天你就会觉得震撼,觉得如此畅快豪情,热血沸腾。有些艺术,越品越香,也多了几分趣味,大写意就是这样的艺术。一腔热血,满赴宣中,寥寥数笔,震撼人心。


孔雀寨子


写意画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特色与偏好的古典画作。



写意画一般线条流畅简洁,透露出拙朴,自然,灵性之美;

色彩上可黑白,可浓墨,可重彩,可浅淡,格调高雅,飘逸脱俗。

写意画,喜爱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画中意、情、境,层次丰富、飘渺如禅境。

所以写意画是非常值得细细玩赏。



那么我们该如何欣赏写意画?

答案是:主要以神遇,次要以目视。

主要以神遇,是指我们要透过画面,体会画境。体会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写意画不以逼真为要务,而是留下空白,让我们以精神情感去捕捉气息,感受氛围,去悠游画中蕴含的意境。

比如,齐白石画虾,只画几只弹动的虾,却不画水,水在哪里?看虾动,便知在水中,虾与水和谐共处,意趣盎然!

我们去体会画外的水,体会虾与水的意趣,体会万物和谐的意境。



次要以目遇,是指用眼睛去欣赏写意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感受最直观的美术元素之美。


良笙老师


写意画(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用中锋侧锋逆锋来表达。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汪亚尘的弟子汪德祖,安平义君等并,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大写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现了写意画大家梁楷,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北宋山水画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写意画有画无意,或叫人不解其意,莫名其妙,都处不上名副其实的写意画。

写意画讲究意,所以我们欣赏写意画也得捕捉画中的意,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性情。怎样更好的去理解意,最好的途径是从熟悉绘画技能入手,中国写意画往往是通过相当具体的绘画手段来塑造确立的。欣赏中国绘画创作应当按照南齐的谢赫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它们分别是: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这里对六法的解释为:【气韵生动:指创作上主题明确,表现真实,形象生动。骨法用笔:指描绘形象上的笔致与线条。应物象形:指选择题材的角度,观察与描绘对象要深刻细致与正确。随类赋彩: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准确而必要的著色。经营位置:指题材上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传移摸写:指接受前人的传统】。

当然,欣赏是带着时代的眼光的,人们的欣赏情趣也有着时代性,在绘画的表现方法上不同、欣赏者也会提出不同的欣赏要求,画家本身欣赏画的时候一般偏重技巧,而欣赏者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那么欣赏就偏重于画的内容及感染力,不管是从哪一点出发欣赏画,都需要久看细看,用一种研究的眼光来看,才能看出它的奥妙,达到欣赏的目的。有欣赏经验的人都知道,有的画初看印象不错,还想再看,但看了几次之后却会觉的这幅画没有什么意思,也有的画初看似乎平淡,但看了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它有丰富的内在美。

在欣赏中国写意画时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如此才会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当你看画的时候,首先打动你的是它的立意是否生动,第一印象很关键,如感觉好才使你仔细的看下去,深入地研究下去,如果一幅画给你的印象是呆板的,它怎么能吸引你呢?立[5] 意生动是一幅画给人的一种综合感觉,以欣赏的角度来看,我们所以能被一张画所感染,是因为它的内在美,而这种内在美是通过形式的美表现出来的。

古人说作画必先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画的主题。画家在作画之前应把意放在笔先,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如画梅就要把梅花迎风斗雪和耐寒的品格画出来,画菊要有傲霜的精神,画竹要亭亭玉立,虚心有节,蒸蒸日上。立意的生动是中国画内在美的流露,这里即有画家的主观因素,又有欣赏者的主观因素,所谓画家的主观因素就是画家对所描绘的客观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体验,并把感情移入其中。所谓欣赏者的主观因素,就是欣赏者在看画时所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因为欣赏者看画的角度不一样,以及欣赏者本人的文化修养素质的高下都决定着欣赏水平的高低。如当代画家李苦禅画的墨荷,水墨淋漓,洒脱奔放。朱宣咸的红梅极其热烈、奔放、老辣、包容与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袁振西将小写竟山水开创大写意突破前人,打通东西方直入当代抽家水墨.当代画家,尤中会的老虎,庞佳丽的山水,王海宝的梅花,任学之的牡丹,魏剑峰的松树,都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写意的一代画风,看上去好像画家在横涂竖抹。有的欣赏者认为荷叶画的太离形,不符合自然生态的本相。把叶子改成用绿色就更好,从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欣赏者的文化品位,一块水黑淋漓的石头,在有的人眼中可能是无情物,可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它却常常显现出一种特定的性格。

形与神 形与神一直是中国画创作和欣赏所重视的问题,欣赏中国的写意画用自然景物作为标尺,是不全面的,追求表现对象的形体准确、逼真,并非写意水墨画的主要使命,写意画贵在得意,它不但写出对象的外形,更要写出对象的神情,同时也强烈地包涵着画家自身抒发的意境和意趣。只求形似,不是艺术。如动物和植物的标本挂图,可以画的非常准确,但没有人把它们挂起来欣赏。我们在欣赏中国写意画的时候经常看到画面的景物变形。这也是写意画通常运用的手段,变形犹如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或平时人们激动时常说的心要"跳出来"了一样,它强烈、新奇但依然是自然而近情理。








诗词与美文欣赏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各有各的美吧。写意画用的简练概括的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好的写意画美就美在意境,笔简意繁,态随意变,转笔之间意趣无穷。写意画的笔法洒脱,灵变,有活泼的生命力,所以深受大家喜爱。尤其是写意山水,意境中有皴擦有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境之中。欣赏写意画首先要看这幅画的立意是否生动,能否让你继续深读下去。其次还要看作者所表现出的形与神,以及构图等等。






思语1383


写意画的好顾名思义,最主要的好自然是在意上,当然也是因为这意,使得欣赏起来也颇费些意思。

中国画从题材上看一般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工笔中有白描、淡彩、重彩之分,写意中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之分。写意画好在哪里暂且不论,如果你能会欣赏写意画了,也许就能明白写意画的好了。

一中国画的写意性

首先要明白概念“写”与“写意”的本义。

参查词典注释。《辞源》对“写”的释义是:“宣泄,排除”;还有“描摹”“熔铸”等含义。对于“写意”的释义是:“表露心意。如《战国策》‘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另一释义是:“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精炼之笔勾勒物之神意,不以工细形似见长。”《辞海》对“写”的释义是:“写字或作画”;“描摹。如写生、写真”;“宣泄。通作‘泻’”。对“写意”的释义是:“披露心意。如李白《扶风豪士歌》:‘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其次要消除工笔画与写意画的误会

中国画无论什么样题材,无论怎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强调写意的,其实“工笔画”以及它与“写意画”的真正意义上的区分是20世纪初为应对西方写实主义冲击而“诞生”的。绘画在中国人眼中是“通神”“悟道”的,至于用什么方法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最终能否给人这样的体验。(自己头条图文,专门对此有三四篇有很详实的论述,从发生到如何达到包括具体技巧,有兴趣可找了看看。)

二中国画的意是什么?

中国文化以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为其哲学理念,所以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

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

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

气韵生动是画家意的表现

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气韵生动,在《谢赫六法》中,排在第一位。原文是“一气韵生动是也”。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读做“一、气韵、生动是也。”

什么是“气韵” 气韵就是画面的魂。生动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气韵生动,就是画家意的表现,就是中国画的魅力 。

三中国画中写意性在画家笔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为抱朴守拙、客观写实。

画家描写自然之物时,往往介入其中,尽心去写,如宋代的工笔画。绘画画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就如人品做到极处,和常人无异,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第二种以主观写意,独抒性灵为宗旨。

对自然物象进行大胆地改造变形,或不求形似,点到而已,如减笔画。形只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传达人生内心境界。轻描淡写地点染形而重传神达意,才能生情出致,如文人画。 

第三种把写实与写意相融。

自然之精神与画家的心境、情感合一,形神兼备,工写结合,也就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界于工笔与意笔之间,如小写意。

至于大写意,泼墨画就更是极致的表现。

所以欣赏中国画,首先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气韵,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她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也就是中国画的意境。

画之韵是一种感觉,是画之意的流淌与延伸, 是绘画作品给予欣赏者的一种,与欣赏客观物体时不同的、美妙的感受,这也许就是画的写意的好吧。

早在六朝时期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谢赫提出的“取之象外”“气韵生动”等绘画理论,就分别从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感悟、艺术想象、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以及形象思维等方面,阐述了神韵、妙趣、生气的表现之于绘画创作的首要地位,强调了神会、写意及艺术想象之于创作的高度重要性。


红梅工笔佛画


写意画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写意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画中的意思。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写意画主张神似。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双鱼小书生


真正的写意画是情景相融的场景,用笔划和色彩生动描绘出事物的深刻内涵,清晰表达一种文化和思想画面。

一幅有灵魂的写意画更多的是靠心灵的倾诉,而不是刻意的模仿和造作。

以形写神,以神写意,是写意画的主要特点,一幅优秀的写意画就是一首好诗,一曲好歌,欣赏写意画应从笔法和墨彩入手,笔法是词,墨彩是曲。


见证沧海桑田


抗衡宫廷画院的工笔画而言的水墨写意画,实则是粗糙随性而为的画作,是被文人墨客玩坏了的中国艺术,只求“看不清摸不着”的意向概念,绘画技艺早已丧失中国绘画的理性的审美思考和精湛的技艺。成为文人雅士消遣娱乐方式——-追求笔墨趣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