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我國古都之多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大古都,即今天的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和杭州,這六大雄偉壯麗的古城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西安現在已成為聞名世界的地下博物館和活的歷史教科書,西安在歷史上有幾個不同的名稱:西周時稱為鎬京,到了西漢漢高祖時為了“長治久安”襲用秦時當地一個鄉名,取名為長安。隋文帝是,因他在稱帝前是北周的大臣,被封為大興公,稱帝后,為了紀念自己的爵位和取得興隆昌盛,把長安改名為大興城。到了唐代又改為長安,也成京師。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古都長安是我國曆代建都王朝最多,時間最長的地方,最早是西周,往後有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因此西安可以稱為“十三朝的古都”除此外,在東漢三國的魏。五代的後唐還把此地作為陪都。西漢末期的綠林、赤眉、唐末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在此建過都,前前後後在這裡建都的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但古都長安也歷盡人間的滄桑,在唐朝鼎盛時期,長安可以說是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其規模之宏偉,遠勝於當時歐洲的羅馬城,但唐朝之後再沒有一個王朝在這裡建過都。大概統治者“夢想長安難長安吧”長安的名字也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長安曾多次的遭到浩劫,主要有以下六次:

第一次是西周末年。在周幽王廢了申後和太子宜臼之後,申後的父親申侯聯合少數民族犬戎。共同出兵攻打鎬京。周幽王出逃,在驪山下被犬戎軍殺害了,接著犬戎兵把鎬京洗劫一空,然後讓一把火才退走。周平王感到鎬京已殘破不堪。只好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第二次在秦末,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咸陽,秦亡。不久項羽也率兵而至,這位西楚霸王頭腦發昏,竟下令把咸陽城和阿房宮(最新研究表明,被燒的阿房宮是個爛尾工程當時還沒造好)付之一炬“火三月而不滅”。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第三次是在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東漢末董卓進入長安,大肆燒殺,使長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破壞,加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造成“長安城中,戶不盈百,牆宇頹毀,蒿棘成林”,一片荒涼。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第四次是唐中期,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6月叛軍攻入長安,縱兵大燒長安三天,城裡一片火海。同年杜甫被叛軍俘獲,押至長安,當詩人春日眺望長安時,感到舊時繁華的帝都。如今斷壁殘垣,樹木雜草叢生,不勝悲涼,於是揮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對當年的歷史悲劇做了生動而真實的描寫。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第五次時唐末,當黃巢農民起義軍失敗之後,各路軍閥紛紛來到長安,他們燒殺擄掠,把幾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凝結起來的長安巨城“鞠為灰燼”,破壞極其嚴重。


歷史上長安的六次劫難


第六次是在唐亡前後。公元904年,即唐昭宗遷都洛陽,強令拆毀長安城裡全部宮殿房屋,將木料順渭水而下運往洛陽,逼令居民遷移,長安城遭到了徹底的摧毀,一代名都,變成荒野。

我們今天見到的長安古城,是明代為了駐軍,才重新修建的。但範圍已大大縮小了。

如今的西安以三千年文化歷史與現代活力經濟的發展相互輝映以其獨有的魅力風采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千年古都,又恢復了往日的昌盛與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