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漫說整個世界歷史上,令人心馳神往的奇人軼事是真不少。有些人出身貧民,靠著自身能力屢建功勳,最終奪得天下,居於萬民之上,比如朱元璋;有些人求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直至其死亡,比如蘇格拉底;有些人將“人民”視為自己的崇拜對象,最終卻被人民所殺,例如羅伯斯比爾。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蘇格拉底之死

不過,也有些奇人軼事,不那麼光彩,反而讓人匪夷所思。就比如本文要介紹的這位阿倫·伯爾,他是美國建國初期的核心政客之一,獨立戰爭時期,他在軍中擔任軍職,建國後,他積極參與州議會和美國國會參議院的選舉,進入了美國政治圈高層。1800年,他甚至在總統大選中獲得了票數第二名的優異結果,摘得美國副總統的桂冠,成為政界核心人物之一。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阿倫·伯爾

按說這麼一個“革命老將”,而且還官至美國副總統,應該對美國這個讓伯爾曾經為之奮鬥的國度充滿感情吧。但有意思的是,阿倫·伯爾對自己野心的渴求遠遠超過他對祖國的熱愛。

他對美國做的貢獻沒多少,但說起他對新生美國的傷害,那可是罄竹難書。他曾在決鬥中槍殺美國財政體系的創始人、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而且還曾參與最為嚴重的叛國陰謀——密謀令一部分領土脫離聯邦組成新的國家,而且是兩次。下面,我將為讀者們詳細說說這位美國副總統乾的這幾件“好事”,讓大家感受一下,阿倫·伯爾這個人究竟有多奇。

槍殺漢密爾頓

阿倫·伯爾其人,雖然是個自獨立戰爭結束後就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政治老手,但是,他的功利心太強,為了獲得權力甚至拋棄了任何原則。這一點遭到了很多人的鄙夷,其中就有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比如說,在1789年紐約州州長的選舉過程中,阿倫·伯爾本來與他同為律師的同事漢密爾頓結為同盟,支持他競選;但是,他們的對手喬治·克林頓是為資歷相當老的政客,漢密爾頓當選無望。阿倫·伯爾見機不妙,立馬拋棄漢密爾頓,投靠喬治·克林頓。漢密爾頓一看,這阿倫·伯爾簡直就是叛徒啊!從此,兩人的樑子就結下了。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漢密爾頓

在此後的15年中,兩人的矛盾持續升溫。1800年大選時,漢密爾頓已經是國會中兩黨之一——聯邦黨的領袖,而伯爾則成為聯邦黨的敵對黨——民主共和黨的重要成員。由於聯邦黨不久前因為對法國準戰爭中陷入分裂,總統只會落在伯爾與民主共和黨領袖、《獨立宣言》起草者托馬斯·傑斐遜兩人之一的手中。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傑斐遜

由於鄙夷伯爾的人品,漢密爾頓號召聯邦黨給他的老政敵傑斐遜投票,伯爾因此落敗,屈居副總統。伯爾覺得漢密爾頓背刺了自己,於是懷恨在心。直至1804年的紐約州州長選舉中,漢密爾頓發表了對伯爾的攻擊,伯爾大怒,認為漢密爾頓在羞辱自己,於是向漢密爾頓提出決鬥申請,漢密爾頓應然接受。

在此次決鬥中,漢密爾頓慘死。伯爾被指控犯有殺人罪,但是,“決鬥”在當時的美國相當流行,對美國人來說,決鬥只是個男子漢解決矛盾的方式,而且,漢密爾頓在決鬥前一天寫了封遺書,表明他自己清楚決鬥可能造成的後果。於是,伯爾就被無罪釋放了。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垂死的漢密爾頓

不過,漢密爾頓的人品以及他為美國做的貢獻被當時的美國人銘記在心,雖然法院決定釋放伯爾,但是,

伯爾徹底名聲狼藉。

加入分裂美國北方的陰謀

1804年競選紐約州州長時,伯爾的副總統任期即將期滿。4年中,即使是民主共和黨人,也看穿了他的真面目。伯爾明白,從此之後自己不會再得到民主共和黨人的支持了。

就在這個時候,紐約州的聯邦黨人突然來訪,表示願意支持伯爾競選。伯爾也表示,自己願意改變黨派關係,從民主共和黨中退出,加入聯邦黨。正是這點,讓漢密爾頓對伯爾發出了批判言論,從而引發了決鬥。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1800年的伯爾

那麼,為什麼紐約的聯邦黨人會突然找到老對手伯爾並支持他競選呢?這背後牽扯到一個更大的陰謀: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一起建立新的邦聯,與南方分開。美國建國早期,南北矛盾從未消弭:南部支持奴隸制,而北部反對;南部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北方以工商業為主;南部親近法國,而北部親近英國……

南北矛盾激發了一批激進的分離主義者。一些聯邦黨人認為,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應當分離出去,建立一個由聯邦黨控制的北部聯盟。這些人還不是什麼臭魚爛蝦,就連前任國務卿蒂莫西·皮克林也參與其中。漢密爾頓曾公開警告過這些聯邦黨同僚:“分化我們的帝國將是個重大的損失,不會有任何可以抵消這種損失的好處。請停止這方面的討論,停止分裂國家的威脅。”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分離主義者之一蒂莫西·皮克林

這批聯邦黨人之所以看上伯爾,正是因為伯爾為了獲得權力不顧原則,不擇手段。分離主義者無法從其他聯邦黨同僚以及民主共和黨處尋求支持,但是,如果是阿倫·伯爾這樣的人,一定會對這個計劃表示支持。事實證明,伯爾確實在瞭解紐約聯邦黨人分離主義傾向的情況下,接受了他們的建議。

所幸,漢密爾頓的慘死引發了美國人對伯爾的厭惡,他在紐約州州長競選中失敗,政治生涯也幾乎斷絕。北方聯盟計劃不了了之。

不過,阿倫·伯爾的野心並未斷絕,為了獲得權力,他甘願冒更大的險。3年後的1807年,伯爾策劃了美國曆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陰謀——分裂西南部,建立以伯爾為領袖的新國家,史稱“伯爾叛亂”。

伯爾叛亂

1804年,在伯爾因槍殺漢密爾頓而變得名聲狼藉後,他通過常規手段躋身政界的可能性幾乎消失。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決鬥過後不久,伯爾在獨立戰爭時期的老戰友詹姆斯·威爾金森突然造訪,與他分享了一個驚天動地的陰謀——

煽動美國西部進行叛亂,同時利用軍隊與內應進攻西班牙的墨西哥地區,將北美洲西南部的大片領土整合起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和伯爾一樣,這位詹姆斯·威爾金森也是為唯錢唯權、視原則為糞土的可怕人物。在獨立戰爭期間,他就曾因貪汙問題而被免職。戰爭結束後,他來到北美南部的新奧爾良,此地正被西班牙控制。威爾金森向西班牙總督保證,他可以密謀將美國西部的肯塔基地區分裂出來交給西班牙,並宣佈放棄美國國籍,從而從西班牙那裡得到一份年金。

但與此同時,威爾金森又繼續留在美國,還在1792年返回美國軍隊併成為軍官,與伯爾會面時,威爾金森已經晉升為路易斯安那地區的總督了。這位威爾金森可謂是美國早期最著名的二五仔之一。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伯爾叛亂的另一主角——詹姆斯·威爾金森

伯爾與威爾金森臭氣相投,兩人一拍即合、沆瀣一氣,開始為分裂計劃做準備。在伯爾叛亂進行的前期,伯爾的主要行動是去各地拉攏支持者,1804年5月之後,副總統任期仍未結束的伯爾來到費城會見英國領事,向他陳述了分裂計劃,並希望英國能提供海軍支持。之後,他輾轉於美國西部,四處拉攏支持者。

伯爾的策略相當明智,對於不同的支持者,他有不同的說辭。對於那些忠於美國的民兵領導者與冒險家,伯爾聲稱,他希望對西班牙發動一次民間侵略,將墨西哥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部分地區納入美國手中,以此獲得這些忠誠於美國的人的支持,盲信伯爾的人之中,就有後來的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對於野心家,伯爾則會直白的告訴他們自己的計劃,為他們畫個大餅。通過這種方式,伯爾拉攏到大批支持者。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與伯爾叛亂有關的地區

然而,到了1806年行動前夕,伯爾的形勢一轉直下。伯爾在西部的活動過於頻繁,引起了總統傑斐遜的懷疑,他非常瞭解伯爾的為人,這不尋常的背後,必然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聯邦的監察官也多次向總統發佈警告信,警告西部可能會出現叛亂。傑斐遜馬上令西部各地總督注意治安情況。

1806年10月,威爾金森的背叛導致了叛亂的失敗。在威爾金森的計劃中,英國海軍的支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為了避免再次捲入一場橫跨大西洋的作戰,英國領事拒絕了伯爾的邀請。對於戰場老手威爾金森來說,戰略上的失誤,意味著這場叛亂已經沒有成功的可能了。

威爾金森不願陪著伯爾送死,他向傑斐遜總統寫了一封告密信,把伯爾的陰謀交待出來,不過在信中他把自己的責任撇的乾乾淨淨。傑斐遜立刻命令地區總督組織民兵逮捕伯爾。伯爾叛亂以失敗告終。

結語

叛亂失敗後,伯爾被流放出美國,來到倫敦,居住在著名哲學家邊沁的家中。晚年伯爾回到紐約,開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不過由於伯爾已經臭名昭著,他的生意相當慘淡。1833年,他與一位富有的寡婦愛麗紮結婚,但由於關係不和,次年兩人就迅速離婚,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愛麗扎選擇的離婚律師正是伯爾的仇人——漢密爾頓的次子小漢密爾頓。

伯爾這個人,說奇特,確實十分奇特,他的經歷頗有些“美利堅奸雄”的意味。不過,我們也要拋開個人視角,從更廣闊的社會視野入手,來考察時代大背景是怎樣產出這樣的奇人的。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在當時的美國,有以下三個大背景,使伯爾這樣的人得以產生:

其一:兩黨制的不完善。美國早期,雖然國會內常常會分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兩黨,但實際上此時的黨派僅僅向是一群人為了某具體問題而組成的政治互助共同體,缺乏組織系統。黨派利益仍是由成員的個人取向界定的。利益的分散,使得黨派很難出現共同行動的局面,黨派內部分裂是美國早期政治的家常便飯。在這種大環境下,伯爾自然心安理得地為了個人利益而數次改變黨派。

密謀分裂美國的美國副總統——阿倫·伯爾

伯爾死亡地點

其二:各州凝聚力尚不穩定。美國與現代國家的形成方式不同,其地方政府的出現先於中央政府。在1789年建立聯邦政府時,美國的地方政府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特殊的歷史進程,讓早期美國人對於州與地域的認同先於對整個聯邦的認同,一個美國人首先是州公民,然後才是聯邦的公民。這種州權主義思想,自然促使美國早期有強大的分離主義勢力,而伯爾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其三:北美的疆界尚不穩定。19世紀前期,由於人口與經濟的限制,所有國家都難以在其北美領土的邊界上投入足夠的軍力,因此在邊界地區的城鎮中,政府警力難以遏制移民。各國的移民混雜在一起,增加了叛亂髮生的可能。在那段時期,民間人士通過煽動叛亂讓邊界的城鎮易手,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這被稱為“民間掠奪”,美國西部很多地區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從西班牙手中奪取的。伯爾叛亂正是民間掠奪傳統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