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成忠臣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真正的書家都知道,中國書法是一門線條的藝術,對一個書法家來說,書法造詣的高深,在於他對線條的理解把握的能力,如何運用線條傳神造勢以達到氣韻生動境界的本領。從中可以看出駕馭線條有一定的難度,正因為這個難度而成為古往今來衡量一個書法家的水準高低雅俗的規則。按傳統的說法,書法中的線條是以力和技法為根本。但在很多歷史專著中,對“力”的概念,說得較籠統、抽象,有的甚至玄虛,沒有很明確的內容。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那麼按現代要求,這個力是如何表現,實際這個力就是指指力、腕力、臂力三個方面。古人還有一種講法說全身力,其實這個力是不存在的。可以說全身力是故弄玄虛。有人說線條講力度,寫字要有力,我說你的力用錯了,寫字的力度不是那種用法。書法屬物質的東西,對付物質的東西要用物質的力度。可書法的線條是精神產物,對精神產物只能用精神的力量。它不是壓力,一些人說線條需要力量,運動員有力量吧!你把他找來,拿一支毛筆在紙上劃,肯定劃出的線條沒力量。因為它不是物理的力,而是精神的力。線條的力是一種“氣”的力,“力透紙背”並不是指一個人手臂有多大力,有多大勁。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2001年我見啟功先生寫字,那時他已快九十歲的人了,但他寫的字很有力量。由此可見,中國書法的線條的力度,不是物理的作用力,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力精力氣力,也就是精神力量和精神氣,這種力跟物理的壓力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好的線條應該是“綿裡藏針”外面光華,內含堅質。壓下去的力量和提起來的力量要同樣大,這才是優美的線條。所以說書法線條的力度屬於物理學範疇。力學所說的作用力,在書法上,來源於手指、腕和臂。他屬於力學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與質量、速度密切相關。線條用力的方式是,第一是筆的軟硬,第二是紙的厚薄,三是墨的濃淡。對運筆當中的力,古人曾提出“萬毫齊力”的講法,是強調在書寫過程中每一根毫乃至萬根毫都要一塊用力,“力”要通過筆觸才能送到紙上,是指手指力、腕力和臂力同時配合運動。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筆的軟硬,寫出的字體有所不同,硬毫彈力大,軟毫彈力小,筆的彈力是由筆和紙的直接接觸而產生形變引起的。我們拿毛筆寫字,把它按下去時,筆本身就產生反作用力。下按時,筆毫彎,上提,筆毫即恢復原來的形狀。如筆是硬毫,則直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點畫與點畫之間要有照應,是依靠它們之間的的仰承俯注,左顧右盼,這種照應也是力的表現。仰與俯之間是上下關係,左與右是偏旁關係,這兩種關係,都是各自用力從中連貫起來。這種力有運動方向,一個是“離”一個是“向”可稱為離向力。書法結構中還有一種“支撐力”是點畫與點畫之間,偏旁與偏旁之間的一種合力,指上下左右要銜接,銜接之間是用力來支撐的。它們之間又有一種“合力”,“合力”產生向心地力而後取得字的重點。比如毛澤東寫“人民日報”的“人”字,左撇很長,右捺比一般寫法要短得驚人,顯得撇比捺長一半還要多。給人一種很險的感覺,好似這個“人”字站不住,立不穩。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但我們看起來並不覺得站不住,立不穩,而感覺很有力量。原因是毛澤東在寫這個“人”時,處理得相當好,用支撐力用得好,短捺正支撐在長撇的支撐點下。這種方法,是一種藝術創造。正是正是這種創造性,才體現出力的美。我們不妨把長撇和短捺換下位置,就可看出問題來了。假如把短捺支撐在長撇的上端,就會顯得“左腿”偏長了,如短捺支撐在長撇的下端就會感到“頭部”偏右了。力是書法線條的精神世界,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內容之一。它即是書法的靈魂,也是書法的生命。力在書法線條中起主要作用,書法線條的美離不開“力”。

如何解讀草書的線條力度之美

作者:成忠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在人格及道德沒落的中國藝術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氣節。以一己之力挑戰邪惡,拉開了作品會說話的序幕,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吳冠中、史樹青譽為最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