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要進一步發揮智庫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

11月8日,在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談到,實現智庫的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明確智庫的發展定位,有的放矢地規劃智庫發展。

蔡昉還表示,要注重智庫內在要素的積累和利用,紮實推動智庫建設,避免急功近利;要將智庫建設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結合,使智庫真正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進一步發揮智庫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為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有利條件;要科學公正地進行智庫評價工作,為智庫建設提供引導和借鑑,在評價工作中要堅定政治方向、加強學術研究,確立評價話語權。

論壇發佈了《全球智庫評價研究報告(2019)》,這份研究報告是自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首次發佈全球智庫評價報告後,再一次對全球智庫開展評價研究的學術成果。

評價研究院智庫評價項目組基於AMI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調研掌握的翔實信息,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進行深入研究,系統梳理了智庫建設的國際經驗,撰寫出11份智庫評價研究報告。

項目組在理論分析、研究方法、案例選擇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在智庫評價研究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研究報告有四個突出特點。

第一,評價結果不以智庫排名的形式呈現,而是通過案例研究,展示智庫發展規律,分享智庫建設經驗。

第二,智庫案例選擇具有代表性。項目組選取全球5個國家和6個地區的智庫進行評價研究,這1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美國、日本等智庫大國,也包括非洲、拉美等熱點地區,還包括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一帶一路”合作國,這種區域劃分和選擇,較好地體現了不同地域、不同政策環境下的智庫發展特點。

第三,各智庫分報告統一以“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為理論基礎,對案例智庫在吸引力、管理力、影響力等方面做系統性分析,觀察智庫發展情況,總結智庫建設經驗,並且,通過智庫案例反向論證AMI指標體系,實現了在本輪全球智庫評價研究工作推進過程中對“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的多輪檢驗與修訂。

第四,各智庫分報告的作者均在其研究對象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領域有長期的研究積累,或具有多年在當地學習工作的經歷,與該國或地區的智庫之間有經常性往來,熟悉案例智庫所在地的經濟制度、發展水平和人文環境,有助於結合具體語境對當地智庫發展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蔡昉指出,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著力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增進國際學術交流,提升科學決策水平,為黨和政府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基於自主研創的“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所開展的智庫評價工作,有助於從理論上探索智庫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實踐上總結智庫建設的成功經驗,為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姜培茂指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示範工程,啟動三年多來,在決策研究、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等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上取得重要的認識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

智庫評價是激發智庫活力和研究人員創造性的重要支點,科學規範的智庫評價體系,對於完善智庫內部建設、提升智庫研究質量、規範智庫競爭秩序,對於從總體上把握智庫發展大局、指引智庫發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

更好發揮智庫評價的作用,需要認真總結中國智庫建設的實踐,深化對智庫評價“中國標準”的研究,逐步形成智庫評價的“中國方案”。要進一步提升智庫評價的專業化水平,緊緊圍繞決策貢獻、研究質量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核心領域,拿出客觀權威的智庫評價產品。

來自中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科學院、國防大學、部委所屬專業性智庫、各省市級地方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各高校智庫、企業智庫、社會智庫的兩百餘名智庫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21世紀經濟研究院也作為智庫代表之一參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