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賦能行業“鏈”接未來

最近,區塊鏈火了。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比特幣雖然被大家知曉,但卻顯得十分遙遠。實際上,區塊鏈並不“高冷”,已經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多個領域。那麼,究竟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有哪些應用?

  什麼是區塊鏈?

像一個分佈式“數字賬本”,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是分佈式數據存儲、多中心的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種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看成是一個分佈式的“數字賬本”,每個區塊就是一個“賬本”。不同於以往的集中記賬模式,區塊鏈的各個區塊“賬本”由多方參與完成。每個區塊就像是一個獨立的硬盤,不僅可以保存所記錄的信息,還能夠通過加密技術,確保這些信息無法被篡改。每個區塊和前一個區塊按時間順序相連,形成一根鏈條,各個區塊之間相互獨立但又不可分割。

  區塊鏈構建了一個信任載體,可以實現可靠的信息傳遞,這也是其核心價值所在。區塊鏈上的信息對所有參與方來說都是公開、透明的,但是同時又不能被篡改,具有一定的信息防偽功能。區塊鏈不受任何人控制,信息一旦進入區塊鏈,就連管理員也無法篡改。數據被完整地分發到各個終端平臺上,參與方可以在各個節點上輕鬆訪問信息。而攻擊方卻無法找到單一的入口點,因此,數據安全更有保障。由於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平臺,參與方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點對點交易,無需第三方批准。在這個平臺上,參與方不僅可以記錄每一筆交易,還能記錄就醫歷史、出生證明、保險理賠單等任何可以用代碼表示的事物。

  總的來說,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集體維護、可以追溯、全程留痕等特點。也因此,有專家認為,區塊鏈是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信任基石。

  有哪些應用?

  賦能金融等多個行業,應用就在我們身邊

  你買的農產品產自哪裡?盜版圖書如何追根溯源?你捐出去的善款,都被用於何處?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區塊鏈離我們並不遙遠,已經應用於供應鏈管理、數字身份、數字金融、產權保護、旅行消費、徵信、電子政務、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作為底層技術,區塊鏈將賦能各個行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區塊鏈可以實現真正的農產品追溯。現在,在一些城市的超市,部分農產品被印上“數字身份”二維碼。市民拿出手機掃描這些二維碼,就可以知道農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全過程。與傳統的農產品信息溯源不同,區塊鏈由於具有去中心化、分佈式的特點,不僅可實現溯源功能,還可以防止篡改信息。以往,農產品追溯信息依靠電商平臺、中介公司等收集信息,存在數據被他人篡改的可能。而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農產品的全流程信息,比如生產商、生產日期、原料檢驗、發貨時間、收貨時間等,由誰上傳,什麼時候上傳,一目瞭然,且信息無法被篡改,避免供應鏈各方推諉扯皮。

  區塊鏈還可以幫助解決身份問題。近年來,“奇葩證明”問題屢見報端。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當事人可能需要跑多個部門蓋章,才能解決問題。“奇葩證明”禁而未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信息無法得到廣泛承認。有了區塊鏈,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功能,區塊鏈上的出生證、房產證等信息都變成了被各方信任的信息,當然也就不需要再證明“我媽是我媽”了。

  在醫療數據存儲方面,區塊鏈也有了用武之地。衛生主管部門為了打通“信息孤島”,避免病人重複檢查,開始推進醫療資源“共建共享”。不過,醫療數據共享後,不少人擔心自己的疾病信息洩露。在這方面,區塊鏈憑藉其去中心化等特點,就派上了用場。比如,居民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只將必要信息授權給醫生。未授權的信息,包括醫生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法獲取。這些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而不是被第三方託管機構保存,個人隱私更有保障。

  正是看到了區塊鏈的獨特優勢,各大科技巨頭爭相佈局這一領域。目前,螞蟻金服、騰訊等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除了企業,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區塊鏈發展。去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開展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研製,推進邊緣計算、深度學習、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研究。

  風險如何防範?

  加快制定安全標準與規範,研發和推廣數據加密功能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與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區塊鏈雖然具有不可篡改等特點,但是由於缺乏整體標準和安全認證,產品質量和應用的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比如,區塊鏈中的公有鏈,不設訪問權限,常常受到黑客的攻擊。

  近日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與展望》報告指出,區塊鏈性能安全問題一直是制約區塊鏈應用發展的重要因素,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TPS(每秒處理交易的能力)過低、交易確認時延較長、安全性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等級評價、隱私保護得不到保障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騰訊安全此前發佈的《2018上半年區塊鏈安全報告》顯示,區塊鏈的經濟價值不斷升高,促使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攻擊手段獲取更多敏感數據,“盜竊”“勒索”“挖礦”等讓區塊鏈安全形勢變得更加複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有價值約11億美元的數字加密貨幣被盜,且在全球範圍內因區塊鏈安全事件損失金額還在不斷攀升。

  解決區塊鏈的安全問題,還需政府、企業、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多方發力。政府部門要加快制定安全標準與技術規範,推進區塊鏈安全認證技術發展。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和推廣數據加密功能,在保護用戶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一批“現象級”應用產品。

  業界認為,區塊鏈應用還需要第三方評估機構檢測認定。《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與展望》報告認為,如果沒有權威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區塊鏈應用進行檢測認定,就無法保證其所使用的技術在性能和功能上是否符合標準,用戶最關心的隱私信息和關鍵數據是否安全有保障。報告建議,要建立科學評估機制,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全方面的公正的檢測。從行業層面甚至國家層面推動區塊鏈第三方評估制度和專業機構的建設,有助於推動區塊鏈應用高質量、安全和長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