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敖包塔油田

哪年、哪月,在什麼地方發現了它?

久違了,敖包塔油田

久違了,敖包塔油田

白萬勝對敖26井有著特殊的感情。

大慶油田是一個涵蓋20個油田的大概念。1990年探明儲量為48億噸,這些史書上有記載。

大慶油田的主體叫大慶長垣,南北長140公里,東西寬6—20公里。最早的大慶長垣叫“大通(同)隆起”,後來叫“大同長垣”。1959年11月8日,大同改稱為大慶,所以1959年12月31日石油部下發公函:今後對大同鎮的圖幅名稱和構造命名統一用大慶,不再用大同名稱。至此,大同長垣被大慶長垣取代。

大慶長垣最初指高臺子、葡萄花、太平屯三個地址構造。三點定乾坤後,增加了杏樹崗、薩爾圖、喇嘛甸三個構造。

1990年《大慶企業文化辭典》出版發行,對大慶長垣的記載是:“長垣,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太平屯、高臺子、葡萄花和敖包塔7個油田”。

往下翻閱:“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發現高臺子油田。1960年1月7日,葡7井噴油發現葡萄花油田;2月25日太2井噴油發現太平屯油田。至此,大同長垣控制200平方公里的儲油麵積。”接下來是“3月11日,薩1井噴油,發現薩爾圖油田;4月8日杏1井噴油,發現杏樹崗油田;4月25日喇72井噴油,發現喇嘛甸油田。”

7個油田只記載6個。

敖包塔油田在哪?什麼時間發現?

我向老會戰打聽,無果。我翻閱《大慶油田史》、《大慶曆史大事記》、《大慶曆史》等書籍,都沒找到答案。

敖包塔油田是一個謎?

巧遇“墨客”

10月21日7時,我從家出發,幾次轉乘,於11時28分達到肇源縣新站鎮巴彥村。

這裡的老龍口、牧人崗子……歷史久遠。農造地、17孔洩洪閘……好不迷人。

“我們村的歷史、人物、事件最瞭解的是白萬勝會長。”村支書包國力說。

“見見他。”我說。

“哎呀,他去了保定,我看看他什麼時候回來。”包書記一個電話,得知白先生晚上8點能到家,約定第二天早6點在肇源縣城見面。

“蒙古名我叫伊拉勤圖,漢名白萬勝。”眼前這位老人,中等身材,粗壯的身軀,四方大臉,蠻厚而魁梧。他曾任縣民委主任、黑龍江省蒙學研究會副會長,今年70歲,微信名是“蒙裔墨客”。

10年前得知我市蒙學研究有“北包南白”之說,北包是指杜爾伯特縣的包玉林,南白是白萬勝。9年前見到了包玉林,如今見到白萬勝,咱們老百姓今個真高興。

“老兄,給你。”一轉身,白萬勝送給我6本書,《肇源縣蒙古族歷史文化簡編》、《郭爾羅斯後旗演變史》盡在其中,該有百萬字,都是求之不得的珍品。

交談中得知,伊拉勒圖為什麼又叫白萬勝。

原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次子察合臺分得西遼舊地,建立察合臺汗國。清末,蒙族開始使用漢姓,原籍青海白雅麗谷,後遷入科爾沁諸旗的察合臺汗國屬民,採用白雅力谷第一個字“白”為漢姓,這是白姓的來歷。

“老弟,敖包的含義我知道,敖包塔油田在哪?什麼時候發現的?我是怎麼找也沒找著。”我說。

“我們屯就在敖包塔油田上,發現敖包塔油田的敖一井,就在我們屯西3裡遠,噴油那天我們在現場……”白萬勝十分興奮。

啊,久違了的敖包塔油田,我算追到了你的歷史蹤跡。

慶典盛大

“嗷1井噴油慶典,是我一生中經歷最大的一次慶典。”白萬勝說。

1960年的春節剛過,喜事如春風般吹進了肇源境內,最先動起來的是緊挨葡萄花公社的敖包塔地界。

“剛過正月十五,我們屯開來一支石油隊。”白萬勝說。

“我五伯父是村長(生產隊大隊長),忙得不得了。先得安排井隊人住下。社員家是三間房的,騰出一頭;兩間房的,騰出一鋪北炕,總算把一百多人安排下來。”

“這個井隊叫什麼名?”我問。

“不知道,當時大夥都叫石油隊,有些事工人不讓打聽,說是保密。”白萬勝說。

白萬勝家那個屯是大興鄉支前村四家屯,屯西有個四家泡,當時已經乾枯,只長些雜草,井場就在泡中心。

那年雪很大,井隊人要去井場得趟過沒膝深的雪殼子,汽車開不動,井隊物品都是一件件抬上去的。尤其立井架子,不許屯民上前,在屯中就聽見他們扯著嗓子喊,從亮天直喊到天黑。

“高高的井架子立起來,頂尖插著紅旗拉上電燈,機器隆隆聲聽得真真亮亮的,樂得我們直蹦高,半夜都睡不著覺。”白萬勝說。

接下來刨泥漿坑和油池子,工人掄的是大錘和大鎬,“叮叮噹噹”加上“嘿嘿呀呀”,聲震夜空,鬧紅了四家泡,鬧醒了支前村。

那年月正是困難期,可屯民不讓石油隊困難。白萬勝五伯父家北炕住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女的叫蘇鳳安,還生了小孩。伯父家拿出小米、牛奶給母子吃,像伺候親兒媳一樣伺候著。

“我家北炕也住了小兩口,男的叫劉全福,是位轉業兵。”白萬勝說。

剛過了五一節,那天放晚學前,校長通知各年級:明天上學都要穿最好的衣服,戴好紅領巾,去開個大會。

第二天,師生排著隊來到敖1井場,那裡已是彩旗飄飄鼓聲陣陣,聚集了好多人,還搭了會棚。

10時整,會議開始。主席臺上站著石油部、黑龍江省、松遼局和肇源縣的一些領導。

“開閥。”隨著當時的縣長張克孝一聲令下,兩位工人扭動閥門,油柱沖天而起,夾著刺刺聲響……

白萬勝說:“晚上,劉全福回來,興沖沖地說‘咱們這塊發現個大油田,領導說叫敖包塔油田’。”

“能找到一些相關鏈接嗎?”我問。

“能。”

大慶長垣南端敖1井,後編號為敖26井。1960年3月25日開鑽,不取芯快速鑽進,於嫩江組2198—320米岩屑中見到黃褐色油砂,油味濃。4月1日完鑽,井深1200米,自噴日產5.7至10.3噸。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成立採油七廠,敖包塔油田北部劃歸採油七廠,南部後來歸屬頭臺採油公司。特約記者 陳景波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