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笔书法的学习中,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帖水平?

杨军108398491


学习书法的不二之路就是临帖,毛笔书法是这样,硬笔书法也是这样。临帖的水平决定了你以后书法水平的高下,因此硬笔书法一定要重视临帖。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临帖水平呢?我把自己学习硬笔书法过程中临帖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取法的问题

既然要临帖,那就不得不提取法的问题,应该临谁的字帖呢?这一点我们不妨向一些硬笔书法名家学习,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曹宝麟、任政等等,这些书家的硬笔书法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取法经典。

这些硬笔书家在学习硬笔书法的时候都是临摹、借鉴毛笔书法的经典法帖。田英章、荆霄鹏学的是欧阳询的书法,卢中南取法晋唐小楷和欧楷,吴玉生、任政取法晋唐小楷和行书,曹宝麟的行书受益于米芾等等。

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想学习硬笔书法,也要向传统书法的宝库去取法。

硬笔书法的笔法

毛笔书法表现力丰富,这一点是硬笔书法的硬伤,“笔软奇怪生焉”,笔硬是硬笔书法天生的缺陷。因此学习毛笔书法字帖的时候,如何表现毛笔书法的笔法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的意见是,在这一点上不必刻意去非要表现毛笔的特征,如果为了表现毛笔的笔画特征而把硬笔书法练成了画字,那就得不偿失了。

硬笔书法临摹毛笔书法字帖的时候,只要关注提按两个动作就可以了, 学习毛笔字帖的提按,不是为了表现毛笔书法的特征,而是学习古人书写时候的节奏感。

我们都知道,当笔按下去的时候书写速度是要慢一点的,而提行的时候速度是要快一点的。学习古人的经典法帖关键就是学习提按,让自己写的时候能把这种节奏感表现出来,那么你的字就好看了。

临帖的时候注意观察字帖上字的粗细变化,粗的地方你用硬笔写的时候就按下去,行笔慢一点,细的地方就把笔提起来,行笔的速度快一点。

主要学习经典的结构

我们知道书法的三大要素:用笔、结字、章法。用笔方面是硬笔书法的硬伤,因此我们学习毛笔书法的提按来掌握书写的节奏变化,但是结字是我们需要认真向经典碑帖学习的。启功先生有句诗云:“用笔何如结字难”,硬笔书法的笔法相对简单,因此在结字方面就要准确才行。

要保证临帖的准确性,临帖之前适当的读帖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具体开始临帖的时候,先看着要书写的字帖,心中想象着写一遍,然后再起笔。

一字为一篇之始,一笔为一字之始,首先要确定第一笔的位置,第一笔有了之后再看第二笔和第一笔的关系,大小、粗细、位置关系等等,这样一笔接一笔地写下去。如果是合体字,要注意偏旁部首的大小比例、高低错落的关系、笔画之间的穿插关系等。

重点注意笔势的问题

我们初临一本字帖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临,一个字可能会反复多遍地写,因此初临的时候章法就不是很重要了,不必过多地关注章法问题。这个时候要着重注意笔势地问题,这也是读启功先生的书的时候受到的启发。

笔势是什么呢?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每一笔有来龙有去脉,这样一个字看上去才是整体联系的,而不是一个个简单笔画的拼凑。

笔势反应在章法上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联系,行与行之间的照应等。这在进行通临的时候格外需要重视,因为有内在笔势的连接,整幅作品看起来才是一个整体。

以上是翰墨近期学习硬笔书法的体会,近期一直在临摹启功先生的小行楷书《论书绝句百首》和赵孟頫的《心经》,就深受启发,这里与大家共勉。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临帖并非仅仅是眼脑手的协同复制,最主要的是抓住笔法与结构,领悟规律技巧,否则就是画字,一脱帖就找不着北。



无论软笔硬笔,临帖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笔法、结构、章法都在里面,不嚼烂嚼透,靠自己摸索,时间耗不起。硬笔临贴效果好,就是临得像,高水平的临贴,不仅结体空间布局形似,神也要相似。

硬笔临帖同样也有摹临、对临和意临,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对临,照着写,用眼去捕捉形态结构,以手脑协同去复写。对临阶段,与原帖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而意临,就是以笔法结构为龙骨,凭借记忆去复写还原。意临是临帖者脱帖能书的必然过程,高水平的意临能力,才是学书者临帖的主要目的。





学书一般由楷入手。要区分方法,有针对性的临帖。笔法不过关的,可拆解练习单个点画,强化肌肉记忆,搞熟笔法技巧。结构不过关的,练米字格、田字格、回字格。方法有了,剩下的就是书写实践。临贴是功夫活,更是苦差使,必须经过大量的重复习练,才能抓住抓准,从而形成自己的书写能力。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硬笔字如何写漂亮,不涉及笔法,说硬笔字要讲究笔法的都是骗人的。除了应付所谓的硬笔考试。日常用字,日常书写,只注意结构,大小跟重心就可以了,一个人的字写得漂不漂亮,单个字来说,指的是结构漂不漂亮,一行字,乃至通篇字漂不漂亮,指的是大小分布均匀与否跟一行字重心在不在一条线上。

这三个要素如果做个比较,机构最重要,临帖把主要精力放在结构上基本上就过关了。

如何写好结构?主要在于动脑,对汉字相近的结构去做一个归类,从而记忆。

大家一提起结构归类,会想到黄自元九十二法,欧阳询三十六法,等等结字规则,这些都有点老生常谈了,而且也不容易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法则越少越好。图像结字法就是一种高效的结字方法。

我在这里只讲一种,由于篇幅关系,不便做详细的说明,虽然它只有几种。以后会做专门全面的论述。

比如言字旁的字,如果是左右结构的,如果右边上面是竖向笔画,下面是横向笔画,如让位的让字,写的时候右半部分上面比左边高,下面比左边高。只要是这种形态的,都可以这么写,绝对美观。



齐金论书


大约十来年前,有位有一定名气的书法家曾让我跟他学,说是按他的方法练,三个月可以入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


这话虽然说是功利心较强,走捷径,投评委所好,但同时也表明,学习书法是有一些方法的。

硬笔也好,毛笔也罢,学习方法其实都差不多。就硬笔临帖而言,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选择好帖

什么是好帖?一是经过历史检验、历来被书家公认的古代名家经典法帖。二是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相符合字帖。

学习硬笔完全可以用毛笔法帖,使用时可以将其缩小复印后临习。

在初学阶段,因鉴别能力有限,不建议使用现代人书写的字帖。

二、认真读帖

上学时,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课前预习,临帖也是如此。那么,读帖读什么呢?

读帖要辩别字帖风格,要寻找字的结构特征、笔画特点,要通过读帖,思考如何起笔丶行笔、收笔,何处提,何处按,等等。



三、临帖过程

学习书法要多临帖,更要有序临帖,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临帖有如下步骤:描红,摹帖,对临,背临,意临。

这些步骤又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比如,对临后要与原帖比较,问题较大之处再去描、摹,如此往复。


四、高效临帖

有的人拿到一本法帖,就从第一个字一直临到最后一个字,这样的效率太低。

对初学者来说,应先将原帖中的字按结构分类,一类一类地临习,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率较高。

待单字过关后,再通临,把握节奏的变化,寻求行气的贯通。

五、集字训练

临帖空余时间,可以将学会的字组合成一个一个的词,进行创作训练。先从两三个字开始,像小学生组字造句一样,逐渐增加字数,由一个字,到一行,到一段,直至集字成篇。

集字,是训练书法创作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书写之中。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1.多观察

临帖前的第一步多观察: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由以上“五观”可知,读帖、临帖,精思细研,是十分必要的。

2.少而精

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这样临帖效果甚微。临帖不可贪多,要单字过关,少而精,多对比,找出与原帖不足之处,刻意大量去练习,增强记忆力。

3.多交流

长时间临帖是比较枯燥乏味,练字之余,融入文化圈子与志同道合的书友多交流,分享练字心得,拓宽视野,若有高手指点,要谦虚求教,这样临帖才悟出笔法,进步会更快。

4.再坚持

临帖是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效果,不可走马观花,急于求成。遗留至今的古帖,毕竟笔法神妙,结构精良,临帖前如何去写,如何提按等书写技巧需要长期点点滴滴去积累和学习,最后才逐步形成个人书写风格。

个人拙见,共勉同进步!




吴林富167633947


读临结合,最好有毛笔书法的基础。因为有毛笔书法的基础,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由于已经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点画结构章法和运笔技法、读帖能力也得到了一定锻炼,对于技法的驾驭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一定量的美观的字形,几乎不用再学习硬笔书法字帖就能够写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

那么,如果没有毛笔书法基础该怎么办呢?其实上面的文字已经告诉我们,就在临摹学习中培养读帖和临摹乃至对临的能力。如何做到呢?就是选择一家比较经典或者较有影响力的名家的书法字帖,首先自己要喜欢,然后按照字帖上的技法说明去临摹练习就可以了。这样说固然没有成为,但有许多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并没有取得自己满意的效果,甚至半途而废,为什么呢?



在学习态度不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技法学习上不能够严格认真按照字帖要求去反复临摹学习,努力达到临摹的像和背临水平。

没有做到系统的学习,谈到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一本字帖基本上都会把一家书法或汉字字尽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形在字帖中进行系统的解读,以供我们临摹学习和掌握书法基本的技法知识。所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全面的书法技法。在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要想不断提高书法的临帖的水平,就要强化读帖和临摹的练习以及习作、日常应用的锻炼实践。




翰墨书道


想提高临帖水平,达到优质高效的理想结果,必须要按照科学系统的训练套路,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正式临帖之前,先做好基础工作,比如,要专门进行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等单项科目练习,熟练掌握正确的用笔技法,了解书写法则。此外,都有哪些临摹方法?每一种方法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应该怎么运用?诸如上述类似专业技术与操作方法问题,这些属于书法原理常识,必须事先学懂弄通,只有搞清楚才胸有成竹,不要以为这个没有用,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之所以很多人在临帖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瓶颈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之前一系列基本功技法训练过程造成的,直接拿过字帖照着写,以为多写多练就能成功,殊不知,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方法套路,是成功的阶梯……如图:


如图所示,各个步骤之间彼此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而且每一个训练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详细的质量要求,相当于〈技法训练操作规程〉,凡是不按照这个训练方法做的,属于违章作业,无论你情愿与否,或者认不认可,这是科学的逻辑。

我玩儿了两年多的〈今日头条〉,反反复复的讲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并且公开了我的这项课题研究成果——潘氏分步摹临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作法的书写技艺训练新模式。可惜,没有人理会,不屑一顾。

临帖,只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好比某公交线路上的一段路程,它即不起点,也不是终点,相当于经由站。因此,如果从起步入门就直接从临摹字帖入手,那是不讲学科的蛮干作法,只是一味地抄写式的临帖,等于中途上下车,一路美好的风景大多半没有领略到,是不完整的。显然,单纯的指望临帖就能练一手漂亮字,试图熟中生巧,那是痴心妄想,在错中求对,也是学不好书法的。应该在对中纠错才是正道。

由此及彼,学习书法过程犹如企业制造产品,须要有高精尖的生产工艺流水线。临帖亦如此,并非随便找个字帖写就完了,如果即不练习基本功,又不会读帖,也不知道应该采用哪种临摹方法更有效,那是练不好的。

单就临帖这个问题而言,是有小程序的。比如,先用摹帖法解决笔法动作、笔画形状问题,然后用临帖法解决字体结构、神采韵律等问题。其中,双勾法+填廓法,单勾法+扩描法是比较好的。可惜,没人愿意用,嫌麻烦,殊不知,正是由于怕麻烦,而选择了直接照着写的作法,觉得很简单、很省事儿,结果为日后埋下了诸多隐患,以至于临帖、创作时各种各样的、数不清的麻烦接连不断,此起彼伏……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我也写写




管戈


提高临帖水平就是临帖先尽量做到形似,然后进一步做到神也似。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临帖,就是书法的一场长期的模仿秀。既然是模仿,首先一定是要形似,就是看起来要像才行。模仿,照猫画虎,是人类天然具有的本能。在书法学习的初期,模仿是我们入门和获得基本书法体验的必由之路。


但是,稍有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单纯模仿是无法真正掌握任何技能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临帖而言,“知其然”就是做到形似,“知其所以然”则是要知道临帖内容的内在生成机理。我们拿楷书来说,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的字帖临帖,在初步的临写之后,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对笔画和结构的剖析和解读。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是对字帖字体构成的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而掌握了规律才是真正掌握了该字帖的根本。


话说回来,临习字帖应该有这样一个前提认知,即汉字的结构造型是有一个最根本的审美规则的,不论欧颜柳赵还是黄自元,还是二田的田氏兄弟,他们都是在这个审美规则下的大同小异。所以,临帖先是一个模仿、熟悉某一字帖的阶段,然后是找寻不同字帖的共同规律的阶段,最后是以规律为底层逻辑反过来解读具体字帖的阶段。如此,一定会提高临帖水平,同时也是正确书法观的基础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