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發電企業業績分化 三季報“喜憂參半”

本報實習記者/茹陽陽/記者/吳可仲/北京報道

近期,多家A股垃圾發電公司陸續披露三季報,各家業績表現可謂“喜憂參半”。

其中,盛運環保(300090.SZ)和啟迪環境(000826.SZ)兩家出現營收、淨利雙下滑。盛運環保淨利降幅更是高達163.43%,該公司還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其同時還收到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的相關處罰決定。

相比之下,中國天楹(000035.SZ)的日子似乎好過許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天楹營收同比增長逾8倍,淨利同比增加超過100%。

中國天楹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去年我們做了重大資產重組,現在看到的是並表後的數據,因此財務數據發生較大變化。(目前)垃圾焚燒發電是國內部分的主營業務,但在並表後佔比不是特別大了。重組之後,我們主營業務是全產業鏈的環境服務,從前端的垃圾分類,到環衛,再到末端垃圾處置。”

部分企業頹勢難止

今年7月1日,上海正式實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之後,垃圾分類引發資本追捧。處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鏈後端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也因此受到了關注。

近期,多家垃圾焚燒行業相關A股上市公司,包括盛運環保、啟迪環境、中國天楹、深圳能源(000027.SZ)、瀚藍環境(600323.SH)、旺能環境(002034.SZ)、偉明環保(603568.SH)和綠色動力(601330.SH)在內,相繼公佈三季報。在行業整體趨暖的大環境下,各家公司業績分化。

其中,前三季度營收過百億元的有兩家,分別是深圳能源(157.8億元)和中國天楹(130.67億元);前三季度營收低於10億元的兩家,分別為盛運環保(4.31億元)和旺能環境(8.59億元)。另一方面,從淨利水平來看,只有深圳能源一家前三季度實現淨利在10億元之上,達到17.13億元;而盛運環保前三季度淨利為-5.52億元,出現大額虧損。

從各家前三季度營收的增速來看,中國天楹和深圳能源都在100%以上,盛運環保和啟迪環境則出現不同程度負增長。淨利增速方面,深圳能源和中國天楹淨利增速都超過100%,而盛運環保、啟迪環境和瀚藍環境的淨利,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其中營收和淨利下降較為嚴重的,當數近年處於頹勢的盛運環保。10月30日,該公司發佈2019年三季報,前三季營收4.31億元,同比下降26.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52億元,同比下降163.43%。

就在三季報披露的幾天之後,盛運環保再發公告稱,公司因“淨資產為負”“2018 年度審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近三年連續虧損”等原因,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萬德數據顯示,盛運環保目前總資產為96.54億元,總負債為100.29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為-3.76億元;每股收益為-0.42元,每股淨資產為-0.3元。記者查閱該公司2018年年報,發現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出具的審計報告中,保留意見的事項段包括“關聯方佔用資金的可收回性”“其他應收款的可收回性”和“對外擔保損失”。

同時,公司2017年、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13.22億元和-31.24億元。盛運環保方面在公告中也表示,“公司2017年、2018年已連續兩年虧損,如2019年下半年重大事項不能妥善解決,2019年度可能繼續虧損,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近幾日,盛運環保再發多份公告,表示截至11月7日,“公司累計被凍結賬戶117戶,累計申請凍結金額31.66億元”;公司到期未清償的債務共計46.73億元。此外,盛運環保年初因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近日也收到處罰結果,董事長在內的多名高管被處以“市場禁入”和“罰款”。

此外,近期盛運環保擬將旗下多個在建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轉讓給瀚藍環境,由其繼續投資建設。並表示“待公司情況好轉後再根據協議約定回購的方式開展合作”。

關注垃圾焚燒發電的中電科技服務平臺項目經理王鵬向記者表示,“盛運環保因為擴張得太厲害了,現在情況並不樂觀。”

業績表現分化

同樣出現營收、淨利雙下滑的還有啟迪環境。啟迪環境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3.6億元,同比下降13.2%;實現歸母淨利潤4.4億元,同比下降48.3%。

對於營收減少的原因,啟迪環境方面表示,“主要原因系本報告期收到的非日常活動的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

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啟迪環境(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行情況普遍不是太好,好多廠子都處在停運狀態。”不過,啟迪環境證券部人士對此予以否認,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公司業務正常開展,沒有什麼問題,我也沒接到相關通知。”

記者注意到,近日啟迪環境發佈公告,決定終止湖北來鳳縣和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兩處PPP項目,這兩個項目分別於去年1月和11月中標。

關於兩個PPP項目的終止,啟迪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這兩個項目我們只是中了標,但正式協議是沒有簽署的。因具體條款跟政府方面有一些分歧,可能項目的全投資收益率達不到公司投資的標準,所以我們決定解除這兩個項目。”

啟迪環境方面還表示,“其實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是整個PPP項目的一個退庫高峰期。因為這兩個項目還沒有成立項目公司,也未正式開始建設工作,所以這兩個項目的解除,並沒有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產生實質影響。”

除盛運環保和啟迪環境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外,其餘多數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都實現不同幅度的上漲。

其中最亮眼的無疑是中國天楹。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逾八倍,總資產增長近4倍,淨利同比增長也達134.43%,交出了公司上市以來最亮眼的財務報表。

對於營收、資產、淨利潤等,多項財務指標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加的原因。該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公司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合併境外標的資產所致”。

記者瞭解到,今年初,中國天楹完成對歐洲老牌環保公司Urbaser的收購,優質的資產注入,使得重組後的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同時也帶來了更加充裕的現金流。

中國天楹方面就此向記者表示,“因為我們去年做了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了境外的Urbaser公司。今年2月份開始並表,所以現在看到的是並表後的數據。因此沒辦法單純拿之前的業務和行業內的公司進行比較。”

當問到關於垃圾焚燒發電方面的業務時,中國天楹表示,“(目前)垃圾焚燒發電是我們國內部分這一塊的主營業務,但在合併後的報表中佔比不是特別大了。我們三季報中披露的‘垃圾處理’部分,還包括境外的厭氧發酵等其他處理方式的部分。重組之後,我們現在的主營業務是全產業鏈的環境服務,從前端的垃圾分類,到環衛,再到末端垃圾處置。”

此外,目前國內垃圾分類政策的推進,也成為其另一個“風口”。記者注意到,中國天楹三季報中披露的5箇中標項目中,有3個為國內垃圾分類相關項目;披露簽署的4個合同中,有3個為國內垃圾分類相關項目。

當問到其垃圾發電業務運轉情況時,對方表示,“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參差不齊,目前我們自己的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發展還可以。我們現有的存量項目的處理能力已經滿足不了需求,都在陸續擴產。”

對於垃圾焚燒行業內企業的現狀,王鵬向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內民企狀況稍微要差一點,其他有國企背景的(公司)都沒事。這個行業談不上暴利,但只要正常平穩運行,大股東沒有大的變動,盈利是沒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