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西遊記鳳仙郡祈雨,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都不陌生。

原本的鳳仙郡太平富裕,“郡土寬弘,軍民殷實”。因為郡侯衝撞了玉皇大帝,把貢品餵了狗,惹得玉帝震怒,全郡三年亢旱。

“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十歲女易米三升,三歲男隨人帶去。城中俱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名”,

堂堂天竺國大郡三年間就變成了活活的人間地獄。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的設定裡,什麼地方的百姓才最慘?

一般都是遭了妖怪的地方,你比如說,獅駝國滿城百姓就被大鵬金翅雕一口吃了個乾乾淨淨。

但鳳仙郡一沒妖精,二沒怪物,僅僅因為郡侯得罪了玉皇大帝。

那玉帝為何不懲罰郡侯上官一人,卻偏偏要罰鳳仙郡三年不下雨,讓全郡百姓代為受過呢?

更何況這上官郡侯“十分清正賢良,愛民心重”,聽說取經團隊能夠祈雨,馬不停蹄來拜見,“郡侯一見唐僧,不怕他徒弟醜惡,當街心倒身下拜”。

你看看,人家這是愛民如子的好乾部呀。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不公平,實在不公平!

於是,好多解讀西遊記的人就得出一個結論,這是玉皇大帝不仁、濫用刑罰,是吳承恩對封建政治的無情批判。

拜託,這種解讀就太過現代了,完全用現代人的眼觀去看待歷史神話小說,有點失之偏頗了。

(一)

其實玉帝這麼做有著深刻的政治邏輯,那就是君權神授+上天示警,這是中國古代政治的最大“神”邏輯。

在中國古代政治中,君權神授的神權思想是封建帝王們統治百姓的最有力武器,是政權合法性的唯一依據。

每一位專制帝王都自稱真龍天子,都是“天佑吾皇”。

朱元璋稱帝后,把金鑾殿取名“奉天殿”,滿清入關後,為表明自己是天命所繫,將盛京命名為“奉天府”,帝王們的用意不言自明。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在這種神權觀念下,沒有任何制度、任何人可以限制帝王的權力。封建帝王們不畏懼任何人、任何法律,唯一敬畏的只有上天。

上天示警,成了對封建皇權進行制約的唯一力量。

作為農業文明國家,中國歷史上對自然災害以及特殊天文現象都有明確記載,因為在神權觀念下,這是上天對皇帝失德的一種示警,是對皇權的一種制衡。

但凡天生異相或發生自燃災害,皇帝都要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施政得失。

帝王失德不賢,全國大旱;郡侯不仁,全郡大旱,這都是中國古代政治神權觀念下的自然表現。

所以,為民請命的孫悟空沒有對玉皇大帝“披香殿三事”的合理性、合法性提出任何質疑,不僅沒有質疑,還“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面含羞”。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為什麼不敢啟奏、滿面含羞?可見在孫悟空的心裡,玉帝無過,所有的責任都在鳳仙郡郡侯身上,三年亢旱,全郡百姓代郡侯受過,都是由郡侯失德導致,上天示警具有完全正當性。

這裡大家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這次孫悟空在玉帝面前是秒慫的。

於是從披香殿回來後,孫猴子痛罵那郡侯上官“只因你這廝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天地,致另黎明有難,如今不肯降雨!”

這是孫悟空的態度,也是作者的態度,也是那個時代人的基本態度,可見古代中國神權觀念之深厚。

(二)

鳳仙郡祈雨,作者真正意圖是啥?他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一念惡生,自己德行有虧,施政有誤,會將治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一念善生,改過自新,施行仁政,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作為封疆大吏、地方長官,手裡掌握著一方百姓的生殺大權。

為官從政不能只顧自己的一己私慾而不顧百姓的死活,這是儒家思想一直宣揚的為官之道,也即民本思想。

其最通俗的說法就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鳳仙郡為啥不該下雨?一起看透中國古代政治的“神”邏輯

最後,想對大家說,西遊記雖然是一本神話小說,但是有其產生的特定歷史背景,我們讀西遊記,也應當要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從作者所處的客觀時代環境出發。

作者的思想觀念是其所處時代社會意識的一種投射,既然是當時歷史社會意識的一種反應,那就必然有其時代的侷限性。

對我們而言,不能用現代理論和觀念去無限制的解讀、甚至歪曲作者的本意,來達到某種所謂的高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